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辅导员对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策略,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主体意识强烈、言论自由度高,信息传播迅速广泛。由于高校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破坏性、扩散性、紧急性等特点,对高校辅导员处理突发事件的危机应对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辅导员应从4R理论出发,做好危机处理中的缩减、预备、反应、恢复等工作,构建危机管理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突发事件;危机管理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普及已然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常态。作为“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高校大学生更是深受媒介发展的影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属性。因而,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展开系统化探讨是摆在辅导员面前的时代课题。
一、新媒体的时代内涵及其特点
新媒体是指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应运而生的媒体样态。相对于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以创新形态为载体”的传播形式,是一种时代特征,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从传播学角度来看,新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交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人人皆是传播者和受传者,传播主体的表达意愿强烈、传播门槛较低、传播过程呈现随机性和不可控性;二是传播信息海量,来源复杂,内容真伪良莠难辨,难以把关审核;三是交流空间虚拟隐蔽,言论自由度较高,监管难度较大;四是传播过程开放共享,时效快、覆盖广、互动强,信息一经产生,即可迅速、大范围地展开网状传播,可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低成本全球化传播。总体而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显著增强,参与感和投入度较高,但海量信息在虚拟空间的“无屏障”状态以及人人传播、实时裂变的传播形态给高校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中的应对引导增加了难度,因此对辅导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突发事件的含义、类型及特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将“突发事件”定义为:“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结合高校特点,高校突发事件可理解为:是由自然的、人为的或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由大学生起主导作用,不以高校管理者意志为转移,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1]根据触发诱因,高校突发事件可归纳为以下四类:一是自然灾害类突发事件,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地震、洪涝、火灾等自然灾害引发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及情绪恐慌等紧急事态;二是社会政治类突发事件,当国家政治、社会稳定的问题遇到大学生的非理性冲动和片段化认知,再加上个别非正面的引导力量,极易引发社会政治事件;三是学校管理类突发事件,随着在校大学生数量的激增,高校管理的难度日益增加,公共卫生、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突发问题时有发生;四是个人因素类突发事件,学生个人行为导致的打架、疾病、安全事故、心理健康等问题同样容易引发校园管理危机。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诱因有时并非单独出现,而是呈现出多层次、复合型的特点,并以多种网络渠道快速传播广泛辐射,引发大范围的社会关注和影响,给高校危机管理应对提出了新的挑战。纵使诱因各异、性质不同,当前高校突发事件普遍存在以下共同特点:第一、突发性。由于突发事件发生的时空不定、原因不明,事件往往是突然发生,让人始料未及、无从防备。第二、破坏性。突发事件一旦发生,难免会给学生和学校带来伤害,造成个人的身体损伤或心理恐慌,破坏学校的正常秩序,影响学校的形象和声誉,甚至产生较大的社会震撼力和影响力。第三、扩散性。高校问题历来是社会关注的重点议题,再加上高校大学生密切聚集,青年群体主体意识强烈,情绪活跃冲动,又善于运用网络,使得突发事件的传播呈现扩散性的态势,极易在短时间内获得广泛关注。第四、紧急性。高校突发事件由于其破坏性大、扩散性强、话题敏感容易引发连锁反应,所以必须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在最短时间控制局面,阻止恶化扩散,降低负面影响。
三、辅导员在突发事件中的危机管理策略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是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对于高校突发事件的应对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辅导员往往在突发事件中承担着以下几种角色:预警信息的构建者、应急处置的先行者、多方关系的协调者以及善后机制的执行者。[2]结合危机管理专家罗伯特•希斯在《危机管理》一书中提出危机管理的4R理论,即缩减力(Reduction)、预备力(Readiness)、反应力(Re-sponse)、恢复力(Recovery),辅导员对突发事件的危机管理需要遵循事件发展的动态规律,分别是:在潜伏期启动危机缩减管理策略,减少危机情境的发生几率和影响程度;在诱发期启动危机预备管理策略,做好危机情况的防范与预警;在爆发期启动危机反应管理策略和危机恢复管理策略,积极解决已发生的危机事件,并且快速从危机中恢复。
(一)危机缩减管理策略
危机缩减管理策略的宗旨在于一方面尽量避免或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减小危机对当事人的影响力。辅导员需要强化个人危机意识和研判能力,建立一套相对完备的危机预警机制,采取合理的干预措施,将危机化解于矛盾潜伏初期。在日常教育与管理中,辅导员应将安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常态化教育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危机应对意识。辅导员应通过QQ、微信等社交工具加强对学生的状态跟踪和实时调查,针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重点沟通,提前交流,降低学生爆发危机事件的可能性。辅导员还应充分发动学生干部等学生群体的力量,组建安全信息情报队伍,加强对学生日常状态的观察与评估,成立危机应急处理工作团队,切实提升突发事件的预警能力和处理能力。
(二)危机预备管理策略
危机预备管理策略主要是进行危机的防范工作,通过合理的预警和监控对现有环境内的不良变化作出反应,并发出讯号加以警示或提示预备。对于辅导员而言,预警意味着日常跟踪与舆情监测,辅导员需要充分挖掘学生在说说、日志、朋友圈等网络空间动态,加上学校一卡通、图书馆、宿舍门禁、教务信息等大数据信息,综合分析研判学生的真实状况,关注学生的思想心理状态,建立舆情监管机制。在完成对学生深入了解和日常跟进的基础上,对于初露端倪的矛盾,辅导员需要提高预警和防范意识,调动班内安全保障队伍,充分发动“目标学生”的舍友、好友、学生干部、党员等活跃群体,时刻关注并跟进“目标学生”的状态,同时主动以谈心谈话等方式进行交流疏导,争取化解危机,尽量避免事件恶化升级。
(三)危机反应管理策略
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危机反应管理策略即刻生效,该策略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步骤:确认危机、隔离危机、处理危机、总结危机。从事件涉及的主体来讲,多从学生、学校、家长、社会(媒体)等方面着手。第一、对于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辅导员必须第一时间确认事态状况,保证学生的安全稳定,做出初步处理决策,控制现场事态,防止进一步恶化。第二、在充分调研、了解事态的基础上,辅导员需要及时向领导汇报请示,如有必要,向学校上级机关报备,求助相关部门协同处理,协调各方在最短时间内合力解决突发状况,避免事件扩大化。第三、对于学生的人身财产安全等问题,辅导员需在初步处理后,立即通知家长,告知其事件的缘由、发展、现状及可能趋势,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并做好通话录音、材料记录等,确保沟通畅通有效,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第四、对于事件主体学生,辅导员要积极主动关心,在确保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悉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阴影,尽快恢复至正常状态。对于其他学生,辅导员要尽快稳定学生的情绪,将真实的情况告知学生,同时将学校、社会的处理措施及进展及时公开,避免谣传误传,控制事态的发展。第五、由于社会对高校的普遍关注以及网络传播的裂变扩散,高校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就很有可能迅速蔓延,受到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对此辅导员需要具备基本的媒介素养,提高应对媒体的能力,及时通过学校宣传部门等官方渠道传递真实有力的声音,严防歪曲事实或恶意抹黑等情况,做好舆论传播工作,维护校园稳定。第六、辅导员要在事件收尾阶段,整理突发事件的缘由、经过及结果,总结工作中的得失,提高善后反思的能力,完善预警应急工作机制,不断提高自身处理问题的能力。
(四)危机恢复管理策略
危机恢复管理策略是指事件的善后工作,突发事件的影响并不会随着问题的解决而立刻结束,往往会伴随着长期的次生影响。辅导员需要在危机处理收尾阶段,快速消除危机处理后遗留的问题和影响,促使大家尽快恢复到事件前的状态。首先,辅导员需要提高善后恢复意识,持续关注事件主体学生及知情学生,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调整学生心态,帮助学生恢复身体及心理健康;其次,辅导员需要持续关注网络舆情,加强校园信息监测及安全预警工作,完善校园信息管控队伍建设,确保校园舆情平稳和谐;第三,合理利用危机,以本次突发事件为契机,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危机意识教育等,实现由“危”到“机”的转化;最后,辅导员还要在总结事件后提炼问题,归纳经验教训,不断创新解决问题的办法,完善预警及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下,高校突发事件极易影响校园及社会的和谐稳定,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工作战线的骨干力量,是突发事件的先遣队和主力军,需要切实提高自身防范预警危机能力,增强危机处理本领和技能,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从而构建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田川.高校辅导员应对突发事件的素质和能力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7(5).
[2]孟国忠.高校辅导员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定位[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
[3]王永辉.高校应对学生突发事件策略研究[J].河北企业,2018(1).
作者:刘东 单位:枣庄学院机电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