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图书馆管理论文(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
(一)管理体制
中国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为政府主导下的高度集中式的管理体制,高校图书馆内部的管理体制相应的也为校长领导下的馆长负责制。馆长由学校聘任,受校分管领导管理;馆内下设部(组)、室受馆长领导。规模大的图书馆可设分馆,分馆受总馆领导。我国高校普遍对图书馆的关注不够,图书馆同其他部门相比地位较为低下,对人员的聘任仅有学历学位和职称要求,专业要求并无明确说明。
(二)机构设置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组织构建主要是依据职能部门化和业务流程部门化为基本原则,承续了传统图书馆组织结构。通常由采编部、流通部、期刊部、参考咨询部、技术服务部、办公室等组织机构组成。是一种立足职能制的组织结构模式,这种组织结构是封闭的、固定的,各个部门主要以文献资源为联系,文献量的数量决定工作效能,而不是人的能动性。按工作流程来设置,图书馆的部门包括采访、编目、流通、期刊、阅览、参考咨询、技术服务等。这种典型的以文献为主的业务流程模式,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明确性,既便于馆长统一指挥,又有利于职能机构发挥专业管理优势,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管理人才向专业化深入发展。这种模式曾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史上起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组织结构已不能满足目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和发展的需要。
(三)运行机制
高校图书馆采取的是以物为中心,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制度为执行准绳的管理方式。图书馆按照学校要求购置文献,按文献的不同类型把采购、编目、流通、阅览和服务的工作任务分配给下设各职能部门。文献资源的采购数量和内容由学校领导决定,馆长下达工作指令,图书馆的整个工作围绕文献资源展开。
二、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基本思路
(一)以人为本的管理核心是树立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
1.尊重读者的主体地位。
读者是图书馆工作的核心和基础。图书馆的一切活动既有对文献资料的管理、也有为读者服务的管理,必须经常思考创新工作手段,充分利用和开发本馆的人力资源,去满足读者信息需求。一是高校图书馆馆员必须平等地看待每一位读者,怀着一种尊重、关怀、爱护的心态去服务读者,耐心倾听读者的意见,不能依据身份地位的差别而设立不同的等级与权限,都应平等地开展服务。在服务工作中,事事处处为读者考虑,每个馆员必须做到谦虚耐心,谈吐文雅举止得当,把自己最美好的方面表现在读者面前。二是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展现出一种人文关怀,让用户在图书馆里感到温馨、安静、和谐,适合阅读和写作,就如在自己家的书房里一样,没有任何干扰,没有任何拘谨。可以展开思维,任意驰骋。甚至对图书馆产生了依赖感,经常来馆学习、阅读、写作。
2.发挥读者的参与积极性。
在图书馆管理实践中,基于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因素去解决存在的问题,要凭借读者的才智来揭露管理上的问题。一是建立透明的规章制度的和有效的检验制度、以及良好畅通的信息反馈途径。二是要定期召集读者座谈会,激发学生馆员的主人翁意识,以学生参与图书服务咨询的形式,交流读者服务工作的优点与缺点及完善的建议。三是在馆内设置意见箱,网上建立论坛,收集读者对图书馆的建议,最后决策实施,服务读者。
3.以满足读者的需求为导向。
图书馆人本管理归宿是以人为中心的,为读者服务、满足读者信息需要,是图书馆实现自身社会存在的前提条件。图书馆藏书内容结构是读者需求与读者服务的基础。为体现高效管理、满足读者服务需求,提高管理和服务意识,提升管理聘问和质量:首先就要对用户的类型、层次、知识结构、需求心理特点与专业方向有较清楚地了解;其次还要把握各类读者读者需求的综合性、区别性、有效性、多变性,提高读者获取图书资料的满意度;三是让读者参与进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来,努力做好图书馆管理者与读者的联系和沟通。服务者要了解馆藏图书和图书馆的分布,要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图书馆学理论知识及计算机技术操作技能,它是做好为读者服务的前提。
4.促进读者人性完美。
读者服务的关键和最高要求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发展。人性状况不仅有自由平等的民主诉求也有“官贵民残”的等级观念,有专门利他的奉献精神也有专门利已的个人主义,纷繁复杂。本质上,任何对读者服务行为本身就是人性化的展现,同时也是展现图书馆职能目标的重要因素,每一个管理者者都要学会在管理过程中尽量促进读者人性的多维性、最大化发展。因此在实施每一项管理措施、制定每一项管理制度之前,就要审慎分析它们能否促使读者的精神文明状态更加健康,不仅仅要关注实施的成效,还要使人性更加完美,而不是适得其反。
(二)以人为本的管理基础是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
1.制度设计中应嵌入人本理念。
每个管理人员都必须牢记为读者服务的宗旨,读者利益是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的最根本目标和最重要的出发点。管理流程设计,管理制度建立,管理模式创新,都要从这个根本目标出发。
2.制度实施者应具有人本观念。
当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图书馆的工作目标有了深刻理解时,他就会知道自己用什么样的行为才有助于图书馆目标的实现,进而了解图书馆组织行为方向,并且认可这些行为、相信这些行为可以为自己创造利益,在接受图书馆管者的指挥和安排时更加自觉。图书馆组织是人的集合,必须通过实施对人的管理才能达到计划目标。所以在图书馆领导和管理体制的构建上,图书馆管理者引导馆员合作应该在得到展现。图书馆通过管理对馆员的行为实施引导,通过对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制度的完善,达到规范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益,使每个馆员都能处于图书馆管理的中心环节,不仅使每个馆员在日常管理活动中真正发挥核心作用,也会充分调动他们的个人积极性,促进其个人的全面发展。要维护馆员对管理者的认同,一是管理者的职权与其知识能力相适应,管理者的权限和下属馆员数量与岗位职能相匹配;二是图书馆的集权和分权比例分配要相对应;三是在工作时间和地位上,保证管理者和普通员工都具有一定的弹性空间;四是要保证管理指令统一高效,保证图书馆的组织机构中每一个被管理者只有唯一的管理者。只有如此,图书馆组织机构才能顺利实施目标管理,才能才能保障图书馆内部人际关系的和谐,有效促进馆员之间通畅交流,促使每个馆员在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的潜能,才能促进图书馆与馆员、管理者与馆员之间的情感和谐,才能促进馆员参与到图书馆管理中来,为实现图书馆和自己的发展目标而奋斗。因此,在图书馆组织设计和构造中必须体现出人本主义理念,充分发挥人性。
(三)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主要对策
1.建立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机制
(1)提高馆员的能力素质。
一是引导馆员更新学习理念。引导馆员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参加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学习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发展学科馆员。二是加强馆员的道德素质教育。思想决定行动。要通过各种方式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使图书馆员从思想认识上充分理解到图书馆工作的重要性,对工作富有责任心,对读者富有耐心和爱心,献身图书馆事业,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三是让馆员参加决策、计划的制订,以及馆内重大事项的讨论,提倡民主管理,树立馆员的中心意识和主体意识。群策群力,使图书馆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进而达到合理化,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任务得以实现。
(2)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一是完善考核机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馆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包括工作态度、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效果等,激发大家的工作热情。逐渐形成一种健康良好的工作氛围使,每个人都能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二是完善激励机制。为了能最大化激发人的欲望、动机和合理需求,必须制定有效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措施,发挥奖惩的激励和警示作用,激发没个人的潜力,使之在工作中能表现出积极、良好的心态。各部门、各岗位要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将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化、细目化。馆员要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工作目标,就必须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作为,这样工作才会有成就感,人生才会有价值。三是完善培训制度。依据不同岗位需求和个人所学专业的差异,有侧重、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进行不同的教育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研修班的形式,让馆员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创造能力和业务能力,以不断地应对新知识的挑战。
(3)构建和谐人际关系。
为了使图书馆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管理者要学会肯定其个人价值,敬重每一位馆员,多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让每一位馆员切实感受到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同事的互相关爱,以及组织的多方关怀。领导者要善于正确引导馆员之间的思想沟通与情感交流。一是管理者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馆员的思想生活情况,。图书馆工作环境相对比较单调,久而久之,馆员心里容易产生枯燥倦怠情绪需要引导他们学会不断自我调节。图书馆应,开通单位网络信息群,让馆员之间、上下级之间能够保持面对面沟通,以缓解个人郁闷情绪,起到自我调节的作用,不断提高馆内群体凝聚力,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每个馆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每个个体的工作热情都可以尽量得到发挥,人人奋发向上、励精图治,在图书馆事业中实现自我价值,就会不断有力地推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4)改善工作环境。
管理者要努力降低纸质图书污染给馆员来的健康危害。由于纸在加工过程会附着有色真菌,这些真菌寄身在书本中,污染了工作环境,通过人手接触或者肺部吸入,可能导致肾、肝、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图书馆领导要关心馆员的身体健康,树立馆员的自我健康防护意识,在保护好文献资源的基础上,组织员工定期除尘,消毒,并保持馆内通风良好。
2.建立以人为本的读者服务模式
(1)使借阅环境人性化。
图书馆在内部环境建设方面要重视读者的心理感受和实际需求,尽量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让读者感到赏心悦目、舒适便捷。一是高校图书馆在设施摆设上要遵循方便读者使用的原则,要体现人性化。一是制作书库方位指示图,读者能明确知道目的书库的位置;二是书库内的书架、桌椅等布局,每排书架之间的距离必须适合读者感觉舒适度为标准;三是在书库空闲处摆放阅览桌和阅览椅,实现借阅一体,让读者有条件了解图书内容,也方便自学。四是在自习区多安置电源插座,现今来馆读者有携带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习惯,便于给设备充电。其次,在馆内空间环境布局方面,体现以人为本原则。一是在走廊等适合位置布置一些绿色植物、盆景,在阅览室放置激励读者求知欲的书画、伟人塑像、名人警句等,二是营造一个宁静、高雅、舒适的读书学习环境。运用色彩的完美搭配、硬件设施的合理设置来使读者体会到图书馆浓郁的人文气息。
(2)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本服务。
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中,赋予以人为本的观念,为师生读者的借阅提供便利,对学科信息提供参考咨询。整个工作围绕“一切为了方便读者”展开。一是主动与读者进行交流与沟通。召开读者交流会,以及举办各种形式的座谈会,更好地把握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求状况;设置读者意见箱,倾听他们的心声,接受他们的监督;充分满足师生教学与科研需求。可以通过邀请有经验的教师即时推介新书、发放图书订单向二级学院征求意见等办法,合理、科学的采购图书,有效增加馆藏文献,提高文献馆藏质量和图书的使用率。二是充分利用网络为读者进行服务。学校网页上开设读者借还平台,方便读者查询自己所借书目情况、办理续借手续,节约读者时间;在图书馆网页上及时介绍图书馆工作动态与服务内容;做好网络书目检索、优秀书刊推荐、电子资源查询与推介,以及下载相关软件、文献信息咨询服务等工作;为师生提供音像资料阅览、集体观摩等服务;在互联网上设立读者答疑版,使用VOD视频点播系统提供音像点播、下载服务,提高馆藏音像资料的使用率。三是提供学术交流的条件。邀请各方面学者进行学术交流;并举办各种实践活动,展示各学科的学术前沿成果,开拓图书馆文化服务的新渠道,增加图书馆的文化氛围和学术功能。四是实行开放服务。实行开架服务,彻底实现藏、借、阅一体化管理目标,根据国家教育部的要求,最大限度的延长开馆时间,充分满足读者需要,合理增加读者阅读时间。五是利用图书自助借还系统。不仅减轻了工作人员的手工劳动强度,还简化和方便了借还书操作。高校图书馆一般不24小时开放,受到馆员工作时间的限制,学生无法实现24小时借还,自助借还系统设备打破了这种局限。六是在图书馆功能分区上,设置一些专门区域,如提款机,复印室、水吧,为读者提供便利,使图书馆成为集学习、休闲为一体,延长读者来馆时间,提高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率。
(3)实现高校图书资源社会共享。
一方面,资源共建共享可以增加本校的图书资料藏量,另一方面,作为图书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有责任与社会分享文献资源。高校图书馆要积极与国内公共图书馆、研究单位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建立交换、赠阅或互借关系。首先,培养和增强社会读者的图书馆利用意识。高校图书馆一是通过网络宣传本馆文献资料情况和特色馆藏资料,激发社会读者接受信息、利用信息的积极性,介绍本馆的服务方式和服务理念;二是通过开设专题讲座,提供优秀课件和有价值的文献信息,指导读者正确利用各种数据库和网络信息资源,使其具备获得知识信息的基本技能;三是通过入馆教育和网络培训,使其建立信息资源资源共享的理念,培养自己良好的借阅习惯,成为一个文明的读者。其次,制定针对社会读者的规章制度。从社会读者的各种不同需求出发,制定相对灵活的的借阅制度,比如可以由校外读者自愿申请、图书馆设置借阅权限和审批检查权限等;还要建立社会读者个人资料档案和信用档案的动态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和各项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读者综合信用评价而随时改变其借阅权限。针对专业性较强,有科研任务和科研能力的特殊社会读者群体,可以提供更多的便捷优质的个性化服务。第三,提高社会读者图书馆知识水平。可以对这些读者进行文献信息知识和检索方法的培训,比如给他们印发一些普及性的小册子、制作宣传专栏等,也可以举办一些有针对性的公益讲座,譬如馆藏文献信息查询、利用,特别是联机查询、光盘检索、网络检索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讲座;还可以利用大众传播手段达到此项目的。如果能利用网络开辟Internet教室,用E-mail发送教程,就会受到更好的效果。开展图书有条件地外借服务,也不失为一项好办法。其前提是能充分保障本校教师和学生教学科研对文献资料的需求,如果馆藏文献还有可利用空间,那就可以考虑适当地开发社会读者群。资源共享是当代高校图书馆职能转变和与时俱进,不断谋求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三、结语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末来图书馆管理的重要模式,各高校图书馆建设现在都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其中各种方式还在实践中还有待进一步证明,但其方向不会改变。
作者:周庆繁 单位:吉林师范大学
第二篇:高校图书馆管理强化策略探讨
一、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一)提高图书馆管理层次
网络信息环境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层次。网络的快速发展,使信息资源的获取、保存、传播、阅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各类网络服务平台层出不穷,这使得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工作用于更加便捷的条件,尤其是先进的网络环境为图书馆管理的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变起到了强力的促进作用。不仅使图书馆内的典藏资料得到了拓展,还能够满足用户对图书馆资料检索多元化的要求,高校图书馆可以将传统的借阅模式与网络技术服务工作相结合,建立网络借阅平台,便于用户管理也便于管理人员对图书文献的管理,极大地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层次。
(二)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效率
网络信息环境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效率。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十分丰富,同时也十分庞杂,网络环境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提供了一个高效管理的平台,高校图书馆可改变以往的人力管理模式,创建数字管理平台,不仅使高校图书馆形成智能化的管理模式,还能够将高校图书馆建设成信息的服务链,为用户提供更加高效的文献查阅和浏览模式,突出了网络图书馆的个性化和特色化服务特点。打破高校图书馆的时间和空间局限性,最大限度地提高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效率。
(三)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平台
网络信息环境有利于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平台。网络的飞速发展使高校图书馆的运行平台得到了质的飞跃,利用云计算等先进的网络技术,可以使图书馆的自身投入大大减少,同时,云计算技术强大的存储能力使图书馆中数据存储数、管理和维护都十分便捷有效,这将是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网络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遇到的问题
然而,网络信息的发展为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遇到了许多问题。
(一)降低高校图书馆吸引力
网络信息环境使高校图书馆的吸引力严重的受到冲击。随着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出现在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和应用率逐渐升高,数字阅读方式已经深入人心,这使得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率逐年下降。据调查了解,吉林省某高校2014年的图书借阅率已经下降到4%左右,这说明高校图书馆对用户的吸引力急速降低,给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提出了非常严峻的考验。
(二)冲击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
网络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尽管我国高校图书馆正在努力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迈进,然而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服务体系,检索方式等仍然无法与网络信息化良好的结合,仍然沿用传统的借阅、检索模式,在信息处理、移动服务、虚拟参考云数据库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障碍。在云计算等网络信息理念急速发展的新阶段,高校图书馆如果无法迅速改革管理模式,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方向扩展,很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用户边缘化。
(三)考验高校图书馆安全性
网络信息环境对高校图书馆的安全方面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由于网络信息环境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因此高校图书馆在向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例如,高校图书馆在应用云计算开展网络平台的同时,就需要时刻维护云计算网络平台的安全性,面临数据管理、数据恢复等安全方面的挑战,同时还要面对知识产权、计费标准方面的考量,这使得高校图书馆在改革管理模式的同时面临巨大的工作量,以及高度的安全管理重视程度。
三、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在这些变化中,我们依然要遵守一些原则。
(一)坚持加强图书馆工作人员培训原则
由于网络信息时代的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过程中,知识的更新更快,这对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具有扎实的文献整理、文件检索等图书馆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学会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知识产权等基础知识和技能。除此之外,高校图书馆还需要很多熟悉外语以及各种学科方面的专业人才,才能根据客户的专业和知识背景对客户进行良好的服务,同时能够及时地沟通文献情报部门与科研用户,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的高效处理,分析,整合,给读者更好的服务,大力增强高效图书馆的吸引力。
(二)坚持读者第一的服务思想原则
人文情怀是图书馆氛围中永恒的旋律,有专家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目前最匮乏的不是人才,不是经费,不是技术设备,而是一种人文精神。快速发展的信息化产业使现代人对信息的获取更加容易,检索查阅资料更加方便,但是这并没有使我国国民的阅读量增大,反而抑制了图书借阅率,这并不是科技发展水平提高能够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一种人文精神。“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体现,这就要求社会各界服务都以人为本,让每个人都得到尊重和理解。高校图书馆应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读者的需要为第一考虑,才能得到师生读者的广泛认可,提高图书的借阅量。以人为本,首先是要充分了解广大高校师生读者对图书借阅和信息查询的需求点,尊重读者的个人意愿,培养图书馆内的人文情怀,随之而改变服务方式。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借阅平台的出现,高校图书馆应针对不同师生读者的需求,不断扩展服务内容,如针对教师可以开设一些学科导航,针对学生可以建立文献检索技能培训系统等等。
四、网络信息化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强化策略
(一)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理念
良好的管理理念是高校图书馆管理制度改革的风向标。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面临巨大的改革和挑战,因此高校图书馆如果想要高度适应网络信息环境,必须有一个全新的管理理念来指导。积极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理念,改变原有的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封闭运营的管理模式,树立开放式管理和服务的理念,积极跟上时展的步伐,从根本上接受网络信息带来的转变,同时应注意将任何用户、任何借阅时间、任何借阅地点、任何借阅方式都能够建立完善的借阅体系,最大限度的提高高校图书馆的借阅效率和图书、文献的借阅方式,使高校图书馆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竞争力和吸引力。
(二)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
网络信息环境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系。因此我们必须将适应网络信息环境的管理体系引入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中来,通过网络信息环境的同化作用,完善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体系。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大多是金子塔式的管理模式,这严重制约了高校图书馆管理体系的发展和与时俱进,应当从各个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宗旨、办学目标为出发点,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不同专业领域的用户,构建不同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新技术,构建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对职能重合的部门采取合并或者取消的策略,积极建立符合网络信息环境的信息管理部门,不但能够形成与网络信息化接轨的新型图书馆管理模式,同时能够有效保证网络图书馆的安全。
(三)优化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
网络信息的开放性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创造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各级各类高校图书馆必须从根本上接受网络信息带来的变化,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环境中的各项网络技术,吸收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新鲜血液,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化和完善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例如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运营理念,树立大信息、大资源的理念,着眼于未来,大力加强图书管信息资源的管理,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施各个高校之间网络图书馆资源互相利用等策略,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检索模式以及更加丰富的图书文献资源,大力地提高图书馆的影响力,使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信息积极构建读者“知识库”共享平台,不但能够方便读者对图书资源的查阅,还能够帮助读者短时间内有效进行知识整合。
(四)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结构模式调整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的结构模式的调整是强化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基础,也是前提。网络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管理饥结构模式的调整应顺应未来图书馆发展的趋势,从图书馆整体的功能发挥出发。例如在原有的管理结构上增加一些能够专职负责信息处理的网络信息部,负责现代自动化设备维护的技术部,负责图书馆网络安全问题以及日常数据维护的网络安全部等,现代图书馆管理结构中必要的部门和职能。
(五)破解高校图书馆管理瓶颈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必须要高度重视网络安全问题,特别是在我国对于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安全方面还没有十分完善的体系和明确标准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注意到网络信息环境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运行复杂性,用户流动性。数据变化性等特点,重点解决好知识产权、计费标准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给图书馆一个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
四、结束语
21世纪是网络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年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当中。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方面应积极吸收新科技的成果,针对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优化和改革。本文对加强网络信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加强提出一些建议,希望为图书馆的管理作出一些贡献。
作者:李佳讯 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第三篇: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创新
一、高校图书馆人员现状
第一、图书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人员结构不合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承担大量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还有在学海里探求知识的学生。而目前尚有近二成的高校图书管理人员是高中毕业水平。管理员学历层次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图书馆人员结构不合理,图书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不利于图书馆知识信息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严重影响了图书馆事业的健康稳步发展。第二、图书馆专业人才匮乏、知识结构单一。高校图书馆地位不高,待遇清贫,高素质人才缺乏,管理机制落后。高级职称人员偏少,专业职称偏低,能对图书馆学进行深入研究的也就偏少,同时给图书馆学的研究和发展带来了影响。第三、服务存在被动性。主要表现为主动服务意识不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所有服务都是围绕着“借还”进行的,部分高校将领导将亲属、关系单位等安排进图书馆工作,这部分人没有专业知识,知识面较狭窄,攀比心理较强,组织性纪律性较差,服务意识淡漠。
二、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分析
(一)传统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是以收藏纸质
文献信息为主,采用封闭式借阅,藏书和读者分开,服务功能单一,停留在简单的“借还”阶段。在馆藏建设上,重藏轻阅,重管轻用。导致部分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过低,造成极大的浪费,这种单一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的要求了,因此,革旧创新、多样化管理是实现高校图书馆创新管理的必由之路。
(二)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校图书馆文献利用与管理的矛盾。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率高,特别是一些公共课的图书,如计算机、外英语等,会出现借阅混乱的现象,有时还有丢书的情况发生。这是因为图书总量大,管理人员少,不能做到及时清查。导致服务不到位,引发学生不满。二是服务管理模式单一。许多高校图书馆因为没有建立起较好的服务质量评估条件和严格的奖惩制度,使得图书馆服务质量没有能够提高。三是图书馆内资源结构不合理。目前有部分高校里是专业技校或是成人院校合并起来的,有很多资源在图书馆是闲置无用的,在确保评估的同时采购了大量的新书,用于上架摆样,致使下架的旧书不得不废弃,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高校图书馆作为知识传播的主要阵地,应尽力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自觉进行服务创新,对图书、人员、信息、设施等资源重新组合进行有效配置、整合并加以合理运用。然而,现有高校图书馆自身服务已不能适应知识发展,满足读者需求,其组织结构等也有待优化。在高校,图书馆是知识的储存、收藏、传播的集散地,同时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中的桥梁,其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化、规范化。因此,为进一步加强图书馆的服务能力,提高图书馆的创新觉悟,保证图书馆与时俱进,永葆高校图书馆的生机活力,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必然经历一系列变革。高校图书馆要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势必要对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进行取舍、割弃,或传承、发扬,或改革、创新。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采用恰当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工作积极性,实现图书馆的持续发展。为高校师生提供更优质、快捷的服务,这才是管理模式创新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如何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
(一)建立以馆员为本的图书馆管理。
一要重视人力资本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作用。对于图书馆来说,优秀的管理者将成为当代图书馆最重要的资源。二要重视培养馆员从专业化走向复合型,实行一专多能。三是让学生参与服务创新的项目式实践。一方面使学生收获和成长,另一方面发挥学生所长,超越自身局限,将图书馆管理和服务提高到新水平,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构建图书馆与大学生共建共赢共生的发展模式,加强图书馆对于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价值和影响力。
(二)建立创新的管理内容。
一是构建聚合优质资源的共享联盟。整合馆藏纸质资源、数字资源以及网络免费资源,实现信息资源“一键式”实时快速检索。保存和维护已开发的课程资源及其相关扩展材料。积极整合各高校优势学科,分工协作,资源互补,共同构建跨区域图书馆虚拟学科服务平台。二是管理机制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包括转换运行机制、调整结构、优化队伍、改善条件、提高待遇和增强内在活力等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合理引进人才,充分发挥能本管理的作用,使被管理者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必须改革创新。
如今高校的各种专业不断增多,综合性越来越强,学生需求的文献表现出专业性、全面性的势态。传统图书馆那种简单的“借借还还”、“查查找找”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高校师生的需求,因此,高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要面对不同层次的师生需求,服务方式多样化,如查询服务,文献获取服务、文献复制服务、多媒体制作服务、咨询服务等,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使图书馆成为大学生提高修养的重要阵地。是高校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图书馆服务领域综合改革,才能着力提高服务质量。
(四)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必须依靠改革创新。
首先,改变旧有管理观念,树立改革创新意识,加强数字网络化管理,改革创新人员结构。其次,加强数字化图书馆管理。图书馆数字化替代了传统式简单的“借还”,从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上都优于传统图书馆服务。第三,认真做好读者需求分析工作,制定馆藏计划。从高校现有专业和规划建设着手,了解各个层次读者对文献信息需求的差异,有重点、有计划地采购图书,完善图书馆的综合馆藏体系建设。第四,促进组织结构改革创新。授予员工更多决策权和自主权,使其化被动为主动,调整图书馆组织结构,促进各信息系统的充分交融,实现高校图书馆“内部资源外部化、外部资源内部化。
四、总结
综上所述,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是图书馆发展的关键理念,在这个过程中,仅有一流的硬件设施和高效的管理手段是不够的,更要求所有工作人员树立积极主动的服务意识和开放的服务理念,我们要优化部门职能,做好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提高馆员的积极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进一步科学把握高校图书馆发展规律,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图书馆改革创新,培养高素质的跨世纪的人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也是每一个图书馆人的美好理想。
作者:古黎丽 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大学
第四篇:高校图书馆管理服务现状及发展趋势
1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概述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高校图书馆的规模正在逐渐扩大,馆藏图书量也在增大,因此图书馆在管理与服务方面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图书馆管理与服务模式的设置、机构的设置、资源与信息服务的布局以及学科化信息服务等内容。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采用的是“藏书、借书、阅览”等项目的集成化与一体化的管理服务模式,给读者带来较大的便利性。在机构设置方面,分为多个组织机构部门,各部门发挥各自职能,完成整个高校图书馆的工作;在资源与信息服务的布局上,也大多采用按照文种、学科、类别以及出版时间和载体等对馆藏图书和信息资源进行分类和排列,并形成索引书号,方便读者的查阅;在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内容上,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通过学科馆员制度来实现多样化的学科信息服务,这对提高读者阅读的便利性有很大作用。
2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现状
目前,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从具体内容入手进行分析,具体阐述如下:
(1)管理与服务模式上的问题。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模式注重藏书的功能化扩展,但在给用户的信息量获取以及一站式服务上缺乏便利性。也就是说,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模式仍然存在服务功能不到位、便利性有待提高的现状。
(2)机构设置方面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在机构的设置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大部分高校的管理服务机构设置缺乏个性化和实际性,不能满足多样化类型的图书馆的实际发展需求,主要表现为图书馆机构设置原则不清晰、机构出现臃肿重叠,以及图书馆各个部门之间权责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造成图书馆管理上的混乱。
(3)资源与信息服务布局的问题。
在资源与信息服务布局上,高校图书馆存在布局缺乏统一、标准不够明确的现状,因此在对图书与信息资源进行分类时,各个部门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从而出现分类混乱、读者查阅信息的低效率等现状,这对高校图书馆发挥信息资源优势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4)学科信息服务水平的问题。
学科信息服务水平虽然成为大部分高校发展的重点,但是在纸质资源导航的学科导航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不能满足学生和老师在学科导航方面的大量需求。
3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发展趋势
针对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现状,在未来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发展创新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
(1)机构设置简单化和分工合理化趋势。
针对原有机构设置臃肿的现象,在未来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发展中,需要简化机构设置,并对每个组织结构的分工合理化,从而增强高校图书馆的易用性,提高图书馆图书和信息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提高图书馆的经济效益。
(2)资源布局合理化趋势。
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馆藏资源,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就是将馆藏资源有效地提供给读者。为了更加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就需要对服务对象即读者,提供一个便利的索取环境,因此资源的合理布局是高校图书馆职能发挥的重要保证。要求图书馆管理员必须以读者为中心,对图书与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分类,只有这样才能给读者带来便利。
(3)学科化信息服务的嵌入式服务趋势。
学科化信息服务层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是学科服务模式方面,基于原来的发展模式,学科服务模式还有岗位型、数字图书馆型、交互型等,多种模式给读者带来不同的体验,促进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推动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二是嵌入式学科服务,主要注重给用户建立一个个性化信息利用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信息的需求。这样一来,高校图书馆能够针对不同差异的读者,提供不同的个性化服务,这种深层次的学科导向信息服务,是未来图书馆的主要发展趋势。
4结语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服务发展的快速进程中,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存在着机构设置冗杂、资源及服务布局不合理以及学科服务水平有待提高的现状。在未来高校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发展中,简化机构设置、合理化资源布局以及嵌入式学科服务系统的应用,将成为其发展的主要趋势,从而提高图书馆管理效率,给读者提供更大的便利性。
作者:曲军 单位:辽宁税务高等专科学校
第五篇: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策略探析
一、高校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重视藏书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多样需求。这样的管理模式只能够促进自身发展,并且限定了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与范围,完全无法体现图书馆资源的价值。当前高校图书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理念落后
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当前信息化的大环境下,还无法很快转变管理理念,部分图书馆管理人员甚至固守原有的落后管理模式。大部分图书馆传统的管理模式均是将收藏图书资源作为主要任务,但是忽视了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这种管理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获取有价值的文献资料,但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为多样,该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师生的信息获取需求。此外,这种管理模式由于服务范围有限,也不利于图书资源的流通与共享。
(二)管理人员素质偏低
高校图书馆要想革新现有的管理模式,首要任务就是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但是从大部分高校图书馆的管理现状来看,由于缺乏规范的图书馆管理制度,或者过于看重编制而缺乏培训,很难做到人本化管理,严重阻碍了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通过对图书馆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在陈旧的管理模式下管理者的工作是被动的,并且习惯了读者来图书馆借阅、归还图书的方式。在这种长期机械的管理模式下,图书管理人员自然无法更新管理理念,更谈不上积极上进。同时这样的管理模式也让部分管理者安于现状,失去了提升自身素质的动力。此外,高校图书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通过制度激励管理人员积极进取,充分挖掘自身的潜能,进而提高图书资源管理质量。而高校图书馆任用图书管理人员的方式为直接聘用,并没有根据自身发展需求进行选拔,这样很难保障所选人员符合图书馆的工作需要,更谈不上很好地为读者服务。
(三)服务模式单一
大部分高校图书馆服务的主要服务对象就是高校师生,但是这种限定了服务范围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导致服务模式单一,并且很容易让管理人员形成惯性思维。高校教师与学生在获取信息资源时,一般是通过从高校图书馆借阅图书实现的,很少涉及到图书馆开展的特色服务,这样就极大限制了图书馆的信息流通渠道。同时图书馆管理人员长期在机械借书、还书的管理模式下,很难了解读者的真正信息需求,这也是导致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单一的主要原因。
二、创新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具体策略
(一)打破陈旧的管理理念
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首先应该认识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明确这样的管理模式将工作重心放在藏书上,导致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也很难体现馆藏资源的价值。管理人员应该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切实做到以人文本。其次,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多与读者沟通交流,了解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而为读者提供可行的特色服务。第三,在当前信息化的背景下,要求图书管理人员了解市场动态,积极引入先进的图书馆管理理念,树立市场意识,提升信息利用的时效性。
(二)提升管理者的整体素质
面对当前高校图书馆管理者不了解读者信息需求,并且整体管理素质较低的问题,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革新任职人员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提升图书管理者的整体素质。首先,高校图书馆应该做到管理人员的科学配置,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进行人才选拔和任用,保障各个岗位的人数合理且满足要求。同时每个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掌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并且能够应用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服务。其次,高校图书馆应该构建完善的人才选拔与激励机制,避免由于编制导致人浮于事的问题,保障图书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过硬。第三,高校图书馆需要通过必要的制度激励管理者创新服务模式,明确每一个岗位的具体职责,同时构建综合绩效考核制度,明确赏罚制度,为有才能的管理人员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进而提升管理人员的整体能动性。
(三)推行多元化的服务模式
面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对象局限与服务模式单一的局面,要想寻找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的有效途径,就需要高校图书馆改变单纯借书、还书的服务模式,向读者提供更为多元化,并且能够体现图书馆特色的全新服务模式。首先,图书管理者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改变传统单纯收藏图书资源的方式,通过多样的信息传递方式,让读者真正挖掘图书资源的价值。其次,当前信息化技术得到高速发展并迅速普及,从海量图书资源中获取信息已经不是人们的主要信息渠道。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该对馆藏的原始资料进行整理与加工,并且进一步对现有的书籍资料进行分类,保障不同的知识单元有序排列,然后借助互联网信息平台展现给读者。通过这种方式读者能够利用在线搜索迅速获取所需的信息,提高了信息流通的速度与利用率。高校图书馆信息平台的构建,能够增进读者与图书馆的信息交流,并帮助图书馆了解读者的个性化需求,进而不断推出有特色的服务。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背景下应该加强与其他信息机构的联系,通过交流合作拓展服务范围,并构建更为开放的图书资源流通平台,以提升用户的满意度。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实现图书管理模式革新,是当前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应该努力克服各种阻碍,打破陈旧的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者的整体素质,进而真正提升馆藏资源的价值。
作者:赵强 单位:西安外事学院
第六篇: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探析
一、当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体制缺少科学性
目前来看,我国部分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体制尚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在人才引进和任免方面仍然沿用任命制的方式;在组织结构方面,“原则不明确,组织机构众多;各部门职能界定不清,相互之间的互动缺乏制度和流程的保证;各部门之间职能交叉重复。”同时,管理人员未能实现优化配置,从业人员结构不合理,那些具有图情专业知识的人才并没有人尽其才,而是被分配到非技术性的岗位上,无法发挥人才的价值;一些高校的图书馆部门较多,在功能划分上比较细致,但这也造成了图书馆管理整合的不足以及部门间各自分散、责任不清的问题。这些管理体制的弊端严重影响了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创新性发展。
(二)总体服务质量弱化
首先,由于缺少先进的服务理念,在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许多管理人员的服务态度较差,对于“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服务理念置若罔闻,部分馆员服务意识薄弱,与读者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无法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其次,由于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较多,专业性较强,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应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帮助读者进行书目查询,结合读者提供的必要信息,为读者提供引导性的订制服务。但目前来看,多数高校还并不具备这项服务内容;最后,图书馆的硬件服务设置不科学。如查询系统的链接服务功能还有待完善,各项服务之间缺少关联性,读者在实际使用服务系统时屡屡受阻,致使阅读体验和效果大打折扣。
(三)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亟待提高
目前来看,我国多数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高,一些管理人员对于管理工作的形式、流程十分了解,但是对于图书馆存在的意义、文化底蕴等理解浅薄,对于书籍、资料的内容文缺少准确的把握,尤其是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中,各专业的相关文献数量庞大,这也考验着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与耐心。由于工作性质较为枯燥,工资待遇低于教学岗位工资,一些图书馆员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职业认同感丧失,对于图书馆管理的工作价值产生了质疑,这直接影响到了图书馆服务的实效性。此外,在全面普及信息化管理的当下,一些管理人员对于新系统的应用还十分生疏,不能很好地适应数字化的图书馆管理工作,业务基础不稳固,管理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四)资源建设严重滞后
第一,文献资源更新较慢,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需要。随着新媒体文化的快速普及,读者的知识更新较快。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图书馆却没有能力对于快速变化的读者需求做出及时反映,文献资源的缓慢增长也拖慢了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速度。第二,文献资源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图书馆内的书籍许多在内容上是十分相近的,部分馆藏文献资源缺少创新性,特别是在网络平台的冲击下,图书馆资源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学科的发展需要。第三,图书馆内的资源许多被束之高阁,“藏”大于“用”。这部分资源极少被阅读和搜索,多数的闲置书籍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第四,一些高校仍然未能实现管理平台的自动化。因此,图书馆管理软件缺少成熟性与普适性。
二、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的主要对策
以人为本是新时期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理念,高校人才培养的对象是人,而图书馆服务的对象也是人,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了服务于人。“图书馆的目标和使命就是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只有将读者的位置摆放正确,做到一切都为读者考虑,才能让读者参与到图书馆的管理事宜中,建立读者第一的价值观。”
(一)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完善管理机制
第一,要完善管理人员的考核机制,在考核的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与公开的基本原则,对管理人员日常工作的基本情况以及在工作中所表现出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业务能力以及人格情操等进行系统的考核,从而更好地激发全体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鞭策馆员更好地投身到服务读者的工作中去,在全馆上下形成一种热情、积极、和谐的工作氛围。第二,要促进激励机制的完善。激励机制是调动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激励可以使管理人员的工作动力更加强大,一方面要重视精神层面的鼓励,对于管理人员良好的工作表现要予以及时地肯定与褒奖。另一方面要重视物质层面的激励,尝试引入竞争机制,使馆员认识到图书馆并不是安逸的避风港,要想获得既定的利益,就必须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作为。第三,要完善培训制度。要结合图书馆管理不同岗位的需求以及管理人员的能力差异,进行分层式的梯度培训。要严格执行培训制度的相关要求,在培训前做好人员培训需求分析,在培训中加强监督与监管,在培训后对于培训效果进行全面地考核。只有如此,才能完善图书馆的管理机制,才能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与严谨。
(二)建立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
第一,图书馆的环境布局要体现出一定的人性化特征。要重视读者的情感体验,在设施的设计摆放上要遵循便利读者的原则。第二,要进一步加强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定期召开读者交流互动会,并在图书馆的如官方网站、微博以及微信、QQ群等信息平台收集读者的意见与建议,把握读者的阅读需求情况,自觉接受读者的监督。第三,要充分满足高校师生的学习、教学以及科研的人性化需求,邀请专家、教师现场推荐新书,合理采购最新文献等,从而进一步丰富图书馆的馆藏,提高书籍文献的使用率;第四,要通过图书馆的电子系统开放借还平台,为读者提供便利的自助查询、借阅服务;第五,要邀请社会各领域的学者与名人进行学术与经验的交流,此外还要经常举办各项实践活动,展示高校不同专业的学术前沿成果,从而优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
(三)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为读者提供怎样的服务,更决定着高校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方式改革的成败。首先,要加强管理人员道德修养的培育。引导管理者实现内心自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形成高尚的人格情操,关注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时时刻刻严于律已。其次,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水平。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的语言沟通技能,要能够运用亲切的语言与逻辑清晰的表达进行工作报告、读者沟通以及服务环境分析等。再次,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培育。使每一位馆员都能够加强与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和对话,注重团队协作,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要加强图书馆志愿管理者的培训,“图书馆主页上创建读者与志愿者交流平台,通过论坛、邮箱及交流群等多种形式获得更多的交流、反馈。”使志愿者的力量能够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展示出来,更好地方便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四)实现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享
在以人为本视阈下,要想促使高校图书馆更加人性化,就必须要实现图书馆资源的共享,要积极面向全校、面向社会,增强图书馆资源的开放性。第一,积极利用校园网络加强对于图书馆的宣传,展示馆内的特色服务、珍稀资源、服务理念、历史沿革以及文化传承,使读者更多地了解图书馆的相关服务信息,使读者感受到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氛围,从而最大程度地吸引读者的关注。第二,通过制作教学课件以及专题讲座等形式,指导读者正确使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以及各种数据库,同时要重点针对校外的社会读者进行文明阅读的宣传,结合社会读者的需求,制定灵活、动态的资源共享办法,并建立相关的校外读者个人信息档案,在实现资源共享的过程中要引入信用机制,通过对于读者资源使用的评价和记录,进行阅读权限的动态性调整。第三,要主动争取和开发具有深层信息需求以及专业性较强的社会读者,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使人本理念贯穿于资源共享的整体过程之中,进一步提高图书馆管理的特色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对于读者的个性化服务。第四,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进一步完善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改变枯燥、高大的固有形象,通过新媒体平台使图书馆的宣传和服务更加“接地气”,有效完成图书馆管理的人性化发展目标。
作者:张琦 单位:齐齐哈尔大学
第七篇:高校图书馆管理应用价值探究
一、微信使用概况
从2011年1月份开始至今,微信已经走过了4年历程,短短4年之内,它的活跃用户数量达到6亿,涵盖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版本语种超过20多种。微信现在已不单单只是一个充满创新功能的手机应用,它已成为中国电子革命的代表,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并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微信公众平台是腾讯公司在微信的基础上新增的功能模块,是微信的主要服务之一,它的开发模式功能强大而又实用,可以实现第三方系统与微信的无缝连接。目前,基于微信平台的服务模式已经受了到各行各业(如政府、教育、文化传媒等行业)的高度重视。
二、微信主要功能
1.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功能包含用户管理分析、用户分组管理等功能。用户管理分析可以对用户增长和用户属性进行各种指标统计。用户分组管理可以根据用户各种属性将用户分成不同类型,创建不同组别,这样就可以对用户进行差异化、个性化信息推送。
2.信息推送群发功能
信息推送群发功能是指微信公众平台根据用户类型主动向用户推送重要通知或趣味内容,推送的内容支持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图文消息等。这一功能既可以提高信息推送实用度和准确度,也可以增加推送内容的丰富性和趣味性。
3.自动回复功能
自动回复功能包括被添加自动回复、消息自动回复和关键词自动回复三种功能。被添加自动回复是给新关注用户设置欢迎信息的地方;消息自动回复是指当用户发送一些无效信息时,系统就会发送提醒和帮助等内容,用于引导用户使用正确的关键字进行查询;关键词自动回复主要是指在后台中设定相应的关键词,用户可以通过发送相应关键字来精准查找他们需要的信息。
4.一对一交流
一对一交流是指对用户消息的实时交流功能,交流的内容第三方无法看到。这一功能既保证了对话内容的保密性和隐私性,又加强了对话双方的互动。
5.公众平台消息接口
公众平台消息接口是指公众平台服务器可为公众账号提供一个与第三方系统对接的开放接口,实现第三方系统与公众平台的无缝连接。当公众平台服务器接收到用户请求指令后,会将请求转发给第三方系统服务器,第三方服务器可通过响应包回复特定结构,再经公众平台服务器转发给用户,从而达到回复消息的目的。
三、微信在图书馆管理中的价值
1.微信在图书采购中的价值
微信采购将以其特有的优势,作为传统批量现采方式的补充而受到图书馆的青睐。很多书商及出版社已经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利用微信的信息推送等功能开展营销工作。而作为图书馆,可以积极关注各大书商及出版社的公众账号,及时获取与本馆馆藏特点和采购需求极为贴近的推送内容。这些内容包含最新出版图书的图片、视频及部分文字内容等信息,图书馆采购人员可以根据这些丰富而详尽的内容,更加准确高效地制定采购清单,从而提高馆藏质量。
2.微信在流通阅览中的价值
公众平台消息接口作为信息传输的桥梁,通过与图书管理系统服务器的对接,可以实现读者身份绑定、图书检索、查询借还状态、续借图书,借还提醒等功能。其中借还提醒是尤为重要的功能,之所以说这一功能重要,是因为“漏借漏还”与“错借错还”等图书借还差错引发的馆读纠纷问题,一直是图书馆行业头疼的问题。“借还提醒”功能是当读者账号内借还数量发生变化时,系统自动通过图书馆微信公众号实时发送借还提醒消息,提醒读者图书的借还动态,以减少图书馆流通部门的借还差错争议,提升了图书馆的服务形象。而且,如果将微信借还提醒服务的应用稍加改造,即可实现诸如通知公告、超期催还提醒、新书通报、好书推荐等其他功能与服务。这将极大地提升流通服务的质量和层次。
3.微信在图书推介中的价值
传统模式下,图书馆是以“给什么要什么”的被动方式进行图书推介,而利用微信用户管理功能,可以实现“要什么给什么”的主动推介方式。图书馆可以利用微信用户管理功能和数据挖掘技术,对读者信息整理归类,对读者的图书阅读数据进行聚类、关联分析,发掘读者的借阅规律和阅读偏好,进而有针对性地建立图书推介数据库,将图书推介工作从被动的“人找信息”转变为主动的“信息找人”。
4.其它服务价值
图书馆行业的微信服务模式处于初探阶段,目前提供的还只是一些浅层次服务,还有很多更强大、更深层、更实用的潜在价值有待开发和利用。如与各种资源数据库对接,实现微信跨库检索服务;自助系统帮助读者实现自助借还、自助打印服务;基于位置的服务,当读者身处图书馆某个位置时,微信会向其介绍该区域的功能,当他要借一本书时,微信甚至能为他画出馆藏行走路线。当然,想要实现这些功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对馆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挑战。
四、总结
微信是一个新生事物,其惊人的发展速度预示着其广阔的应用前景。虽然微信服务模式的开发还处于初步阶段,但其潜在价值已经引起了各行各业的注意。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在图书馆的应用范围也将变得更加广泛。在此过程中,图书馆人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及时了解相关知识和技术,积极探索和实践,创建与图书馆行业特点相符合的微信应用模式,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人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更好的履行传播知识的使命。
作者:丁军雷 单位: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图书馆
第八篇:高校图书馆管理现状及对策探讨
1.高校图书馆管理的现状
(1)资源建设较为落后。
首先是文献资源更新慢。由于员工较少,许多高校图书馆对读者的需求反应缓慢,大量采购来的图书不能满足高校科研教学的要求。其次是文献资源建设的重复。随着高校新兴学科的兴起,需要大量的新书,但是图书馆的复本较多,有的质量也不高。再次是重“藏”轻“用”。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图书利用率较低,无论在空间上还是物资上都造成极大的浪费。许多高校的服务对象仅限于本校学生,没有对外开放,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最后是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不足。管理软件的普适性、成熟性不够,硬件设施无法满足读者的要求,不利于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馆员综合素质不高。
一是缺乏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许多高校图书馆在管理上重物轻人,过于强调图书馆硬件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建设,而忽略了人在其中的重要性,这种忽略导致许多馆员工作不积极,服务方式僵化,服务水平降低。二是馆员心理健康问题严重。高校的图书馆员虽然每天工作在学校,接触了大量的老师和学生,但他们许多人的学历相对较低,工作时间较长,工作收入低微,且工作内容较为枯燥,所以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需要专业性、综合性的馆员,但许多高校图书馆馆员并不能满足这方面的要求,许多图书采购人员对其要采购图书的内容完全不懂,许多馆员的信息化素养不高,难以适应高校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要求。
2.完善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对策
(1)图书馆管理理念创新。
创新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图书馆承担着高校科研教学的重任,更应该将管理理念的创新作为今后建设发展的动力。一是要在管理上体现人性化。领导者要多和员工沟通交流,多鼓励员工创新管理与服务,激发馆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其服务意识,营造出一个和谐的图书馆氛围。二是馆员要在服务上体现以人为本,真正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要求。要加强学习,多和读者沟通交流,了解读者的图书需求,充分满足读者的图书需求,以人性化的服务来提升服务的质量。总之,无论是管理还是服务,都要抱着全心全意为广大读者服务的心态,不断适应高校教学科研和时展,为高校图书馆的发展开拓新局面。
(2)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
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是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保障。首先要提高图书采购的科学化,避免图书过多重复与闲置的现象出现,使“藏”书变为“用”书。其次是加强图书管理数字化建设。要加大数字化图书馆的资金投入,建设高质量的数字化工程,更好地为广大师生的科研教学提供帮助。再次是要建立先进的电子阅览室。阅览室要实现阅览、咨询、培训、服务的一体化,为师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方式。最后是要加强数字图书馆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来面对社会,实现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
(3)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
馆员的综合素质关系到管理服务的质量,只有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提高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综合素质。首先图书馆领导要重视馆员素质的培养,聘请专业的老师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馆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其次是提高图书馆馆员的文化水平,一方面是图书馆的培训;另一方面是馆员的学习,深入学习学科知识,熟悉师生们的科研动态,采购符合科研要求的图书。再次是馆员要加强自身的精神建设。面对工作、生活的压力,馆员们要学会调节,不能封闭在自我的空间中。最后是馆员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多参加信息化培训,学习先进的信息化理念,促进图书馆信息化、数字化发展。
3.总结
综上所述,当前高校图书馆在软硬件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要实现高校图书馆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新图书馆管理理念,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技术的时代,高校图书馆一定要看清时展的趋势,紧跟时展,突出人的主体性,增强服务的质量和内涵,使广大师生能够更加便捷、更加专注地投入到科研教学工作当中去,使广大社会读者也能够体验到高校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为高校的发展及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作者:张琼 单位:武昌理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