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危机管理模式初探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危机管理模式初探,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危机管理模式初探

【内容摘要】大数据时代面对危机处理已成为高职院校面临的治理难点,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需要从防范和处理两个方面加以完善。本文分析了高校危机公共事件产生的原因,归纳出其防范不足,危机出现处理不及时等原因;研究解决的措施:通过系统性分析,建立预警机制,提高预警水平。通过多方面的联动机制,及时处理出现的危机事件。

【关键词】危机管理;信息不对称;系统风险

大数据时代,科技已经成为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伴随新媒体迅速发展,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传播他们所关注的信息,高职院校的大学生思维活跃,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遇到感兴趣的话题、信息不加以辨别,部分学生有时会随意参与讨论发表意见。面对高风险的公共危机事件,他们往往转发、发表没有经过验证的观点,尤其是与本高校有关的热点信息,学生会重点关注,一旦大量传播,尤其是与本校有关的负面信息,这些行为容易对所属高校造成不利影响。如果高校不足够重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存在一些潜在的危机。危机管理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中期的美国,20世纪80年代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部分美国高校危机事件报告增加,学院危机管理成为危机管理研究的新领域。美国学校管理者协会(AASA)成立,对学校危机管理进行合作和研究;不少美国高校也都设立了专门的危机管理办公室,对学校危机事件的预防和干预进行关注[1]。中国对危机管理的研究可追溯至1990年,研究代表人物有胡百精、喻国明、高世屹等学者,在2003年的SARS事件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事件,学者们的研究重点转向了政府危机管理和危机公关上。

一、高职院校危机处理研究的意义

结合自媒体传播的特点以及高校人群的特点,当危机事件出现,学校的领导层,高校教师、高职学生对事件产生的原因并不清楚,危机事件一出现,并没有产生足够重视,对危机的产生原因、真实性和来源并不清楚;加之高职学生年龄小,分辨能力不足,出于不同的心理,会不加以辨别就通过微信、贴吧、短视频等媒介传播出去,个别学生家长为了个人利益,转而求助媒体平台,使其个人诉求能够迅速解决。往往在较短的时间内汇集大量信息,加之网络传播速度快,信息来源不经甄别,为了点击量各个平台迅速传播,信息传播的速度呈现几何形式增长,引发滚雪球效应,形成难以控制的局面。

二、高职学校危机风险的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危机事件传播的速度快。在传统时代,公共危机事件出现后,信息传播具有一定的单向性,高校无法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的具体情况;以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高校往往采取“内部解决”方式处理。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危机,部分网站为了获取大量关注,引发点击量激增,不核实事件的真实性就快速转发,部分个别学生和家长为了自身的利益诉求,往往会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平台发表有利于其单方面诉求,不考虑后果,对所属高校声誉造成不利影响。外界由于信息不对称,不了解真实原因,对类似公共事件关注后大量转发,信息以滚雪球效应传播出去,使得负面消息蔓延。造成对社会的不利影响。也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

(二)危机突发性强,管理层不能及时应对。危机事件出现后,传播速度非常快,突发性强。高校管理层来不及反应,危机就已经爆发存在了。高校面对危机事件的蔓延,反应相对迟缓。职业类院校日常管理中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专业的人员处理公共危机事件,更没有突发危机预警机制,处理决策能力相对弱化。部分高职院校考虑到对自身声誉影响,往往不希望第三方新闻媒体介入,一般采取内部解决方式,出于这种心理,往往会造成更大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沟通方面的障碍。从而使得负面信息快速传播,引发潜在危机。高校制度上对危机处理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管理上相对滞后。科技的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已经蔓延至各个领域,高校危机响应的速度还不能及时跟上科技发展的速度,导致管理层反应不敏感,往往是危机出现后,及时补救,不能在公共危机事件前期进行预警。

(三)公共危机事件联动反应机制不健全。大数据时代,受传统观念束缚,高校往往依赖传统方式应对突发危机事件,一旦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爆发,一般由高校单方面解决,由于突发公共事件具有复杂不确定性,作为高校一个公共管理机构,作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反应处理相对滞后,没有联合媒体,政府等相关部门多方面联动,忽略长期的预警机制、战略规划和布局,可能会错过防范突发危机事件的最佳时机,后期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会付出翻倍的成本和交易费用。作为职业类高校,高职学生的特殊性,辨识能力差等原因,一旦公共危机事件突发,学校作为单方主体,受到行政资源的有限性,依靠单一的学校主体,无法实现及时有效处理危机,加大了公共事件风险的潜在爆发性。

三、高职院校面对危机风险的解决措施

(一)面对危机传播,校方及时发表声明,充分利用媒体,降低负面影响。学校方面对危机事件的出现,应第一时间发表声明,掌握信息的主动权,在第一时间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告知社会公众发生了什么事情,已采取了什么方式解决。通过学校官方媒体发布信息,给社会公众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客观、及时、准确地发布官方信息。校方要与校内师生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使学校组织内部目标一致,避免校园内部产生混乱,产生表达不一致的声音。通过官媒表明校方的立场,引导正面的舆论导向。同时,校方要深入调查危机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将危机事件的客观事实,前因后果通过官媒报道出来。及时把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树立职业院校的良好形象。尽量在危机突发期把潜在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防止负面信息进一步扩散。

(二)建立危机预警机制,规范传播流畅。提前做好预案,预案的制定要有前瞻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和长期性思维,居安思危,解决问题。根据媒体的复杂性情况,运用大数据排查、利用各方渠道收集大数据,提前发现,提前准备,提前预警。治理危机事件最关键的方式在于防范。校园危机事件爆发前有明显的信号,学校应建立危机预警提前处置机制,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精准评估分析,明确工作重点,形成有效的预警应急机制,提前建立完善风险监测预警。在校园危机事件发生之后,根据学校已经制定好的危机处理机制,及时迅速启动预警方案,通过与主流媒体及网络平台沟通,在危机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处理,通过官方媒体发布,将危机化解在萌芽状态,以赢得最佳的危机处理效果。对于校园危机事件要常态化管理。校内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项目小组,一旦事件突发,相关责任部门应及时处理,形成有效的危机预警及危机处理机制。

(三)加强校内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在学校内部,建立专项网络安全与危机处理办公室;培养学生的网络素养,有效实施危机传播机制,让学生认识到网络自媒体传播的合法合理性。面对危机发生初期,学院内部各个部门应积极应对,不能抱有侥幸懒惰心理或找借口搪塞不及时处理危机发生后的各种棘手问题,不得过且过,防止引发更大的危机。

(四)建立健全校园内外主体风险联动处理机制。学校需要开设官方微博,及时澄清危机事件的事实,引导舆论的同时需要向政府主管机构说明情况,针对危机事件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加强部门之间的联动,校园内部包括自上而下的联动和信息互动;同时,要加强与校园内外界媒体及上级政府部门的协作,加强各个主体之间数据共享和信息互通,避免出现信息传达失真。引导舆论导向,占据舆论制高点,将不良舆论,包括对校园不利的负面信息扼杀在摇篮中。校方建立内部危机事件处理专项办公室与外部媒体及主管部门建立联动反应机制,实行危机负面风险联动反应机制,实行多元主体治理。针对风险联动机制的实际运行,实行多元主体治理。逐步建立危机体系的专项立法校内机构,提升多元主体联动处理危机体系的立法水平,以保证多元主体合作的合法性、协调有序。完善信息反馈机制,用制度化体系规范相关主体互动,规范政府与学校、校内与校外主体之间信息的真实、有效,信息链条联动有序,进而控制风险。充分联合多元主体,构建在自媒体环境下的信任共同体,促进学校、上级管理机构、社会媒体多方协作,共同控制危机事件舆论发展。一旦危机事件发生,及时有效引导,打造和谐的媒体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信息传播特点,加快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的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用科技的力量促进管理升级,以打造和谐校园。

四、结语

大数据时代,在人工智能领域确实存在校园危机事件的突发。高校必须根据时代要求,紧紧把握大数据环境下校园危机事件传播、扩散的特点,认识到危机处理的重要意义。学校内部要转变思路,强化监管、信息共享、利用大数据平台及时了解学生日常动态,结合校园管理日常手段。整合碎片化资源,综合监管,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手段,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防范风险意识不能松懈。学校内部出台相关对策与制度,辅助相关主管部门,媒体机构,多元主体联合互动。避免危机事件舆论恶化发展,规范危机传播流程。此外,要发挥学校、政府主管机构、媒体三方的力量,共同打造和谐的网络环境,避免不良舆论的扩散与传播,综合发挥多方力量,采取普遍适用、科学规范的媒体策略,使高职院校在网络时代实现良好的发展。

作者:王富秋 单位:辽宁金融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