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院后勤设备管理标准化探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现代医院后勤设备管理标准化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现代医院后勤设备管理标准化探析

摘要:从设备管理的结果、环境、检修、培训、检查考核5个方向阐述如何建立设备管理标准化体系,通过标准化体系建立、执行、优化,将设备管理简单化、具体化,进而达到设备运行稳定、管理水平提升的目的。

关键词:医院后勤;设备管理;标准化;设备检修

标准化由标准制定、标准执行两个方面组成,即在事件各个环节都有标准,人人都按标准操作、执行,最终达到一个标准结果的过程,标准化就是将事件过程中复杂、抽象、专业等特征变得简单化、具体化、通俗化,达到人人均可掌握的目的,得到事件的标准结果。将标准化管理应用到现代医院后勤设备管理当中,从结果、环境、检修三个方面制定标准,确保整个事件各个环节均有标准;通过培训、检查考核标准,保障上述标准得到执行。将设备管理过程简单、具体化,可消除设备运行过程中人的不稳定行为、物的不稳定状态,最终实现设备运行安全稳定,为医院运营提供强大的后勤保障。

一、现状分析

(一)设备数量增加

随着现代医院规模越来越大以及业务量不断增长,医院管理者面临后勤保障的动力设备数量不断增加、运行及安全管理难度不断增大的现状,表1为某综合性二甲公立医院后勤动力设备表。

(二)设备专业性增强

随着医院后勤动力设备越来越多,包括通用设备及特种设备(电梯、压力容器),设备专业性在不断地细化、增强[1],例如空调,目前医院配有中央空调、分体空调,中央空调主机又分水机、氟机,不同类别空调主机的运行管理、巡检维修有很大差别;新风包括普通病房的小型新风机,以及手术室、ICU使用的规模庞大的新风净化机组。设备专业性的增强对设备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三)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面对后勤设备数量不断增加、专业性不断增强的局面,设备操作、管理人员在理论、专业、经验等方面的素质不足,无法在设备的操作、管理上形成成套的管理体系[2],仅在设备问题暴露或影响使用后才对设备进行维护,严重影响医院的运营,成体系管理上述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凸显。因此,有必要建立一个完善的后勤设备管理体系,将设备管理中的专业、繁杂的工作通俗化、简单化,在这个体系内,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只需按照体系设定的方式、方法、标准按部就班开展工作,就能保障设备性能完好、运行稳定[3]。

二、设备管理标准化体系

设备管理标准化体系主要由结果标准、环境标准、检修标准、培训标准、检查考核标准构成。结果标准:确定设备安全、平稳运行的关键参数,并量化设备运行结果。环境标准:明确设备运行的温湿度、洁净度、噪音标准。检修标准:从点检、检修两个方面制定设备检修标准,点检标准包括“五定”,检修标准包括维修、自行检修。培训标准:针对设备操作、管理人员制定培训标准,确保操作人员熟悉、掌握设备结果、环境、检修等标准,管理人员掌握检查标准,提升全员标准化意识及实践。检查考核标准:明确检查人员检查的方式、频次,检查出问题后的处理流程及考核标准。

三、整体思路

设备管理标准化是技术+管理相互融合的过程,首先通过科学方法、经验技术制定标准,包括结果、环境、检修三方面标准,然后通过管理(培训、检查考核)手段执行标准,最终确保设备性能完好、运行稳定。当最终设备运行出现偏差时,从技术(标准不合理)+管理(执行不到位)两个方面找原因,不断地改进,最终建成整个设备管理标准化体系,将专业设备管理通俗化、简单化。在设备管理标准化体系中关键环节是如何通过管理手段使得标准执行到位,在现场实践中主要是将标准、流程、操作规范、要领融合到作业卡中,做到形象、准确、简单,再通过对员工进行作业卡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检查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形成PDCA循环,最终保证制定标准适用,同时标准都能执行到位。结果、环境、检修标准属于技术范畴,须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联合设备制造、安装单位确定;执行各项标准、作业卡,属于管理范畴,本文主要通过培训、检查考核标准化两方面确保整个设备管理标准化体系得以实现。

四、具体实施

(一)结果标准化

根据医院实际需要,与设备制造、安装单位共同确认设备运行关键参数,量化关键参数,将其作为设备运行是否正常的判断标准,并在设备上采用铭牌明确标识,做到简单、直观、明了,在设备巡查过程中操作人员发现参数不在正常范围内时,及时通知管理人员处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代医院基本上采用信息系统监控设备运行结果,设定设备关键参数,不在范围内时及时通过手机信息、声光报警方式提示管理人员。

(二)环境标准化

设备运行状态、使用寿命与其运行环境息息相关,特别是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因此在设备管理标准化体系中对设备环境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建立标准:

1.温湿度

温度影响到设备能否有效散热,湿度影响到设备运行的电路安全,需要确切的标准;明确设备运行需要的温度、湿度标准,通过空调、加/除湿设备控制好设备运行环境的温度、湿度,特别是外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时。

2.洁净度

电子设备、电气设备对环境洁净度要求较高,粉尘、尘土会影响到设备运行性能,应控制机房、设备洁净度,制定清洁标准,定期对设备本体、运行环境进行清洁,确保满足设备运行要求。

3.噪音

噪音作为判断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相对直观的重要指标,从设备运行声音尖锐程度制定噪音标准,能让人快速判断出设备运行状态。

(三)检修标准化

1.点检

点检是为保持设备性能完好,通过人的五感(视、听、嗅、味、触)或借助工具、仪器,按照预先设定的周期和方法,对设备规定部位、点进行预防性周密检查的过程,目的是使设备隐患和缺陷能够被及早发现、预防、处理。设备点检工作内容主要是“五定”,即定点(检查部位、项目和内容)、定法(检查方法)、定标(检查标准)、定期(检查周期)、定人(点检项目由谁实施)。

2.检修

检修标准分为委外检修标准、自行检修标准,部分设备核心、成套部件、集成电气因专业性过强可委外检修,在委外检修标准当中明确该部分项目、内容、程序等标准。除委外检修内容外的项目由管理人员组织检修,自行检修方式分三种:以某一段时间为周期基础的预防性检修称为定期检修,标准中须要明确周期、检修项目、相关作业操作标准;对设备先天性缺陷或频发故障,按照当前设备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进行改造,以消除设备缺陷称为改进性检修,标准中须要明确处理程序、责任人;设备在发生故障或失效时进行的非计划检修称为故障检修,标准中须要明确检修预案、程序、责任人。

(四)培训标准化

培训标准化首先是可以提高员工标准化意识,使其认识到设备管理标准化体系的构成;其次是教会员工熟练掌握各个标准、作业卡要求,提高员工工作技能,使其胜任岗位需求。针对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其培训标准化要求也不一样。

1.操作人员

培训标准化目的是让操作人员熟悉和掌握设备结果、环境、检修标准,重点掌握设备点检、维修作业卡,做到检修操作符合标准、作业卡要求。操作人员培训标准化步骤:一讲二看三练四比五改六考。“一讲”指培训老师将作业卡讲解一遍,讲解过程突出作业卡难点、重点、关键点;“二看”指操作人员观看老师如何按照作业卡操作,强调操作要领、注意事项;“三练”指操作人员按照作业卡要求、老师操作练习;“四比”指老师比较操作人员具体操作和作业卡标准差距,使操作人员明白不足之处;“五改”指操作人员对照老师指出不足不断改进;“六考”指培训老师组织理论、实操考试,对操作人员进行达标验收[4]。

2.管理人员

培训标准化目的是让管理人员清楚如何开展检查,掌握检查内容、要点、流程,同样从理论、实操两个方面培训,考试达标验收方可上岗。

(五)检查考核标准化

1.检查标准

检查标准主要是针对管理人员,检点在检查结果、环境标准是否得到执行,检修作业是否按照作业卡上的规范要求操作,确保标准化执行到位,因此设备运行检查标准中明确检查项目、结果标准、环境标准、检查项目现状、异常处理等方面内容;设备检修检查标准中明确检修项目、作业卡要求、检查项目现状、整改情况等方面内容。

2.考核标准

考核标准化作用是保证员工按照设定标准、作业卡去开展工作,消除员工随意、侥幸心理,通过过程标准达到结果标准。考核标准中明确考核事项、处罚标准、下岗标准、再上岗标准等,当出现被考核事项时,按照标准处罚;当事项严重达到下岗标准时,给予员工下岗处理(只有工资,没有绩效);当员工学习达标后,申请考试验收,达到再上岗标准后方可上岗作业。

五、结束语

设备管理标准化先是通过技术经验、科学方法制定正确的结果、环境、检修标准,通过管理方法(培训、检查考核)保障制定的标准得到执行,确保设备稳定运行,保障医院正常运营;在设备管理标准化实施过程中,标准指导具体操作,操作结果反馈标准执行情况,不断微调标准,通过标准、执行两个面联动,使技术、管理相互融合,形成良性循环,在持续的循环中推动设备管理水平稳步提升[5]。

参考文献

[1]施茂祥.医院后勤设备的管理[J].医疗装备,2016,29(21):62-63.

[2]李莹,孙乐成,鹿澎.浅谈精细化管理在医院后勤设备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7(5):80-82.

[3]田兆树.医院后勤设备管理[J].现代医院,2008(8):138-139.

[4]曹和勋.医院后勤设备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1(6):88-89.

[5]李立荣,杨宗亮.医院后勤运行设备的安全管理[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8(3):34-36.

作者:吴胜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