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困境及改革,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的市场营销教学方式面临诸多问题,改革呼声不断高涨。本文首先分析当前市场营销专业面临的教学困境,然后参考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文献,对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提出了改革方案及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困境;教学改革
市场营销作为一个新兴专业,为我国企事业单位培养出大批兼具营销职能与管理职能的复合型人才。在“互联网+”新经济背景下,如何培养出企业界需要的“互联网+”营销人才,是每所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单凭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实现这个艰巨任务,在此背景下探讨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困境及其改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从当前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文献综述和教学实践总结,提出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若干策略。
1当前市场营销专业教学面临的困境分析
1.1“互联网+”背景下,课程内容易老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案例更新迭代非常快,案例很容易老化。老化的案例一般远离现实,缺乏新意,学生无法与其共鸣。其次,企业环境动荡多变使得营销理论演化非常快,落后的理论内容、缺乏创意的PPT形式也会令学生反感。另外,“互联网+”背景给教师的授课方式带来了巨大挑战。一成不变的教学案例、教学PPT、授课方式,将会极大地影响教学质量。
1.2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当前企业的实际需要
当前处于“互联网+”的时代,企业往往会借助微信营销、网络直播、社群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扩大销售。而传统营销专业教学中并没有设置该类课程,学生毕业外出工作后发现很多知识用不上,而需用的知识课堂上又没有学,进而产生危机感和失落感。毕业生对母校的负向反馈,导致在校生对所在院校、专业的迷茫与不自信,从而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
1.3某些专业课内容浅显易懂,容易成为“水课”
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上,大致分为文科类课程和基础类、工具类课程。学生对基础类、工具类等较为深奥的课程重视度高、参与度高。相比之下,有些文科类课程内容浅显易懂,只需考前死记硬背就能过关,被学生认为是“水课”。其实是不是真正的“水课”取决于教师的授课质量。多数授课教师使出浑身解数,增加理论素养,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重视教学过程考核……这样的课程就是名副其实的“金课”。而有些老师不太重视教学质量,使得该课程容易成为“水课”。
1.4专业课程实训性不强
在传统市场营销教学中,基本上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课记笔记的方式,这样的学习方法虽有助于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本理论和结构框架,有利于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但这样的授课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就是学生对所学理论存在迷惑:究竟我们所学知识和理论企业用得上不?第二,市场营销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教师单向的授课很容易让学生陷入“光说不练假把式”的陷阱,学生只懂理论却不会结合实际情况去实践应用。
2已有文献回顾
蒋达云等(2010)以井冈山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为例,探讨了如何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若干举措[1]。刘丽娜(2014)提出高校应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着重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采取多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等[2]。潘洁(2014)从营销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营销实践教学体系设计、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安排等方面入手,力图实现高校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最优化[3]。赵泉午等(2015)深入分析了重庆大学“科研项目实践推动专业教育”、“国际理念与本土化实践融合”及“多层次立体化实验实习”的特色线路,对国内营销专业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4]。万珊(2015)提出,高校应当创新教学方式,合理设置实践环节,采用校企合作模式[5]。连翠芬(2015)指出:学校应改革课程设置,增加实践类课程,开展校内外实践,建立理论实践并举的考核体系[6]。近年来,学者开始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改革。杨珩(2017)提出:营销课堂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善用新型教学方式,培养O2O模式下新型营销人才,深入开展校企合作[7]。黄海洋(2019)认为营销专业培养应该做到教学理念更新、知识体系更新和教学方式更新。吴庆福(2019)指出增加实用性主干课程,使用新型教学方法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9]。
3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方案及建议
根据上述市场营销专业教学面临的困境,本文根据文献综述与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研室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教学改革方案及建议。首先,明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增加《数字化营销》、《社群营销》、《新媒体营销》等实用类课程和《市场营销模拟实验》、《问卷调查研究方法》等工具类课程,教研室或教学团队要做到教学内容、教学PPT、教学案例定期统一更新。其次,建立营销实训基地并开展长期合作,可以做到企业与高校之间资源互补和互通有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第三,既要鼓励教师“走出去”,也要把企业家“请进来”,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第四,借力各种营销竞赛,做到以赛促教,以教促赛,教赛结合。最后,教学研究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科研,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1明确教学目标与调整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基本前提,它能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具有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教师教学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方向性。“互联网+”背景下,每所高校都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校应该增加《数字化营销》、《社群营销》、《新零售》、《网络营销》等课程,以适应当前企业界对“互联网+”营销人才的迫切需要。其次,尽量增加开设工具类、软件类课程,比如《市场营销模拟实验》、《问卷调查研究方法》、《Python基础教程》等,增加学生到工作岗位的动手能力。同时,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教师应该及时关注理论的发展趋势与演化动态,及时调整课程内容,适时提出代表性的新案例,及时更新PPT样式,使其具有时代感和创新性,避免课程老化现象的发生。教研室、教学团队要定期开会讨论,做到教学内容、教学PPT、教学案例库的统一更新。
3.2建立营销实训基地并开展长期合作
建设营销实训基地,利用校外企业资源,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打造一个乃至多个教学、实习为一体的基地,对高等院校营销专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理论是空洞的,实践是鲜活的,构建营销实训基地能够将营销鲜活的一面展示给学生。首先,建立并发展校企合作基地,做到互通有无。高校师生在企业营销策划把脉时可以承担重要角色,在市场调研时可以充当数据分析师,在营销旺季时当作补充劳动力;而企业老总或营销经理在淡季空闲时可以担任兼职教师,给学生带来生动一课。另外,任课教师时刻要给学生灌输勇于实践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去实习基地实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拥有“又练又说真把式”的本领。
3.3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营销专业教师基本上都是学校培养出来的,从校门到校门,缺少企业工作经验。课堂教学往往会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不利于综合型营销人才的培养。如果企业注重“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首先,高校要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增强自身实践经历。其次,高校既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聘请校外企业家做兼职导师。“互联网+”背景下,校外兼职导师能够讲述企业一线发生的最新营销案例,更深入地为学生解读营销真谛。第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打通“双师型”教师职业上升的通道,这是稳定“双师型”队伍的前提保障。
3.4以赛促教,以教促赛,教赛结合
参加各种比赛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竞赛、全国市场营销策划大赛、案例大赛等比赛。一方面做到以教促赛,高校应该多鼓励老师带队、学生参与,激发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比赛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另一方面做到以赛促教,学生在竞争性、对抗性的环境下进行实战演习,既能够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了解,激发学习动力、增加学习兴趣,又能增加学生的综合能力。
3.5教学研究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老师科研
如今大学本科教育理论性课程居多,实战类课程偏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机会少了。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远未完全发挥。大学作为教学科研型单位,多数老师承担了科研项目,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去。这样,学生与自己的任课老师合作,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性,学生也能学到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另外采用教学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师生的合作默契度、科研的专注力以及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蒋达云,邹鹏.地方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探讨——以井冈山大学市场营销专业为例[J].中国商界,2010(09):252–253.
[2]刘丽娜.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J].教育探索,2014(01):98–99.
[3]潘洁.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校内实践教学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36):156–158.
[4]赵泉午,杨茜.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人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大学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02):120–125.
[5]万珊.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12):85–86.
[6]连翠芬.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30):17–18.
作者:阎婧 邱芳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