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结构优化,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旧动能转换是一项重大工程,在社会各个行业均已得到了体现。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时候由此也面临着新一轮机遇与挑战。物流行业在最近几年异军突起,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物流管理行业在人才培养中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创新教学模式,扩建师资队伍,为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打造物流行业专业人才提供支持。本文分析在新旧动能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一些机构优化措施设想。
关键词:新旧动能;物流管理;人才培养;结构优化
为积极迎接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为经济水平提升提供充足的人才力量,在新旧动能背景下优化学校人才培养结构势在必行,成为当前高等院校教育模式探索工作中不可回避的任务。物流行业在最近几年发展势头正旺,且有更进一步的趋势,物流管理专业也成了很多学子在报考大学时的一个选择。物流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服务行业,涉及的领域十分广阔,且能够为高校就业提供更多岗位。所以,学校要适应时展潮流,积极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为物流行业发展提供具有物流规划、物流管理和物流设计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一、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结构现状
高等学校扩展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趋势,但是大学生的质量却逐步下降,诸多大学生在完成三年或四年学业之后,仍旧前途茫茫,出现这种现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出现漏洞,很多学校将人才培养方案简单地等同于教学计划,没有对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总体规划,将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和工作蓝图等因素融入授课内容中。如今物流行业发展势头有增无减,也有一部分学校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增长,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调整课程体系,对需要同学参与实践的课程充分保证实践时间,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操作技能进行培养,构建符合新旧动能转化要求和学生职业发展规划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设置上表现出充足的特色。
二、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一)编制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缺乏科学合理性
高校编制的培养方案质量高低将会直接决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职业适应能力。可是在部分高校中,物流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制定工作有本专业老师在经过集体讨论形成,缺少对行业实际调查,从而培养方案缺乏时效性和实用性。其中还有的学校物流管理专业成立比较晚,仍旧处在起步阶段,授课老师未经过长时间教学经验积累,有的老师临时招聘或从其他相关管理专业调转,对物流知识了解程度不高,最普遍的现象还是学校学生留用,老师由学校到学校,未曾接触过行业,甚至未曾踏入社会。所以,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就存在很严重的闭门造车现象,没有深入物流企业调查,制定的方案带有主观性和随意性,由于没能和行业实际需求相结合,导致培养的学生社会实践性不足,缺乏对行业和社会的适应性。
(二)课程设置杂乱,课程难以形成体系
很多学校在教学中一味的感觉学生学习到的内容越多越好,可是高校对学生培养的时间也就是三年到四年的时间,短暂的时间内是难以将无穷的知识融入学生脑海中的。这样只会让专业失去特色,很多学校在课程安排的时候脱离教育部要求,缺少专业标准性,也缺少了专业特色。比如说很多学校都对物流相关专业开设了《物流信息技术与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管理》等课程,详细划分物流专业的学校,课程设置也只是停留在专业学习的基础课程上,没有与实际行业现状相联系,重理论轻实践,导致执行分离,难以提升课程开设概率。繁杂的基础知识内容也增加了课程枯燥性,学生在知识接受过程中由于缺少吸引力,又缺少动手实践能力,难以掌握课程要领,最后在就业时高不成低不就。
(三)高校教学基础设备不足,学生没有充足的实践空间
从性质上来说,物流管理行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单纯的理论知识传授是难以掌握物流管理管理行业精髓的,在教学中实践教学就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优化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结构的重要举措。这就需要学校增加一些实验课程,建立实验室或与校外物流企业展开合作,让学生投入到物流企业中锻炼技能,将知识学以致用。但是在这方面仍旧存在很多不便,政府在学校实践设施上的支持力度不够,导致企业与学校合作的规模比较小,学校由于资金匮乏,实验设施准备不充分,技术设备相对落后,都导致实践教学难以正常开展。很多学校签订的合作企业规模不大,或者业务量较小,在实际的公司管理中也无太大的管理技术,难以提供必要的实践条件。
(四)学校师资力量不足,缺少具有实践能力的老师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知识实用能力,这就要求专业老师在授课中不仅拥有充足的理论知识,也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大部分高校在老师招聘工作中只注重老师学历和职称,往往会忽视老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对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了解甚微,最终产生的结果是在专业师资上,老师学历很高,但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缺少必要的教学素质,难以完成实践教学活动。更有甚者物流专业的老师所学专业与物流无关,没有必要的实践技能。而真正有实践经验的物流管理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又会因为各种门槛而那进入学校。
三、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措施
(一)优化专业设置方向,制定科学性学生培养方案
针对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现状,在物流管理行业中开设物流经营运作方向的课程,为现代物理流企业运营打造专业的物流管理人才,课程内容设置着重放在培养学生的物流成本控制和供应链经营上,培养学生懂得物流营销技能,所以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要合理安排项目投资课程和供应链管理运作课程。信息化发展促使行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物流管理专业中可以加入信息化工程技术,在原本具有特色的物流管理专业中增强与时代接轨的能力,在学校就学习物流信息化技术,在就业的时候是可以满足企业对物流信息化人才的需求。
(二)优化课程设置,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课时
在课程设置上,要立足于社会实际需求,合理控制课程内容,避免课程知识内容繁多造成学生学习负担加重,对知识掌握不专一。在授课时要将各种概念讲解清楚,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实际应用中,精简科目,整合内容,根据行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对岗位对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将更加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内容教授给学生。充分理顺不同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注重内在联系,合理安排好课程的先后顺序和课时,以社会信息化和经济现代化的时代特征作为基础,积极引入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理论体系、实践技术方法。对科目内容优化,增加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三)强化校企合作,打造学生实践基地
专业定位于企业需求是密不可分的,学生想要提升专业能力就必须经常性地开展实践活动,通过学校与物流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也可以充分实现资源共享,让企业得到人才的支持,让学校得到实践基地的支持,互利共赢。学校不断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新模式,和企业共同打造全新的学生培养基地,实现学生学习一体化服务。专业老师首先要走入企业,在了解物流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具备超强的实践技能,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提升教学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之下,高等院校想要为物流专业培养高新技术人才,就必须要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从学生自身、校方、企业等多重角度分析面临的问题,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推动学校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增强。
参考文献:
[1]鲁波涌.结合技能抽查标准的高职实践性教学精细化管理研究[J].电子世界,2016(10).
[2]任滨.职业技能抽查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改革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7(24).
[3]赵世同.安徽省高职高专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新探[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3).
作者:王文娟 单位:山东经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