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网络舆情被赋予了新的特点,而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重要一环,对学生成长、高校安全、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生成根源主要体现在学生权益矛盾、社会环境影响、网络舆情管控缺位等方面,对应的策略有加强对学生权益的保障、发挥学生组织舆论引导作用、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等。
关键词:自媒体;高校网络舆情;权益矛盾;舆论引导
作为公共危机的种类之一,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具有公共危机的一般特性,即破坏性、紧急性、公共性等特性。但网络环境又赋予了它更多的特殊性,它是“针对某一特殊刺激事项所产生的涉及民众利益较深较广的舆情,在相对短时间内生成大量信息,并在一个社区或更大范围内民众中掀起范围更大、强度更强的社会反映,最终,与事项刺激方或事项本身形成激烈的认识或观点对抗”[1],结合网络环境、舆情特征、高校氛围这三个方面来看,自媒体时代的高校网络舆情危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高校网络舆情危机扩散速度快,爆发频率高,循环周期短。二是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突发概率高、影响范围广、控制难度大。三是高校网络舆情危机潜伏诱因多,容易引发现实危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产生的“有形”或“无形”的影响不仅损害校内师生、广大网民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够投射到现实社会。其破坏力也不仅仅局限在可见的社会财富的损失,更多的是对社会意识、政治形态、精神世界的侵蚀。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破坏公共财产与社会安全。二是削弱政府及高校管理层的公信力。三是颠覆社会主流价值观。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生成原因。从大学生主体特点、社会大背景、高校管理层这三个角度出发,研究分析得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生成,一方面是由于大学生群体利益得不到保障,学生互助维权的传统通道效率低、不直接、不通畅;另一方面是由于自媒体时代,社会矛盾加剧伴随着不实媒体信息的“添油加醋”的深刻影响;再一方面则是根源于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本身的缺位。自媒体的发展让高校网络舆情呈现出更为复杂的态势,我们必须正视其负面影响,研究其生成根源,从而针对不同的诱因,从不同的角度探索出提升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控能力的策略。
1建立健全大学生权益保障机制
权益问题是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核心问题,权益受损又投诉无门的大学生群体不得不借助网络展现自己的境遇,求得关注,寻找共鸣,在围观、热议、情绪感染的过程中逐渐发酵成具有不良影响的恶性事件。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开通学校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渠道。学生是学校的主人,学校的建设发展应该以“服务青年成长成才”为第一要义,将学生权益摆在首位,不论是教育教学、学术科研,还是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都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倾听学生呼声。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权益,所以在保障学生基本权益的基础上,还应该让学生参与到学校各项制度的制定和决策中,充分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的合理诉求,保证每一个学生的话语权。如明确规定学校事务决策和各项管理规章制定及修订过程中学生代表所占的比重,收集学生对学校管理、教育和服务的意见和建议,邀请学生代表参与教代会、年度工作会议、民主生活会等。
2充分发挥社会正能量的引导作用
在社会矛盾愈发激烈的今天,网络舆情危机往往集中爆发在社会负面消息上。因此,我们应注重调节社会负面情绪,充分发挥社会正能量的强大势能。首先,坚持依法净网,严格依照法律、法规,强力打击网络谣言、网络攻击等网络空间的毒瘤现象,保障舆情公义;同时,制定并完善规范公民网络言行的专科性法律,将规范网络行为全面纳入法治管控中,充分发挥法治正能量。[2]同时,积极挖掘正能量典型,发掘可亲、可信、可学的榜样典型,用先进事迹来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同学,进一步帮助同学们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勇于奋斗的精神。
3充分发挥学生组织的权益保障、舆论引导作用
以学生会为代表的学生组织,是在高校党委领导下、团委指导下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学生团体。学生组织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更了解学生需求,更贴近学生生活,在互助维权、舆论引导等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3.1加大对学生互助维权工作的投入
学生组织以“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为宗旨,学生的权益保障工作自然成为学生组织的工作重点之一。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组织都设立专门的部门从事互助维权工作,利用线上宣传、线下设点、网络征集、问卷调查等方式,发现同学们在学习、餐饮、购物、住宿等各方面的问题,并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反映,监督损害权益事件的出现,积极帮助同学解决问题。以苏州大学学生会为例,苏州大学学生会专门成立互助维权中心来保障学生权益。特工队、伙管会,及时出动直击痛点;通过苏州大学学生会微信公众号,设立“青青团子”专栏;设立青青团子QQ号,一对一服务解答问题、接收投诉,并定期生活小贴士,关心青年成长;设立权益半月刊,每15天集中汇总同学们关心的问题并统一解答,及时调查报告,维护青年权益。但学生互助维权工作只有学生组织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学校领导部门应给予学生组织更多的支持,加大对学生互助维权工作的投入,认真对待学生组织反馈的各项问题,并积极推进问题的解决进度,避免学生组织的反馈被无视,学生通过学生组织解决不了问题,继而失去信任,转向网络发泄的恶性循环。
3.2建立完善学生组织舆论引导体系
在大学生普遍依赖网络的自媒体时代,学生组织应该充分利用贴近学生的优势,发挥舆论引导作用,从意见领袖作用的发挥,新媒体主阵地的建设,信息交互平台的打造等方面,敢担当,有作为。
3.2.1发挥学生组织的意见领袖作用
美国著名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其作品《人民的选择》中提出了二级传播理论,即观念总是从媒介到舆论领袖到受众再从受众到媒介的过程[3]。在这人际传播的过程中,较早地接触信息,并更多地传递信息,影响人们对信息的解读的人就成为了意见领袖。从这个层面来看,高校生态圈中,学生组织便扮演着意见领袖这一角色。学生组织中集中了更为优秀、理性的群体,他们代表了广大学生,又团结着广大学生,由他们从自己本身,也就是学生的视角出发,进行信息的收集、整合与过滤,并通过自媒体平台将这种被消化过的主流思想在第一时间、以更能让人理解的形态传递给学生群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舆论危机的产生。意见领袖引导的价值观应该是弘扬主旋律的、传递正能量的,并且要做到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观点来引领思潮。同时要注重表达方式的多元化,不能停留在文字疏导、图片吸引等线上渠道,更要将思想引领融入到大学生关注度更高、参与度更大、热情更浓的文化活动中,如将苏州大学校园辩论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辨会相结合这样的实例,就是让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主流思想在潜移默化中融入学生生活。
3.2.2建设学生组织新媒体主阵地
自媒体时代,学生组织的媒体建设不能再停留于传统媒体的层面,而是应该主动挖掘新媒体潜力,建设带有权威性、代表性的新媒体阵地。而融媒体已成为未来传媒的发展趋势,学生组织的新媒体建设要避免阵地单一化、表现形式单一化,将不同层级、不同表现手法的媒体形式联系结合,形成融会贯通的新媒体矩阵。这样可以保证在每一个活跃着大学生身影的自媒体平台都有着学生组织的官方身影,每一种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学生组织都囊括,从而提高学生组织在舆论引导上的覆盖性。
3.2.3构架全方位传达沟通桥梁
学生组织作为学生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桥梁,其在舆论引导方面担当着保证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准确性,信息受众信息交换的互动性的责任。这种桥梁作用,是学生组织的天生使命之一,学生组织通过收集整理学生意见、学生动态传递给学校管理层,以此来了解事态发展和核心问题;通过与学校管理层的沟通,了解真像原委,将准确权威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保证官方态度在舆论漩涡中不会缺席,不让谣言钻了空隙。同时,高校学生组织还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广泛的社会受众面,校际学生组织或校园媒体往往有着多元多边的互动,学生组织所传递出的声音也有着一定得社会覆盖面,从而在社会信誉危机等类似事件中,发挥积极引导作用。
4结束语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网络舆情被赋予了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态势,本文分析得出新形势下高校网络舆情危机深刻影响着青年学生发展、危害着社会安全、颠覆着主流价值观,必须引起重视。通过从学生权益需求、社会环境深刻影响、舆论自由价值观等方面进行挖掘,研究得出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生成根源,并探索出自媒体时代提高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管控能力的策略。这是一项长期的、有挑战性的、并随着时代变化不断更新要求的工作,这不仅会影响高校生态圈的发展,更对社会安定、主流价值观的弘扬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秦培涛,赵闪.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主要特征、生成根源及应对策略[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96-101.
[2]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3]陈少平.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究及处置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2(3).
[4]戴毅斌,林兴发,余诗毅.大学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以湖北工业大学为例[J].学理论,2013(26):334-335.
[5]胡旭阳,阮俊华.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估[J].高等农业教育,2005(5):39-41.
[6]郭亮.高校网络舆情监管与网络舆情危机管理[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1.
作者:任楠 单位: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