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中网络信息资源应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小学数学中网络信息资源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小学数学中网络信息资源应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革,信息技术逐渐应用到了小学教学工作当中,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素材。在新课程改革中,教育工作者们希望教师能够将教学重点由生活这一角度引入,最终能够回归到生活当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课上掌握的知识解决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小学数学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数”和“图形”有着简单的认识,能够采用自己的方法理解并运用这些内容。本文以网络信息资源为出发点,分析了这一教学资源如何在发挥优势的前提下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网络信息资源;小学数学;教学研究

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很多平台和软件被开发应用到了教学当中,其中在校园内部搭建专属平台是开展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微课以及智慧课堂等教学模式相继被教师所重视。在实际的课堂中,教师应当结合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技术丰富课堂的教学环节,由此突显出学科的优势,鼓励学生积极融入到课堂当中。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技术类的课程,它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本文以网络资源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为例,详细地介绍了这一资源如何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料,深化数学教学改革。

一、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数学这门学科应用得非常广泛,在理论教学中存在着较大的难度,需要学生具备灵活的思维,在相应逻辑思维的支撑下完成内容的学习。小学数学主要是起到教学阶段的启蒙作用,学生需要对这门学科存在着大致的印象,了解涉及的方面,最终实现实际的应用。由于教师习惯了采用讲解的方式介绍教材中的内容,低年级的学生会认为这门学科太过枯燥,无法调动出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前期的基础工作没有准备好,当处于中高年级阶段,他们会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出现跟不上课堂节奏的情况,在知识的应用中存在较大的问题。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内容,不少学生认为计算是一件枯燥的事情,导致个人的运算水平得不到提升。面对课上出现的问题,教师将其总结为两个方面,首先是课程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为此,教师要根据出现的问题找到针对性的解决方法,最终实现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二、网络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的优势

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为教学工作带来了更多的帮助,随着资料的丰富,大量的资料被应用到课堂中,在丰富学生学习资源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伴随着这一资源的推广,教师的授课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教师在课上设置多种拓展环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资料的补充中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从而培养思维的自由发展,在这一基础上培养深度思维与广度思维的综合发展。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能够采用个性化的方式开展与运算相关的活动,在趣味课堂中提升个人的运算水平。在校园内部平台的建设中,学生能够在权限允许的范围内找到自己的薄弱项,并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处理功能找到类型相似的习题,在练习中获得全面的提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明确这一资源为课堂带来的变化,从而利用优势充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在实现因材施教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三、数学教学与网络资源结合的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传统的教学观念应该得到相应的调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现阶段的授课特点更新教学观念,在不同的环节中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存在的问题。生活中存在着非常多的数学现象,只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忽略了这一点。例如,在介绍“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小节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角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能够独立说出不同角的特点。为了能够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主题图,并利用动画向他们展示角的形态,引导他们总结出角的概念。在情境动画的放映中,让他们指出图中有哪些图形能够称为角。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操场上有许多小朋友在活动,还有教师和员工。你能找到哪些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能找到角吗?仔细观察图中的哪些地方有角?”足球场长的角、单杠、剪刀、三角尺、钟表上、窗户的角上都有角,思考它们都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时,展示可以活动的剪刀和运动中的钟表,引导他们发现这些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发现,由两条边和一个顶点构成的图形称就是角。在展示图片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独立总结出角的概念、角的组成和角的特点,使他们发现生活中其实存在着很多容易被忽视的数学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往往存在着一定的数学知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数学观念。在介绍了角的概念之后,接下来要介绍角的分类,以运动的时钟为例,在动画的播放中,能够发现角在逐渐的变大,其中存在着一个特殊的位置,这一位置所构成的角称为直角。由此引出锐角和钝角的概念,明确不同的角应该如何区分。通过结合信息技术,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培养学生从小爱数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

(二)创设课堂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情境的创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氛围中,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的环节当中。在课上,教师可以结合网络信息资源创设不同的情境,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和讨论。例如,在介绍“混合运算”这部分内容时,涉及到了加、减、乘、除这四项基本运算。在相互的结合当中无形提高了运算的难度。为此,教师应该采用灵活的方式向他们介绍这一内容中存在的运算方法。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中,教师可以在课上采用运算软件的帮助完成知识的讲解。首先,在屏幕中呈现出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98—4×7+(36÷9+3)=(),这一题不仅有四则运算,同时涉及到括号中的运算顺序。那么,采用怎样的步骤才能够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呢?面对题目,教师首先要引导他们独立解题,并通过错误的方式强化学生对正确计算步骤的掌握程度。在讨论结束后,可以派代表发言,假设有人说先计算乘法,那么由教师点击算式中的乘号,此时软件发出错误的提示音,表明计算的顺序出现了问题,在这样生动且充满趣味的情境中,能够引导他们共同探索究竟先计算哪一步是正确的。此时,另外的一个学生发言:先计算括号中的除法,由教师点击除号,出现正确的提示音,出现运算第一步的标记。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理解当算式中出现括号,应先计算括号中的内容,计算的规律同样是先乘除后加减,之后计算括号外面的内容,同样是先乘除后加减这一运算规则。随后,请学生完成屏幕中列举的类似题目,由此完成运算的练习。最后,师生共同校对答案,分析出错的原因,在讨论与帮助中完成学生运算水平的提升。

(三)补充学习资料,开展合作与探究。统计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上,教师可以通过补充学习资料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折线统计图的画法以及表示的含义。为了能够体现出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在课上利用微课这一平台对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介绍。微课是最近较为流行的一种将知识汇总成视频的教学手段,视频中详细介绍了知识背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常出错的类型,在介绍解决方法的同时,告诉了学生应当如何避免和解决这些问题。在利用微课介绍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首先,介绍统计图的类型以及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能够突出什么样的特点。在视频中,学生能够感受到知识的拓展,不仅能够了解到折线统计图,还能够回顾之前介绍的条形统计图以及预习之后介绍的扇形统计图。在这三种统计图的对比中,视频分别介绍了这三种统计图的特点以及突显出数据的什么特征。之后,介绍了折线统计图的绘图方式,并通过例题分析了如何描绘折线统计图,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总结自己看到的内容,并说明是否存在不理解的地方。接下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从而布置与视频内容相关的习题,让他们进行训练,选择的题目类型要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有所体现。随后,请他们按照视频中讲解的方式,合理画出完整的统计图,并说明在图中能够得到的有效信息。折线统计图突出的特征就是能够反应数据的走向,直观地看到数据的变化,其陡峭趋势反映了不同速率,对于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有着积极的参考价值。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能够发现开放式环境对于思维发展的积极作用,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思考。

(四)综合知识联系,积累错题并应用于教学中。错题积累对于学生的进步有着重要意义,很多学生不喜欢数学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能力总结出错题目的类型,导致经常在同一类问题中出现错误。为了能够提高课堂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在课上构建智慧课堂,帮助学生完成错题的积累和收集,在不断的练习中强化个人的专业技能,最终实现能力的提升。智慧课堂是指在校园内部搭载相应的信息技术平台,通过线上知识的整合和收集感受现代化教学的优势。在这一平台中,存在着专门的错题板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的学习情况看到系统分析的数据,从而根据不同的学生制订个性化的错题集。这一错题集与传统的错题本不同,在题目练习之前,会有针对性的视频播放,视频中的内容介绍了这一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在视频播放结束后请学生完成习题,由此实现高效的整合。这一平台能够灵活地展现出学生在课上存在的问题,并督促他们及时进行复习和整理,由此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网络信息资源与小学数学相结合,不仅能够转变传统授课模式,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生制订个性化的学习思路,在资源的补充中感受到数学这门学科的应用价值。通过拓展资料提升他们的学科思维,感受到独立解题的快乐,由此活跃课堂气氛,提高班级整体的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涛.深度融合,启迪思维,提升效率——论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学周刊,2019(14):135.

[2]覃月娟.用好现代教学技术促进数学教学改革——论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J].华夏教师,2019(7):56—57.

作者:赵银美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临沭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