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条件建设实验室管理研究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科研条件建设实验室管理研究,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科研条件建设实验室管理研究

摘要:

为提高军队院校科研条件建设实验室的运行效能,将建设成果切实转化成实验室能力,应积极探索相适应的管理运行机制。本文主要从实验室的定位、加大开放力度、提高设备使用效率、组建科研团队和营造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

科研条件建设;定位;科研团队

先进的科研条件是进行军内科研活动的物质基础和核心要素,不仅能有效提高军队参与科技创新竞争的能力和试验验证能力,而且对军队院校的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年来,随着军内科研条件建设力度和规模的不断加强,探讨军队院校科研条件建设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措施,充分发挥科研资源的使用效能,将建设成果切实转化成科研实验室能力,对于推进实验室的持续、良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研建设实验室的准确定位

依托军队院校建设的科研实验室,作为军队科研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整合军队院校已有的科技资源,发挥自身学科特色,为部队的战斗力生成服务。由于各军队院校的办学模式和学科特点不同,实验室在管理运行模式上也不尽相同。但无论采取何种管理运行模式,要使实验室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明确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和功能定位为基础,因为这将决定实验室未来的发展方向[1]。科技创新是实验室的基本功能和首要任务,科研条件建设实验室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完善科研条件,加强军队科技创新能力。离开科技创新,其建设意义就不复存在了。而相对稳定而富有特色的学科专业与研究方向是实验室创新能力建设的基础,只有特色明显、方向稳定,实验室的原始创新能力才能不断提高[2]。因此,实验室应依托自身的学科和专业特色与优势,以部队的需求为己任,将科研工作的重点定位于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加强具有军事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外,还应加强开发性技术研究,力争在战斗力取得主导地位,有效形成自身独特优势和权威。同时,实验室还应担负科技人才的培养基地。以实验室现骨干科研课题为依托,根据科研需要吸收院校内相关专业的青年教员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工作,使他们在科研实践工作中得到锻炼和培养,这既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提高科研素质,又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的资源利用率。此外,实验室作为军队院校培养学员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平台,对于科研条件建设的高科技综合性实验室,更应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场所。建立和完善以培养学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开放性实验室管理体系,利用现有的师资、仪器设备、设施等良好条件,立足专业岗位技能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学员科技创新实践基地,提倡和鼓励学员积极参与军内外和学院组织开展的科技创新活动,以科技创新活动为着力点,为学员提供实践学习和科技创新所必须的指导、场所、资源和经费。这样既为学员的创新实践提供了物质条件,创造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又利于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服务部队是军队院校实验室的基本职能,只有在服务部队中才能很好地体现自身的价值。实验室应积极主动参与部队重大演习演练,以技术战术专长指导部队,为部队深入掌握主战装备的作战使用规律,提高作战能力发挥作用[3];应深入研究未来战争对战法、装备、保障等方面的需求,积极参与现有武器装备技术改造,解决装备技术难题,此外,还应积极参与到新型武器的研制、开发和使用过程,推进科技成果向战斗力转化。

二、完善的管理运行模式

1.建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定期考核制度。

目前,科研条件建设中购置的仪器设备普遍存在使用效益较低的现象,严重制约了科研能力的提高。仪器设备的效益评价考核和激励奖惩措施对于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具有重要的作用。参照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贵重仪器设备年度效益评价表》制定以仪器设备的效益评价为基础的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度从机时利用、人才培养、承担项目、产生的成果、功能利用与安全等方面对仪器设备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予以公布并作为个人职称晋升、业务考核等方面的重要依据。通过考核评价和奖罚措施,即可以有效地激发和调动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责任感,提升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也是判断仪器设备投资效益、明确学科建设方向、解决教学科研硬件建设和仪器设备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有效方法[4]。

2.建立多层次的开放体系。

军队院校依的科研条件建设实验室应在严格执行军队各级保密制度的前提下,依托实验室的专业特色优势,加强与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军内其他单位、武器设备研发单位之间的密切合作与交流,积极争取与地方高校重点实验室和军内其他单位共同承担相关的科研项目、进行课题合作,直接参与关于装(设)备、高新技术仪器的设计、论证和定型,使其在科研单位发展中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更好地服务于部队和促进学科建设。

3.提升实验管理人员水平。

先进的仪器设备必须有高水平、高素质的技术人员管理。采用严引进与重培养的措施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素质好、技术水平高,具有开拓和创新精神的仪器设备管理队伍。一方面完善实验室管理人员引进模式,对新进的实验管理人员需进行严格把关,引进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实验人员,严格控制非专业类人员的引进;另一方面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统筹,明确专业方向,开展多方面的培训,鼓励其参加相关资格证书的考核和课题的测试研究。

4.设立专项基金,做好后勤保障。

大型仪器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成本非常高,且主要用于基础科学和应用基础科学的研究。因此,军队院校应在条件建设项目完成后,针对大型仪器设备设立维修专项经费和科研支助基金,维修专项经费用于支持大型设备仪器的维护、维修、配套改造、功能拓展、技术升级以及配件的购买,做到专款专用,以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运行;还应建立专项的科研资助基金,用于资助教员进行学术交流和承担重大科研项目,从而使大型设备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和学科建设。

三、打造协同创新的科研团队

在科研条件建设的实验室是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培养和积聚优秀人才的重要科研平台,建立一支高效、稳定、和谐、结构合理、勇于进取的科研创新团队是实验室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发挥科研条件实验室使用效能的基础和保障。第一,以领军人物为核心,建立结构合理的科研团队。领军人物作为科研团队的核心,必须是学科中的带头人,能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法相,制定学科和专业研究内容和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凝炼出重大课题并围绕其开展研究工作,此外,还应具备相应的管理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科研团队应按照“老、中、青”相互搭配的形式建立,充分兼顾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结构、科研学术能力和年龄等差异。第二,以项目为目标,凝聚有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科研项目是集聚科研人才的重要纽带,共同的研究目标和方向,可以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提升整体科研创新能力。科研项目的确定应以军队需求为己任,积极参与现有武器装备技术的改造,新武器装备的预研,注重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开发的有机结合,从而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第三,建立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机制。为青年教员合理配备导师,积极引导、鼓励青年教员参与和承担重大研究课题等任务,同时,鼓励青年教员积极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和交流活动,拓宽青年骨干人才的视野。设立青年教员科研基金,鼓励青年人员自主选题,利用实验设备开展科学研究,做好知识和技术储备。

四、营造良好的实验文化氛围

实验室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性的行为和学习方式的综合体,包含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4个层次[5],是实验室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根基和血脉,是实验室价值和品牌的体现。创新是实验室建设永恒的主题,实验室的文化建设应以创新文化为主导,强化专业特色,以制度文化为保障,营造一种鼓励创新、竞争向上、宽容失败、团结协作和差异化发展的文化氛围,大力提倡理性怀疑和学术批评,积极构建活跃的学术氛围和尊重创新的良好风气,从而使实验室的各类人员形成共同的信念,围绕共同的科学目标,加强团队协作,摘取科技创新成果。

五、结束语

科研条件项目建成后的实验室运行管理模式需要立足自身优势和专业特色,找准功能定位,加大开放力度以适应创新教育发展需要,提高大设备的使用效率,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切实将科研条件建设成果转换成科研实验室能力,充分发挥科研资源的使用效能,促进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杨海涛 曹俊彬 单位:空军第一航空学院

参考文献:

[1]孔详金,李贞玉.高校重点实验室的功能定位与内涵建设体系[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学术版,2006,(12).107-108.

[2]马强,朱爱红,韩海涛.军队院校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机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1(34):138-141.

[3]程广利,胡金华,姜可宇,等,水声电子工程军队重点实验室文化建设构成及其作用发挥研究[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9):57-59.

[4]布建威.基于全生命周期理念的高校大型仪器管理探讨[J].科技风,2012,(9):220-221.

[5]朱爱红,张春评.军队实验室文化内涵界定及建设原则[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2):18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