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在智慧校园中的角色定位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图书馆在智慧校园中的角色定位,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图书馆在智慧校园中的角色定位

[摘要]高校图书馆智慧校园的建设中应明确自己的定位,理清高校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校园建设的关系。应把高校智慧图书馆建成智慧校园中的书刊借阅和共享中心、智慧校园云服务的重要节点、智慧校园的大数据中心、读者信息素养的智慧教育中心。

[关键词]高校智慧图书馆;智慧校园;大数据;云计算;信息素养

目前,信息通信技术(ICT)应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活跃的领域之一,智能手机的普及引发了信息和数据的大爆炸。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与利用、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各行各业的创新发展,高校智慧校园建设也如火如荼。高校图书馆作为支撑高校建设和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必须摒弃坐靠等、搭便车的思想,准确找准自己的定位,借力智慧校园建设的东风,谋划好智慧图书馆建设,提高图书馆在学校教学、科研中的地位。

1高校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校园

1.1智慧校园建设的背景和现状

从2008年由IBM公司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至今,主要依托于互联网+物联网的智慧应用在各行各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智慧城市、智慧医院、智慧校园等规划得以逐步实施。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以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复旦大学等为代表的全国知名高校在智慧校园建设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围绕构建校园智慧环境、智慧管理、智慧资源、智慧服务的功能特点,通过对原有数字校园的进一步扩展、延伸和提升,智慧校园的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可喜的经验和成绩。

1.2智慧图书馆和智慧校园的关系

互联网技术经过近20年的高速发展,数字图书馆的普及使得传统图书馆的地位越来越低,读者进馆人数不断下降已成全球性的趋势,不少高校图书馆已经被沦落为学生自习的场所。而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正是促进高校图书馆快速转型和整体跨越式发展的大好机会,高校图书馆必须摒弃单打独斗的思想,充分把握智慧校园建设的机遇,努力把图书馆建设成为与新时代大学教育和科研相适应的综合智慧体[1]。高校智慧图书馆是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校园建设促进了智慧图书馆建设,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智慧校园的本质是智慧的环境、智慧的教学和智慧的学习,是基于移动通信技术、边缘智能、传感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综合应用服务平台,是新技术与高校新管理理念相融合的一项系统工程。智慧图书馆建设是其中最重要的功能模块之一,与智慧教学、智慧科研、智慧财务、智慧人事、智慧资产、智慧OA、智慧后勤、智慧招生就业、智慧学籍档案管理系统[2]同等重要。网络是图书馆提供服务的主战场,高校智慧图书馆是智慧校园建设公共服务、大数据分析挖掘利用的主要部门之一。

2高校智慧图书馆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高校智慧图书馆不仅是学校的书刊借阅和共享交流中心,更应是学校的大数据中心、信息素养教育中心以及内容云的主要提供者。图书馆在成立自己的智慧图书馆建设工作小组的基础上,要积极投身于智慧校园建设工作,参与到顶层设计过程中,给决策层献计献策,加强与各方面专家的沟通协调,不断完善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方案。

2.1智慧校园的信息共享中心

高校图书馆向来是高校的信息共享交流中心,智慧校园建设需要更加智慧的信息共享活动,需要建设智慧图书馆。基于射频识别技术(RFID)、电子标签、无线传感器WSN、GPS定位、ZipBee传感网络等综合应用,借助人工智能、AR/VR、人脸设别智能门禁技术,图书馆的借阅方式也进入了人、书、空间环境的自动化智能感知时代[2]。图书由此可以实现智能导航、智能定位、自动分拣、自助借还,利用机器人可实现自动上架,同时配套的智能密集书架也大大提高了图书馆的空间使用率,依据校园教学、科研、生活的布局设置分布式的全天候智能借还书柜,延伸了图书馆的智慧服务空间。智慧校园建设使师生对图书资料的共享和交换有了更为便捷的方式。每逢毕业季,校园里就会有大量的个人图书资料无法妥善交换,甚至只能直接被当废纸处理,造成图书资源的极大浪费。而智慧校园环境下的共享交换图书只需经过图书馆的技术加工处理后即可在校园中自由流通起来,这也是智慧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可以促进校园文化的传承。

2.2智慧校园云服务的重要节点

高校图书馆应该建设成为智慧校园云服务的重要节点。多年来,图书馆计算机应用从微型计算机一直发展到小型机和基于分布式虚拟技术的网格计算,再到现在的依赖计算机集群的云计算,计算效率得到了质的提升。对于云计算除了三层架构(SaaS,PaaS和IaaS)外,还可以被分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3种模式。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效用计算、网络存储、虚拟化、负载均衡等传统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云计算提供服务时必须考虑数据安全、服务质量(SLA)以及是否影响原有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利用等因素。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是智慧校园建设的信息技术基础保障。智慧校园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整合全校的服务器与存储资源,搭建高效可复用的云计算平台,为科研与教学工作提供强大的计算机资源,从而极大地提高科学研究、资源管理、信息检索等工作的效率。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大都规模很大,软硬件设施一流,在校园所处的地理位置也比较突出。高校图书馆大楼内部一般都配有符合国家标准的高等级现代化中心机房,弹性空间好和可扩展性强,非常适合作为校园云计算服务的重要节点,也是智慧校园私有云和图书馆公共服务公有云的交汇点。同时借此也可以节约智慧校园建设的经费投入。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只单独设置一个智慧校园数据中心是不合适的,智慧校园应该是个混合云与智慧校园私有云和智慧图书馆公有云的并存。与此同时,高校智慧图书馆还应该为全校师生和校友提供个人云存储服务。要建立永久的以学习、学术研究、生活等为主要内容的数字化存储空间,通过云服务开放共享交流研究成果。

2.3智慧校园的大数据中心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数据的价值已经超越软硬件基础的价值。数据已成为核心资产,大数据中心的构建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对数据的整合,需要对其做数据挖掘、分析、归档、重复数据删除等各种处理,从而把有效的数据提取出来。大数据是智慧校园的源泉,智慧校园建设离不开大数据。大数据中心的核心任务就是对于多元异构的众多数据库的集中管理。高校图书馆不单拥有基于图书馆业务管理系统的书刊资源数据库、图书流通数据库、读者信息行为数据库等,还有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超星等大型数据库的本地镜像,并有大容量的磁盘阵列支撑每年的数据增长,软硬件基础较好,易于扩展。相关的系统管理和大数据开发研究工程师等专业人员配备比较齐全,一些高校图书馆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毕业论文、科研成果和部分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化,建立了本地数据库,汇集大量数据库资源的图书馆是智慧校园建设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大数据中心。高校图书馆图书情报信息管理人才众多,在智慧校园的知识服务体系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智慧图书馆使用大数据分析、知识挖掘技术,深度整合校园信息资源和馆藏资源,对不同载体类型、异构分散的资源进行管理和揭示;利用关联数据与数据挖掘技术,根据用户的专业知识背景、借阅历史、点击浏览网页的踪迹以及社会关系和情感变化等因素,为读者推送内容丰富、检索精准的个性化内容推荐服务。通过集成个体和不同机构的共享知识资源,可让图书馆的信息查询范围和质量超越互联网搜索引擎[3]。关联智慧校园教学科研数据库,建立全校学生毕业论文和教师科研论文数据库。通过知识挖掘,及时推送科研分析数据、学科专业发展方向、前沿动态,为教学科研提供智慧化知识服务是未来高校图书馆的核心任务。对于图书馆本身来说,通过对大数据的内容、行为、语义分析等,可以优化馆藏资源,提升馆藏质量,节约有限的经费,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做到人、资源、空间三者的和谐。

2.4信息素养的智慧教育中心

智慧校园建设的成功与否,不单单是建设好软硬件系统平台的问题,如何使用户有效利用整个智慧校园平台提高教学科研工作才是目的,智慧校园建设需要较高信息素养的师生队伍。高校图书馆普遍通过网络平台进行的入学前信息素养培训和测试,不能只是传统的馆藏资源利用教育,而应该建立一个多元的智慧教育平台,新生通过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信息素养初始教育来了解智慧校园的功能、特点。2015年,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CRL)颁布了《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可为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指导和依据。素养是所有学习的基础,包括信息素养、媒体素养、数字素养和技术素养等。高校图书馆利用自己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为读者服务,高校图书馆不单是一个学习、交流和创造的智慧体,也是一个网络智慧学习的平台,肩负着消除信息鸿沟和数字鸿沟的重任[4]。图书馆可以无“书”,但馆员需要成为信息素养教育的导师、信息管理和服务的专家。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不能只是简单的培训和讲座,而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智慧教育平台,信息素养教育应作为高校的一门必修课。信息素养关系到一个人的整个学术生涯,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不但要包括图书馆资源查询、学科专业资料库、参考书目管理工具、信息检索技能等教育,而且还应该包括课题申报、科研论文、学位论文写作、新媒体科技、各类数据库、专题资源、科研工具的使用培训等教育[5]。可以将信息素养教育与图书馆学科服务相结合,整合学校的各类线上资源,构筑一个智慧的信息素养知识、技能、测试的教育综合平台,使之成为智慧校园线上教学的重要分支。

3结语

智慧校园环境下的智能互联,便捷高效的智慧图书馆实现人、资源、空间的关联,全方位提供智慧服务,是智慧校园建设中的重要项目之一。高校图书馆因经费有限,自主智慧化建设并不现实,也不可行,应和智慧校园的建设同步进行,全程参与总体设计和建设,准确把握自身优势,把高校智慧图书馆建成智慧校园中的大数据中心,建设成为提供云服务的数据搜集处理中心、书刊借阅和信息共享中心、学习交流中心和信息素养教育中心。

参考文献:

[1]刘小琴,吴建中.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研究报告[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6.

[2]徐青山,张建华,杨立华.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及实践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6(12):112-118.

[3]夏立新,白阳,张心怡.融合与重构:智慧图书馆发展新形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1):35-49.

[4]刘炜,周德明.从被颠覆到颠覆者:未来十年图书馆技术应用趋势前瞻[J].图书馆杂志,2015(1):4-12.

[5]焦海霞.美国爱达荷大学信息素养教育案例剖析与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9(2):18-25.

作者:于林海 单位:浙江师范大学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