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创新意识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以创新意识为引领,从日常基础管理入手改革图书馆日常管理。在此过程,馆长的管理意识决定图书馆管理的整体形象和发展定位,吸收借鉴同行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手段、配置先进的管理设备都是实践创新意识的具体举措;先进制度的制定与岗位的合理设置、环境的优化和岗位管理的人性化体现着管理策略的创新;认真面对不同年龄层人群需求、提高图书馆与借阅者之间的互动性、鼓励工作人员摸索适应本岗位的工作方法,则是创新意识在管理过程积极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图书馆;创新管理;实践探索;应用方法;应用效果
我国传统图书馆的管理和建设普遍存在默守陈规、难以突破、发展方向模糊的问题,如何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求新求变,已经成为各大图书馆管理者最为关心,也最为头痛的问题。面对这样的问题,作为管理者,必须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注重管理理念的更新,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意识,并增强创新意识在图书馆日常管理当中的实践探索。管理者要打破已经僵化的思想,摒弃以往保守的管理心态,充分挖掘创新意识为管理带来的新的动力与活力。同时,管理者必须从自身做起,充分认识到要搞好管理,必须要依靠科学、有序的管理意识才能提高生产力,而在这其中“创新”就是促进管理的动力和源泉,创新意识所催生出的管理策略,能够创新并加强图书馆管理,打通从“思想意识”到“管理策略”再到“行为实践”,最终将经验教训反馈回“思想意识”进行“总结积累”的创新的全过程闭环。思想意识决定管理策略,对于现代图书馆管理而言,必须以创新意识为引领,从日常基础管理入手,强化创新意识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实效上的具体落地,真正将改革、创新的现代化思想融入图书馆日常管理当中,着力探索适合我国图书馆管理未来发展的道路,才能全面提升图书馆管理质量,使图书馆管理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成为符合大众需求,超出大众预期的新时代图书馆。
一、图书馆馆长理应树立创新思维并付诸实践
(一)馆长的管理意识决定图书馆管理的整体形象和发展定位
作为图书馆的直接负责人,图书馆馆长的管理意识通常决定了一个图书馆管理的整体形象和发展定位,馆长是整个图书馆内部管理的最高领导者,承担图书馆未来发展计划、日常工作计划的制定,馆内经费开支的管理统筹,以及各项管理规章和制度的制定职责。馆长同时对于馆内岗位的设置、人员的调配、岗位职责的安排以及全盘的行政业务工作都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要确保馆内运行正常、科学有序,并组织好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安置等工作。总体来看,图书馆馆长的工作需要极强的大局意识和管理意识,把握好整体的发展方向与思路。馆长的角色是管理者,更是引导者和领路人。在图书馆管理中,馆长首先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创新发展是大势所趋,而图书馆作为传统、基础的社会公共项目,应当在管理思路和发展理念上敢于创新、求新求变以适应读者的需求。要在管理技术和基础设施上不断创新,打破固有的借阅模式弊端,满足读者不断提高的阅读期待。在人员管理和岗位设置上不断创新,带动图书馆管理水平的根本性提高,使得管理质量取得大的突破。
(二)吸收借鉴同行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手段
馆长应当定期参加行业内组织的管理者创新论坛及学习研讨会议,深入学习行业内的先进管理理念,提高个人创新意识,并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会后结合本馆的实际情况,将学习精神落实到管理当中,将同行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吸收借鉴到本馆的管理当中。多关心馆内的细致管理,勤于发现问题。要学会反思,对馆内发现的问题不能止步于改正,而要尝试发现隐藏在问题背后的根源,以创新思路解决根源漏洞,并制定长期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彻底解决问题。
(三)解决资金问题,购置先进的管理设备
要想方设法解决资金问题,从而为购进先进的管理设备、吸引人才、美化环境提供资金支持。要定期组织人员修订管理规章与制度,拓展与自媒体、主流媒体、网络平台等的合作,使图书馆的功能性更强,使用价值更丰富。
二、图书馆管理策略要不断创新
图书馆管理策略是建立在管理者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具体对馆内人员和各项事务的管理实践,策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馆内的管理效果。
(一)制度的制定与岗位的设置
管理策略分两方面,一是管理制度的制定。二是人员岗位的设置。而这两方面,都离不开创新意识。从管理制度的制定而言,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制度是由图书馆行政主管部门或图书馆事业管理机构制订并报上级部门审批(或备案)公布的图书馆办事规程或行为准则,是图书馆各项规则、章程、制度、标准、程序、办法等的总称。从制定的方向性来看,一般是自上而下进行制定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和借阅者通常充当的是整个过程的执行者身份,更多地是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行为动作,虽然能够有效保证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但是往往缺乏被执行者的主动参与,不够人性化。加之图书馆规章制度的制定往往经过较长时间的推敲和研究,因此往往要经过几年才会再修订,不能做到与时俱进。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新时代的图书馆,更多地应该是人性化和创新性,图书馆在规章制度的制定上也应当具备创新意识,可以将传统的“由图书馆行政主管部门或图书馆事业管理机构制订”适当进行调整,将各个岗位的员工意见进行收集整理,再聘请专业的人才进行制度的修订,保留原有规条中的精华部分,对其他有待商榷的规条进行重新编写。
(二)图书馆环境的优化和岗位管理的人性化
图书馆是个肃静的公众场所。但在规条的严谨风格之外,环境可以优化;图书馆人员的工作严谨而固定,但也可以更人性化。可以配以通俗易懂、风趣幽默、风格多样的宣传公告栏和标语,张贴在馆内醒目的位置,这样能够拉近规章制度与借阅者之间的距离,使借阅者提升执行感受。另外,建议在图书馆公共使用区域设立专门的规章制度意见收集箱,并提供纸笔方便借阅者提出个人执行感受,为规章制度的随时修订补充提供依据,改善借阅者对规章制度的冰冷看法。当然,也可以公示图书馆的管理平台(如:微信公众号、微博、邮箱、管理人电话等),以便于更多的与借阅者之间展开交流,提升服务体验。从人员岗位的设置来看,传统的图书馆人员岗位设置是固定的,采取定岗、定员、定责的方法,这样虽然有助于每个人员熟悉本岗位的基本职责,能够方便服务借阅者,做好图书管理,但同时也造成了部分场馆人员配备冗余,部分场馆紧缺的问题出现,随之而来的蝴蝶效应,会导致部分人员长期面临高强度的工作压力,部分人员提前进入养老状态,在薪资的发放上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在这方面,可以适当进行创新,在原有人员配备的基础上,制定不同的岗位执行方案,结合日常场馆内的人流密集情况,对于一些多功能区、电子阅览区、儿童(亲子)区域和新技术体验区等等人流量大的场馆,要配置定岗外的辅助人员,机动性的支援场馆服务,必要时可以分时段进行限流,以保证借阅者良好的体验。而对于一些人流相对较少的场馆(如:内部资料借阅区、古籍区等),冗余的人员可以以短期借调的方式调配到机动支援队伍,弥补人流密集场馆的人手不足,这样既可以保证岗位人手充足,又避免了人员闲置导致的思想滞后。相关管理部门,应当摸清场馆内的具体情况,制定出行之有效的轮岗制度,避免固定人员过于长期在某一岗位上工作,这样既方便人员丰富各个岗位的管理经验积累,又可以充分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相对枯燥的图书馆管理工作增加一些新鲜感和挑战性。
三、创新意识要体现在行为实践中
创新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再多的意识,最终都要转化并付诸于行为实践当中。从图书馆管理者的行为实践当中,创新意识应当表现为理念和思路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为大众提供的主要是借阅服务,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借阅服务的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一)要面对不同年龄层人群需求
图书馆一是要满足老年人对于报刊、杂志、书籍资料的现场借阅需求,考虑到高年龄层人群的身心特点,为他们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览环境和种类全面的资料储备,还要考虑到借阅的便利性和索引的简洁明了,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理需求出发,保留传统图书馆的借阅习惯。二是要满足中年人面对快节奏的生活,缺乏借阅时间,急需要对所需资料有快速、精准的查找,并准确掌握借阅目标的需求,可以为中年人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搜索设备,并进行相关搜索书目的同类型推荐,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对书目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方便他们快速了解资料内容,并根据搜索结果,用最短的时间借阅需要的资料。还可以在图书馆外设立自动借阅和归还的设备,方便他们在闭馆期间,可以进行借阅和归还的操作,省时省力。三是对于青少年而言,更多的阅读手段(包括电子阅读、VR观影、有声图书、点读录音等)和更快的新书上架,能够保证他们对图书馆抱有探索的心态,乐于在图书馆学习和阅读。同时在醒目位置展示开放网络的地址和连接方式,方便其使用。
(二)提高图书馆与借阅者之间的互动性
图书馆还可以定期聘请专家、教授、作家、书友进行公开的专题讲座,弘扬文化的同时,吸引青少年进行参与互动,提高整个图书馆与借阅者之间的互动性,使图书馆的综合实用型不断丰富,无限的拓展“借阅服务”的内涵与外延。
(三)鼓励工作人员摸索适应本岗位的工作方法
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角度出发,创新体现在日常对于书籍的管理和对于借阅者的服务态度上。应鼓励每一位工作人员在完成本岗位工作的过程中,创新服务手段,摸索适应本岗位的新的工作方法,并尝试应用到书籍管理和服务当中。对于书籍的管理,不仅要关注到其存放的分类和位置,同时要通过观察积累,掌握读者对于书籍的需求习惯和借阅频次,除了可以按照常规的拼音字母、书籍内容进行分类之外,还可以按照借阅频次推出热门书籍排行榜,以及冷门书籍推荐榜,帮助读者有效阅读,快速定位。要留心观察读者的个人状况,对于需要帮助的读者要及时提供必要的帮助,面对有违规行为的读者要及时根据情况进行提醒和劝阻,要注意工作的文明用语和恰当的方式方法。
四、创新意识要体现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
传统的图书馆管理往往更注重问题的短期纠正,一般将责任落实到岗位员工,而忽略了问题背后存在的根源,也没有对一些实践中的细小问题的解决经验进行总结积累,这使得一些问题长期得到根本的解决。在倡导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跳出思维定式,认识到在一些问题长期难以解决的背后,还存在着思想上、管理上甚至是制度上的深层次问题。而我们的创新意识要体现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上。举例来说:报刊管理岗位的一位工作人员与一位70岁的老人发生了争执,工作人员认为老人在借阅过程中随地吐痰,影响了公共卫生,而老人则认为是图书馆的基础设施存在问题。从表面来看,老人随地吐痰的行为是有损图书馆公共环境卫生的,似乎管理人员对老人进行批评和制止是在合理的管理范围。但是这个问题体现了多方面的管理漏洞:第一,报刊借阅的使用者大多数为老年人,他们行动不便,阅览室是否为其准备了充分的卫生设施方便老人使用。第二,据周围人员反映,老人从上午9时进入阅览室开始,就有持续性咳嗽,喉咙嘶哑,而争执问题发生在大约上午10时,从监控录像调取到的画面能够看到,这近一小时时间内,图书馆管理人员对老人的咳嗽视而不见。第三,老人已经70岁,听力不好,工作人员最初只是为了提高音量,能够让老人听到,并不是老人和周围人员理解的对老人进行言语攻击。综合这些情况,从图书馆管理角度出发,应当做的不是针对问题表面,对老人进行规章制度明确指出的罚款以及对岗位工作人员的批评处罚,而是应当以创新意识发现问题,并从根源上改进。首先,针对老龄层借阅者密集的阅览室,应当增设方便使用的卫生施舍,比如垃圾桶和痰盂,设置小型的饮水设备,并写明仅限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使用,为老年人提供充分的关注和尊重。另外可以向有咳嗽气喘的借阅者提供一次性的口罩和卫生纸袋,并提示其使用后自行带走扔到垃圾桶。阅览室在醒目位置张贴温馨提示,“天气干燥,请您注意饮水,如您有咳嗽气喘,请向工作人员领取一次性口罩。有痰咳请使用一次性纸袋,”这样的提示,既方便了管理,又同时提醒了借阅者做好个人卫生管理,爱护公共环境,也避免了疾病的传播。其次,当管理者看到需要帮助的借阅者时,应当积极主动地上前问询,必要时给予关怀和帮助,对可能发生违规行为的,要及时提醒。交流时,要注意文明用语,并控制好音量。最后,应当通过问题的发现,进一步强化岗位人员的责任意识,适当增加一些情商培养课程,提高工作人员与借阅者沟通过程当中应对突发问题的能力,并制定一系列的服务用语,来针对可能出现的文明礼貌问题进行有效的情景模拟训练,避免在发生问题时激发矛盾,尽量以柔和的方式处理。此事例堪称创新从“思想意识”到“管理策略”再到“行为实践”的经典案例。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许多,创新意识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应当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特殊问题区别对待,学会总结经验,并将已有的经验较好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行为管理,建立图书馆与借阅者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并提高整体的图书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萍.运用创新思维指导新世纪的图书馆管理工作[J].文存阅刊,2019(22).
[2]李洋.柔性管理与图书馆机制创新[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0).
[3]祝娴.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的创新[J].参花,2019(16).
[4]鞠海燕,俞海平,朱爱兵.浅析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9(17).
[5]李智.论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创新[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5).
作者:刘瑞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