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管理与发展综述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与发展综述,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公共图书馆管理与发展综述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由传统的阅读方式转变为了网络阅读或是电子阅读,由此电子书也逐渐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力减弱了。因此,公共图书馆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调整发展策略,做出相应的改变,其中最重要的是实现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上的转变和创新。通过科学的手段和方式增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水平,这对于我国公共图书馆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管理;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各类信息的传播速度逐步加快,信息传播途径和方式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常规纸质版图书的阅读方式正在逐渐被人们所摒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转向电子图书和网络获取阅读信息,这就要求以纸质版图书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不断变革自身的管理制度和方法,跟上时展的脚步。公共图书馆是文化、经济、政治和历史等知识的主要载体,对于教育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也是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关键内容。随着我国社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公共图书馆也需要顺应时展的步伐,逐渐调整和变革自身的管理模式和理念,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1公共图书馆管理发展现状

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的推广,公共图书馆在服务创新和建设方面也逐渐增加投入,然而,我国仍然存在人均购书经费不足、图书拥有量过低等问题,且各类公共资源分配不均衡、公共资源配置较少等问题,尤其是基层图书馆,建设发展相对落后,资金投入较少,设备不完善,这些问题都严重限制了我国公共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降低了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能力,以及整体运营效率的提升,甚至形成了公共图书馆运行难、借阅少、服务差的恶性循环状态。《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2012》数据表明,截至2011年,我国人均图书购买量仅为0.52册左右,且人均图书购买量较高的地区能够达到较低地区的14.5倍以上。由此可见,我国在图书馆资源分配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资源配置不平衡、资源总量不足等问题仍然较为严重,这就大大限制了图书馆免费开放效益的发挥。公共图书馆资源配置不均衡和总量储备不足的问题,导致其免费开放效益的实现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同时,公共图书馆为了保证图书的及时更新,每年都需要购买大量的新书。然而,购入的新书有些无法妥善保管,没有地方存放;剔除的旧书,也需要仓库存放,但是,如果不购买新书,公共图书馆的时效性又无法保证,会导致读者的流失,所以,公共图书馆常会陷入这种尴尬的局面。

2公共图书馆管理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者素质相对较低

传统公共图书馆的工作人员普遍年龄偏大,自身观念较为落后,加之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低,接受系统培训机会相对较少,因而自身业务能力一般,思想上容易无法接受甚至排斥新鲜事物,不能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从根本上造成公共图书馆管理与发展停滞不前,这也是影响公共图书馆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

2.2人性化管理制度缺乏

公共图书馆自身属于一个服务单位,其主要服务对象就是读者,因此,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然而,公共图书馆长期以来都缺乏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和措施,没有绩效和奖罚制度,长此以往,无法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传统的公共图书馆主要以单方面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没有切实考虑读者的需要,不能站在服务者的角度考虑问题,缺乏与读者的沟通交流,造成馆内读者逐渐减少、图书资料的使用率逐年降低、借阅量明显下降、公共图书馆缺乏知名度等问题。

2.3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现阶段,我国普遍缺乏科学的公共图书馆管理制度,导致公共图书馆规划建设无法落到实处,同时,现有的规章制度又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缺乏有效且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公共图书馆发展缓慢,成效不理想。而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其相对区域较为分散,各个区域的职责和功能也存在一定差异,进而影响公共图书馆管理的一致性,为公共图书馆管理措施的优化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2.4管理理念较为落后

目前很多公共图书馆管理者都缺乏创新管理理念,思想观念较为落后,导致公共图书馆管理水平得不到提高,甚至与社会发展完全脱节。当今社会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常规以纸质版图书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现在仍有不少公共图书馆都没有实现信息化管理,即使有些图书馆安装了信息化管理系统,并没有让系统实现普及使用,这就导致其管理水平和方式受到了较大影响,因而无法实现全面的发展。同时,很多公共图书馆也没有设置现代化的检索系统和交流平台,信息更新速度较慢,影响管理效率的提升。

3公共图书馆管理与发展的途径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当前各个公共图书馆的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系统设备不完善,这就影响了公共图书馆整体的工作效率,甚至会造成资金浪费和其他安全隐患问题。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及文化惠农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面窗口。为进一步加强公共图书馆日常管理工作,管理者需要积极向本级主管部门及上级业务部门申请图书馆建设专项资金,用于扩大馆舍建筑面积、增加馆室数量、增设馆室功能及改善馆室阅读环境等一系列图书馆改造项目,做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及馆内各种设备的维修保障工作,在确保图书馆日常服务正常运行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现代化和科技化等综合服务水平。

3.2调整人员结构

随着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的逐步完善,工作人员自身的限制因素也应不断调整,例如,变更管理人员结构、逐步精简人员编制、合理分工、减少人工工作量等等。同时,对于现有的工作人员应加强考核管理,对于不符合公共图书馆工作要求,跟不上其发展步伐的工作人员,做出调岗或是辞退处理,构建起一支专业化、有责任心的公共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对于年轻的管理者需要加强培养,原因在于,年轻人相对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思维比较活跃,工作大胆创新,不拘一格,因而对于公共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变革更加能够接受和适应。另外,在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中应该建立明确的赏罚制度,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责任,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遇事不推脱,敢于担当,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对于表现优异的个人,应及时给予适当的奖励。

3.3转变管理理念

公共图书馆要跟上时展的脚步,就需要转变管理理念。首先要选出年轻的管理者,或者由业务熟练的年轻人协助管理者,在他们的带领下,更新管理思路,制定管理办法,落实管理措施,监督管理执行,为公共图书馆融入新鲜血液,满足年轻阅读者的需求,这也是公共图书馆长足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次,公共图书馆管理者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主动学习和掌握各地在公共图书馆管理方面的先进方法和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及本区域当前的具体情况,开辟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图书馆管理道路。再次,要加大图书馆的宣传力度,利用新闻媒体、网络、自媒体等多种信息推广模式,对馆舍位置、馆藏书量、馆内设施、馆员风采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周期性的宣传,这样才能使图书馆整体面貌看得见,读者才能走进来,坐的住,以此来增强公共图书馆的知晓度与口碑。

3.4组织多种类型的读者活动,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以往公共图书馆都十分强调自身的品位,过于追求高大上,而忽视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读者的需求,甚至形成了一种深闺无人知、曲高和寡的局面。因此,图书馆为了保证自身的长远发展,就需要逐渐走进广大读者,逐步改变以往的尴尬局面,例如,图书馆可以设立自己的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定时向读者推送活动信息和图书更新情况,时刻保持读者对图书的新鲜感;另外,还可以针对读者群体组织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行业的读书会和分享会,邀请知名作家、学者与读者开展交流活动,让更多的读者体验到传统图书馆阅读的乐趣,进而更加愿意走进图书馆,参与图书馆的活动。

3.5公共图书馆需引入更多现代化的阅读和服务设施

当前我国图书馆更加倾向于传统的阅读模式,服务的对象也以学生和学者为主。而图书馆作为一个面向大众的综合性的公共服务平台,需要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需要,因而图书馆需要引入更多现代化的阅读和服务设施,为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从而提升图书馆的人性化水平。例如,图书馆可以为读者提供免费WIFI服务,或者设置平板电脑服务和电子书籍租赁服务等,还可以通过动脉点击书、电子阅报机、自动化RFID智能图书管理系统等设备,提高读者阅读的能动性与趣味性。同时,图书馆也可配置咖啡厅、儿童活动室和残疾人阅读室等设施,从而满足一些特殊类型读者的需要,提高图书馆的亲和力。

3.6让图书馆走进家庭、农村

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全民阅读目标的达成也需要以每个家庭为基础。因此,图书馆可以组织读者开展家庭阅读日活动,在社区、街道等人口密集区域举办“书香家庭”选举活动,让每个家庭都参与其中,使他们真正感受到公共图书馆带来的浓郁氛围和文化积淀,从而打造全民阅读的新气象。农村是我国图书馆建设的薄弱环节,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的阅读需求不断增强,特别是农村儿童的父母对子女幼儿时期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看重,因此,公共图书馆走进农村势在必行。在现有阶段,公共图书馆可以与基层图书馆、农家书屋相结合,在保护图书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将农家书屋纳入图书馆交流活动中,从而编织成一个图书交流网络,为乡村地区的读者提供更多阅读选择,帮助提升农村群众的文化素质。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信息需求量都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真正做到与时代接轨,管理者不断创新与发现,找到适合图书馆更好发展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从人员管理、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理念三个层面出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实现公共图书馆管理效率的进一步提升,从而保证公共图书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更快地发展。在满足阅读者日益增长的信息获取需求的同时,实现公共图书馆的全面发展创新,发挥图书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它的坚实力量。

参考文献

[1]储伊力,储节旺.高校图书馆效率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J].图书馆论坛,2016(1):1-2.

[2]裴玉堂.信息技术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发展与管理[J].甘肃科技纵横,2015,44(1):19-20.

[3]赵乃?,冯君.美国区域图书馆联盟运行现状研究与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7):6-7.

[4]刘艺权.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管理与发展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16,60(2):50-51.

[5]辛秀琴.公共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8):8-9.

[6]王伟.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模式在公共图书馆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及路径选择[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5):71-74.

[7]周岚.数字环境下公共图书馆图书资料长期保存策略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7,29(2):135-136.

[8]林芳.国内公共数字文化服务评价研究述评[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5):146-147.

[9]郭金丽.大数据驱动公共图书馆供给侧改革的思考[J].图书馆学刊,2017(8):5-6.

[10]武云.利用大数据创新档案管理模式和提升服务能力[J].档案建设,2015(1):34-36.

[11]杜希林,刘芳.“互联网+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时间与创新发展———以辽宁省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7(7):5-6.

[12]闫小斌.农村图书馆建设:公共空间与社会伦理的双重建构[J].图书馆论坛,2017(1):1-2.

作者:张雨晴 单位:封丘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