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市场营销微专业构建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线上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教学效果各有褒贬。依托大智移云的背景,“微专业”构建越来越收到高效的青睐。微专业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高职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脱节”,高职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本文在剖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市场营销微专业构建的思路,旨在为解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上提供借鉴思考。
引言:
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在甘肃考察时强调,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做强实体经济需要大量技能型人才,需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发展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职业教育功不可没。职业教育并非普通教育的“低配版”,它具有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可以为国家发展提供高质素技术技能人才。作为高职院校,需要思考如何面向社会开放办学,紧密对接行业需求。
一、微专业概述
“微专业”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是由在线教育慕课平台EDX首次提出,主要是指慕课平台根据就业需求向平台学习者提供关于某一专业的专项课程体系,学习者学习课程并通过考核后就能够获得由慕课平台所颁发专业认证的一种培养模式。[1]2015年初,网易云课堂以MOOCS形式上线了一个全新的“微专业”板块。百科全科显示,微专业需要提炼某岗位的核心技能,以高效集中快速的方式,通过5~10门左右的核心课程的学习,能够快速达到某一领域的工作技能要求,使学习者快速就业、弥补大学专业设置与企业用人需求之间的匹配问题。微专业模式的出现,是依托大智移云的用户网络体验背景,它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为高职院校培养专业对口的技能技术人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它弥补了传统人才培养方案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作为一种补充和完善传统学习模式的新生事物出现在生于“网络时代”的学生面前。它用“所学即所用”的务实理念解决了“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及企业需求脱节”问题。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剖析
1.传统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出现“错位”。笼统来看,各行各业都需要营销人才,它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但随着行业分工的细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营销手段层出不穷,就拿直播营销来说,它将产品选择、推销话术、广告策划和客户服务等营销环节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反观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只是接触过分门别类的理论知识,未能触碰到市场端真实的运营场景,并没有践行“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的理念。用人单位对实习生或毕业生技能操作能力认可度不高,认为学校对人才的培养还是有些滞后。市场营销微专业的推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弱化这种“错位”,正是有了企业的加盟,更有底气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注重工匠精神的养成,帮助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为社会输送更精准的人才。
2.重理论,实践教学难以落地。目前高职教育的自身办学特色还未完全被挖掘,课程设置及上课形式和本科的运作模式差不多,没有体现国家所要求的分层次培养人才初衷。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还是以传统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环节难以落地。究其原因,一是缺少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助力,师生无法在模拟的情景中完成教学环节。二是具有“双师型”实力的专业教师不多,难以真正意义上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教学内容。这就需要专业教师“走出去”学习企业的操作模式,将前沿的专业动态和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展现在学生面前。市场营销微专业的运作可以培养一批真正具有“双师双能型”教师,为高职层次的教育注入活力。
3.人才培养缺乏层次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采用的是“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拓展课”组合形式,其中拓展课也没有根据各个学生的实际需求而设置,最后培养出来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都是“千人一面”,人人可以找寻营销类工作,但又无从下手具体的业务。市场营销微专业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多设置一些方向性的课程,让学生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后,可以选择不同方向的营销课程,如房地产策划、连锁经营、酒店管理等方向。也可加强和企业的深度合作,与不同企业共同打造定制化的“微专业”,让学生继续完成下一阶段的学习,打通学生和某类企业双向选择的“最后一公里”。在此过程中,极力促成企业导师的云端授课,企业可以提前物色满意的在校生,提高学校就业率的同时可以同步减少企业的跳槽率,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有力体现。
三、高职市场营销微专业构建思路
市场营销微专业安排在第4学期和第5学期,市营专业的学生在学完市营类基础课程的前提下,再来选修市场营销微专业,会对专业知识的吸收和消化更快。其中第4学期的微专业课程如果和原有专业课程有一致,可以学分互认,鼓励学生积极报读微专业课程。第4学期修满微专业学分,可以获得微专业证书。学生有此证书,可以更有优势进入校企合作的对口企业,特别是参与微课程设计等与校方有深度合作的的企业就业。第5学期,学生在跟岗实习的同时,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微专业课程,既能助力胜任现有的工作岗位,又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找准切入点。当然,非市营专业的学生也可选修市场营销微专业,同步完成辅修专业或第二专业,可以减少学生转专业的成本,又能取得类似第二学位的证书。毕业找工时,相当于拿着双证(毕业证和微专业证),为自己的就业打通了另外一个就业领域方向。
1.校企共商微专业课程体系。微专业的设置是为了精准与社会需求及岗位要求对接,能让学生一出校门就能胜任某个岗位的工作而不至于“回炉再造”,这就决定了学校不能“闭门造车”地想当然进行微专业课程体系的拟想,需要对应企业方的参与,共同讨论研究确定出微专业的课程设置及运作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借助“大智移云”的背景优势,充分发挥微专业的“所学即所用”的优势,让学生随时随地地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减少学生学习的抵触心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同时,也更有信心走进企业,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技术技能要求。目前,通过与校企合作企业的接触和交流,初步判断出市场营销微专业的课程可以围绕以下8门课程开展:《销售管理》、《消费者行为学》、《直播营销》、《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推销技巧》、《市场调查与预测》、《广告策划》、《服务营销》。
2.多元化师资队伍的打造。师资队伍建设是市场营销微专业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是走出特色之路的关键。各大培训平台推出的微专业,的确有行业专家和精英的加盟,但课程体系有些“拔高”,需要校外行业专家和校内专业教师“并肩作战”才能酝酿出一套科学合理且接地气的微专业课程体系和推进方案。一方面,可以鼓励教师利用假期下企业进行挂职学习锻炼,洞悉本专业所需要的技能技术;平时的教学可以借用企业真实案例,进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让教师真正成为“双师型”,打磨出一支有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加盟校内教学,进行教师培训和云课堂授课,培养一批有教学水平的专家。启用“双导师”育人机制,实现双向交流,相互学习,为市场营销微专业的推进保驾护航。师资队伍的打造,除了行业专家和企业人士的参与,校内专业教师的助力,还可以充分听取政府机关部门的指导意见,如省就业促进会,让他们来对学生的就业创业进行指导教育。
3.教学过程对接企业项目。从前期微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到后期课程推进行业专家及企业人士的加盟,每个环节都透射着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痕迹。为了便于学生能更加快速地了解企业及认知专业知识,可以将企业项目依据时间节点嫁接到某门课程中去,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真实水平又能为企业项目出谋划策。学生此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微专业课程线上学习得分和企业项目完成情况得分两部分组成。企业项目引进教学过程,不仅可以优化课程内容,让课程任务更能贴近企业的真实场景;又能水到渠成地促成校外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搭建一个稳定的实习就业的窗口。
总结:
自2020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借助“互联网+”在线教育的优势,高职院校相继开展线上教学,极力整合最优资源,培养学生自律自觉的线上学习习惯。同时,高职院校充分认识到传统人才培养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脱节”,正在找寻“架桥”方式。而新生事物“微专业”的诞生,自带“正当其时,十分必要”的光环,犹如星星之火照亮校企“双导师”育人机制的前进方向,共同找寻一条培养企业所需精准人才的道路。作为一个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把握好微专业的实战技能和就业资本的本质,体现出受社会认可的“微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核心课程的设置、教学过程的安排、学分的认定及证书发放管理等方面,还需要慎重考量,进一步思考如何打造这种以就业为导向的定制培养体系的良性“微专业”生态圈。
作者:汪蔚 单位: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