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算法新闻伦理危机与应对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算法新闻依照算法技术来实现新闻聚合与分发是新闻业日渐勃兴的生产与传播模式,但由于缺少有效的监管措施,使其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系列新闻伦理问题,为此传统新闻机构需要在与算法新闻寻求整合的过程中,做好自我和组织两个层面的保障。
【关键词】算法新闻;新闻生产;新媒体传播;传统媒体
在互联网获得长足进步的今天,新闻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已经从依靠有限的传统媒体传播渠道转变为日渐拓宽的新媒体传播渠道,算法新闻的崛起与勃兴正是这一潮流之下的全新产物。以算法新闻为代表的新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模式,由于缺少专业性的指导而出现了不少伦理冲突,这就需要以专业主义立身的传统媒体从业者对其进行把关。本文分析当下算法新闻的特征归纳和伦理问题梳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统媒体在与算法新闻寻求契合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两点要求。
一、算法新闻的特征
所谓算法新闻,通常的定义是指通过计算机程序来实现对不同需求的用户的信息精准识别和推送,从而极大地满足用户新闻偏好和信息需求的新闻生产与传播机制。算法新闻区别于传统新闻的最大特征,表现为新闻生产的自动化、强大的信息识别和推送能力。新闻生产的自动化,指传统新闻生产所涉及的采、写、编、评等环节均可以由计算机所设计的代码来自主完成,全程不需要人工的参与。同时,建在基于计算机算法技术之上的平台媒体,本身在生产新闻的同时,也因其强大的信息自主收集能力而成为了一个新闻信息汇集的平台,大量新闻素材的集聚使得新闻数据处理的范围和速度大大提升,进而有效解决了新闻资源缺失的困境,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了用户日渐多样的新闻信息诉求。而强大的信息识别和推送能力,体现为算法新闻所倚靠的互联网技术能够及时、准确、深度地识别、记录和分析每个登录互联网的受众在网络上的行为,如阅读行为、购物行为和观影行为等,这些行为最终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运算而被分类,并根据不同的分类来对用户的行为习惯、偏好和下一步的行动作出相对准确的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来为用户推送其可能需要的新闻信息。“传统的新闻分发像超市,媒体根据受众市场预测准备若干新闻供受众选用。由于媒体难以同时满足所有受众的信息需求,媒体和受众之间呈一次性消费关系,媒体和用户的黏度不高。”[1]但算法新闻则更为灵活,并且由于算法技术善于捕捉用户信息需求的特质,相应的信息推送页更加快捷、高效且日渐显露出全程算法参与的特征。自2016年起,传媒市场中主要的新闻客户端产品纷纷开始了算法转向,加大算法技术方面的投入,变革原有的信息发送方式。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5月,腾讯新闻技术算法已超过人工推送,其相对市场渗透率达到59.6%,今日头条和搜狐新闻市场渗透率均超过30%,网易新闻为26%,包含技术算法类的应用已占据该领域主流。”
二、算法新闻的伦理危机
算法新闻是融合了新技术优势的全新的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与传统的新闻机制相比,它指向的是传媒行业的发展前沿。然而,伴随着算法新闻的广泛渗透,对算法新闻的讨论与质疑从未停止,除了技术争论外,最引人关注的是相关从业者对算法新闻在职业规范和道德伦理方面的忧虑,这主要表现在新闻客观性受损、娱乐倾向加强和信息茧房效应等新现象上。首先,是新闻客观性这一支撑新闻业的职业底色受到挑战。算法新闻是否能够在新闻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保证新闻信息所看重的客观性尚存有疑问。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算法新闻为了追求最大化的利益,尽可能地在最广泛的内容中抓取信息,并依靠自动生成技术来完成新闻信息的生产,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媒体的地位被削弱,而更多非专业的者却又可以成为算法新闻的内容来源,这所有的一切都使得新闻的客观性诉求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其次,是内嵌于算法新闻中的娱乐化倾向。衡量算法新闻是否成功的首要标准是流量,是推送出去的新闻内容的阅读量和转发量,而这一切的背后往往意味着受众的注意力,意味着立意。因而,为了适应当下受众快节奏、浅表化和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算法新闻常常以骇人听闻的标题、娱乐化的内容为主,社会责任的大堤被一步步蚕食。而随着这样的信息愈发大量地在受众中存在与传播,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加剧信息的泛娱乐化倾向。再次,“信息茧房”效应成为算法新闻所独有的信息危机。“信息茧房”的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学者凯斯·桑斯坦在《信息乌托邦——众人如何生产知识》一书中提出,其核心观点是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受众的信息接收其实并不是全面的,而是通常会将关注点放置在与自己兴趣相契合的领域。算法新闻的模式就是预测受众可能会感兴趣的信息,将其抓取出来并推送到受众视野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容易使得用户处于封锁化的场域中,沉浸在算法所推送的经过过滤的信息框架里。
三、算法新闻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
以新技术主导的算法新闻已然在全社会层面获得广泛的接受,这不仅意味着算法新闻可观的市场前景,同时也意味着受众在媒介行为和信息习惯上的变革。这一全新元素的注入,使得传统媒体机构的业务环节和职业理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新闻行业渐次呈现出不确定的发展轨迹,这在对新闻从业者尤其是传统机构的新闻从业者提出挑战的同时,也给予了他们更为广阔的想象力。简言之,由数据、算法和新媒体构建的传播格局正在全面重构以往我们所理解的新闻传播行业,迫使传统媒体的行动者们开始做出自觉的调整。而这种调整需要从工作者个人和工作机构制度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要提升传统媒体机构工作者的新媒体意识,包括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新媒体思维的树立。算法新闻的崛起引发传统新闻机构革新似乎已成必然之势,对此新闻工作者们要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尝试调整固化的线性生产与传播思路,强化对新媒体规律的把握以及对新媒体逻辑的尊重,进而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除此之外,在整体环境下,传统新闻媒体工作者应用容纳的态度开展工作,正面自身的缺点,顺应时展,加快自身工作转型,来达到新媒体时代的标准。”[3]而在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外部的制度保障也必须跟上节奏。例如在传统媒体机构的组织框架内设立以算法新闻为重点的新媒体部门,在给予其相当程度的自主性的同时,对其进行思想导向上的把关与指导,确保其能在职业规范的限度内从事新闻传播活动。同时,可尝试引入与算法逻辑相契合的全新的考核标准,如阅读量、点赞量和转发量等等。当然,并不是说全然转向新媒体的标准而摒弃真实、客观等专业素养,而是在现下的标准基础上予以倾斜。技术对社会的意义绝不在于提供某种功能层面的便捷性,更为重要的意义还在于为其带去思维方式上的重塑。算法新闻广泛地出现在新闻行业,其最大的挑战在于重新构序了新闻传播的范式走向,新的走向我们如何把握?传统媒体在享受算法新闻提供的便捷的同时,又如何对其保持该有的清醒与反思?这是在算法新闻热度不减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重视的问题。
作者:徐成芝 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