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图书馆管理创新策略(共8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现代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1.管理人员素质不高阻碍了图书馆的发展
国内图书馆的管理人员大多是非专业人员与业余人员为主,人员的管理能力、综合素质不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现有的管理者虽然略知图书馆方面的专业知识,可是却不会熟练运用信息技术;有的虽然研究过信息管理的技术,可是却缺少专业的知识。还有的管理人员既没有专业知识,也没有信息管理的技术,却可以在图书馆从事管理方面的工作,阻碍了图书馆事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2.图书馆的信息化管束方面还存在不足
财政投资达不到图书馆发展的基本要求,致使图书馆缺少建设、发展的经费。从纵向看,中央财政、各级政府每年都在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力度,对图书馆建设事业的拨款也逐年增多;可是其增多的速度与人们对文化需要的速度相比还明显不够;另外,基层图书馆的财务投资和当地经济的进步速度形成反比,明显较低,导致图书馆的信息化管束方面还存在不足。
二、现代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1.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的体系
现代图书馆的信息化管理必须联系人们的生活与社会科学的特点,不断搜集对人们学习生活有用的资料、文献,特别要注重收集检索工具类的书刊,使图书馆的书刊种类更加齐全、系统。此外,图书馆应该注重对二次文献的体系构建、完善。二次文献是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中最为重要、基本的一种形式;可在以前,国内许多图书馆对信息目录体制的完善都不够重视,使信息目录难以满足目前读者用户的需要。此外,为了较好的顺应现在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图书馆需增加一些必要的主题目录,利用计算机索引、编制出图书馆中藏书的详细目录;把各类联合书目、专题学科、社会学科等独立出来,从而形成整套的系统索引目录,为读者提供全方面的信息索引。信息服务体制的建立健全是国内图书馆信息化创建中比较长久性的工作,是实现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提供比较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以人为本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理念中主要的精髓,在图书馆的管理中提供个性化信息服务与时代趋势比较符合,可以给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图书馆信息化的管理趋势主要有三点:第一,可以促进管理环境的自主化、集成化,加强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硬结性与针对性,使读者、用户有较多自主权;第二,以人为本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在不断知识化、层次化、专业化,适应了各个层次读者的专业化内容需求;第三,其提供的方式方法智能化,持续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与图书馆的变化。经过为用户、读者提供新的检索方法、信息技术,可以提升读者信息素质,不断促进现代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进程。
3.实现现代图书馆的信息共享
图书馆是一个社会知识资源的汇集地,其竞争力一般体现在科技信息或者经济方面,如原材料的生产与销售、市场技术的革新等信息。图书馆进行信息化的管理能够从这几方面来下手,为其提供便利,这也是将来信息化管理工作进步的主要方向。信息资源的共享有两方面:第一是引进来,现代图书馆可以利用各种途径把馆外的有用信息引进来。在信息化的管理中,一般是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搜集资源,为图书馆提供更多的信息;第二是拿出去,即把图书馆自身存有的、价值较高的各种资源供应给用户、读者,这样不但可以拓展图书馆经济的效益,而且还能满足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从而顺应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促进图书馆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得以进步的必然趋向是信息化的管理模式。现代图书馆要想实现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的管理,政府应该不断增加对建设、发展图书馆的力度,注重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只有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让业务管理实现信息化,并采用无线射频识别(REFD)技术来对图书馆进行有效的管理,才可以不断促进图书馆的发展,为广大读者提供便利。
作者:李雪琴 单位:宣化科技职业学院
第二篇
一、图书馆管理科学化
图书管理科学化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分别是管理方法和管理体制。很多图书馆最大的弊端就是效率问题,书籍管理的不够科学,人们在借阅的时候并不能很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使用电子图书馆的时候,只要输入想要找的图书,电子图书很快就可以显示我所搜索的图书。而在图书馆,我则要先搞清楚我想借的书属于哪一类,然后还要一本一本地浏览。还有向图书馆管理人员寻求帮助的时候,并不知道该向谁寻求帮助。目前,我国图书馆管理的方法多依靠工作经验,但是缺乏科学性。创新就是要让管理从经验化管理走向科学化管理。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需要学习专业的图书管理的知识,应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再者,就是管理体制的科学化,以前的管理,很多就是一些空余时间很多人来管理,管理并没有真正的制度化。图书馆管理内部需要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做到责任分明、高效的管理方式。
二、图书馆管理制度化
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是影响图书馆管理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图书馆的管理者多是那些文化程度不高、不能找到工作的一些人,这样管理人员的质量就没有什么保障。图书馆应该制定一定的人员考核制度,提高管理的素质和管理能力。比如,投诉制度,设立一个投诉信箱或投诉的点,人们在借阅图书的时候就可以对图书馆提出一些意见,对那些工作不到位的管理人员进行投诉。这样一方面,起到监管的作用;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就会自觉地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图书馆的管理还缺少的是管理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包括对借阅的书籍、借阅的时间、期限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方式的管理。有了具体的规章制度,管理人员在管理的时候也能够更加地快速、高效。
三、图书馆管理专业化
首先,图书管理也是一门学问。现在很多的大学都开设了关于图书管理的科目。有图书管理、图书资源管理等专业,选择这些专业的学生也非常的多。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社会分工的细致化是一个社会进步的标志,分工细致化的要求就是专业化。图书馆应该引进专业学习图书管理的年轻人进入到图书馆中工作,一方面,提高了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质量;另一方面,也为图书馆带来了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这些具有专业知识的管理人员,他们熟知不同的管理方法,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还会接触到国外一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其次,管理方法的专业化。很多时候,图书馆的管理方法多是从其他的管理中汲取的一些方法,并不是专业的图书管理方法。其他部门的管理方法在其他地方使用,但是在图书管理方面就不适用。图书管理是一项工程量比较大、管理比较复杂的工作,原因就是图书的数量多、种类多、知识性强。
四、图书馆管理信息化
信息化是当代最热的词汇之一,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开始融入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工业生产中的自动化,人们生活中的智能化,这些都是计算机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图书馆管理的创新中就需要更新的管理设备,将计算机引入到图书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手段,来提高管理。将图书馆的图书信息完整地输入到计算机系统中,人们在找图书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在系统中搜索,并且图书的详细文字都有。这样的管理方式既方便了借阅者,也方便了管理人员。还有将图书馆的管理信息也都输入到系统当中,将每个管理者的信息都录入。图书馆的管理系统还可以为借阅者和图书馆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实现信息的双向传播。群众有什么意见,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来表达,图书馆则通过这个平台来收集大家的意见以提高自己的管理。最后,要注重人才培养,先进的技术与高端的器材,都需要有能力知识有技术的人才来实现。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要牢记两点:优质人才选拔以及潜力人才培养。人才是企业的资本,拥有足够的人才储备,企业才能够进一步发展及壮大。
五、结语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书籍在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21世纪的新时代,对知识水平的要求更加高了。图书馆管理存在管理问题不仅仅是图书馆自身的问题,它还收到社会其他因素的影响。首先就是政府的重视程度,图书馆的建设是一项投资巨大的工程,并且收益非常的小。很多时候,图书馆自身想要创新,改变自己的管理方式,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但是苦于资金不足,只能搁置。这就要求政府重视起来,加大对图书馆建设的投资。每个公民都有学习知识的权利,每个公民都看书,这是一个社会的进步。图书馆是每个公民学习、阅读的重要地方,据国际调查报告数据显示,我国公民平均每个人的读书量非常的低,像日本、英国,人均读书量是中国公民的几倍。所以,图书馆管理的改革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才有望提高国民素质。
作者:刘常梅 单位:吉林省林业勘察设计研究院
第三篇
一、当前图书馆管理员能力素质的现状
1.图书管理员专业素质水平整体较差,馆员队伍不稳定
目前,图书馆管理仍旧延续着传统的管理模式,缺乏行之有效的分配机制的保障和激励措施,“平均主义”盛行,严重的挫伤了图书馆管理员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另外,对图书管理员工作的歪曲认识,忽视了图书管理员这一职位工作的重要性认识。图书馆管理员专业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现阶段对于图书管理员的入职门槛较低,对于低素质图书馆管理员来说,形成了“不求上进”“不思进取”的恶劣影响。而对于高素质的人才方面来说,他们认为在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岗位上,自己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就会产生较大的失落感,图书馆管理员的队伍无法稳定下来。
2.服务意识薄弱,工作创新能力素质较差
图书馆的职责所在就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图书服务,满足人们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化的、个性化的知识需求。图书馆通过对于文献信息资源的搜集、整理、保存、传递等环节来保证图书馆作用的实现。但是现阶段我国图书馆工作仍旧是以被动式的服务为主,毫无创新和活力。这就要求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需要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以实现图书馆管理的“一站式”“无缝隙”“全方位”的服务。
3.图书馆管理员大局观素质缺失,图书馆管理工作定位扭曲
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服务于社会全体的职能类型。就目前的图书管理员的能力素质来说,大局观意识薄弱,缺乏对于图书馆管理工作的正确定位,对于图书馆管理员这一工作进行了自我否定,形成了“图书馆管理员无用论”,不利于图书馆管理员能力素质的提升。
二、提升图书馆管理员的能力素质,促进图书管理效应的积极发挥的措施
图书馆管理员自身素质的高低对于图书馆管理效应的好坏与否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这也就对于图书馆管理员的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如何的推进图书馆管理员的能力素质修养的提升,促进图书管理效应的积极发挥成为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和核心,意义重大。
1.以激励机制提升图书馆管理员的文化素质,为图书馆管理效应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在信息化时代中,知识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文化更新的周期被大幅度降低。图书馆管理员作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直接执行者和从事者,其知识文化修养的提升显得尤为的必要和重要。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培养图书馆管理员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才能够不断拓展知识视野范围,实现自身文化素质修养的提升,为图书馆管理工作的创新提供可能和空间。比如:建立针对于图书馆管理员文化知识学习的绩效考核的激励制度。通过制度的考核,来激发出图书馆管理员对于知识学习的动力,可以通过开展“图书馆管理工作争先评优”等活动的形式,来营造一种自主学习的氛围,切实提升图书馆管理员的文化素质修养。
2.以制度规范图书馆管理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修养,实现图书馆管理的责任感、使命感
从本质上讲,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是将图书馆内有限的文献信息资源实现利用的最大化,实现文献信息资源与人的有效配置。这也意味着图书馆管理员所具备的的能力素质需要满足不同的图书阅读的个性化需求。图书馆管理人员的道德素质是图书馆管理效应的突出表现。图书馆管理工作服务性较强,对于从业人员的经济效益较弱。这就需要图书馆管理工作人员正确的认识到这一岗位的重要的社会价值,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修养,以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来保证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积极效应的实现。
3.提升图书馆管理员的业务素质修养,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管理服务需求
图书馆管理员的基本工作职责除去必要的对于图书馆的文献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有序的分类与整理的基础业务素质之外,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网络化信息操纵技术。尤其是,当今社会,信息化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的渗透越来越深,范围也越来越广,图书管理工作更多的采用了网络化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的。只有提升图书馆管理员的业务素质修养,才能够为人们提供个性化的图书服务,适应现代化图书馆管理的需求。比如:在图书馆管理工作中,图书馆管理员要不计时间、不计精力的投入到图书馆管理工作实践当中去,全面了解和把握人们的个性化图书的搜集和整理工作,保证图书馆社会教育、信息的传递、宣传引领、知识的弘扬等职能的实现。
三、结语
综上所述,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战略储备,肩负着智慧与文明的积淀、继承、传递与弘扬的历史重任。图书馆管理员自身的能力素质对于图书馆功能的发挥起着机动性作用和影响。文章通过对于图书馆管理员的自身素质对于图书馆管理的效应分析,立足于图书馆管理员自身素质的影响角度,以期有助于图书馆管理人员思想观念的及时更新,切实提升图书馆管理员的综合能力修养,塑造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效的转变图书馆服务的方式和手段,促进图书馆职能的实现,保证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作者:张雪芳 单位: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第四篇
1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了图书馆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有利于充分发挥图书馆在文化交流传播中的作用。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缺点:图书馆需要根据技术发展及时更新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终极目标包括缩减开支,但更换一个新系统需要花费大量财力和资源,不仅需要支付软件费用,还需购进新电脑、主机等设备,还需雇佣或培训IT人员处理计算机网络故障等问题。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普及,导致所需工作人员数量减少,致使该行业的就业机会下降。所以,最好的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应该是简单、易于使用的,无需高深的IT知识即可操作,而且易于安装和日常维护维修。当前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的新趋势是基于网络系统的,无需每台计算机都进行软件安装而只需一台主机即可的模式。
2图书馆功能扩展管理
每年各国图书馆读者人数和借阅图书数量都在减少,很多大学图书馆分馆都面临关闭的境地,而且文献资源和文献信息服务也都面临种种困难。由此看来,图书馆现在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读者用户。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读者可以从除图书馆外的其他资源如互联网引擎搜索得到所需信息,所以图书馆应在扩展服务方面提升自身竞争力,在原有管理基础上,主动拓展图书馆服务,使读者用户获得除基础服务外的更多服务,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要。McColvin认为图书馆延伸服务能增加读者数量,使图书馆能更好地为更多人服务,这就意味着图书馆要依据不同的读者群体,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将读者范围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诞生不仅为图书馆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也为图书馆功能扩展提供了机遇和手段。
2.1短信服务应用
手机短信也称短消息,是一种通过收发简短的文本信息实现的通讯方式。随着时代进步,短信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从最早的互通交流,到现在的天气预报、农业资讯、体育播报等多种内容,不仅涉及文字,还穿插声音、图片,使短信在信息交流中的应用更为活跃。在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中,短信已成为一种十分普及的形式。读者可用手机向图书馆消息管理中心发送某一格式的短信以期查询书目、借阅图书情况,如是否到期,借阅册数等信息,图书馆消息管理中心收到后依据特定程序自动处理,将查询结果以短信的形式发送给用户。图书馆还可将读者借阅图书到期的催还信息、预约图书信息等以短信形式告知用户,也可以发送图书馆举办的图书展览或书画影视作品等展览的时间地点等信息给读者。图书馆短信服务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短信字数有一定限制,规定在140个字节内,所以要求内容简练,如读者在进行图书馆服务问题咨询时可能由于理解偏差等原因,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法全面理解用户意思,对用户需求无法及时满足;其次,短信互发过程中存在时间延迟问题,未及时回复短信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图书馆在短信服务管理中要设置完善的规程和操作流程,加强资源建设,加大力度宣传推广图书馆手机短信服务,同时采用多种信息交流方式比如电子邮件、电话、QQ聊天等,与短信服务相结合,取长补短。
2.2WAP网页应用
WAP即无线应用协议,是向手机、平板电脑等无线移动终端提供Internet信息的一种全球化协议。用户无需电脑设备、局域网路系统,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即可随时随地浏览互联网信息或收发电子邮件。就网页内容而言,涉及图书馆概况介绍、新闻通知、个人借阅信息查询及管理、馆藏书目检索、留言建议反馈、证件挂失等方面。例如读者个人借阅信息查询一项,读者用户可在通过终端设备输入个人注册信息如姓名、借书证号等,就可方便查询自己的借阅情况,包括已借书目名称、借阅时间、借阅册数、借阅到期情况、预约信息等,随时随地了解自己的图书馆借阅状况。此外,读者可直接通过WAP网页检索书目,掌握图书馆最新动态,还可在留言模块提出自己的建议或意见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图书馆WAP网页服务的方便、高效和多样性等优势。目前,WAP网页服务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建立完善的WAP网页需要图书馆服务器、网关和移动客户端,缺一不可,但由于技术的限制,图书馆WAP网页馆藏书目检索一般仅限于基本检索,高级检索、结果中检索、分类检索等检索方式不完善,读者基本上无法使用这几项检索方式,而且检索的结果也并非完全准确,有时会出现程序运行出错或网页无法访问等情况,检索等待时间较长。此外,网页页面单调,不够生动美观,造成读者满意度下降。所以在图书馆开展WAP网页服务时应提高技术支持,加强WAP网页功能,设计简单且美观的界面,丰富WAP网页内容,及时更新,吸引更多读者。
2.3云技术的应用
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计算模型,整合了多个计算机中储存的信息资源,通过网络相连接,为用户提供各种服务。云技术因具有运算能力强、安全可靠、灵活多态、信息资源丰富、存储空间大、成本低等特点而被广泛认可。现在图书馆收集的数字资源越来越纷繁复杂,现行的计算机自动处理程序已无法满足图书馆处理数据的要求,硬件和软件的更新升级也常常不尽人意,云技术的出现使图书馆管理信息变得更加方便有效。云技术解决了图书馆存储数字资源因计算机病毒感染或使用不当造成的资源泄露或丢失问题,所有图书馆的数字资源都存储在具有世界先进管理技术的云端,经互联网相互连接,实现了图书、文献等各类数字资源共享,同时提高了信息检索和处理能力,对读者的各种请求都能及时满足,真正实现了图书馆个性化服务。
2.43G网络技术的应用
3G网络即将互联网和无线通信等结合起来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于第一代和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3G网络技术支持更快速率的数据传输,能够支持多媒体形式如声音、视频、图像等,除提供基本的语音通话服务外,还提供了可视电话、手机电视、手机邮箱、手机上网、手机音乐等多种3G业务,更好地解决了国际漫游等通信问题。3G网络的出现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查询借阅信息,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对环境不熟悉的读者通过3GGPS定位系统便可知道图书馆的具体位置,甚至还可将所检索书目所在书架、架层等精细位置进行定位,帮助读者快速准确找到图书。3G网络还为读者阅读、下载图书馆数字资源带来了便利。通过可视电话,读者可以与图书馆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咨询。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使图书馆图书采购、编目分类等程序更易实施。
3结语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对图书馆各种信息资源储存、组织、共享和检索等进行有序管理。计算机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图书馆管理技术不断变革,如何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实现图书馆的有效综合管理并满足不同读者的多种需求,成为图书馆管理人员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作者:宋亭 单位:陕西省图书馆
第五篇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特点及发展现状
随着人们对于文化信息的需求不断加大,对于公共图书馆信息提供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需要公共图书馆服务不断推陈出新,创新性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生命线,公共图书馆机构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不断深入,其服务理念也需要不断地进行更新,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价值和公共图书馆的理念是相通的,首先服务对象是无差别的公民,而不是顾客;追求的是公共利益而不是利润;公共权力属于全体公民而不再是政府垄断;重视人的权利,而不是经济效益,这些都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基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另一个重点是管理者应该承担服务者的角色,公民是公共服务和管理的中心,公共机构应该转变角色,并且提升服务价值,公共图书馆服务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国家推行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是将公共利益与公民阅读权利、获取知识的权利均等化。新公共服务理论所倡导的是普遍性服务,不仅要求政府机构朝着这个方向转变,也要求所有以平等、优质和专业服务为核心价值的公共机构。公共图书馆更是以普遍、公益和平等为基础价值,最大限度地成为社会的知识信息中心和学习中心,成为文化与科技的存储与传播阵地,服务于最广大的群众基础。因此两者在核心理念上是相通的,在公共图书馆建设中引入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一种可行的,且非常有意义的建设思路,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机制创新和改革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根据新的公共服务理论制定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长远规划。
二、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新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1.新服务领域拓展亟需人才支撑。现代公共图书馆传承了原来图书馆的传统服务项目和内容,都具有良好的阅读空间,存储量丰富的纸质图书,但是,建立在知识联盟基础上的数字图书馆服务成为时代主流,各馆之间以馆际互借、原文传递业务为主要方式的公共服务逐渐改变地区馆“各自为政”的局面,公共图书馆以联盟为基础开展文献信息资源联合服务,在资源上最大程度整合各馆文献信息资源,向全社会提供平等、免费的无区别服务、建立与传统图书馆相区别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共同体,大幅度提升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服务层次。而以数字图书馆为核心的新背景下衍生新的服务项目,恰恰导致了公共图书馆深层次智力服务、个性化多元化服务的缺乏。图书馆人力资源的短板,是服务的瓶颈,原有的人员配备远远不能适应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下的图书馆新业务的开展,高科技和信息含量的服务项目,比如为企业、团体、机构的经济、文化、历史文献服务项目开展起来困难很大,依托于地方文化的特色化数字资源建设也是人才奇缺。
2.区域间的不平等亟需公共服务均等性的拓展。区域间的不平等也有悖于公共服务的基础原则,公共服务造福于民的基础是其均等性,地区间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严重的发展失衡情况,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共图书馆建设存在着较大的鸿沟,如何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城乡之间的差距,是一个非常现实又亟需解决的问题,而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规模问题,是超大型的还是中小型图书馆有利于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如何分配各级公共图书馆的分工合作问题,如何确定财力、人力和物力的分配将直接影响到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基于民主、平等、人权而发展起来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旨在为社会公众提供平等无差别的公益性服务,取代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经济效益和自我效益价值,更加符合现代公民社会的发展,以民主、平等协商和公共利益为基础,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务;针对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引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对于我国图书馆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有着重要的启发。
三、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公共图书馆建设中的运用
1.重塑服务理念,实施管理主体多元化。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价值实现有赖于公共图书馆管理模式的创新,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建设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但是,作为一项公共管理部门,公共图书馆具有一定特殊的使命,作为人类文化生活不可或缺的公共机构,应该利用自身的资源、信息优势促进社会公众的全面发展。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针对目前公共图书馆管理结构存在的缺陷,推进公共图书馆体制改革和模式创新,鼓励多方主体参与建设和管理,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汇集力量,提升服务质量。公共图书馆在资金投入上吸收了社会上的多元主体,因此在管理体制上也应该尽量吸收这些社会主体,鼓励社会各界进行投资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个体参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并且建设利益引导机制,激发内部创新的动力,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整体质量。“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等服务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集体协商、合作能够有效地促进政策的落实,并且建立多元责任主体制度,加强公共机构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有效地调动各方的力量实现服务价值。公共图书馆需要更多的主体参与服务管理,包括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体、政府部门等,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改善公共图书馆内部治理的形式,实现民主管理形式。
2.创新公共管理模式,提升管理人员素养。公共图书馆服务还应积极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服务项目,图书馆不仅是以个体存在,也是知识联盟的细胞和链接源,公共图书馆实时联合建设与开发、资源共享与联合服务,以数字化集成管理系统为一体化工作平台,从技术、人员、设施三方面扫清了联合编目工作障碍;成员馆之间开展联盟架构下的馆际互借服务,以资源联合征集、联合目录编制,开展地方文献及地方特色数据库建设,形成联合参考咨询的服务平台,以原文传递、资料汇编等为新业务的成员馆信息资料查找,为公共馆服务项目的新趋势。这些都是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内容,作为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核心理念,责任多元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要求公共图书馆员要在承担岗位责任的基础上还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树立公共图书馆的社会形象,满足更深层次的服务需求。因此,重视图书馆人才建设,加强培训,提高图书馆员的业务素质是基础要求。根据新公共服务理论,需要加强图书馆员的责任培养,提供更多、更专业、更优质的服务,转变被动的业务培训、学术创作模式,形成图书馆员自觉提升自身责任感的氛围,有效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培养图书馆员的责任感,除了要对相关规范落实到位之外,还应该对于社会价值、职业标准和公共利益多加重视。
四、总结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公民,而不是顾客,是现实社会中每一个享有公共文化权利的公民。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需要对其内部进行结构重建、创新其管理模式、重新塑造服务理念,并且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如在管理模式方面要引入市场竞争日渐多元的主体形式,并且不能忽视公共服务的公益性。根据新公共服务理论,通过加强理论宣传,要从根本上解决服务问题,合理的制度措施有利于公共图书馆的发展。重点研究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应用对其发展有实际意义。
作者:黄云 单位:河南大学
第六篇
1作业成本法与图书馆成本管理的契合
作业成本法的主要适用条件包括:间接服务成本较高、产品或者服务种类多、顾客有不同的服务需求、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等。国外实践证明,作业成本法在图书馆具有适用性。比如,2007年,英国牛津大学图书馆利用作业成本法计量服务成本,确定了最佳实践指南。2010年,比利时鲁汶大学图书馆通过成本作业法,评价了馆际互借成本,提出了降低成本,改善馆际互借管理的举措。作业成本法符合图书馆成本管理特点,可以作为图书馆成本确认与核算、成本分析和控制、成本决策与绩效评价的理论支撑。其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的人员工资、耗材等间接费用升高,采用作业成本法可以提供准确的成本数据。其二,图书馆业务种类多且复杂,必须在不同的作业之间分配间接成本。其三,从纵向看,图书馆业务具有流程性,易于对作业环节划分。从横向讲,各部门作业虽有交叉,但是职能独立,作业中心比较明确。此外,在计算机系统管控下,人员工资、用户人数、图书册数和种数、耗材费用等信息不仅准确、完整,而且能够被自动及时地收集处理。
2作业成本法在图书馆的应用程序
2.1确认资源项目,定义相关作业
资源是图书馆成本耗费的最原始状态,人力、物力、财力等都属于资源的范畴。资源项目是资源耗费的目的和去向,即资源的用途。图书馆采编工作的资源项目通常包括:人员工资、差旅费、办公费、业务交流与科研费、设备维修费、技术建设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图书购置费、图书加工材料费等。作业成本法的核心是作业管理,在确定资源项目后,应对采编作业链进行分析,划分作业类型,并作为资源耗费分配的对象。从采编业务的特点出发,作业应该按流程划分,环环相扣,前后衔接,包括:图书需求研究、采购、验收、分编、加工、机录、纠错、交接入库等。为使作业类型的划分更加合理,可以绘制流程示意图,分析各环节之间的关系。理论上讲,作业类型的划分越细越好,这样可以更准确、细化地分析资源耗费的原因。但是,考虑到成本核算的复杂性和可能增加的成本,只需将相对重要的作业区分出来。在有的图书馆,采编部还承担有其他任务(比如有的高校图书馆的采编部负责管理系部资料室,或者担负有用户培训的职责),这时作业类型应以职能为依据划分后,再按照流程或者其他依据划分。
2.2厘定资源动因,分配资源至作业
在界定作业类型的基础上,把与采编同质的作业归集到业务中心,业务中心里各种作业成本的相加就组成了作业成本库。采编部职责边界清晰,本身就是图书馆作业成本管理系统里的一个子中心,即“采编作业中心”(其他作业中心还有流通作业中心、阅览作业中心、技术支持作业中心、参考咨询作业中心、用户教育作业中心等)。如果采编部还承担有除采编图书之外的职责,则可以在采编作业中心内部再设立若干小的作业中心,并形成对应的作业成本库。由于作业耗费了资源,而资源并非一定被合理地消耗,所以需要分析、选择资源动因,据此把耗费的资源分配到每项作业中去。选择资源动因的原则是:其一,如果某项资源耗费能够直观地确认为某一特定作业消耗,则直接计入该作业。比如,书标、磁条、电子标签等通常用于图书技术加工作业,就可以适用该项原则,这时资源动因也是成本动因。其二,对于所有作业都需要的资源耗费,可以直接计入成本库,这时的资源动因就是“作业专属”,比如固定资产折旧、业务交流和科研费等。准,反映了资源耗费与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研究、选择成本动因是应用作业成本法最关键的环节。图书采编作业的成本动因主要有两种类型:其一,执行动因。如果某种作业可以被重复执行,而且资源耗费差别小,就可以用次数作为作业成本动因。比如,图书分类、著录就可以次数(实际是图书种数)而非册数作为资源动因(因为每种图书通常都有复本,资源耗费主要发生在对同种书第一本的分编、著录作业中)。其二,数量动因。如果资源的耗费与数量有直接关系,就把该数量作为作业成本动因。比如对每册图书都要盖章、贴书标、加磁条或者电子标签等技术加工,就可以把册数作为成本动因。不同的作业可以拥有同种成本动因,同种作业可以有不同的成本动因,需要权衡选择。比如对于图书分编,其成本动因既可以是分编图书种数,也可以是分编图书的册数,应以种数作成本动因为佳。作业成本动因确定后,用采编作业中心的总成本除以某项特定作业的成本动因数,得出该项作业的成本分配率,从而判断不同作业的资源耗费程度,并作为调整作业的依据。
3图书馆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思考
3.1开展作业成本法应用试验研究
图书馆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没有揭示成本与成本驱动因素之间的关系,无法提供详细而准确的成本信息。作业成本法是成本管理领域的最新进展,是理解成本行为的最好工具之一。但是,当前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图书馆没有大规模生长的土壤,作业成本法费时费力,现行会计体制也不支持作业成本数据的收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有必要汲取作业成本法的精髓,创新成本管理的观念,转变只强调成本水平高低而忽视成本效益的固有思维,关注作业和服务与资源耗费的因果关系,将成本管理的重点从成本结果向成本动因转移,加强对图书馆作业链的分析,找出高成本低产出的症结。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在某个职能部门,或者某项作业中开展作业成本法的实践。在这方面,图书馆学会、行业和地区图书馆联盟可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一方面组织相关图书馆开展作业成本法的应用试验,另一方面从事作业成本法理论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推广,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探索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成功道路。
3.2评估图书馆业务流程的科学性
作业成本法设计和推行的基础是对业务流程的深度理解和具体化,其客观性与科学性,才能保证作业成本法最终设计结果的准确与合理。因此,必须对业务流程进行评估。在评估的基础上,重构图书馆业务流程,通过作业之间的联系,优化作业价值链。其一,有作业就有资源消耗,有消耗就会增加成本,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之一就是去掉不必要的作业环节,或者把必须保留但功能重叠的多个作业合并。其二,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要注重对不同作业环节之间沟通、联系的优化。实践发现,有的作业本身耗费的资源不见得很大,但是作业环节之间信息传递不畅却会迅速提高成本。图书馆业务流程评估与重组将改变分工理论指导下组织结构僵化、交流困难、成本增加的局面,提高流程的协作化、整体化运作水平,利于对作业类型的划分、资源动因的分析和成本动因的选择。
3.3要创造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
图书馆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收集、处理大量的成本信息,信息的类型、数量与对信息处理的复杂性远非图书馆传统的统计分析工作可比。一方面,图书馆要加强统计分析制度建设,对统计工作的职责、信息收集处理方法、信息类型与范围等作出明确界定。另一方面,图书馆要健全信息统计分析机制,把制度落到实处,保障统计分析工作的正常运行。图书馆还要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统计分析系统,提高自动化收集处理信息的水平和质量,降低工作强度与人工统计分析存在的误差。从事成本分析的专业人员匮乏和素质的不过硬是制约图书馆应用作业成本法的难点之一。相对于传统的作业成本核算,作业成本法涉及环节多,要求高,而对绝大多数图书馆工作者来讲,甚至没有听说过这种理论,又何谈科学正确地运用。注重对专业人才的培训和引进是图书馆应用作业成本法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作者:黄琦 单位: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
第七篇
1RFID管理系统的元素与应用环境
RFID图书管理系统模型的应用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其硬件环境包括图书本身(含本身数量、所需条形码与磁条)、RFID图书电子标签(数量、质量、价格、稳定性、隐藏性等)、RFID电子标签转换器(价格、信息接受能力、转换性能等)、标准书架(质量、美观性与空间利用率等)、层标(准确性、可获取性)、条码枪(敏感性、使用的方便性)、读卡器(准确性、敏捷性)、自助借还机(价格、借还能力、获取数据的准确性)、推车式盘点机(美观性、方便性、安全性、运载量)、安全门禁(通流量、识别能力、识别距离与范围)、服务器(稳定性、容量大小、安全性)、良好的网络环境(流量、速度、简捷性与操作性)及图书馆相应配套设施(防止图书丢失设施、RFID附属保护设施等)。这些硬环境均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完善,降低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需求,并确保RFID硬件自身的稳定性与图书流通运行的安全性。RFID图书管理系统模型的应用软环境,包括相应配套软件(Windows系统、安全访问控制系统、socket调节系统、图书安全监测子系统、Web预约/预借系统、Net3.5、Aleph图书管理系统等)、中间件协议(SIP2)、管理人员的素质(文化层次、操作技能、责任心、服务理念等)、人文环境(配备管理人员数、人性化管理方法与措施等)、配套管理模式(附属防盗装置、出入管理的科学化规划等)与配套管理制度(可能影响图书安全性的巡视制度与跟踪制度、挖掘RFID潜在功能制度、绩效评价制度、交接班制度、定期培训制度等)等。
2RFID系统模型的图书管理功能优势
2.1条形码与RFID标签的互换功能
先在图书隐秘处粘贴RFID电子标签,再将粘贴电子标签的相应图书置于标签转换器上,RFID系统可以自动读取其标签号码,最后用条码枪读取并输入相应图书条码,其相应图书信息(Aleph图书管理系统的信息)会自动移植于RFID子系统中(电子标签转换子系统),图书条码自然也能支持手工的输入与条码枪的读取,然后点击“注册”键自动绑定RFID电子标签与图书信息,完成图书条码标签转换,同时EPC编码自动输入标签。
2.2RFID系统的功能
用户可据其阅读需求及研究方向自主地实现书目查询、资料检索及资料借阅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高校图书馆图书流通的全开架服务模式,与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相比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与优势。
3RFID系统模型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潜在风险
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具有其他管理模式不可替代的突出特点与优势,充分释放了图书馆管理者们的服务潜力。然而,通过近几年的广泛应用,也逐渐暴露出了RFID的诸多问题。
3.1巨大资金投入及图书馆管理的多重风险
由于RFID是高科技电子技术,往往成本高,投资大。尽管随着RFID电子标签的规模化生产与广泛应用,使得图书电子标签的单价由几年前的几十美分下降到目前的10美分左右(相当于人民币0.7元左右),但由于庞大的图书总量,加上计算机软硬件也必须相应升级与置换,其投入资金总量对于高校来说仍是一个沉重的负担。显然,由较为先进的条形码管理技术直接跃升为RFID电子标签管理技术,虽然是对图书馆管理效率的一次质的飞跃,但对其基本运作模式而言并非就是一次革命性的简化。相反,对于图书馆管理者又提出了种种新的难题,既要考虑RFID新技术的巨大资金投入风险,又要考虑RFID新技术可能带来新旧系统的数据结转风险、管理者的操作技能培训风险、人机磨合过渡风险、图书资料可能遭人为损坏而又不能有效监控风险及RFID自身的潜在风险等多重因素。
3.2产品标准的充分统一风险
由于RFID技术是近年才广泛应用于商业、图书馆等的行业化管理技术,因此,RFID产品在接口、频段、通信等多方面尚未形成较为一致的行业性统一标准,致使不同商家的RFID产品之间互不兼容,其行业适应性差异大。要获得较强的适用性、合理的价格、成熟的技术、稳定的产品、可靠的信誉以及优质的售后服务,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给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长期稳定应用埋下了难以预测的潜在风险。
3.3RFID图书电子标签准确读取的可靠性风险
有效读取距离和正常应用环境下,RFID图书电子标签的读取准确率较为理想,但目前由于RFID技术的局限性,特别是射频信号的强弱或屏蔽材料(锡箔纸、金属薄片等)的遮挡,使得RFID图书电子标签的正确读取率仅为80%左右,故RFID图书电子标签读取的可靠性在较差的条件下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手段有增强标签的性能、提高读写器或处理器的敏感性、确保通过的有效距离、采用多个图书电子标签法(双标签可使正确读取率达96%左右)等。
3.4RFID图书电子标签的易损性与易欺骗性风险
RFID图书电子标签虽然可起到一定的防盗作用,但易损性、衰变性、疲劳性及易欺骗性也是其软肋。因为,一方面RFID图书电子标签的芯片仅仅只有几层纸厚,其内部的电子线路很容易老化、折叠或损坏;另一方面RFID图书电子标签一般粘贴于书纸页内,这就增加了伴随图书流通中的自然损坏的风险因素,甚至读者人为撕毁或破坏的机会;另外,还由于RFID图书电子标签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处理均属于一种电磁波信号的传递,必然不可避免地增加了信息密码被破译或者修改的可能性。
3.5RFID系统模型环境下的图书流通运行风险
这是由RFID图书管理系统的自身漏洞所致。如:①系统过敏。自助借书时,若前后两读者靠得太近,可能由于读取信息的灵敏度过高而引起借阅人的“张冠李戴”。因此,图书馆可在自助借书程序中导入加密程序或设置隔离等候区。②叠书漏识。本技术可一次性读取16本书,但有时也出现多本不能全识别,必须将图书相互错开读取。③读者识别盲。自助借还书系统没有识别借书人与读者卡主人是否为同一个人的功能,是一个读者识别盲的机器。这很容易发生错用、错识或借用他人读者卡、使用他人丢失且未挂失的读者卡以及盗用他人读者卡等事件的发生,给读者卡主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大。④系统漏洞。在没有网络的时代,大量保密数据一般存于纸、孤立计算机或专用网络中,黑客或侵入者很难攻击或获取,保密性很好。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应用,也给大量保密数据带来了安全风险与隐私保护风险。这对RFID图书管理数据来说,其安全风险与隐私保护风险同样也是一个很严峻的课题。因为图书标签也相当于含有机密数据的微小计算机,也能通过公共网络访问盗取或修改。
4排除RFID系统模型在图书馆管理中潜在风险的设想
上面分析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应用存在着多方面的潜在风险,对于巨大资金投入的潜在风险来说,是一个较为刚性的风险,其解决办法除了开发新产品、降低成本、统一标准外,没有其他解决的途径,只能刚性地增加投资成本。其他方面是一些技术性或管理性的潜在风险,可以在不增加投资成本的同时,通过技术性和管理性手段予以排除。
4.1解决RFID图书管理系统准则与目标的潜在风险
在分析RFID图书管理数据应用中的安全与隐私问题前,要先明确应用RFID图书管理系统时遵循的准则,否则就会出现相应的安全漏洞风险,例如:①解决相关机密的潜在风险。图书电子标签不应储存不应该存入的任何相关机密信息,以消除图书机密的任何安全风险。②解决信息阅读的潜在风险。图书标签所储存的信息不应授予任何未经授权的读写器,也不应与未经授权的读写器建立长期跟踪或关联。③解决控制与修改的潜在风险。图书电子标签的拥有者必须对其具备充分有效的控制与修改能力。④解决标签防欺骗的潜在风险。图书电子标签与读写器必须建立难以破解的信任与认证机制,具备阻止任何电子欺骗的能力。⑤解决电源的潜在风险。在电源中断或错误耦合时,会影响或危害其信任与认证的正确实施,可以附加停电宝、备用电源、双重电路供电、专用线路或专用电源等。⑥解决重放或防攻击的安全漏洞。RFID必须具备抵御重放或中间人攻击的能力,否则就会导致图书的丢失。
4.2解决图书管理系统的自身安全漏洞
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安全问题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相似,由于图书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通信方式采用的是易受到窃听的无线通信,加上标签的有限计算力和可编性(标签数量多、低廉)必然导致难以实现复杂的保护措施,使得RFID图书管理系统中的安全问题处理更复杂更具挑战性。主要体现在:①尽量排除图书电子标签芯片的自身漏洞或故障。因为数据存储于芯片内,未授权可访问读写器或利用其信号得到标签数据,甚至修改或删除标签数据,导致图书的丢失。②尽量排除图书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信号漏洞。因为图书电子标签与读写器之间的数据信号沟通是采用的无线通信模式,这种简单信号的联系,未授权者可能窃取到数据,也可通过阻塞(电磁干扰)或电子欺骗形式(虚假信号)阻止数据的正常联系。③尽量排除读写器数据的自身漏洞。读写器接收到图书电子标签数据后,在清除或发送至上位机前有一个存储和处理过程,其本身存在着与计算机一样的安全漏洞。④尽量排除上位机的自身漏洞(属于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安全漏洞)。⑤增加设备防范漏洞。如法拉第笼、阻塞标签、RFID守护神、改变读写器频率、Hash锁、Kill命令等。⑥加强服务管理环节。加强图书流通管理的各个环节(检查标签状态、读写器功能、或者条形码和磁条技术与RFID电子标签并用等),以减少图书的损失。⑦开辟RFID的新型附加认证系统。可通过增加读者卡密码层级,或实行指纹识别及头像识别等认证系统,或读者卡多层级密码制加指纹或头像识别兼顾认证,以便解决RFID的读者识别盲问题,防止读者卡的错识、借用、错用、盗用或恶意借书事件的发生。
5RFID系统模型在图书馆的应用前景
目前,尽管RFID技术在图书馆的推广还存在技术标准、投资经费、投资保护及与现有图书馆管理系统的集成等诸多问题,但仍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1RFID技术将可为智能便携式找书器的到来奠定基础
为方便读者查找图书,目前已有图书智能定位导航系统应用于图书查询机的成功实例。如,类似苹果iPad平板自动找书器(可与无线网络连接,自带定位导航系统)、图书地图系统、WIFI图书坐标定位、GPS导航平面定位指引等。
5.2RFID可实现与图书馆固定资产数字化管理的对接
RFID技术不仅对馆藏图书可进行定位管理,而且也可对除人以外所有静态资源和资产设备贴标签定位管理,以便查找、及时维护和准确调用,实现科学化数字管理。当粘贴标签的固定资产闲置、发生物理位移或丢失时,阅读器就能获得及时信息,以确保其充分应用和安全性。
5.3RFID技术可实现对图书借阅数据的统计与分析
RFID后台数据库的统计与分析功能可准确提取数据信息,分析图书的借阅历史信息,划定图书的冷热门种类,为采购新型图书的方向提供科学信息分析,以便合理使用图书采购经费,减少闲置图书的购置,提高图书的利用率。此外,还可统计分析冷门图书文献资源,及时完成图书的合理剔旧、转架、排架、个性化学科书目推送以及实时查看书目书评信息,真正体现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
5.4RFID技术可使现代图书馆实现智能化书车管理成为可能
目前,已经有少数图书馆实现了智能化书车管理的试用,可靠动力自动驱动并导航,自动优化地图设计路径,将图书资料自动运送到指定书架。其原理是:先由RFID系统完成各阅览室或书库的图书资料分配,智能书车装载书籍后,阅读器获取装载图书资料的RFID电子标签信息和对应的书架信息,沿其自动优化的最佳路径运送到对应书架等候工作人员完成上架,并于显示屏上突显出对应书架的图书资料,当取完图书资料或完成相应操作后,书车继续完成下一个上书程序。这样就实现了机器人的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5.5RFID技术可使现代图书馆实现智能化移动书亭成为可能智能化移动书亭是一项面向特殊读者(专业读者群或重点读者群)的延伸上门服务项目,其内存放有读者借阅需求较大或者专题推送的图书,当读者利用OPAC(OnlinePublicAccessCatalogue)选中所需图书后,智能图书馆将通过机械自动传送装置自动准确地找到该图书,并自动认证(识别借阅证)和办理相应借阅手续,将图书由出书口传送给该读者。归还图书时,智能化移动书亭可由还书口自助还书,并由系统自动上架。这样可方便无法到馆借阅的读者。
6结语
RFID自助借还书系统大大加快了知识信息传播的速度,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为实现图书馆全天候开放提供了可能。虽然该系统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风险与技术漏洞,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读者素质的不断提高以及图书馆自助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完善,基于RFID的自助借还书系统将会更好地发挥其优势。未来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使得其无限潜在功能的开发成为可能。图书馆按其自身的发展与需求,可与供应商共同设计富有特色和个性化色彩的潜在扩展功能。总之,RFID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潜在功能是巨大的,包括图书馆固定资产的管理与监测、个性化学科服务、机器人智能服务以及自助缴纳罚款等。这是一个长期持续的研究课题,对图书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余昭芬 单位: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
第八篇
1图书馆流通库常出现的问题
1.1图书的丢失、亏损现象
开架借阅图书时,文献的丢失和损坏,是流通库管理中的一个难题。在“知识占有欲,知识垄断欲”的驱使下产生了一些不良行为。读书人爱惜图书,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做到的事。有些读者为了把书私自占有,本着“读书人,窃书不算偷也”的幌子,撕毁磁条,将图书偷偷带走。有的同学在归还图书时把重要图书A书的磁条贴在无关紧要图书B书上,在还书高峰期,张冠李戴,蒙混过关,这样,导致重要书籍流失严重。有些同学对想要的知识信息不去摘抄复印,而是把有关的书页直接撕下来,有的把喜欢的图片切割下来,致使一些有用图书,少章缺页,体无完肤。读者偷书、撕书等现象时有发生,往往这些丢失的文献资料又是读者最需要的。有的读者喜欢在借阅的文献资料上留言、加评语、数据,在精彩的句子中进行批注,勾画文章要点,写读后感,写注释、画画,写不文明语言。特别是在英语四、六级辅导丛书上乱填答案,把它当成自己私人练习册。有的对图书极不爱惜,随意乱放,果汁、茶汁、墨汁任意撒。这些不文明的行为给后来借书的读者带来很大不便。流通库是书籍囤积地,是读者借还书的重要场所,读者的诸多不良习惯会导致管理上出现较大的疏漏。
1.2读者不讲社会公德
流通部是一个能激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地方,随着读者和图书流通量的激增,必将会给流通的窗口造成极大的压力。社会公德是社会共同利益的反映,始终与文明的发展同步,遵纪守法、文明礼貌、保护环境等都是读者入馆就应自觉做的事。有些大学生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不讲社会公德,衣冠不整、乱扔纸屑,随地吐痰甚至馆内吸烟、破坏公物等。有些读者长时间的霸占某些重要的借书区域,或者是大声喧哗,打电话、聊天、听音乐等做一些与借阅图书无关的事情。给其他读者带来了困扰,给馆员的管理也带来了很多麻烦,管理难度加大。社会公德要求读者自觉地遵守公共生活准则,保证他人正常社会秩序的进行,少数读者认为遵守社会公德算不上什么大事,这是很不对的认识,要坚持不懈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就要重视大学生读者的社会公德教育。
2当前图书馆流通库有效的应对措施
2.1重视新生入馆的教育培训
在新生入校集中办理借阅证的时候,选派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士先对他们进行培训。引导他们仔细阅读流通库的各种规章制度,了解作为读者应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借阅图书须知的注意事项。再引导弄清楚图书的摆放规律,怎样通过检索机查到自己想要的图书,各种类型的图书借阅时间限制。以及超期归还图书或者是图书丢失所导致的罚款处理等,必要时要接受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让读者尽快掌握正确的借阅图书的方法和流通库的各项服务功能,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健全流通库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度一经制定,让读者坚决贯彻执行。
2.2教育读者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做到爱书爱馆
对于读者的权利和义务在全国各重点大学很早就得到了重视,我国已有8部图书馆法规明确了读者的权利和义务。增强读者的权利和义务意识,能促进我国图书馆的法制建设。图书馆读者的权利和义务是建立在馆员和读者共同的利益上的,两者密不可分,是辩证的统一关系,读者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坏国家的、集体的以及其他读者的权利,也有不侵害他人权利的义务,读者有义务尊重馆员和其他读者,爱护图书馆并参与图书馆的建设,保护文献资料、维护环境等。流通库是以读者为依托的,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和谐的学习氛围要靠读者和管理人员来共同营造,馆员给读者详细介绍读者的权利和义务。读者有平等自由借阅、充分知情,文献保障等权利。权利和义务总是相辅相成的,让读者认真了解应尽的义务,要遵守国家有关图书馆法律、法规及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的义务,服从工作人员管理的引导的义务、爱护图书,以及给图书馆提好的意见和建议的义务等,要提高读者的法律意识和主人公意识,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以达到爱书爱馆的目的。
2.3图书馆员要更新教育管理理念
“图书馆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流通库要有一支业务技术过硬、专业结构合理的人员队伍。馆员要热爱图书馆事业,思想觉悟要高。本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馆员还要潜心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认真对待流通库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要扩大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流通库需加强现有人员的继续教育,也要不断地引进专业人才。管理人员要更新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把“等客上门”“守株待兔”的服务理念彻底根除,要积极主动为读者寻书、荐书,并耐心解答读者的疑难问题。馆员对图书馆流通库要加强巡查,制定一套合乎实际可行的惩罚政策。惩罚不是目的,重要是使读者明白文献资料的重要性,对待读者,要有耐心、恒心、责任心和奉献之心。对馆员加强业务培训,培训内容要结合图书馆工作实际,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加强馆员的职业道德建设,馆员的职业道德直接影响图书馆的形象,关系到图书馆的发展。
2.4高校图书馆要树立“以读者为本”的服务理念
流通库的管理应从“以书为本”过渡到“以读者为本”,在为读者服务方面,以读者为中心开展各项工作,让读者满意。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以读者为中心,以馆员为主体,尽可能的满足读者的需求。流通库要重视读者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才能充分发挥读者的学习积极性。良好借阅环境的创造,规章制度的遵守,突发事件的处理,人与人的协作互助,都离不开对读者的管理,管理不善,会留下隐患,管理读者成为管理中最繁琐,最难的管理。馆员和读者是平等的,读者可以随时向馆员提出建议和要求,拉近读者和馆员的距离,有助于馆员更好地工作,这样自然,和谐的交流环境也体现了“以人为本,创造和谐”的理念。对读者进行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针对“刚性管理”而提出的,以人为中心,尽可能提高管理的柔性,体现出和谐、融洽、协作,使管理更加科学、实用、灵活、高效。流通库读者90%是大学生,他们是一支活跃的群体,处在青春期,充满热情;处在求知阶段,理解力、记忆力都很强。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管理者的了解和尊重。对于他们的不良借阅习惯,不能强制执行,应根据他们的特点,多交流,多沟通,实施柔性管理,调动他们借阅的积极性。当学生准备不经借阅就私自将书带出流通库,检测器报警时,我们馆员严禁说“偷”字,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会让学生去书库内自己处理,直到顺利通过检测器,安全出流通库为止,尽管我们都清楚学生有偷书行为。图书馆流通库工作是繁琐的,为读者解决各类问题时要注意态度、语气,尽量做到和蔼可亲,与学生和睦相处。图书馆员用得体的谈吐,文雅的举止,礼貌的用语,微笑的服务让读者在和谐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信息,馆员的表率作用也让读者有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意识,保障馆员工作的顺利开展。
2.5培养“协管员”
流通库可以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身上。学生不是单纯的被管理对象,他们也可以进入管理者的行列,协助馆员进行管理工作。在新生到校时,就动员学生主动参与,采用自愿报名原则,由班主任择优录取。各班所录取学生集中培训,有多年流通库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介绍流通库各种规章制度、图书分类基础知识,图书上架训练,如何借还图书等,这样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主人公精神。图书馆流通部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最佳基地,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的最佳场所。流通部组织学生从事适量地体力劳动。结合流通部的工作实际,大学生在馆员的引导下完成实践劳动,这样,培养了责任心,锻炼了意志,也练就了组织纪律性,造就了一种吃苦耐劳、勇挑重担、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行得通,而且实效性很强。
3结语
在流通库完全开放,超市化管理模式下,馆员要认真分析管理中所发生的种种问题,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对读者的管理工作是繁杂、细小之事的重复,很少有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要做好这些平常的小事也含有较深的学问,要实行科学化、规范化、人性化管理。服务育人是工作人员的职责,在与读者感情交流中,提高思想觉悟、文化修养,本着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做好本职工作。本着“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思想”,站在读者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他们也会自觉遵守规则,做个文明的借阅者。
作者:李友红 单位:湖北科技学院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