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问题和思考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探究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问题和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探究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问题和思考

摘要:随着现在网络信息越来越泛滥,加之我国目前还未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政策法规,使得高校大学生很容易受网络上负面信息的影响,因此为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高校需对网络思政工作管理工作予以重视。本文主要就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问题展开研究,文章中首先介绍了高效网络市政工作管理体制的基本情况,然后介绍了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了完善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体制的创新手段。

关键词:高校网络思政管理体制

一、高效网络市政工作管理体制基本情况

伴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互联网信息技术在生活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普及,其影响力已经远超传统媒体,尤其对思想观、价值观及人生观处于形成期的现在年轻人来讲,其影响力更是不容小觑,高校也是如此。根据调查显示,到2018年止,我国网民人数达到6.8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49.4%,并成为全世界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高校作为大学生集中“阵营”,拥有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随着信息化设备的大量普及,使得人们在获取资料信息、学习及交流等方面突破了时间及地域的隔阂,信息获取途径、渠道更加便捷,信息搜集速率也变得更加快捷。在当前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度重视的背景下,高校学生网络思想政治管理工作也提上日程,因此网络思想政治管理逐渐形成。而网络思政管理工作开展的前提是建立完善的网络思政管理体制,因此需对相应的运行机制、人员结构及组织形式等进一步完善下来。第一,在组织结构方面,负责网络思政管理工作的组织主要包括学工处、团委、网络管理中心等。人员构成包括:思想管理部门成员、网络技术人员及各院系政治老师和辅导老师。运行机制方面,思政部门需负责对下属各部门统一管理、指挥和领导,确保思政管理工作顺利展开。

二、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网络思政管理不当导致社会上各种负面事件在网络上频频出现,因此高校对学生网络思政管理工作也开始予以高度重视,希望借助于网络思政管理工作来正确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如有的高效专门为学生建立网上党团组织和校园网络。但这些工作并未取得理想效果,网络上负面信息、事件等依旧不断冒出。对此,笔者就该问题分析后认为,目前高校网络思政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人员工作理念有待加强等问题。虽然高校对网络思政管理意识初步形成,但并未将思政工作与网络影响完全融合,使得最终效果并不理想。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存在的问题

首先,思政工作队伍采用分流而治的策略,并未通过合作去解决问题。传统思政管理工作中,政治辅导员、班主任、授课教师以及校团委等属于主要实施者,他们均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专业水平,并经严格选拔后加入到管理队伍中,对传统思政管理工作能够很好的处理。但实践中却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这些人对信息及互联网技术掌握较少,无法熟练操作计算机设备,资源信息搜集能力较差。由于日常工作繁忙,在互联网上所投入的精力和时间较少,且利用互联网传播信息的技能较差,在互联网及信息方面均处在劣势地位。虽然这部分思政管理人员均具有较高的思政素养以及学历水平,但当其参加工作后若不注重对新知识、新技能加强掌握,以及不注重获取新的信息搜集渠道,那么其政治敏感性则会逐渐下滑。

第二,管理观念未能与时俱进的更新。不能及时掌握并适应信息技术背景下思想政治工作方式的改变。在虚拟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的进行信息和信息选择。青年学生处于热血沸腾的阶段,说话、做事缺乏理性,而虚拟的网络环境刚好为学生提供释放自我的平台,学生可借助该平台自由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很多高校开设了网上教务,并为学生提供网上评教功能,学生可借助网络平台对教师点评。在虚拟平台下,师生之间能够平等对话,甚至学生还可以对教师提出意见,这是信息网络时代下高校教学民主性、平等性的体现。不过如果不加以约束,势必还会造成负面影响,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使得思想政治管理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第三,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者有待提高其对网络信息的鉴别、管理、分析能力和政治敏感性。互联网具有虚拟性特征,由于无法对互联网上所信息做到有效管理,再加上我国目前有关网络安全管理相关政策、法规等尚不完善,以至于信息造谣、散布者没能予以严惩。现在多数年轻人都喜欢了解政治信息,且希望自己获得别人关注,进而在网络上大肆散布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辞。高校学生一方面缺乏政治素养,另一方面自我观念严重膨胀,再加上互联网为每个人提供了免费接收、散布信息的虚拟环境,使得学生极易受负面网络信息的影响。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管理工作者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和政治观,但实践中却发现,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者其自身缺乏相应知识和经验,更不用说引导学生。

(二)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思政管理体制比较明确,并由政教务、学工处、组织部、党委及教学部门等共同组成思政管理部门,这些成员由于与学生接触角度不同,因此思政管理途径和方法也不同。而伴随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下,传统各部门对学生思政分开监管模式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这些部门由于职能变化不明确,且分管工作太过明确,导致监管出现出现严重分割,以至于思政管理工作中出现诸多漏洞。对于突发事件处理方面反应能力较差,再加上学生在网络终端技术上的便利性,使得他们在话语权上占优势。学生可借助于博客、网站、微信等进行信息传递。若学校对这一类事情不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话,那么很容易导致一些问题发酵成群体性事件。而通过做好对网络信息处理及监管工作,有助于对学生思想动态明确了解,并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及时将突发事件遏制,避免事件发酵。若一味沿用传统的思想政治管理措施,不仅效率低,且难以对网络突发时间及时解决,最终造成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完善高校网络思政工作体制的创新手段

(一)建立网络思政管理的专职部门

为适应网络的高效性,并加强对学生的监管工作,快速、有效的对学生所关心问题作出反应,保证上级规定、精神等顺利落实,则需构建专职网络思政管理部门。第一,构建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主要负责在媒体平台或者校园网络上定期学校方面信息,并深入解读学校精神和政策。在面对突发事件处理时,及时公布官方信息,避免造谣,从而避免事态进展。第二,统一规划信息渠道。不论学校党委还是教师、辅导员,如每个人分开公布信息,则会造成信息沉余现象,并导致信息公信力降低。因此,有必要对信息渠道统一起来,以便学生及时了解官方信息。第三,针对网络突发事件建立相应应对机制。针对群体性事件一定要保持高度敏感性,思政管理员及时下达相应的工作职能,并针对网络突发事件建立应急预案,寻求正确疏导突发事件的渠道。第四,与周边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就校园网络监管系统开发及构建一同探讨,推动思政管理工作开展。

(二)培养网络思政管理工作队伍

面对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思政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对网络信息鉴别、处理以及学生管理等工作。因此,高校一定要组建一支具有较强实力的网络巡视员、评论员及辅导员队伍,从而将网络舆论及思政管理主阵营及时占据。而在建设该队伍时,一方面,要有过硬的政治要素。所选择的队伍成员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较高的政治素养、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正义感等,并在长期工作实践中逐渐获得学生的信任。另一方面,高校还需加强对该团队培训工作,以提升其信息技术运用水平、信息鉴别能力、思想政治管理水平、突发事件敏感性,并努力将该支队伍发展壮大,使学生对这种管理方式逐渐适应。

(三)创建网络思政工作标志性栏目

在当前信息泛滥时代下,每天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很容易使学生迷失自我。因此,当前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工作是如何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下增加对正面信息的关注度。学生不论是上网还是收集、过滤信息等,都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因此使得实际应用中学生对思政网络关注度普遍较低。因此,有必要建立其品牌性和标志性的栏目。第一,做好对校园贴吧或BBS方面管理工作。因此这些都是学生关注度最高、使用最频繁的网站,因此很容易做到将思政加以引导,并建立其标志性栏目。比如,北京大学生的“北大末名”、清华大学的“水木年华”等BBS,通过屏蔽不良信息,并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使其达到思想政治管理的目的。第二,鼓励学生多参阅红色网站(如:共产党先锋网),有助于其政治敏感性提高。鼓励并组织学生在这些网站及论坛上表达自己的看法,使其受到积极、正面思想的熏陶。另外,校团委和校党委如果在条件允许下也可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站,针对学生多热衷的话题表达观点和意见,以达到正确引导学生思想的目的。其中,典型的网站有北京大学的“红旗在线”、清华大学的“红色网站”等。基于团支部和班级,也可建立专门的网络形式团支部和班级,敏锐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使网络监管工作在学生日常方方面面均涉及进来。

四、结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互联网这一虚拟平台为高校学生信息获取及提供免费渠道,加之目前我国关于网络安全管理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使得大量负面、极端、虚假信息在网络传播,很容易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政治观、价值观产生误导。因此,高校必须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加强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建设,严格监管网络信息传播内容,并通过互联网对学生思想正确引导,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与创新[J].长江丛刊,2020(16):181+184.

[2]孔涛.关于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管理体制的问题探讨[J].长江丛刊,2020(10):183-184.

[3]侯小洁.高校网络思政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11):167.

作者:张瑶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