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意识安全教育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意识安全教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网络舆情下大学生意识安全教育

【内容摘要】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内容的分析,总结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发现当前高校教育中存在的限制问题,旨在通过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的分析,构建完善性的教育方案,实现高校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高等学校;网络舆情;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中需要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作为重点,通过专业课程教育的改革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加强意识形态教育以及安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但在实际的课程教育中,受到以往教育思想的限制,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着重视程度不足、教育队伍水平较低等问题的限制,这些现象如果不能及时改变,会影响课程教育的有效性,无法满足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需求,降低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高校网络舆情背景下,高校教师需要掌握网络舆情内容,结合高校专业课程特点,针对学生的基本需求,构建完善性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概念分析

(一)高校网络舆情。对于舆情而言,主要包括舆情、网络舆情、高校网络舆情等内容,指在一定空间内,通过社情民意发生、发展、变化的分析,民众对相关公共事务所形成的情绪、态度及意见等,也就是民意集合的综合性反应。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种网络化表现,其主体是高校师生。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通过网络途径参与社会生活,高校教师作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教育人员,对高校网络舆情的教育、传播、发展等有着较为明显的影响力[1]。

(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所谓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主要是党和国家根据意识心态安全总体的战略内容,对大学生成长需求进行分析,并按照目的、组织以及计划的原则,完善课程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坚定信念,加强学生对社会形态的认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特点包括:第一,教育内容的导向性。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中,其内容需要与国家指导思想、大政方针相符合,通过思想价值的引导,积极弘扬社会能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第二,教育环境的复杂性。在社会环境多样化的影响下,学生在高校环境下若缺少正确性的引导,当面临纷杂的社会环境时会出现不良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需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个性化教育方法的优化,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对意识安全教育的认识。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分析,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通过教育方法的优化及创新,可以将学生作为主体,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支持。但是,在高校网络舆情背景下,实际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问题:第一,部分高校教育中,主要将专业课程作为重点,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专业知识及实践技能,缺少对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认识,无法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降低学生的网络舆情分析能力,无法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第二,结合大学生网络舆情教育的特殊性,在实际的课程教育中,存在着数据资源投入力度不足的问题,在这种教育背景下无法增强学生的意识形态安全素养,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带来限制[2]。

(二)网络舆情教育管理机制不全面。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包括:第一,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网络舆情的预警、研判以及决策机制存在不完善的问题,这种现象与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存在关联,但是,受到网络舆情监督、预警以及检测手段不完善的限制,会降低网络舆情的教育管理效果,为教育改革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带来限制,降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性。第二,高校课程教育中,存在着校内、校外联动处置不健全的问题,如,在网络舆情发生的情况下,如果只是依靠校内进行舆情控制,会降低舆情工作的管理效果,无法发挥各个部门的联动机制,降低高校人才培养的效果[3]。

(三)高校网络舆情教育手段较欠缺。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中,信息传播形式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特点,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出现了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实际的课程教育中,受到单一教学手段的影响,使舆情教育手段相对欠缺。如,高校网络舆情背景下,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受到网络舆情传播不合理、规律不足的限制,导致学生的思维仍然存在传统的观念之中,无法跟上时代步伐,降低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整体效果。因此,在高校网络舆情教育中,应该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多样化、信息化教育方法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探究环境,拓宽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展现网络舆情教育引导的创新价值[4]。

三、高校网络舆情视角下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思维引导方案。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高校教育人员应该改变以往思想,结合以往的教育经验,细化思维引导方案,并在实际教育引导中做到:第一,高校教师在实际的课程教育中,需要将高校网络舆情作为重点,通过核心注意价值观念的强调,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避免由于学生思维不足出现的思想偏差,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性。第二,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教师要结合网络舆情内容,完善教育方法,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网络安全管理内容、舆论引导方法等,创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手段,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及创新提供支持。如,对于学生干部而言,在这种教育背景下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职能,通过网络议程的设计,掌握校园舆情的主动权,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在平台上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为高校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5]。

(二)建立健全的高校网络舆情教育管理机制。结合高校课程教育特点,在教育管理机制协调中需要做到:第一,加强对网络空间的治理,针对高校课程教育状况以及学生的基本学习能力,营造安全性的网络环境,加强对校园网络的信息管控,通过网络舆情信息的监管、问责机制的确定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避免网络行为的出现。第二,在网络内容架设中,院校需要加强对网络空间的治理,通过网络内容的建设、网络信息的宣传等,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以实现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网络化的教育改革目的,提高教育内容的传播效果。第三,拓宽大学生参与政治实践的途径。根据高校网络舆情的教育内容,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实践活动之中。如,学生在日常的知识学习中,可以定期参与到中国共青团、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性团体学习中,通过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实践,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避免学习中思想偏差的出现,创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法[6]。

(三)积极引进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法。通过对高校课程教育模式的分析,为了充分发挥网络舆情的特点,在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需要创新以往单一性的教育手段:第一,通过线上、线下方法的融合,创新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方法。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网络教育成为一种趋势,高校教育者应该及时认识到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通过线上、线下交流方法的融合,保证教育方法的创新。在网络课程开设中,通过网络技术、管理手段以及视频教育资源的利用,可以加强各项资源的共享,避免学生在单一的背景下掌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实现课程内容的动态性,而且,在线上平台中,也可以积极开展安全网络教育活动,通过校园网络资源的利用,拓宽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途径,使学生形成文明上网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品质。第二,创新自我教育方法。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将网络舆情引导作为核心,通过理论知识水平教育、学生观念的教育等,加强学生对网络舆情、意识形态安全的认识,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践行中,可以更好地提高自身素养,实现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教育的创新[7]。

四、结语

高校网络舆情中,高校教师需要将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作为核心,通过学生基本需求以及学习状态的分析,积极创新个性化的教育方法,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为新课程的教育改革提供支持。一般情况下,在网络舆情中的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需要通过意识形态的转变、教育管理机制的调整以及安全教育方法的创新等,改变单一性的教育环境,帮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育背景下掌握网络舆情内容,从而形成健康的意识安全心态,实现现代高校人才培养的目的。

作者:于小庆 单位:绥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