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和优化对策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随着教育课改政策的落实,高校实验室已然成为培育大学生综合能力以及实践技能的主要场地。但是受以往教学理念的制约,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本文以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为切入点,进而阐述优化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有效对策,以期能为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从而为社会培育出更多高素养的专业性人才。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优化;对策
实验室不仅是高校开展科研与教学的重要场所,同样也是培育大学生专业知识理论应用以及实践能力的平台。因此,实验室管理成为高校管理工作中关键环节。随着科技水平不断地提升,高校实验室拥有的设备越来越先进,院校对实验室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大,对院校而言,实验室管理与人才培育的质量有着直接关系。只有优化实验室管理工作,才能将实验室的功能发挥出来,为教学与科研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高校实验室的时代任务
(一)实验室是有序开展实验活动的必备条件
在一个相对简单的环境是无法完成实验操作的,这主要因为实验活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以及危险性等特征。具体而言,教师能够在教室内向学生示范一些操作不是那么复杂的实验活动,然后学生再依据教师的示范进行操作。但在高校环境中,会随着大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及学习水平的不断提升,但是随着教学难度的不断增加实验活动也愈发的复杂。倘若专业教师还在教室内开展实验活动,肯定是无法满足大学生对实验教学的兴趣。基于这种情况,高校应该选择构建专门用于实验活动开展的场所,以此帮助专业课教师完成比较复杂的实验教学。实验室与教室相比有着较强的安全性以及实用性等技术的绝对优势。因此,高校要将实验室建设放到首要位置,从而为专业课教师与大学生开展实验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
(二)实验室可以加速科研技术的发展水平
教育教学活动是高校教育的本质。除此之外,高校也是人才发掘、激发专业课教师科研潜能以及教学热情的重要场所。为大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绝不是高校最终的教育,多数院校还是人才的培育以及科研技术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而院校实现这一愿望的媒介就是实验室,能检验专业知识的真实性,为大学生以及教师提供以用于开展实践活动的空间。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提升实验活动开展的效率,从而是使教师与大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开展实验活动。进而为整个院校营造出来一种浓烈的学术研究环境。将更多的科研项目孵化出来,继而提升我国科研技术的发展水平。
二、高校实验室管理现状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
目前,多数院校的实验室多多少少会存在着一些隐患。就以供电系统举例来说,多数实验是对教室、办公室或者学生公寓改造而来的。这些实验室中的供电系统难以满足设备的正常运转。长此下去,实验室出现用电安全事故的风险会增大。除此之外,多数院校供电系统较为老化,甚至还有的会超过规定的使用年限,同时院校也不会经常检查。此外,还有一些为实验室提供设备的商家,为了节约生产成本会在实验设备上做手脚,将质量不好的设备配件提供给实验室,这就导致了高校实验室的设备与配件不匹配,严重的话会引发火灾以及爆炸等事故。还有少数的大学生在使用实验设备时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有时候专业课教师会疏于对大学生的指导,会出现实验设备安装使用不规范的情形,导致实验设备短路从而引发实验室火灾。
(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
实验室的管理机制比较过时,这样会制约教学以及科研项目的发展。尽管对实验室的管理方式以及运行机制做出了优化,但如管理队伍建设及学科建设等,还是落后于院校其他方面的建设。长此以往,对实验室的革新以及管理工作的优化是极为不利的。现今,多数院校实验室在人才管理新制度方面略显不足,这样会制约技术人员专业性水平提升。同时也会造成实验人员及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的丧失。除此之外,现有的管理制度具有死板性及教条性等弊端,导致了实验人员无法获得精神上的满足,继而造成实验人才的流失,会出现人才资源危机,会对院校正常运转和科研工作的进度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资金与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不高
虽然院校已经将实验室建设作为了重点工作之一,但是给实验室划拨的款项比较少,并且实验设备数量不多,而且现有的设备不是很先进,这就导致了现有的实验设备无法与目前的教学任务有效匹配,即使大学生迫切希望通过实验来检验专业知识,也会因为实验设备的限制而放弃,从而致使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不高。此外,未能合理科学配置资金,也是高校实验管理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各院系在申请设备购置时,因未能有效沟通会发生重复购置设备的情况,造成实验室资源的浪费,进而导致大学生无法借助实验设备来有效提升学习的质量。
(四)教学管理内容单一
少数院校会对实验室的职能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知。觉得实验室主要职能是用来辅助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因此,在制定实验室使用机制时,往往会以大学生的需求为主。这样虽然使大学生的需求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并且学习的质量也可显著提升,但事实上,是教师将实验室更多的作用发挥出来,教师往往同时肩负科研与教学的重任。此外,教学管理内容较为单一,只针对大学生进行建设,将教师的需求忽略掉后,势必会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或是科研的积极性降低,从而制约了教学服务质量的整体提升。同时,院校也未能以开放的态度应用实验室,这就造成了实验室对外开放的时间较短,长此以往,会降低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效率。
(五)实验室队伍力量薄弱
长期以来,院校受重专业知识教育、轻实践教育的影响,实验课程在教学体系中地位不是很高,沦为专业课程的“附属品”,导致了实验人员在院校师资队伍中的力量较为薄弱,职称评定以及待遇等方面未能获得应有的重视。同时实验人员还会缺乏必要的进修和业务培训,这就导致了实验人员综合素养及能力略显不足,无法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从而造成实验室人员流失严重,高科技人才又难以引进,造成实验室管理队伍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三、高校实验室优化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实验室管理制度
院校必要站在社会需求、教师需求以及大学生需求的角度来进行思考,从而优化实验的管理制度。首先,要理清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工作,从而有效避免各职能管理部门职责交叉的情况发生,这样实验室的管理效率也可显著提升。除此之外,院校还应按照实验室的发展计划完善管理制度,使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更具高效性。例如,在实验设备这一管理层面,院校要规范设备的保养以及购置的过程。能保障实验室发展更具规范性的就是管理制度的建设。因此,院校要不断优化实验室的管理制度,确保实验室运行更具科学性。又或者,院校可以优化实验设备的借用制度、设备管理制度以及危险品的存放制度,使实验室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
(二)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少数院校对实验管理人员不是很重视,觉得实验室管理工作就是仪器管理、材料的整理等一些重复性较高的工作。长此以往,管理人员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认可,工作效率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此外,管理人员的工资不是很高,并且晋升的道路也比较狭窄,培训机会与教师相比很少。诸如此类的因素导致了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够高,同时管理人员的队伍也不是很稳定。加之管理人员的人数比较少,加重了工作的繁琐性以及重复性,长此以往,管理人员用于提升专业素养以及学习管理知识的时间会愈发的少。这就导致了管理人员未能获得应有的提升以及锻炼,当他们面对着一个全新的任务会无法胜任。除此之外,随着实验难度的增加,用于实验的仪器也会变得更加复杂,会给保养或者是维修造成很大的难度,由于管理人员管理水平的有限,并且参与管理培训的机会也较少,导致了面对有些仪器不知如何管理的,实验室管理工作也就无法有序开展。基于上述这种情况,院校要想将这一问题有效改善,首先,要改变以往对管理人员的看法,着重促进管理队伍不断的发展。此外,管理人员的晋升,要着重考虑管理人员工作的性质,提升管理人员的岗位补贴,为管理人员多提供一些外出进修、培训以及学习的机会。与此同时,院校也要积极引入新鲜“血液”,可以重点培育应届毕业生,当应届生一踏入院校就要对其展开培育,建立健全应届生晋升的机制,对一些精密度高以及高复杂性的仪器。院校可应用“请进来”的政策,邀请专业性强的专家到院校向管理人员讲解如何维护,从而使管理人员快速成长。
(三)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
近几年以来,随着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的理念的提出,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总体呈稳定趋势。但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这也将安全管理中存在着不足暴露出来,例如,安全责任未能落实到位、管安全管理制度有待优化、安全教育工作未到位以及安全保障体系不够健全等。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不仅要对实验人员加强安全管理教育,还要将实验室安全防护做好。首先,实验室安全教育,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或是线下安全讲座等形式来开展。同时要在实验室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的设备或场所,张贴明显的安全标识或者是提示,同时教师在向大学生进行实验示范时,要在示范过程中渗透安全焦教育的知识,除了实验仪器正规操作流程外,还需普及一些互救或者现场救治的有关知识。在安全保护上,实验设备应该配备相应的空气开关、漏电保护器等,这样能够有效避免忘记拔插头造成事故的机会。此外大型的实验设备需要将基座浇筑成混凝土。除此之外,实验室必须配置规定数量的灭火器,要经常性地检查灭火器能否正常使用,同时要教给大学生消防栓的正确使用方法,另外,关于实验室的线路应采用暗线铺设,因为有一些实验在结束后是要冲洗地面的,如混凝土、胶砂等实验,利用暗线铺设可以有效防范漏电事故的发生。要储存好那些容易爆炸以及易燃的实验材料,要保证存放处干燥通风,还需健全应急机制。模拟实验事故场景,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提升资金以及设备利用率
院校需要重新构建实验室的建设规则,除了沿用院系申请购置设备与实验资源的配备的表格。院校还要站着一个宏观的角度重新审核院系的申请内容,从而保障所购置的设备满足多个院系的共同需求,这样可以避免重复购置设备的弊端。当实验设备购置完毕后,应与信息化技术有机结合,将实验室设备应用情况以及管理状况,上传到网络云端中。实验室应用物联网开展管理工作。能使管理工作更具专业性与便捷性。此外,在新学期开始前,管理人员要与院系的使用需求有机结合,以此来保障使用规则与顺序更具科学性,从而提升资金以及设备的使用率。
(五)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
以往实验室的管理模式比较封闭,实验室主要的职能就是为大学生以及教师提供科研实验的场所,受一些因素的制约难以向大学生全面开放。因此,是实验室要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可以引导大学生与管理人员共同管理实验室,以此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实验环境,这样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也可增强,保障大学生也能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中进行科研活动,以此来提升大学生实验的质量,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动手能力也可显著提升,从而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
(六)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
以往的管理形式已然无法满足管理工作的需求,为了使实验室更好地服务于科研实验,必须提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借助信息化技术,实现资源与实验设备的共享,大学生与教师均可通过查询设备查看设备的使用状况,便于师生预约使用,提升实验设备的使用率,又便于管理人员管理,管理工作的效率也可提升。另外还可以促进各个学院的互动合作,实现合作共享。
总结
总而言之,实验室具有提升科研质量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提升院校的综合竞争力。因此,院校要及时发现建设实验室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及时改正。院校可以优化实验室管理制度,加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提升资金以及设备利用率,加大实验室开放的力度,加强信息化管理建设等着手,以此来优化实验室管理工作,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智妍,刘家宇.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初探[J].凯里学院学报,2020,38(06):93-95.
[2]夏春琴,刘芫健.基于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11):246-249+284.
[3]宋卫东.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J].时代农机,2015(7):2.
作者:曾惠强 单位:厦门华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