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预防性维护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运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目的提出在大环境下开展新生儿科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preventivemaintenance,PM)工作的重要性。方法运用PM理念、分级管理、专项管理、循环改进等方法,对一些实际工作中的方法进行分析整理及案例解析,提出一套在新生儿科开展在用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建议。结果规范设备管理,提高运转,故障维修时效提高一倍左右,专项管理设备故障发生率由50%降为21%,保障设备的效益最大化,降低患者被感染风险。结论开展新生儿科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及实际价值。
【关键词】预防性维护;分级管理;专项管理;案例解析;感染风险
新生儿是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有相关调查表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占国内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中的60%,由于新生儿的大部分身体器官并未发育完全,免疫功能相对较差,对于病菌以及疾病的预防能力较弱,容易发生感染且死亡率高[1-2]。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有多种,在用医疗设备也是其中之一[3-4],2019年顺德医院新生儿感染事件,事件中引起的感染也不能排除是否来自在用医疗设备[5],国内外也有相关的报道指明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暴发与使用医疗设备相关[6-7],临床最常见的相关使用医疗设备风险、感染就是医疗设备相关压疮(MedicalDeviceRelatedPressureUlcers,MDRPU)[8]和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pneumonia,VAP)[9]。不仅如此,在临床护理风险及管理中,医疗设备也是其中很关键的一部分[10-12]。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医疗设备发展也日新月异,如何对设备进行管理与保养,保障其能够正常运转,减少在使用过程中故障发生的次数,降低由于仪器管理不当引发医院感染的风险,保证科室日常诊疗与护理工作顺利进行,是临床工作者需要关心的问题[13]。本文主要是运用预防维护保养(preventivemaintenance,PM)理念,对我院新生儿病房在用医疗设备的管理进行一些实践探讨及整理分析。
1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介绍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是指在故障发生之前就对医疗仪器的性能、安全性等进行检查与维护,保证医疗仪器的高效运行,防止故障发生的一种预见性维修方式[14],是美国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医院强调生物医学工程科的职责不仅仅是维修仪器,也应包括评估、测试及周期性维护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医疗设备管理方法,是指为了维持医疗设备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周期性地对设备采取的一系列维护工作。具体工作包括系统操作性能检查、测试和调整,电气安全测试,设备外部清洁和内部除尘,机械部件的润滑以及易损部件的更换等等[15]。据相关资料数据表明:国外的PM工作在整个医疗仪器维修活动中约占70%以上,故障性维修仅占30%以内;而国内却相反,故障性维修占70%以上,PM工作仅占30%以内。
2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的开展
2.1医疗设备日常管理的现状
我院新生儿病房成立于2002年,内设有封闭式病房、NICU区、早产儿区、足月儿区,开设床位56张,现配置有婴儿培养箱、辐射抢救台、新生儿呼吸机(SLE5000、SiPAP等)等专用设备,在未引入PM管理之前,在医疗设备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①分散管理,由科室自行管理,未形成有效的监督制度;②初步建立单设备管理方式,但是模式单一,相关方案制定不科学;③缺乏完善管理制度,人员缺乏约束力,执行力不足等;④呼吸机配套空气压缩机经常高温、水汽引起设备故障,等等。从2016年初开始,逐渐由设备科相关负责工程师介入管理,并在实践中摸索,逐渐形成科学化的PM管理模式。
2.2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分级管理
结合医疗设备的分级管理模式及新生儿病房在用设备的特殊性,专科专管,提出在医疗设备预防性保养制度下的三级管理模式:日常保养、一级保养、二级保养,操作流程如表1所示。
2.3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专项管理
2.3.1婴儿培养箱的重点管理
婴儿培养箱是一种温度伺服控制的设备,主要用于为早产儿、病弱婴儿提供一个洁净、温湿度适宜的培养、治疗环境,主要包括上下黄疸治疗装置、婴儿舱、控制仪、机柜等,运用PM的理念,从以前的模式中进行科学改进,逐渐建立从使用、检测、故障维修三位一体的管理制度,制定了相应的记录表,如图1~3,汇集3个记录表,制定了《婴儿培养箱、辐射台、双面光疗机使用、检测、维护记录本》,对设备的状态进行早期发现和维护。图1由科室使用人员完成的,登记每个使用患儿的个人信息、设备安全信息;图2由科室的设备管理人员完成,每个月一次的设备性能检测、附件完整检查、更换风机过滤网,每三个月清洁风机及控制仪;在图1跟图2中发现设备有故障,必须第一时间登记在图3,由设备相关负责工程师进行维修登记并跟进处理。记录本是在2017年底开始投入使用,临床使用后发现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本子设计外观太大,不好收纳;平时的检测、保养时由专人管理,这部分内容应该独立开,不然“一箱一本”的操作很浪费时间,容易疏漏等等,运用循环改进的理念,重新对记录本进行设计改造,尺寸变成一半,使用跟维护还是做成一本,检测、保养独立成一本,对病房内的培养箱分单双管理,从以前的“一箱一本”变成“一箱一页”,科学管理,从2020年开始投入使用,如图4。婴儿培养箱是早产儿出生后第一个接触到的类似于母体的地方,也是在新生儿病房接触最多的地方,是最主要的感染源之一,做好终末消毒是婴儿培养箱管理的一个最重要环节,不仅日常的每月一次的检测、保养要做,每个患儿出箱后都要严格进行终末消毒,图5为我院终末消毒的操作流程。
2.3.2呼吸机配套空压机的重点管理
呼吸机作为一种急救和生命支持类设备,是一种能代替、控制或者改变人的正常生理呼吸,增加肺通气量,改善呼吸功能等的装置,结构主要包括:呼吸回路、控制系统、监视器、报警装置和气源[15],我院新生儿病房在未启用中心供气前(2018年以前)都是采用压缩机作为空气源。运用PM理念,针对配套压缩机的特殊性,制定了相关的管理流程:a,每周清洁外观、空气过滤棉,并检查附件完整,如电源线、积水杯等;b,每班查看并倾倒积水杯积水;c,定期保养:清洗水汽分离装置和更换滤芯、清洗排水管路、气路密闭性检查、低压报警检测等(图6)。其中a跟b是由科室相关负责人进行管理跟进,c是由设备科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维护保养跟检测,清洗更换为每半年一次,功能检查为每年一次。
2.3.3在用医疗设备安全
标识及状态标签重点管理新生儿病房设备种类多,平时各种院内外领导查房、专家检查活动也多,为了便于领导专家、病人、监管部门了解科室所使用的医疗设备的情况及核心属性,也为了便于设备状态管理,按照相关规则、规定[16],结合PM管理理念,对平时的管理活动进行标签、标识,主要就是计量检定设备的功能检定标签、婴儿培养箱的定期风机和控制仪清洗的时间标签、使用设备空气过滤器定期清洗更换的时间标签、急救生命支持类设备后备电池的功能状态标签等等,如图7。
3结果
3.1规范管理,保障安全
在用医疗设备的状态健康是保障医护人员使用安全的有力保障,从一开始的科室自管到全院统管以及专项专管,这是设备规范化管理的一大跃进,把设备管理纳入平时的护理查房及设备巡查工作,从使用科室到护理部再到设备科,层层管理监督,保障了设备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及有效性,也是对设备使用安全的强有力支持。
3.2提高运转,效益最大化
表2是PM管理前后的维修时效对比,时效提高了一倍,如果考虑设备故障需要更换配件,一般流程都是大于24小时,但是介入PM管理后,提前购买易损件(主要是婴儿培养箱的小配件,其他呼吸机或者监护仪有应急调配方案),一般流程能控制在半天以内;图8是PM管理前后呼吸机的故障现象对比,数据时间从2014年初至2017年底,以两年(24个月)为统计周期,从图8可看出在2016年初开始介入呼吸机配套压缩机的专项管理后,压缩机故障率由21%降为4%,呼吸机故障率也由50%降为21%,由此可见,做好专项设备的PM管理能有效地提高设备的运转,保障设备的效益最大化。
3.3定期消毒保养,降低感染风险
从普通设备的定期日常保养消毒,再到温箱的专项保养消毒———终末消毒,以及空气压缩机的专项管理———定期清洗消毒,科学化管理,能有效降低在用医疗设备的使用感染风险,保障医护人员的操作安全及患者的使用安全。
4讨论
本文通过结合我院新生儿科使用设备的具体情况,提出在大环境下如何开展新生儿科在用医疗设备PM工作的一些做法,主要包括:分级管理、专项管理,循环改进等,对比其他同行的做法[17-20],本方案具有的创新点有:①专科专管,调动使用者跟管理者的积极性,共同维护设备的安全稳定;②科学分级,区分工作重点,有管理有监督;③循环改进,比如温箱设备,通过使用后再改进,形成了“一箱一本,一箱一页”的科学化制度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分级管理中的一级管理,是否有必要按照使用说明定期更换,现阶段都是先购置备用,设备检查后发现故障即刻更换的做法;每种方案都需要考虑操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婴儿培养箱的改进,是在经历几任管理护士后提出来的,如果操作者得过且过,问题可能会一直存在。新生儿病房是医院内一个特殊的地方,做好病房内在用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工作任重道远,现在的医疗活动都离不开医疗设备的辅助,保障医疗设备的安全健康就是在保障患者的安全健康,两者具有不可分离的关系。开展在用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保养,有计划地进行周期性维护、保养、检测等工作,能让使用者时刻掌握设备状态,确保处于最佳、安全的工作状态;提高医疗仪器的使用率,降低设备故障带来的损失率,缩短停机时间,使医疗设备发挥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延长使用寿命;加强与医护人员技术沟通,第一时间纠正错误操作;有效预防设备引起的感染[21-22]。
作者:姚卫武 林吉跃 王俊杰 吴晓霞 马晓霞 丁立 单位:汕头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