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企业投资管理现状探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传统的企业投资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这个互联网发展迅速的时代,基于互联网金融的新型投资模式被更多的企业青睐,但随之而来的是诸多税务与法律问题,企业管理人员因没有可参考经验,难以控制与把握。文章通过分析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投资管理现状,基于税务与法律视角为企业投资管理给出优化方案降低企业投资风险。
关键词:企业投资;互联网金融;税务与法律
企业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应的企业投资的管理也关系着企业成长,并影响着企业经营风险等级,是企业稳健运营的关键所在,因而完善企业投资管理是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投资管理的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业也产生着巨大的变化,互联网金融正逐步进入企业的视野,互联网金融有着大数据和操作便捷的运作优势,因而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催生出许多互联网金融公司和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企业提供更便捷的投资渠道。但与此同时企业在投资时也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
(一)税务管理意识不足。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投资的方式主要有:通过网络的传媒渠道找投资人,与网络上曾经投资成功的人进行深入了解,或是在网络上找一些靠谱的中介人,在网络投资平台上对接投资人等。企业在网络上进行投资行为时往往贪图便捷,没有向对方索取发票的习惯,并且在网络上的投资项目不像实体商品可控可查,因而企业投资交易的相关数据(如金额和数目等)易于更改,这就方便了以追求利益为最终目的企业篡改或隐藏其投资信息,逃避税务责任。
(二)筹划成本观念欠缺。企业在进行投资管理时候往往没有做出相关的税收统筹规划,很多企业仅把互联网上投资交易时发生的应税行为归类为是一种“支出”,因而逃避应税义务,提高经营风险。即便是合法应税,也较少会对其应税行为进行统筹规划,忽略其意义和所带来的机会成本。税收统筹规划能够为企业减轻税负压力的,企业通过相关的税收法律政策进行学习,了解实施规则从而对自身的投资交易产生的税收成本进行估量和预测并制定相应的筹划方案,达到有效减少税收成本的目的。
(三)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由于互联网使得企业投资行为被虚拟化,因而被投资方和投资企业的流动性异常大没有地域性的限制造成其投资企业的纳税地点随便,并且投资双方隐蔽自身真实身份的可能性很大,从而使得该类的纳税主体变得复杂并且难以有效确认,因而加大了税务机关的监管难度,使得部分受利益驱动的企业借助该监管漏洞逃避应税责任,造成国有收入的损失和助长投资市场恶性竞争的不良影响。
(四)企业投资平台风险较高。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互联网高度应用的当代中,网络在便利企业投资的同时也给企业的投资埋下隐患。许多被作为投资方的金融公司、P2P互联网借贷平台等投资平台,以较少的融资风险和融资成本在互联网上被迅速催生,因而导致互联网上“鱼龙混杂”的投资环境加大了企业对投资对象选择的风险,并且由于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法黑客恶意篡改或窃取投资企业信息,引发网络金融诈骗案件,威胁网络金融安全,使得企业投资风险居高不下。
(五)社会征信制度建设不健全。现阶段我国对于企业或是个人的征信数据的开放程度依然比较低,想要获取相关的信用数据依旧比较困难,而企业或是个人信用的相关数据主要的持有方是银行、工商部门等相关部门,这些信用数据对于企业或个人来说有着客观真实性的评价,并能够全面完整的反映出企业或个人的信用情况,但事实上这些数据仅作为企业或是个人的信息属性被相关部门收录或检索,并不具有共享性和相应的可操作性。
二、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企业投资管理的优化方法
当下互联网金融背景下的金融环境复杂多变,从企业所面临的投资问题来看,我国的网络金融市场并不完善,因而构建出一个能够有序管控、具有公平性、安全性的网络金融市场是保障企业投资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因此,优化网络企业投资管理势在必行。
(一)优化税制,创新企业投资管理制度。针对网络的企业投资乱象,我国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税收制度,在优化税制方面,税务机关对于互联网上的企业投资交易行为做出合理的限制规则,完善网络投资手续,使得企业投资交易行为不能随意的开展与完成。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对互联网上投资交易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管,确保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且真实有效,并建立一个由税务机关、投资企业和被投资方共同组成的征税系统,该系统与投资企业和被投资方的征信信息对应挂钩,避免投资双方对投资信息舞弊隐瞒,也防止黑客恶意入侵,一举多得。
(二)保护互联网金融健康。2015年,央行牵头的十部委共同《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监管机构在互联网金融主要业态的职责分工以及监管原则。该意见提出要保障互联网金融的健康发展主要有以下三方面。“有人管”,互联网金融状态的不健康主要是因为其无序野蛮的发展,没有任何的监管机构对其管控和规划的原因造成,因而要使之向好,那么就要有相应监管机构对其监管并明确分工,并且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上。“善管”,税务机关通过正确的的监管手段和分类监管的管理思路,引导互联网金融的创新发展,并管好互联网金融在发展时所发生的任何风险。“服管”,企业想要避免网络投资时被欺诈,那么就需要自觉服从相应的金融管制,使得互联网金融环境能够被净化转向稳定发展状态。
(三)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税务机关需要建立由税务机关、投资企业和被投资方共同组成的征税系统,并按时段对投资企业和被投资方的信息进行更新和持续追踪。并且对网络金融市场信息进行收集,洞悉网络金融市场风向。对企业按照其所在区域、所属行业、营业额等进行细化归类,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以年为单位客观评价,制定出评定法则,对符合规定的企业进行征信升级该系统与银行系统、征信系统三者想通,企业信息如果在三个系统中任意一方发生变动,则其余系统里该企业信息也会同时更新,方便税务机关对企业的实时监管。政府机关根据税务机关所呈报的税务反馈,积极完善企业与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弥补法律漏洞。并在网络上组织对企业投资的税务咨询和宣传体系,以客服的形式为企业投资进行答疑解难,增强企业投资税务管理意识,营造出和谐积极的互联网金融环境,从而增强税务机关对互联网金融市场的监管力度。
(四)加强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纳税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关注其纳税的逾期记录,并根据其逾期记录对企业制定相应的税务风险评定,并对其逾期记录做出处罚,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企业税务风险都会伴随着企业经营而存在,因而企业也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税务风险,究其原因,主要和企业的制度不合理、流程不规范、审核不严谨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制定出完整的措施进行全流程的风险控制,对风险做出有效识别,同时完善内控工作。此外,企业还需要进行税收管理现代化建设,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税收管理的现代化。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指的是在进行税收管理时,通过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并灵活运用。实现现代信息化高科技的推动,高科技的推动使得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对相关的业务流程进行了升级和优化,从而转变了企业老旧的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管理模式步入现代化信息化轨道。享受信息化高速发展带来的便利。传统的纳税申报需要人们进行手工填写,由于手工填写容易出错,并且出错后需要更换新的纳税申报表重新填写,这无疑是在浪费纳税人宝贵的时间。将信息化手段运用其中,使得人们能够在网上进行纳税申报、浏览纳税申报信息等。这样的信息化建设能够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备和高效率利用。使得税务系统内部的业务网络体系更加的贯通,信息共享更加的方便,通过信息的传递。纳税人还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纳税政策方面的信息。因此,做好税收管理的现代化,不但需要技术方面的创新,还应该对管理方式进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税收管理模式也会有明显的变化,效率也会有明显的提高。企业在进行税务管理的时候只有真正的实现了现代化,保证其符合企业发展的需要,才能更好的解决不断涌现出来的各种税收新问题。
(五)健全社会征信制度建设。健全我国的社会征信制度建设,首先,随着我国的发展需求,相关部门逐渐对我国的各个中小企业进行信用数据的公开,使得企业的信用数据能够被相关的交易方进行检索、查阅等相关操作,从而高度整合企业零碎而杂乱的综合信息,扩宽企业的商业信息渠道,使得企业交易双方能够在健康的金融环境下进行商业交易,减少因企业信用记录问题带来的经济损失。并且企业的信用数据的公开有助于督促企业进行信用管理,为社会营造出良好的投资环境。而具体的实施方式为依据法律法规构建出互联网投资信息的查询系统,对企业相关的信用信息进行收集和整合,并且进一步增强企业信息相关数据内容,充分发挥企业征信的公开性和共享性,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其次,相关部门应该优化和统一企业的信用等级的评定,使得企业信用记录更帖近真实情况,有助于社会征信制度进一步完善。
(六)规划企业投资策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且按照最新的企业市场环境标准,对众多有投资业务的企业进行市场评估,测评是否达到有效投资标准。从生产产品的研发、市场经营标准的分析、市场竞争力水平、企业定位等产业链条中的全方位进行综合水平调研与分析,研究企业优势所在,分析企业的短板,提高管理水平以期望达到预期投资规模与效果。通过有效投资,且按照制定的综合经营规划方案严格监督管理,对企业自身优势、劣势进行分析,确定企业投资标准,依照企业有效监管范围,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综合分配资金。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金融背景下,互联网金融无序野蛮的发展,使得我国企业的投资现象得不到规范的管控和制约和投资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意识不强而导致企业投资风险提高,而这样的企业投资管理状况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无疑是不利的,通过本文的分析,大致梳理出了几个原因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企业能够真正落地执行,增强税务风险管理意识,降低企业投资风险,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作者:彭洋 叶珈懿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