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老年抑郁患者社区管理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2年3月—2013年6月杭州市上城区随机抽取2个社区进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调查,各社区分别筛查出84例抑郁患者。纳入标准:(1)本地居民;(2)年龄≥60岁;(3)沟通无障碍;(4)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5。排除标准:(1)患急性严重威胁生命的躯体疾病;(2)有严重精神障碍者且有自杀风险。
1.2方法
1.2.1问卷调查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居住条件、慢性病情况和慢性病管理评级等情况。慢性病管理评级是社区医生依据慢性病控制情况以及伴随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来进行分级管理。
1.2.2病人健康问卷(Patienthealthquestionnaire,简称PHQ-9)抑郁量表
PHQ-9量表是一个简明、自我评定的工具,常被广泛应用于基层医疗单位有关精神障碍的诊断。PHQ-9量表用于评估调查对象在过去两周抑郁症状的发生频率,有9个四分类条目组成,计分方法为:完全没有=0分,好些天=1分,一半以上的天数=2分,几乎每天=-3分。PHQ-9量表总分为各条目之和,抑郁严重程度判断标准为:0~4分=无抑郁,5~9分=轻度抑郁,10~14分=中度抑郁,15~19分=重度抑郁,20~27分=极重抑郁。国内有研究应用PHQ-9对上海城市社区老年人以及长沙市农村老年人进行评定,表明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3社区管理模式
研究表明,精神障碍常常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并存,老年人常到社区进行就诊,因此本研究的社区管理模式采用团队合作模式,以应对老年人的抑郁障碍。对两组老年抑郁患者分别进行干预,并在6个月、12个月后对其进行随访。对调查的2个社区随机抽取1个社区作为实验组,另1个社区为对照组。实验组的社区管理模式为:(1)组建团队:由3名全科医师、2名全科护士和2名精神科专科医师组成服务团队;(2)学习培训:参加培训,提高管理水平。对社区医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培训和考核。责任医师和责任护士每月参加针对老年抑郁症的干预课题研究的培训。(3)发现患者:关注每1例就诊的患者和长期失眠的社区老年居民,通过筛查,尽早发现抑郁症患者。(4)观察治疗:采取重症患者一对一管理,责任医师定期上门督导用药,定期进行患者家属教育,专家下基层进行会诊和指导。对照组的做法是向社区医生提供抑郁症操作指南,有需要时社区医生访问抑郁患者,并固定时间进行随访,进行常规的慢性病管理。
1.4统计分析
将所有问卷调查结果导入SPSS17.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H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口学特征
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人口学特征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84例抑郁障碍,其中轻度26例,中度53例,重度5例,PHQ-9中位数得分11.00分,QR=3.75;对照组84例抑郁障碍,其中轻21例,中度60例,重度3例,PHQ-9中位数得分10.00分,QR=1.75。
2.2对抑郁障碍的影响
通过对实验组84例抑郁症患者2年的管理和治疗,有12例患者完全治愈;58例患者一直坚持药物治疗,情况稳定;14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干预前PHQ-9中位数得分为11.00分,QR=3.75;干预6个月后中位数得分7.00分,QR=3.00;1年后随访中位数得分9.00分,QR=4.00,由于不满足方差齐性(t=44.631,P<0.05),经非参数H检验抑郁障碍程度在干预前后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2,P<0.05)。经秩次转换两两比较,干预6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抑郁症状明显有所缓解(Z=-7.744,P<0.05);而干预12个月后与干预前比较,Z=-3.087,P<0.05,干预12月后有所上升,与基线相比仍然有所缓解。对照组仅进行日常的慢性病管理,干预前PHQ-9中位数得分10.00分,QR=1.75;干预后6个月中位数得分11.00分,QR=4.75;1年后随访中位数得分12.00分,QR=4.75,经方差齐性检验,t=21.58,P<0.05,不满足方差齐性,通过非参数检验,抑郁障碍不同时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05,P<0.05),说明对照组随着时间的推移抑郁症状情况有差异,经秩次转换两两比较,干预6个月后与基线比较,干预6月后的抑郁症状有所加重(Z=-3.750,P<0.05),而干预12个月后与基线比较,Z=-4.375,P<0.05,与基线相比抑郁症状并未缓解,反而有加重的趋势。
2.3对慢性病评级的影响
由于实验组抑郁症患者基本上在社区看病,故能统计实验组抑郁患者慢性病的具体情况。实验组84例抑郁患者中,80例患慢性病。其中高血压74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6例,肿瘤4例。患1种慢性病55例,患2种慢性病25例。其中24例患有高血压,共病糖尿病16例,共病冠心病4例,共病肿瘤3例。实验组80例慢性病患者中1例为肿瘤患者,无慢性病评级,其他79例抑郁治疗前,慢性病评级情况1级0例,2级31例,3级48例;抑郁治疗后慢性病评级情况1级7例,2级55例,3级17例。其中有38例患者慢性病评级等级降低,41个评级未改变。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895,P<0.05),说明社区抑郁管理模式对慢性病评级有影响,有利于慢性病的控制。
3讨论
有文献研究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是老年人抑郁症的影响因子,文盲、婚姻不完整以及居住状况较差者,易发生抑郁障碍。本研究在干预6个月、12个月之后发现实验组的抑郁症状有所缓解,而对照组的抑郁情况并没有缓解,反而更加严重,而在1年之后抑郁症状一直维持,这说明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有利于抑郁症状的缓解,也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该模式的推行有利于老年抑郁患者抑郁症状的改善,但干预12月之后实验组PHQ-9表得分有所上升,该模式开始推行时医务人员的热情度较高,对患者的病情也比较重视,随访的次数比较频繁,但该模式的推行受到社区居民文化程度和健康意识的影响,有一些居民不理解不配合,甚至有些居民认为侵犯了他们的隐私,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因此有些患者就减少了干预;另一方面,患者在症状有所改善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放弃治疗或者心理干预,因此会影响治疗效果。社区抑郁管理模式能降低慢性病评级,在相关文献中也能找到类似的研究。抑郁症状的缓解,有利于血压以及血糖的控制,提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率,减少慢性病用药,并降低慢性病评级。这也与本研究抑郁患者慢性病的构成情况有关,以高血压与糖尿病居多。
作者:袁相红 吴雅芳 陈树林 单位:杭州市上城区湖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