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职参与社区教育实施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地方高职参与社区教育实施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地方高职参与社区教育实施路径

摘要: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国家颁布的《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等系列文件为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合作指明了方向。本文从“互联网+”视角下以社区职业教育为定位构建了地方高校参与社会教育的框架,确立了社区职业教育的目标,并提出了推动高职设立社区学院、修订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等具体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社区教育;高等职业院校;实施路径

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可见,社区教育是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是我国打造教育强国的迫切需求,作为以人才培养为己任的高职院校,在社区的教育中将发挥着引领和带动的作用。2014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要“推动职业院校社区化办学。各类职业院校要发挥社区文化中心、教育中心的作用,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设施和数字化教育资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教育方式带了革命式的变化,为地方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带来了新的实现途径。“互联网+”背景下的社区教育,借助高职院校丰富的学习资源,突破时空限制,面向社区搭建数字化教育平台,极大地拓宽了社区居民参与终生教育的途径。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社区教育更注重学员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加快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一、“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实施的框架构建

(一)目标定位——社区职业教育

社区教育的准确定位,以服务地区经济情况和对社区居民的全面调研为依据,调查内容包括区域经济特点,社区居民的年龄、人员结构、就业情况、受教育需求等内容。积极与区域政府机构、各行业及代表型企业进行沟通,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社区为中心,企业参与”的四方共同育人体系,合理进行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构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从而确定社区教育的定位为社区职业教育,即针对社区劳动力提供职业能力培训、职业素养培训。对于社区新生劳动力,提供职业规划、职业技能培训;对于在职员工,以专项技能为主,提供继续教育,提高专业素养;对于失业人员,提供再就业教育和创业能力培训。同时,社区职业教育离不开丰富的社区文化生活,社区教育还包括为居民提供丰富的人文教育课程,以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的需要。

(二)创新教学模式——O2O的混合式教学

O2O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通过互联网,将线上和线下教育进行融合,社区教育借助“互联网+教育”将线上丰富的网络课程进行资源优化整理,结合线下地方高职院校成熟的实训基地,对社区学员开展各项职业能力的训练。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员必须在线上平台上进行自主在线学习,通过考试后获取学分。地方高校通过线上学习平台收到学习者的结业成绩后,安排其进入学校基地学习或参加校外实习基地实训,完成线下学习,通过实训考试后获得学分,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混合式教学模式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性,同时又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可满足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也保证了课程内容的吸引力,保证了社区居民持久的学习动力,增强社区居民技能的获得,有了利于地方高职与社区的长期合作。

(三)机构保障——社区学院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中提出,要“引导高等职业院校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地方高等职业院校要办好社区教育,必须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社区学院,才能保障社区教育的有效开展,社区学院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激励机制的设立使社区学院更好的服务社区教育。社区学院的建立,一是可以统筹高校和各社区的共同创建数字化的教育资源,通过“互联网+社区教育”实现在全社会的优化配置,充分实现教学资源为广大居民提供服务。二是通过社区学院可与地方政府、社区进行有效沟通,寻求政策和资金支持,积极进行社区学院的宣传,可以营造良好的社区学习氛围;三是社区学院牵头,由政府、学院、社区、企业共同成立社区教育专建设委员,定期为社区教育办学提供咨询,使社区学院能动态建立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师资力量,提高社区学院服务社会的能力。

(四)质量保障——学分银行

为保证社区学院的教学质量,对学习成果的认证实行“学分银行”制,它以学分为计量单位,是对银行管理制度的借鉴。学员通过自行申请个人账户,建立个人信息,通过在线课程学习完成积分的积累,账户可记录学员的学习情况,学分的积累可根据学员的时间灵活进行,按要求集满相应课程的学分,即可实现学习成果的认证。

二、“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参与社区教育的具体实施

(一)专业定位

为更好地办好社区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院可设置专业的动态调整机制,通过与社区、政府、企业联系,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社区学院的专业设置和建设需经过委员会的充分讨论。针对社区教育服务对象的广泛性特点和以提升当地居民的道德文化及科学技能为目的,社区教育的专业定位应着重两个方面:一是以服务地区经济为基础,致力于居民职业教育技能的提升,如进行继续教育、技能培训;二是以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丰富社区精神生活的人文教育,以此促进全民教育,以构建人人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如开设提升公民素质的地域文化、文化休闲类的专业课程。三是与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开办培训班。开展多种形式和层次的培训,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开设相关的考证课程,如家政师、营养师等,以满足市场对服务行业专业化的要求,提高社区居民的就业质量,学院也能通过这些专业的考证率提高社会知名度。

(二)人才培养个性化

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确保社区学院服务教育的成效,社区学院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展开定制教育服务。通过“学分银行”对所有学习者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轨迹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丰富课程资源;通过对个人用户学习情况数据的统计以及学习档案的分析,因材施教向不同学习者推荐满足用户需求学习课程,设计合适的教育培训方案;设立终身学习指导服务中心,提供职业发展规划的相关的咨询和建议。

(三)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专业定位,社区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采取需求导向型,以成人教育为理论依据,结合社区需要进行课程整体规划,以针对性、实用性、特色性为出发点,设置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在本身丰富职业课程的基础上融合社区需求特点,即可形成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体系,与社区合作建设社区数字化教学资源库,重视特色化社区校本教材的开发,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发挥高校科研优势,引导社区教育工作的开展,建立课题研究进行实践指导,形成一批科研成果和特色教材。形成专业委员会定期研讨机制,对课程体系进行周期型更新,为社区学院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四)创新教学方式

以“互联网+”平台为依托,根据社区学院课程体系,将海量的网络资源串联起来,教师规划课程内容,以重实效为目标开展分层教学,利用丰富的互联网教学资源以及各类实训基地进行多形式的教学,利用好“微课”“慕课”等教学手段,以兴趣引导,丰富、生动的授课内容为载体,改变被动学习,采用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帮助学员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思维和自我学习能力。

(五)增强师资力量

利用高校现有的管理和人才培养机制,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现有人员,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社区教育管理团队,形成一套针对教师的完备培训体系。健全社区学院教师管理机制、激励机制,有规划地培养一批既有精湛的实操经验,又有较高的教育学素养的社区教育教师,鼓励中青年教师走进社区服务,对教师实行分批分岗培训,重点培养出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师资团队。

(六)评价体系

在“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软件环境的建设使社区教育的评价更加科学和客观,社区学院管理者以平台学习数据为依据对学员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客观给出分数并提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学员也可以根据平台数据的不断反馈,进行自我学习评价,这种方式能真正激励学习者不断升级学习目标,激发主动学习的热情,增强自身的“获得感”。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提高社区教育质量必须从顶层机制构建、教学模式的改革、管理机制创新、数字化资源平台搭建、专业课程定位、教学方式改革、师资队伍培训等各个方面入手,从而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职业技能水平,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社区居民参与终生学习的需求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作者:刘佳晔 牛琴 单位: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鄂州市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