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5S管理体系在检验医学实验室管理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5s管理体系起源于企业管理中,在生产过程中对人员、机器、材料、方法等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管理,现广泛运用在各制造业、服务业、机关事业单位中。在高校实验室管理和教学中,进行5S企业管理方法试点推广,是完善标准化实验室管理的重要补充以及贯彻实施的基础,可以有效地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培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和动手能力,把规范化、无菌化、体系化的观念贯穿于实验室管理和教学过程中,为保障实验室安全有序高效地运行,良好完成学生由学校向工作岗位的顺利对接。
关键词:5S管理体系;实验室管理;实验教学
检验医学又被成为医学检验、实验室医学,是一类利用实验室的各种工具、仪器、设备,对人体健康状况和生理功能进行评估,以获得相应的医学诊断和处理,是预防和临床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检验医学实验操作流程和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直接影响到疾病的及时诊疗,因此实验室管理显得尤为重要[1]。在实验教学和科研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可有效的减少实验室安全隐患,保证实验室教学科研活动的顺利进行。拟从二级学院角度出发,灵活运用现代化企业的“5S”现场管理体系,使检验医学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有序、简洁、高效,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减少实验耗材使用浪费,提高实验设备仪器的运转效率。最终达到实验室管理标准化,构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1“5S”现场管理体系内容
“5S”现场管理最早起源于日企[2],是对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程、机器和产品等进行标准化管理,达到减少物料浪费,增加工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以及保证生产安全的效果。包括5个罗马拼音S打头的要素: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整理”即通过对物品的分类处理,将不需要的物品丢弃或者另行处理,为必需品留下足够的空间,以免拿错;“整顿”则是将所需要的物品分类,按照固定的标识摆放整齐,使用后及时归位,方便查找、核对数量和及时采购,以提高工作效率;“清扫”是指定期对机器或设备进行检查,排除故障,减少不良运作情况的产生,发现问题后及时维修,定期维护以保持完好状态;“清洁”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根据实际情况不断优化时间和空间管理,保持前3S的状态效果;“素养”提高工作人员和操作者的理论素养,使其养成遵守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的良好习惯。
2检验医学实验室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二级学院下属的检验医学实验室,承担着本科学生实验教学、研究生及教师相关科研活动的双重压力。经过长期观察和实验室管理实践,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实验仪器存放管理不合理:本学院有医学检验技术和卫生检验与检疫两个专业,由于实验仓库空间较小,仪器存放和使用功能未分区,实验准备时不能迅速精准的定位,浪费了很多时间。根据实验需求进行仪器设备的使用,但实验完成后却不能及时归位,摆放较为混乱。某些实验中使用的大型仪器设备,存在使用频率相对较少,能够独立熟练进行大型仪器操作的实验技术人员较少,对使用者操作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维护保养事项。一旦发生故障,面临需要维修、暂时无法使用来影响正常教学科研进度。②实验过程中,学生存在安全意识薄弱,自制力较差的问题,在实验室饮食,乱丢生活垃圾,不按照实验操作流程规范,忽视实验结束后台面的有序摆放和仪器的整理清洁等情况,卫生状况不能得到保证,为后续实验开展带来诸多问题。③药品存放:实验化剂购买周期长,种类繁多、数量较大,而教室使用率高,不同实验教学所用药品使用较为分散,实验后药品整理主要依赖实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管理以及学生的自觉性,很容易发生摆放混乱无序的情况。由于实验化剂采购周期以年为单位,需要化剂柜和冰箱进行保存贮藏,增加了药品管理的工作量。④危险化学品和生物废弃物的处理,随着实验课程项目的增设和科研活动的要求,所需的实验药品种类和数量都有明显增加。过期的危险化学品没有完整的处理流程,实验后产生的少量废液(包括生物性和化学性)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排入下水系统内。而实验中需要与人体体液接触的针头、采血针经常不按要求放入锐器盒而直接丢弃在生物垃圾袋中产生安全隐患。
3“5S管理体系”在检验医学实验开展中的具体应用
针对实验室中存在的问题,运用5S管理体系管理,建立标准化实验室管理体系,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和自我管理的意识的同时,缩短实验准备时间,减少实验室安全隐患,高效有序地完成教学和科研活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3.1整理。每学期开实验课开课前,对上学期课程结束后低值易耗盘点对账,做到账物相符,仪器设备使用后定时维护保养,发现损坏时及时维修,保证可运转状态[3]。大型精密仪器(10万以上)所处的实验室,除必要配件外,只放置仪器操作SOP、使用说明书、大型精密仪器使用记录和维护保养记录,其他药品、试剂、玻璃器皿等均置于抽屉和实验柜中;对于实验台和培养箱中无人认领的血液样本、体液样本、微生物培养皿等全部高压灭菌后统一放入生物安全垃圾袋丢弃。对于无法识别或过期的化学试剂(试剂盒)依据学校的要求进行安全分类处理,损坏、无法使用或超过使用年限仪器设备根据国资处的报废流程进行网上申报处理。依据本学期实验课授课进程表进行核对,将短期无需使用的普通仪器和耗材入库保存,使用电子台账记录其放置位置。其他仪器、实验耗材、普通化剂、玻璃器皿根据不同实验课程使用需求进行分区,简而言之,去除不需要的物品,给需要使用的物品摆放空间,提高工作效率。
3.2整顿。通过整理,将本学期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实验耗材、生物垃圾回收处理进行科学分区、摆放整洁、有序标识。对小型固定资产如涡旋混合器、普通离心机、pH计、电子天平等,先对其进行编号,使用电子账本动态记录其所在位置,根据仪器特点标明注意事项[4]。大型精密仪器(10万以上)根据说明书要求进行定期开机清洗、维护检修,每次使用时需登记使用时间、项目名称、用途和使用人,形成详实的仪器使用档案。各实验课程使用的通用型耗材可集中存放,其他专用型耗材根据实验课先后顺序摆放,危险化学品根据其特性单独存放。在实验柜上张贴耗材名称、进出明细和库存量,尽量做到每季度或每学期更新标签,从而较为准确的了解掌握每学期的实验耗材及药品使用量,减少库存过多引起的过期浪费,又减少试剂、耗材使用准备时间。采血针头、静脉采血针,微量采血管等使用后投入锐器盒密封,生物检材灭菌后丢弃到指定的废弃物箱内,排除生物安全隐患[5]。其他消防、应急喷淋与洗眼装置均有显著引导标识,定期启动阀门,时刻保证管内流水畅通。
3.3清扫。对照上述整顿清单,将实验室划分为实验区、耗材区(包括危化品)、仪器区、废弃物区和安全设备区这几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区域,实验室人员分区管理,责任到人。每月末对自己所负责区域进行清理,固定资产需要更换使用地点的进行登记,实验台上张贴“实验物品归还处”,保证每个实验开始前,所需设备仪器完好无损、药品齐全、玻璃器皿清洁干燥,摆放整齐;实验课上要求学生进行仪器、耗材数量和种类的核对,结束进行整理归位,做到实验中操作步骤清晰明确,实验后台面整洁有序。实验中产生的化学废液及时倒入废液缸或废液桶,体液标本和微生物灭菌后投入生物废弃物垃圾箱,针头、注射器等锋利物品丢弃入锐器盒后密封丢弃。
3.4清洁。检验医学实验室承担了学院本科生教学、研究生和教师科研等等复杂繁重的任务,化剂品类需求大,大多数都会对人体、设施、环境及公共安全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6],实验产生的化学废液、一次性消耗锐器、微生物培养相关固体废弃物较多。而实验人员组成较复杂,实验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因此必须制定相应的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才能有效规范其实验操作行为,保持上述3S管理后的成果[7]。根据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总则》,集思广益,吸纳实验人员建议,根据需要制定具体的实验室准入、应急预案和安全培训制度,将各实验室的卫生、水电安全和仪器设备维护落实到个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不断加强操作者的无菌理念,督促其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3.5素养。鼓励实验室教师或学生代表定期参与校内外的实验室安全培训班,旨在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和实验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实验专业操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从而熟练自如的运用到实验室管理中去,综合提高个人职业素养[8]。编制学院相应的安全指导手册,对生物防护、化学药品使用和废弃物处理等内容上墙,提高师生对防护知识的了解。每个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对他们进行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针对检验医学实验过程中会接触到的危险源,重点强调实验室生物安全,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使用,高压(气瓶、灭菌锅)、低温(液氮罐)设备的使用注意事项,同时通过同伴教育,提高群体安全意识,将发生危险的概率降到最低。每学期可进行应急预案演习,模拟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时的应急处置方法,培养实验室人员面对事故发生时,沉着冷静地处置能力。
4结语
5S管理模式使用后,虽然增加了短期的工作量,但在完成整个管理体系建立后,大大缩短了实验准备时寻找试剂、仪器的时间,优化实验操作步骤,提高实验后打扫与整理效率,缩短了固定资产盘点工作时长,培养了实验人员(包括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室管理的积极性和安全意识,创造“安全有序,人人有责”的科研环境。但短期的实施效果显著并不能保证能长期坚持下去,因此建立以实验室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的管理体系,定期开展实验室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蒋平 单位:皖南医学院检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