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论医疗设备管理体系的构建(共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第一篇
一、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一)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配置不合理
现今,疗设备数量大幅度增加,相伴而来的是,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配置需求也呈现急剧上升的趋势。同时,当前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普遍知识水平都不高,这显然与大型进口设备大量引进的状况相冲突。因为缺乏拥有相当雄厚的专业知识以及相当强的综合能力的人才,高水平成果以及论文少之甚少,这显然对医院的设备管理产生不利影响。
(二)医疗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疗设备管理规定不断地出台,不可否认,统一规定有着无法替代的长处,可是另一方面,这种规定也有着无法避免的缺陷即难以在微观层面上具体阐述每家医院的管理模式以及过程。此外,在医院内部,是由哪个部门来贯彻这些规定,理应是负责医疗设备的医教部,可是医教部的主要工作是医疗、教学以及科研方面,还有,医疗部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管理那些大型的设备,而设备科虽然具有设备管理的职责,可是其与别的科室处于平等的地位,没有理由去获取所需的信息,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者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权力。因为体制不完善以及该种责任的不明确,那么,设备管理的责任便难以具体落到某一部门上。这样才能够对设备的使用情况,损坏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以落实责任制度,医疗管理工作才能够落实到实处。
二、医疗设备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医疗护理设备网络化管理
医疗设备网络化管理是医院现代化建设的必然结果。国外因为计算机技术成熟的较早,所以其网络化管理也较为成熟。目前,国外的一般医院都对医院的设备进行内部软件管理,或者成为医疗设备管理综合系统。其中报修管理综合系统是设备管理综合系统的子系统,其主要的目的是记载设备的报修相关内容,提升报修效率。这有利于设备的维修以及设备的采购。同时采用虚拟软件系统进行医疗设备的管理,能够极大程度上的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设备管理的工作量。
(二)医疗设备一体化管理
大型的医疗设备的一体化管理是医院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运用设备综合管理的理论和办法,降低设备的采购成本。同时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通过设备的一体化管理,来达到增加医院收益的目的。医院需要研究设备的发展规律和特点,找出各使用科室之间的联系,增加设备的成套性。并且根据一体化管理的原则,在进行购买设备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设备的综合协调工作性能。并且需要积极的挖掘医疗设备的潜力,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这样才能够达到降低设备资金占用率。以此来提升医院的效益。
(三)专业人才的培养
国外较早的重视医疗设备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我国则相对重视的时间较晚,所以需要加快医学工程专业的建设。对于设备的操作,需要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来完成。医院需要积极的引进高层次医疗工程技术的专业人才。以发挥出先进设备的功能。此外,对于那些目前从事本行业的专业人员,我们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改善其薪酬待遇,激励其努力提高技术水平以及工作能力,此外,还应当建立一个医学工程部,对设备以及人才加强管理,同时也应当产生一位高层次、能够总揽全局的人才,以使得设备和人才的管理步入科学、统一的轨道中。
(四)医疗设备管理制度建设
针对设备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状况,我们需要更加重视法制建设,努力制定与国家法律法规相一致的医疗管理细则,同时,在引进国外医疗设备方面,不可不加思考分析地盲目引进,而应当引进那些符合我国国情的、先进的医疗管理体制。当然,还需要建立适合本医院的设备评估、管理以及计量的流程,认真进行登记管理,推动设备管理制度朝着规范化、完善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总而言之,眼下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着不少问题,那么,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通过认真分析与研究,总结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措施,衷心希望相关人士能认真贯彻以上解决措施,从而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李松 单位:武汉市中医医院
第二篇
一、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现状
我国的医疗设备生产经历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过程。改革开放后,我们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特别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平均增长一直保持在12%~15%的水平。1982年,我国医疗器械总产值仅为65亿元;1995年全国医疗器械工业总产值达140亿元;2000年底,我国医疗器械工业产总值己突破300亿元。到2010年底,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己突破1000亿元。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技术含量不高,不少核心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医疗机构的大型中高端医疗设备以进口为主,价格昂贵。
外资和合资企业依然是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主力军。最近几年我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出现了井喷式增长。截至2012年底,我国电子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达到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为21.96%,超过了2009年17.85%的增长率。从产品类型来看,医用电子仪器设备仍为最主要的类型,占据市场48.5%的份额。此外,医用射频与核磁仪器、医用超声仪器、医用激光设备及仪器与医用生化分析仪器分别占有21.3%、15.1%、7.9%及3.3%的市场份额。其中,医用射频与核磁仪器和医用超声仪器是大型医疗设备(百万元以上)较多的两类电子医疗设备。
二、我国大型医疗设备使用和管理现状
至1995年国家卫生部颁布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办法以来,各地在医疗设备配置和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体现建立了基本设备管理的宏观框架,使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有了规矩;建立了医疗设备配额管理的制度,其配置标准对各地医疗行业的设备配置起到了很大的指导作用;盲目配置设备的现象有所缓减;设备分布得到改善。但目前大型设备的配置和管理仍存在一些漏洞,需要进一步改善。目前根据国家卫生部1995—1996年的有关设备管理的文件,纳入国家卫生部直管的设备有8种: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磁共振成像装置(MRI)、医用直线加速器、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装置(CT)、超高速CT(UF-CT)、伽玛刀立体定向系统(γ刀)、爱克斯刀(x刀)、眼科准分子激光治疗仪。
目前为止,8种大型设备中仅制定了PET、MRI等少数3种医疗设备的配置标准,其他总类设备提出了管理框架,但缺少准确的指导性规划和标准。而且3种大型设备配置规划的是十多年前颁布的,随着人民医疗需求的增加,原来的配置规划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新的配置规划尚未颁布。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科学合理配置大型设备目前是医疗设备管理主要的矛盾。目前大型设备的使用情况来看,利用率低下、诱导消费问题严重是困扰设备科学化管理的两大难题。大多数医疗设备的利用率不到50%,而诱导消费的比例高达30%,在综合性三甲医院排队等候检查而社区几乎无候诊患者的现象日益严重,因此,大型设备配置应进行政府干预为主和市场纠正为辅的方针,在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同时,加强宏观调控,合理设备配置。
三、其他国家的大型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世界上很多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医疗部门未经许可不能擅自装备或使用大型设备。在加拿大,在大型设备的购置前必须取得省级或地方卫生主管部门的批准,居民的需求及其他相关因素是批准的依据。在英国公立医院的常规设备,英国也实行申报制度,先经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和设备管理委员会审核后,由卫生部门统筹安排。美国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曾实行了需求证书制度(certificateofneed)。医疗机构装备大型医疗设备时需要出具可行性报告,如果装备本区域已有的医疗设备,则更审查严格。但这一程序遭到了来自医疗机构的反对,实行数年后中途夭折。在意大利,大型设备审批的权利在省和地区一级。卢森堡规定更为严格,医用设备的配置必须得到国家卫生部的批准。在1988年葡萄牙立法规定卫生部不仅负责全面控制大型医用设备的购置,而且私立医疗机构购置设备也必须纳入管理。这引起了私立医疗机构医生的抱怨,1990年葡萄牙对私立医疗机构购置设备的管理有所放松。
四、总结
综上所述,医疗仪器设备科学化管理是当前世界医院管理部门面临的主要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需求热日益增长,高精尖的医疗设备越来越多,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院上下各部门都要增强管理意识,管理好设备、用好设备,才能符合医院发展的需要,才有利于提升医院的医疗水乎,进而提高知名度及综合实力。
作者:梁擎宇 仇玉兰 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第三篇
一、从思想上让广大医护人员认识到正确、安全使用医疗设备的重要性
越来越先进的医疗设备要求医护人员必须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很好地驾驭它们,任何一点的不注意,都有可能影响到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从而影响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严重时可能会造成误诊、漏诊,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可以通过医疗设备不良事件案例分析,在感官上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然后普及国家对医疗器械、设备质量安全制定的相关的政策法规,以达到知法懂法,从本质上改变对使用医疗设备的态度。
二、把好设备购入后初次培训的关
在医疗设备采购的过程中,供需双方须就设备培训的细节进行细致的谈判并达成协议列于合同条款中。医疗设备操作和维修培训是售后服务的重要内容,设备科要积极参加厂家提供的医疗设备操作和维护的培训,加强对医疗设备操作和维护培训的管理。培训前先与厂家及科室协调确定好培训的时间、参训的人员及培训包括的内容。培训完成后,对所学知识进行现场操作考核,保证人人学会。另外重点培训一两个医护人员熟悉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步骤,负责设备日后的维护保养工作。到位的维护保养可以延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
三、积极搜集医疗设备临床使用数据,不定期开展应用培训
医疗设备在临床投入使用后,医护人员从对设备不太熟练的操作到得心应手地应用,中间过程总会遇到各种困惑与难题。设备科人员应积极与临床使用人员沟通联系,收集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定期汇总,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联系有关专家,安排举行小范围有针对性的培训,解决医护人员的使用疑问,提高医护人员对设备的应用水平,物尽其用。
四、定期开展医护人员医疗设备使用及维护知识考核
培训与考核的关系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为了检验培训工作是否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知识考核。考核的内容包括医疗设备的操作规程,日常维护与保养,特殊设备发生紧急事故的应急能力考核等。通过考核,既可加强医护人员对医疗设备安全操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医护人员爱护医疗设备、严格遵守医疗设备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医疗设备的意识,还可以查找医疗设备发生不良事件深层次的原因,及时发现问题,以便下次培训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并予以解决。
五、总结
总之,只有真正把医疗设备培训工作重视起来,发挥培训在设备管理上的积极作用,才能更好地使用医疗设备,维护保养医疗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延长其寿命,带动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王碧秀 单位: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第四篇
1应用
(1)设备情况查询。操作者按照不同的身份和权限,通过自己的工号及密码进入移动设备管理系统,能直观地看到所属病区每台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新旧程度、使用年限、在用情况、报修记录等内容。点击“目录”选择设备,点击“状态”查看设备使用的基本信息。
(2)设备故障报修申请。护士在病区的护士站通过登录设备管理系统,先对需要报修设备进行申请,完成操作后,点击确认,申请的执行时间及申请人等信息就直接保存在服务器数据库。系统将申请信息发送到设备科,分配任务给相应的维修人员,并在工程师的移动设备上发短信提醒。
(3)维修任务跟踪。设备科的工程师通过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收到报修信息,根据申请单到科室进行设备的维修。当设备维修需要较长时间或需联系厂家工程师时,可以在报修信息上增加说明和备注,点击移动设备的“追加申请”按钮,提交延长维修完成时间的申请,通过工作流程改进,使维修任务操作透明,同时报修科室也能够及时了解维修的进展情况,更好地安排科室工作。
(4)设备保养登记。设备科工程师定期下科室巡检,完成常规设备保养和维修后,用移动设备对被巡检设备上的条形码进行扫描,完成巡检信息登记,操作方便快捷。
(5)设备管理质量控制。通过软件客户端的质量监控界面,护士能及时了解本病区设备工作的情况;设备科工程师也可以进入管理界面,对设备进行状态分析和统计;设备科科长通过系统定期对全院设备进行统计分析,全盘了解设备运行情况,并为院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数据。
(6)维护人员工作绩效的考核。通过日常的维修记录,对于每一条报修记录的完成情况,均有完整的操作记录。当维修任务完成时,申请报修人还对相应的维修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分为优、良、一般、差。对维修任务在申请时间内未按时完成的记录,系统将报警提示直接发送到设备科科长的移动设备上,进行二次提醒。系统每月自动汇总情况,结果与设备科工作人员绩效和奖金挂钩。
(7)设备更新。科室在移动设备的信息平台上提交设备更新的申请后,系统将申请发送到设备科移动设备上,由设备管理者将申请进行汇总整理,然后提交给院领导进行审批。
2效果
2.1规范了设备维护和保养工作
移动设备管理系统使设备维修的全过程透明化,每一个工作阶段都可以在系统中查询,起到了督促和监督的双重作用,规范了设备科维修人员的工作流程,减少了科室和病人的投诉,提高设备科工作的满意度。
2.2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完好率
操作人员在该系统中很容易查询设备的在用情况,对于大型设备的维修,还可以进行全程跟踪,科室之间有了透明沟通的平台,并且对每一项维修工作的细节进行了描述,为维修工作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提高了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效率。
2.3提升了医院设备管理水平
移动设备系统的建立,使设备科管理人员能够很方便地随时掌握全院设备的使用情况;使设备管理更加严谨科学,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由粗放管理向集约管理转变,以数据资料为依据,实行对个人、科室、全院设备管理工作绩效考评、合理调配人力资源,促进了医院设备管理科学化、正规化的进程。
3讨论
3.1传统手持移动系统的缺陷
(1)不支持离线业务,导致系统对无线网络要求较高,直接影响了PDA终端应用程序的响应速度;影响了数据的安全性,一旦数据丢失便无法恢复。
(2)价格高昂,在国内,只在一些大医院开展和应用,而且由于医院配置的PDA少,影响记录实时互动跟踪的效果,并且一旦出现损坏,移动操作系统就无法正常使用。
(3)不支持手动触摸、不配备键盘,手写输入或语音输入为主,造成不易输入。
3.2安卓智移动系统的优势
(1)系统支持离线业务。通过应用安卓系统内置SQLite数据库,使得系统对医院无线网络的依赖程度大幅降低,在某些无线信号不稳定的病房,系统照样能够正常使用,待网络恢复后,系统会自动上传离线时的采集信息。
(2)安卓智能移动设备价格下降,使得移动设备信息管理的普及和维修人员人手1台移动管理终端成为可能。
(3)系统支持多种智能终端,终端软件是基于安卓4.0系统开发,凡是采用安卓系统的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PAD等)都能运行该软件。系统应用平台的先进性,使得医院接下来采用平板电脑(PAD)做医生查房,实现医护移动信息的共享非常容易。
(4)支持多种输入模式,除保留(PDA)原有触控笔之外,还支持手动触摸、语音录入。移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时展的必然选择,移动医疗的需求还未成熟,医疗行业的复杂性及特殊性,存在着无限开发的需求,还需广大医院信息工作者研究探索,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张斌 单位:盐城市射阳县人民医院
第五篇
1研究方法
(1)工作量指标对比。运用国内专家推算出的5种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合理年检查人次数与合理日检查人次数(单机工作量),与医院实际指标值进行对比。依据文献资料,各类设备单机工作量建议值的20%~150%为设备利用的正常范围,即大于建议值150%的视为超负荷运行,小于建议值20%的视为低负荷运行。(2)利用效率指标值。收集各类设备2012年实际利用情况的相关数据,根据公式计算利用效率指标。分析2012年各类设备的利用情况,提出设备配置、管理与维护的建议。主要计算公式为公式1、公式2和公式3。年开机利用率=(年检人次×次均占机时间)÷(日均开机小时×年实际开机天数)(1)年时间利用率=(年检人次×次均占机时间)÷额定工作时数(2)年能力利用率=(年检人次)÷(日最高检查人次×年实际开机天数)(3)
2结果
2.15种乙类设备单机平均工作量负荷对比对比5种乙类设备实际单机工作量与专家推算的合理年检查人次数和合理日检查人次数见表1。表1显示:①CT机,2012年的平均工作量为20396人次,超出专家推算的合理年检查量221%,大于建议值150%,属超负荷运行;但由于年开机天数较高,约为365d,日平均工作量55.8人次,超出合理日工作量139%,仍在正常范围内(20%~150%);②MRI,2012年的平均工作量为11089人次,超出专家推算的合理年检查量213%,大于建议值150%,属超负荷运行;同CT机情况类似,由于患者多,开机天数较高,日平均工作量22.5人次,超出合理日工作量135%,仍在正常范围内;③DSA,2012年的平均工作量为2166人次,超出专家推算的合理年检查量103%,仍在正常范围内(20%~150%);日平均工作量8.2人次,为合理日工作量的91%,均属正常工作范围内;④SPECT,2012年的平均工作量为5339人次,极大超出专家推算的合理年检查量231%,日平均工作量15人次,是合理日工作量10人次的150%,属超负荷运行;⑤LA,2012年的平均工作量为12400人次,为专家推算的合理年检查量1.8倍,日平均工作量47.6人次,是合理日工作量的1.58倍,属超负荷运行。
2.25种乙类设备2012年利用效率指标分析5种乙类设备利用效率主要通过开机利用率、时间利用率及能力利用率进行分析。从年开机利用率与年时间利用率分析,CT机年开机利用率不足40%,表明设备空转时间较多;SPECT年开机利用率57.2%,表明开机时间利用一般;二者的年时间利用率均在70%左右,表明年时间利用上仍有较大潜力。MRI年开机利用率超过90%,表明设备开机利用良好;DSA与LA年开机利用率在120%左右,MRI、DSA与LA年时间利用率均超过150%,表明3种设备均处于高效运转状态。年能力利用率显示,CT的年能力利用率93.13%,表明设备已基本接近满负荷;MRI、DSA与LA的年能力利用率分别为50.63%、54.7%和76.27%,说明设备工作能力仍有较大发挥空间;而LA年能力利用率为119.23%,表明设备已属于超负荷工作。
3讨论
3.1设备利用情况
研究发现,调查的5种乙类设备总体利用情况较好。就单机工作负荷而言,与国内专家推算出的5种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合理年检查人次数与合理日检查人次数相比,医院的5种设备使用状态处于较高水平。这与医院自身的硬件条件、诊疗水平及区域影响力等都有直接关系。设备利用效率指标显示,工作能力发挥从高到低依次为LA、CT、SPECT、DSA和MRI,设备的年能力利用率主要反映设备的实际工作量与可能工作量之间的差距。而在开机时间利用方面,从高到底则依次为DSA、LA、MRI、SPECT和CT。经调查发现,DSA的开机方式为“有患者开机,无则关机”,而其他设备均为“连续开机”,可能是由于其他4种设备在多数时间患者较多、较集中而部分患者检查时间不确定所造成。此外以CT为例,单台设备年检查人次最高与最低相差15000人次之多,因设备年开机天数均按照规定,基本为每日连续开机,这样就造成了部分设备超负荷运行,而部分设备吃不饱的现象。故建议根据医院实际与各单机工作情况,适当调整开机时间以及各同类设备之间的工作负荷,避免不必要的空转。同时,医院还可在设备维修维护上加强管理,如制定医用设备的预防性维护计划,缩短设备的故障停机时间,提高工作量。
3.2设备利用效率指标分析
由于医院进行大型设备的购置需要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进行严格、规范的可行性论证,包括医院的综合实力、相关科室的发展现状、专业技术发展前景、各项辅诊检查的数量以及医院的管理水平等,不能单纯只考虑某一方面而盲目购置,否则势必会由于设备利用不足而造成医院负担。通过对大型医用设备的利用效率指标的分析,可以推断出设备的供给能力,从而为设备的配置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3.3建立大型医用设备的计划与评估指标体系
本研究表明,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定位为医院行政职能科室,同时承担除医用设备以外的部分物资采购与部分民用设备维修。目前,医院设有“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负责对医院医学装备发展规划、年度装备计划及采购活动等重大事项进行评估、论证和咨询,确保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然而,对于设备购入后的使用、维护、保养及维修却并未给予充分重视,尤其是设备使用方面的监管力度不够,需要建立大型医用设备的计划与评估指标体系。
4结语
医院医用设备的管理,需要由业务主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协作完成医用设备的技术评估工作,负责指导大型医用设备的购置论证、发展规划、选型、重大决策以及设备使用的监督管理等。同时,医院还需提高对医用设备日常管理与利用的数据记录与收集工作,为后期的各类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用于指导医院医用设备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为医院的决策部门提供设备配置规划参考依据、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作者:苗瑞 修燕 王晓堂 姚华 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设备物资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