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设备管理方法与效果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康复设备管理方法与效果,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康复设备管理方法与效果

[摘要]该文对该院康复设备的管理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康复设备管理新模式,并对管理新模式下的设备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探索新型管理模式下,康复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情况,提高管理效率与经济效益。

[关键词]康复设备;设备管理;方法;效果

医疗设备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近年来,医疗设备已成为医院增速最快的资产之一。有调查显示,在我国各级、各类医院中,医疗设备的总资产达医院总资产的一半以上,而一些规模较大的三甲医院的医疗设备占医院总资产的比重更高,达70%~80%,且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1]。医疗设备作为医院重要资产,在日常的使用与管理中应加以重视,避免闲置,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该院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医疗设备较多、分布散乱、精密度高不易维修管理、专业管理人员匮乏等都给医院管理增加了难度,设备的管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与完善,人们对医院医疗服务及医疗设备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在一定意义上讲,医院医疗设备的配置状况也是体现其综合水平的重要内容之一。康复设备是专门为患有疾病的患者所提供的辅助康复设备,是患者恢复健康的保障,康复设备的科学管理是保证其有效工作的基础[2-3]。因此,加强康复设备管理尤为重要。目前,医院对康复设备的管理意识淡薄,管理模式不具备规范化、制度化等特点,导致交叉感染等多种不良事件发生,运营成本过高。因此,亟需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干预,实现医疗康复设备的高效运营。

1康复设备管理现状

近年来,该院的发展势头良好,出现了一批优秀学科。伴随着医院快速发展的同时还承受着日益严峻的压力,随着医疗康复设备的不断购入与更新,设备管理的复杂性与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有关设备的使用管理问题提上日程。该院设备管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针对全生命周期设备的管理相对欠缺

全部设备的分布、数量、最新动态及维修状况等不能及时掌握。多数设备无法进行预警、保养制度与计划不完善、维修不及时或无法恢复、维护保养等无电子化备案做不到及时查询,致使设备运营效率低下,运营风险增加,维护保养等工作不到位,无法追踪,无形中减少了设备运营带来的经济效益。

1.2质控工作的开展力度不够

查阅《医疗器械临床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及JCI标准等文件中均提及到医疗设备的使用单位应定期进行检查、校准、维护等工作,负责检查维护的工作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但医院储备的工程师人员不足,无法满足要求[4]。另外,相应的检测设备与资质的缺乏也是质控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原因之一。

1.3管理制度不完善

缺乏整体的设备管理规划,一旦出现问题,反应不及时,应急能力不足,应对措施不充分,直接阻碍患者的治疗进度,进而影响到患者满意度,还会致使维修预算困难。

1.4工作人员与设备管理发展的需求不匹配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医疗设备不断完善,数量与复杂性增加,对工作人员的数量及专业技能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对高精尖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能力不足[5]。

2管理新模式

为提升该院医疗康复设备的管理水平,解决当前所面临的管理问题,缓解医疗压力,该院于2016年10月引入了设备管理新模式,根据当前设备管理常见问题出发,从加强康复设备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加强人员管理与责任意识等方面着手,旨在提高康复设备的使用效率,改善设备管理问题,具体措施如下。

2.1加强康复设备的管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2.1.1设备定期清洁、消毒与监察检测

每天对康复设备的放置区域进行空气消毒,2次/d,分别在14:00用空气消毒机消毒,21:00用紫外线灯管照射紫外消毒,40min/次。设备存放区的地面及设备的台面每天都要进行常规清洁与消毒[6]。为避免交叉感染,行常规常规空气消毒质量监测,在设备的台面进行随机取样培养,检测细菌数量,作出正确判断。

2.1.2完善并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设立设备管理办公室,制定具体的管理流程及相关管理制度。有关科室建立各级风险管理小组,由经验丰富的专家担任组长,组员也应具备相应的设备管理技能,建立起管理责任制,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制定专们人员负责定期检查、核实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维护良好的康复设备可每3个月检查1次,设备完好率>90%。将该院全部康复设备的使用、维修、检修及清洁消毒等情况进行登记,严格记录并定期检查记录情况。建立所有康复设备使用、检修、维修、清洁消毒登记本,并定时检查运行记录是否按时准确记录[7]。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将医院的基本信息、各科室分布情况及医疗康复设备的资产信息纳入管理系统并随时更改,便于查阅,实现设备信息的实时对接。定期对康复设备的管理与使用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并进行相应考核,掌握工作人员对设备的使用情况,保证操作的规范化。当设备出现故障或损毁时应及时上报,以便派遣专业维修人员维修,保证设备的使用,若是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故障,视损毁程度承担相应赔偿,严格执行追责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专业性。

2.1.3固定康复设备的位置,尽量避免移动,减少损耗

完好的康复设备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基础,若是经常性移动设备将导致使设备的螺丝松动,器材损耗等问题;其次,经常性的设备移动也会给治疗带来不便,工作人员或患者无法精确找到所需设备,造成管理混乱,耽误治疗时机。因此,固定康复设备的存放位置,有助于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安全隐患。

2.2加强人员的管理,强化其责任意识

2.2.1康复设备的管理人员要相对固定

慎重选择康复设备的管理人员,要求工作认真、细致、责任心强、专业技能过硬,能够处理突发事件,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熟悉并掌握本人所负责设备的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严格落实并执行管理制度,接受监督,一旦出现失误能及时处理、止损,实现设备的有效使用与管理。

2.2.2加强安全教育

定期组织管理人员学习、讨论康复设备管理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学习最新的设备使用与管理知识,反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操作与管理问题,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加强管理人员及设备使用者的安全教育,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感。通过实例介绍等方式让管理人员切实感受到因管理不善给医疗安全带来的隐患,从而增强安全管理意识。

2.2.3控制人员流动

为了保护康复设备,尽量避免患者家属及陪护进入康复大厅,避免因好奇心而乱动、乱摸设备造成的损毁或引发的安全问题。

3结果与讨论

康复设备的研发使用与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紧密相关,相辅相成。康复设备是辅助患者进行预后恢复的医疗设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恢复起决定性作用。医院设有专门的康复科室,专人负责管理使用,当前,康复设备的管理较为混乱,管理措施不完善,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到患者治疗,乃至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8]。结合该院实际情况并借助相关医院的设备管理经验,该院采用了新型的设备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该模式主要从提升管理品质与工作效率、设备利用率、维护预算及质量安全规范等几个方面实施。康复设备的安全管理有助于防控院内交叉感染。定期定时检查康复设备放置区域的空气情况并进行台面取样,送至检验科抽检,合格率均是100%,检查的样品中没有出现交叉感染。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加强管理,降低康复设备损耗,提高使用率,设备的完好率超过90%。严格操作规程,按要求使用康复设备,设备的存放位置固定,减轻移动过程中带来的损坏,降低成本,提升经济效益。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扎实专业技能,避免因操作不当带来的伤害。加强工作人员法律教育及安全教育,可以有效杜绝不良事件的发生。该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康复设备管理新模式在管理制度的建立、管理人员的选择上基本实现了预期效果,对过去设备管理中导致的交叉感染、设备利用率低、人员管理混乱等现象进行了有效的调整与改良,管理成效显著,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可为同行业工作者提供参考。综上所述,设备管理新模式不仅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安全规范,还降低了维护预算,提高了医院的综合经济效益,使医院的康复设备管理迈向新的台阶。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升了医院口碑。

[参考文献]

[1]韩斌,杨晓静,肖淑利.康复医学科对康复设备管理的方法与结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2,9(20):105.

[2]张春青,王越,孙惠丽,等.医用康复器械分类管理探讨分析和展望[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17,41(5):365-368.

[3]傅道元,礼国庆.康复医学设备现状与发展方向浅析[J].集成技术,2013,2(4):74-78.

[4]申卫.医疗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6):220-222.

[5]米永巍,伍瑞昌,李怡勇,等.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研究[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3):33-36.

[6]蔡军杰,郭乾坤,何君,等.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医疗设备管理途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7,38(4):154-156.

[7]高丽英,杨明.浅谈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与实践[J].中国医学装备,2012,9(2):58-61.

[8]王云志.探讨现代医院设备管理模式的应用[J].人力资源管理,2016(12):267.

作者:孙冠宏 单位: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院长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