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中安全和收益是投资管理必须面对的抉择。本文分析了企业年金投资管理的必要性,剖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中面临的风险,并探索了基金投资风险控制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风险控制;投资管理
企业年金基金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形式,具有调剂和平衡养老保险基金的作用。近年来,我国企业年金基金规模不断增大,庞大的资金与员工利益紧密联系,也关系到社会保障体系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维护。因此,对企业年金的管理和投资至关重要。企业要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风险监督管理能力,对企业年金的投资运营进行合理决策,拓宽投资渠道,促进多元化投资市场发展,最大限度的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维持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必要性
1.企业年金发展规模不断扩大。
1993年,中国开始试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全国各省市纷纷推行优惠税收政策,扶持企业年金的运行,企业年金规模不断增大。据世界银行预测,中国企业年金基金总量在2030年将达到1.8亿美元,将成为全球第三大企业年金国家。庞大的基金要确保安全性和收益率,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就需要对基金的进行精细管理,投资决策。我国企业年金稳定的增长速度,良好的未来发展态势都将对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经济发展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投资管理迫在眉睫。
2.基本养老保险支付能力面临危机。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趋势之一,对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而言,老龄化使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面临收不抵支的危机,作为补充形式的企业年金的发展也显示出其重要性。同时,由现收现付制转轨为部分基金积累制的过程中产生了巨型隐性养老债务,为国家财政带来了巨大压力。统账结合模式下,个人账户“空账运营”现象愈演愈烈,对社会保障体系的平衡发展产生强烈冲击。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来源的局限性也是大力推进企业年金投资的现实条件之一,通过投资获得收益是缓解基本养老保险压力的重要举措。
3.企业养老基金收支不平衡。
养老金的高替代率挫伤了在职员工的工作热情,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企业员工提前退休的现象。提前退休使得企业在职员工数量减少,退休人员数量增加,企业内抚养比上升。相应的,企业养老金也出现了“食之者众,生之者寡”的局面,企业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企业财务收支矛盾进一步激化。将企业年金投资资本市场以获得收益是弥补和缓解企业支付压力的必然选择。
二、当前我国企业年金投资运营中面临的风险
安全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的首要原则,但投资也具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安全与效益的的抉择是投资行为中的一个难题。因此,对影响企业年金投资的风险分析和识别对于基金的投资和管理意义重大,特别是非系统性风险。
1.系统风险。
系统风险是指由经济、政治、社会等共同因素引发的收益变动,又称作市场风险。系统风险不能通过分散投资来消除,不受企业和行业控制。(1)政策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金融环境变化等外部因素而导致的收益变动。(2)经济周期变动风险,是指货币市场和证券市场发生周期性波动,影响投资工具产品价格而带来的风险。(3)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变动时,货币工具和证券价格随之变动而导致的收益率波动。
2.非系统性风险。
非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个别企业发生特殊事件而引起的企业受益率波动。它发生在个别企业,对整个市场影响较小,企业可通过多样化投资来弥补或抵消风险。(1)集中风险,是指企业年金投资过度集中而导致的风险,资金过度集中于某一类投资产品,制约了企业的多元化投资,不利于风险的分散。目前,我国企业年金主要集中于银行储蓄类产品和国债,此类投资产品安全性强,风险较小,但从长期发展来看,利率降低和通货膨胀会对其产生风险。(2)关联风险,是指企业年金基金集中投资于企业年金主办人的投资。企业年金的运行与主办人的经营运营管理紧密联系,企业年金的投资收益受到主办人财务状况的直接影响。这类投资过度依赖企业年金主办人收益,限制了多渠道投资计划的发展。一旦主办人经营不善,将影响所有员工的养老金兑付。
三、我国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管理的风险控制对策
1.完善企业年金投资风险补偿机制。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风险投资补偿机制主要依靠企业年金投资人提取风险管理准备金,形式单一,补偿内容有局限性,只能补偿较少的显性损失,而不能兼顾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隐形损失,仍然面临安全风险。健全企业年金风险投资补偿机制是企业年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资本市场收益公信度和透明度的关键要素。结合我国国情,分析我国养老金体系和企业年金补偿机制的现状,借鉴国外优秀经验,政府要明确补偿主体和最低收益率标准,进一步健全投资风险准备金制度,完善盈余准备金制度,建立信用担保主体的再担保制度,积极筹建中央公积金。
2.优化企业年金投资监管模式。
由于我国金融、债券和资本市场的发育尚不成熟,法律、监管体系建构尚不完善,企业年金的发展也相对较落后,我国现行企业年金投资监管模式是数量限制模式。而企业年金监管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向则是发达国家采用的更加成熟的谨慎人监管模式。相关部门在监管工作中应当尝试适时引入谨慎人监管模式的理念,为未来实现由数量限制模式向谨慎人模式的平稳过渡打下基础。如:加强对投资管理人的监督,加大信息的披露力度,提高投资管理的透明度。同时,鼓励多元化的投资组合管理,通过分散投资方式,规避或控制风险。
3.加强企业年金基金市场运行监督管理。
我国企业年金进入市场后的监管又社会保障部门和其他监管部门共同执行,这种联合监管容易导致交叉监管和监管真空等问题的发生。完善监督体系和制度是加强企业年金市场运行监管的首要步骤,各监管部门要明确监管职责,严防监管漏洞,建立相互制衡机制,开展部门联席会议,消除监管分歧,实现协同高效监管。同时,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管理为企业年金的监管产生了较大影响,如何在金融混业管理的大背景下实施企业年金的投资监管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混业监管需要逐步调整监管规则,实行功能监管与结构监管的结合,数量限制管理和审慎监管的灵活运用。
4.健全企业年金投资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企业年金采用严格限制的数量监管模式,投资的对象和比例有严格规定,这种稳定性强、风险较小的投资方式淡化了人们的风险意识,使得风险预警机制发展滞后。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是风险控制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效控制风险的关键举措。首先,要提高预警分析和风险分析能力,确定合理的预警线,准确分析风险原因,科学预估风险损失。其次,要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确保预警分析工作的常态化和持续化。再者,要完善信息收集传递机制,通过分析数据预警潜在风险。最后,要提高风险处理能力,制定对应的风险预防和转化措施。
5.培养投资风险管理专业人才。
企业年金投资项目多样,投资周期长,市场经济变化多,风险投资管理困难重重。这也折射出风险投资管理对高端专门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国风险投资管理人才大多出自于政府或企业,他们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市场运作机制,但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敏锐的投资洞察力。首先,要加快培养现有风险投资机构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开展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培训,系统学习投资组合、经济法律、理财管理等知识,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知识。其次要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吸引海外优秀人才为我国风险投资管理服务。
作者:冯珺丽 单位:青州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参考文献:
[1]杨长汉.企此年金基金管理[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
[2]何垚,张肇宇,宫向阳.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管理研究浅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4.
[3]李秀奎,傅冬显,陈平.浅谈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与风险监管[J].法制与经济,2007.
[4]孙琨.企业年金投资工具分析[J].商品与质量,2011,(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