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危机管理策略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等职业院校危机管理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等职业院校危机管理策略

摘要:互联网的发展使危机事件传播的途径和速度发生根本性转变,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论文针对高职院校危机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分析,结合互联网的传播特点,从人、管理和制度等方面着手,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提高高职院校处理危机事件的实效性。

关键词:互联网;高等职业院校危机管理策略研究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职学校面临的环境日益复杂,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一是由于地震、火灾、水灾、肺炎疫情等自然环境原因造成的危机事件;二是随着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变革,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自我意识强烈,思维认知和情感表达方式趋于多元化。由于学习和就业竞争激烈,处理失当引发的危机事件;三是高职院校现有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尚不完善,当职权不清,监管缺位时,容易造成潜在的危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普及,产生了大量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媒体平台及资源,它们的传播速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危机事件的走向。为了实现高职院校的稳定与发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危机管理体系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现实课题。

二、高等职业院校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危机会对社会系统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威胁,相应组织必须及时决策,采取行动控制其发展和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互联网给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由于高职院校起步较晚,存在着管理制度尚待完善,生源质量良莠不齐,市场就业竞争大,软硬件及信息化建设水平薄弱,对大数据时代信息泄露等潜在的安全风险缺乏有效管理等一系列原因,使得高职院校内部产生了一些不和谐因素。具体表现在部分学生出现情绪波动、行为失控、校园危机事件时有发生等问题[1]。在开放的网络环境中,这些危机事件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威胁师生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影响学校的正常运行,甚至影响社会的稳定。近年来,一些校园突发的危机事件也反映了高职院校危机管理意识欠缺,宏观调控手段不足等问题。

(一)缺乏危机网络预防机制

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万物互联的时代,信息成为推动事物发展变化的重要推动力。高职院校存在着网络信息管理平台众多、信息不畅、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到位等情况,导致学校危机管理行为处于被动状态,没有充分发挥网络的预警和应急作用,对危机事件进行及时预防和应变,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当前,危机网络预防机制仍然是高职院校危机管理中的薄弱环节[2]。

(二)缺乏科学高效的危机处理体系

造成危机事件的因素非常复杂。在互联网时代,危机事件通常具有不确定性,其产生和发展很难预料。很多高职院校没有处理危机事件的机构,仅依靠学生处或保卫处等部门通过常规流程进行处理,忽视了网络给危机管理带来的新变化,增加了危机防控的风险和难度。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考虑网络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特点,以数据互联互通为基础,加强部门协同合作,不断创新危机管理手段,逐步构建具有网络适应性的危机管理体系。

(三)缺乏互联网特色的危机教育

危机管理能力是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学校普遍存在着现代信息化建设落后,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融合不够等问题,导致部分学校危机防范的意识不强,学校危机教育短期行为明显,管理理念、方式、内容和能力滞后。为了有效应对网络带来的全新挑战,高职院校应当根据职业教育变化的新要求,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调整思路,凸显自身特色与优势,创新危机教育途径和手段,加强学生危机意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提升学校的危机管理能力[3]。

(四)缺乏完善的危机管理制度

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更好地规范师生言行,为学校稳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当前,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明确网络传播时代危机事件发生时的法律主体及承担的法律责任范围、义务,未能制订配套政策和掌握危机管理的主控权,出现了一些由于学生人身或财产损失引发的社会舆论,使学校面临着声誉和信任危机。因此,各高职院校需要与时俱进,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劳动法》《民法通则》等法律条文的基础上,考虑网络空间安全的因素,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理清各方责任和义务,切实加强相应规章制度的制订与实施。

三、网络环境下高等职业院校的危机管理策略研究

危机管理作为高职院校校园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长远性的工作。随着高职学校办学规模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正确处理危机事件,维护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需要站在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互联网给危机管理带来的新变化和新要求,遵循开放、互联、实时、灵活和前瞻等原则,处理好院校发展和安全稳定之间的关系,不断创新危机管理策略,提升自身的危机管理能力和水平,实现高职教育质量、效益与安全的多元化发展。

(一)完善危机管理运行机制

高职院校危机管理运行体系包括人、管理和制度等要素。高职院校要考虑网络特有的便捷性,以人为本,建立一整套运转高效、科学合理的危机管理运行机制,积极处理危机事件,快速转变危机状态,及时消除危机影响[4]。同时加强制度建设,明确危机管理人员及职责,形成责任分解、层层落实、网格化的安全防控体系。高职院校可以成立专门机构来处理危机管理事务,包括危机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危机事件调查组、危机事件处理组、数据与信息中心、物资保障组等部门。由学校的校领导成员、部门负责人、辅导员、信息技术人员和学生组成。综合决策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危机指导方针及目标,确定危机管理机构成员及职责,对危机事件进行研究和决策,进行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危机调查和处理组由一批具有专业危机处理知识和能力的人员组成,能够有效落实危机防控举措,制订危机管理方案,快速解决危机事件,总结危机事件经验与教训,提交危机事件调查报告及处理意见,进一步完善危机管理措施。数据与信息中心以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为支撑,负责掌握社会、学校或企业信息,使相应职能部门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处理危机事件,增强危机管理的时效性。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的信息机构,既能够准确向师生传播信息,也能反馈来自外界的意见或建议。物资保障组负责积极与企业和部门对接,合理计划、收集和分配物资,确保物资设备的正常运转。

(二)健全危机防控机制

1.预防与应急。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交流和传播的主要途径,学校要以系部为单位,建立基于数据的危机预防机制,打造网络信息监测平台,通过分级管理、专项管理和分类管理,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全方位监控体系,实现对危机事件的溯源、分析和排查[5]。为了确保学校职能部门的正常运转,避免突发的危机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害,要以预防为主,合理利用各类网络平台,有计划、有目的地建立危机应急制度,为危机事件的快速解决争取宝贵时间,从而降低危机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损失。2.现场处置。危机综合决策小组迅速调配人员和物资,赶到现场,调查并确定事件产生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件发展,最大限度地降低事件带来的危害。高职院校可以将网络技术应用到危机处置的过程中,突破时空限制。比如通过网络平台快速收集和跟踪危机事件相关信息,分析、研究应对方法,公开处理结果。3.善后与恢复。首先要联系保险机构、法律服务机构或相关部门做好校园危机事件人员的救治或赔偿工作,既要确保相关人员合法权益得到保护,也要遵循法律追究责任人的责任;其次是要安抚师生情绪,适时进行信息和情况说明,消除不良影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最后要突出重点,总结经验与教训,相关人员对危机事件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估,及时汇总并评估报告。高职院校可以借助互联网衍生的各类平台和新媒体,对出现的危机事件进行动态化管理,从而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降低或消除安全风险。

(三)加强校园危机管理的宣传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传播环境变得更加复杂。高职院校要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教育平台,制订和完善危机管理制度,严格落实教育的责任与使命。职能管理部门要实时关注舆情,加强对学生的危机管理教育。例如,定期通过新媒体、宣传栏或讲座等形式向学生宣将危机事件的典型案例。也可以模拟典型事件,学生进行系统化的实践演练,提高危机应变处理能力[6]。老师要了解危机管理制度,熟悉危机管理流程,提高网络技术应用能力,通过超星网络教学平台、腾讯课堂等互联网教育平台,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合理疏导,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危机事件可能产生的危害,能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身危机管理意识。

四、结语

高职院校教育面向行业和市场,随着教学环境的变化,不可避免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将造成危机事件,会直接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影响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甚至贻误学校发展的宝贵时机。为了提高危机管理水平,高职院校需要不断探索,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拓宽危机管理渠道,完善危机管理制度和手段,构建立体化的危机管理体系,推动互联网环境下校园安全管理格局的形成。在日常工作中,高职院校要统筹兼顾,加强领导,以人为本,以控制为导向,加强危机事件的宏观管理和过程管理,以确保安全为目标开展危机管理的宣传、教育和保障工作,实现高职教育教学工作稳定、有序展开。

参考文献

[1]王金桃.系统视角下的危机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何舟,陈先红.危机管理与整合策略传播[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何国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7-8.

[4]奚洁人,冯俊.危机管理案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许龙君.校园安全与危机处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6]蒲红果,等.如何应对舆情危机?新媒体时代的企业生存之道[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5.

作者:夏淑华 肖全初 单位: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