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管理与配置现状探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将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内各社区居民及体育管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基于社会体育学的研究视角,对该街道内社区体育资源的管理与配置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并对社区体育资源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展开了分析探讨,以期改善社区体育资源的供应质量和供应总量,保障居民的体育健身需求。本文期望能为北京市及其他城市进行社区体育资源转型与发展提供新参考。
关键词:社区社区体育资源北京市北太平庄街道
1、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腾飞,国民物质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得到了普遍提升。党的报告中指出: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人们在满足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后,对社交、审美、健康等方面的需求在日益强化。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下,人们可以借助多渠道获取养生、健康等方面的信息,我国国民的健康危机意识在不断增强。健康危机意识的提升刺激了大众的体育健身需求。然而与竞技体育相比,我国社区体育的发展相对迟缓,多数城镇社区的体育资源都存在供应不足、质量不佳的问题,这使得居民日益多样化的体育健身需求难以得到实质性满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体育强国战略的推进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基于此,本文以社会体育学为研究视角,对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展开了分析探讨,以期助力北京市及其他城镇的社区体育资源匮乏问题得到尽快解决。
2、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本文将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内37个社区中的社区常住居民及各社区体育管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作者通过中国知网、百度学术等文献数据库查阅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于社会体育学、体育资源供应与发展现状等方面的文献、书籍,并通过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北京市体育局官网、北太平庄街道社区信息服务网等相关网站,查阅了近年来出台的有关群众体育方面的相关政策文件,作为本文的理论依据。(2)问卷调查法。在初步走访北太平庄街道内各社区后,本文设计出分别针对于各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及社区常住居民发放的两套调查问卷。其中,针对于各社区常住居民发放的调查问卷共计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0份。针对于各社区体育管理人员发放的调查问卷共计50份,回收有效问卷48份。(3)深度访谈法。本文在对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的各个社区进行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后,有针对性的设定了访谈大纲,并对各社区体育管理人员进行了深入访谈,详细了解了北太平庄街道内各社区近年来的体育工作管理情况、岗位安排情况等。
3、城市社区体育资源的现存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3.1、社区体育资源管理体系不健全。(1)管理体制:专职部门缺失。目前北太平庄街道内并无专职负责管理社区体育的工作部门,其体育相关事宜主要由街道办事处的公共事业管理科和社区服务中心的文体中心共同管理。由于上述两个部门并不是“一家人”,而是归属于两个平级的基层管理组织,使得目前很多体育相关事宜在管理和安排上存在冲突,并频繁出现决策效率低下的问题。此外,街道办事处的公共事业管理科和社区服务中心的文体中心在负责体育相关工作的同时还身兼多项其他工作,并不以社区体育作为其唯一业务,这使得社区体育活动方面的相关问题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街道内各社区的群众体育建设发展迟缓。(2)管理机制:权责利不明确。街道办事处的公共事业管理科和社区服务中心的文体中心作为两个平级的基层组织共同组织、管理社区体育活动,在工作中常常出现工作内容分配不均,各方权力、责任、利益分辨不清的情况。在共同处理体育相关事宜的过程中,两部门通常需要耗费巨大的沟通成本,每一道程序都需要经过多次协商,反复协调。因此,体育活动的相关安排和组织常常会出现工作效率低下、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的情况。其具体可表现为:当居民遇到问题时,不知道究竟诉诸于哪个部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在工作过程中,两部门难以准确划分工作界限和工作量。当组织的体育活动受到好评时,两部门争功;出现问题时,则相互推诿、避责。北太平庄街道现行的社区体育管理机制使得很多体育相关事宜的组织安排往往以部门利益或避责为出发点,而难以真正做到以居民的实际需求为中心。(3)管理人员:专职人员不足。目前,据街道办事处的体育负责人反映,街道办和各社区的体育负责人均存在人手不足的问题。体育负责人由于其工作繁重,导致其对于社区体育资源暴露的相关问题敏锐度较低。具体而言,北太平庄街道内各社区在体育器材的保养情况、体育场地的卫生情况方面难以做到及时察觉,对体育器械的维护与检修间隔时间过长、对体育文化的宣传策略过于草率等。此外,由于街道办及各社区中有很多体育负责人并非体育专业科班出身,他们对于体育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够充分,导致街道及各社区在体育器材的添置种类、体育器材的购买数量、体育活动经费的划拨额度等问题上都存在一定误区。因此,很多体育相关事宜的处理和安排出现了供需不匹配的现象。
3.2、社区体育资源总体供应不足。(1)社区体育组织数量较少。现阶段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主要包含两种形式,分别是自主松散型的社区体育组织和或行政主导型的社区体育组织。行政主导型的体育组织是正规性质、接受社区管理的体育组织。自主松散型的体育组织是由居民自主发起的民间体育组织。北太平庄街道目前主要以居民自发组织的自主松散型体育组织为主。在国家体育总局的《社区体育指南》中,明确要求各城镇社区应同时包含上述两类社区体育组织,并以行政主导型的体育组织为领导,带动自由松散型的组织发展。目前北太平庄街道内行政主导型的体育组织较少,且缺乏对自由松散型体育组织的管理。在这种现实情况下,各社区多个自主松散型的体育组织均存在活动地点不固定、维权困难的问题。(2)社区体育场地的总量不足。目前北太平庄街道内各社区体育场地资源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体育场地总量不足。截止2017年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国民人均体育场地使用面积为1.66m2,人均体育场地使用面积较前些年有了显著提升。但仍与国家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提出的人均2.3m2人均体育场地使用面积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北太平庄街道体育场地总量不足的问题与我国社区采取的体育资源供应方式有关。一方面,北太平庄街道仍延续社区体育管理者集中决策的形式对体育场地进行选定和规划,并未对居民实际需求、人口增长速度、人口密度等相关变量进行充分考量;另一方面,近年来北京市的常住人口飞速增加,更多的空地被用来盖商品房,也是导致体育场地总量不足的重要原因。(3)社区体育器材的供应单一化。在我国的《城市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用地指标》中明确规定各城镇社区应具备14类基本体育器材。目前,北太平庄街道内多个社区皆以配备4-5种类型的体育器材为主。由于居民对于体育锻炼的需求存在一定差异性和不确定性,4-5种类型的体育器材难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要。体育器材在配备种类和配备数量上呈现的单一化问题,使得以老年人、女性、残疾人群体为代表的社区居民在体育锻炼时能够选择的器材种类十分局限。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北太平庄街道内各社区仍采用以供定需的决策方式配备体育器材。居民即便作为体育器材的使用主体也难以发挥其主人翁作用,对社区供应何种体育器材的话语权较低。长期使用此种供应模式必定会造成体育器材在数量、类型等方面的错位。社区本供应体育器材本应以服务居民需求为出发点,但在实际供应过程中却未真正做到尊重居民所需,了解居民所想。(4)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不足。社会体育指导员是群众性体育活动中从事技能传授、锻炼指导和进行组织管理的工作人员。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社区居民之间的比例为1:3994。在本次调查过程中,即便是热衷于体育锻炼的居民,也仍有大部分对其社区是否聘请了社会体育指导员以及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工作性质、工作职责表示不知情。缺少专业体育人员的指导是阻碍全民健身计划实施与推进的现实问题。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匮乏导致北太平庄街道内各社区居民目前呈现出运动成效低、运动积极性淡漠的现象。(5)社会体育文化的宣传不利。近年来我国所提倡的体育强国发展战略,其首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做好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体育文化的普及和发展可帮助社会大众正确认识体育,了解体育,从而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目前,北太平庄街道各个社区的体育文化普及程度较低,其中体育宣传的经费不足是阻碍社区体育文化宣传的重要影响因素。我国用于社区体育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社会捐赠和体育彩票等,每当政府下发财政拨款到达后,其拨款首先用于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与维护,如,公立体育场馆等。在体育活动经费不多的情况下,体育文化的宣传形式选择有限,这也使得各社区在体育文化的宣传上呈现出相对单一化、形式化的特点。目前,北太平庄街道内多数社区采用制作短视频、宣传海报作为体育文化推广的主要形式。这类宣传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社区体育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该种宣传形式互动性较差且难以深入人心,无法对于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起到实质性作用。
4、结语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文件的相继提出,社区体育服务的质量、社会体育资源的供应情况已经不仅关系到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还关系到我国整个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进展。在多元化居民健身需求与有限化社区体育资源产生矛盾的情况下,本文认为可依托共享经济作为转型路径,借助互联网平台的高效率和易传播性,通过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体育资源供给模式,打造以政府主导,社区为协同,第三方企业搭建平台的三方合作模式,形成线上线下相联动的O2O平台(onlinetooffline),以实现社区体育资源的共享化发展。采用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体育资源供给模式,可有效促进各类体育资源的整合,打通体育资源需求方与供应方之间的互动渠道,减少闲置体育资源的浪费。
作者:谢景怡 张利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体育教研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