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时展赋予了高校图书馆更多的使命,高校图书馆已经不仅仅是学生借阅资料、学习的场所,而是需要满足新时代背景下学生更多的需求。对于我国高校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也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结合高校的育人目标,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的专业性人才。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
一、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现状
1.1图书馆馆藏资源缺乏,且配置杂而无序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信息社会,但是高校图书馆的更新速度无法匹及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图书馆资源相对缺乏,无法真正满足读者的需求。此外,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还受到电子图书的冲击,电子图书近几年高速发展,没有引起高校的重视,也没有及时地将这部分资源有效整合到图书馆中,进而影响资源使用效率。
1.2图书馆管理人员服务水平参差不齐
限制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图书馆的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只有匹配专业的管理团队,才能够让图书馆发挥出应有的作用。高校图书馆未来的发展很大一部分将取决于管理人员的水平,毕竟图书馆的作用不仅仅是图书的借阅和存储,还包含很多方面的管理。当前很多高校的图书馆管理人员没有专业的图书管理知识,更没有资质证明,所有的考核仅仅流于形式,进而降低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
1.3图书馆阅读环境有待改善
高校图书馆需要为广大学子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在优雅的环境中,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身心得到放松。但是当前高校图书馆更加重视丰富读书资源,受到管理模式的限制,图书馆没有对硬件设施进行完善,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新形势下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2.1创新管理模式
1.转变管理观念。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管理模式需要创新,从而匹配高等教育的需求,要向图书管理者灌溉“重用轻藏”的观念,通过改变管理思想,有效开展图书的管理工作,从而更好的辅助学生的学习工作。此外,也需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引进图书馆的图书管理系统,让学生能够更加便捷地搜索到所需的图书,高效完成工作,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寻找图书这件事情上,通过多样化的图书管理模式,让图书馆的管理工作变得更加规划化和便捷化。
2.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通过自学,参加培训,弥补自己的不足,综合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这样在面对教师或者学生时,才会表现出良好的综合素质。对于提升高校图书馆的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对高校图书馆管理员开展计算机培训,教会管理员使用电脑,能够配合高校开展各项工作;第二,培养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应变能力,对于突发情况,可以妥善处理。时代在变化,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了解市场的变化,有主动创新的意识,进而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2创新服务模式
1.创新服务理念。图书管理员完成需要了解社会的发展,知道新形势下图书馆在高校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只有对服务工作进行创新,才能博得教师和学生的尊重,进而为全校师生提供更加科学化的服务。在服务理念的创新方面需要管理者予以执行,例如可以开放读者的阅读时间,以往都是固定时间对外开放,现在可以更改为人性化的服务,让读者能够根据自身的时间安排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其次,高校图书馆可以对外开放,让社会上的人也有机会到高校进行图书的查阅,增强图书的使用率,有偿性的借阅能给高校带来更多的便利。
2.创新服务内容。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还体现在需要对服务内容进行创新,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文献信息咨询服务。高校管理者可以组建一支技术团队,为学生创建网络信息咨询查阅平台,并提供文献的下载和查阅功能,学生可以在自己学校的数据库上查阅期刊或者论文资料,方便学生进行学习;第二,对已有的文献进行整合加工,创建具有校园特色的数据库。高校可以整合现有的文本资源,找到差异项,并逐一排查,进而创建品牌,在信息资源的建设中占据一定的地位,从而让图书馆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3.创新服务方式。服务方式上的创新,需要结合当下热门网络技术,开展图书馆资讯服务,让图书馆管理人员可以和读者开展对话交流,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读者有任何关于高校图书馆的建议都可以发表出来,之后由专业人员予以解答,此外,在服务方式的创新上,还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比如针对应届毕业生,可以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文献下载和论文功能;而针对参与竞赛的学生,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加专业的书籍,找到合适的参考文献,这种全方位的便捷服务能够满足师生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韩彬.广州地区普通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管理创新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
[2]王婕妤.基于新形势的我国高校图书馆管理创新分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5(30):80.
作者:刘宝玉 单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保卫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