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尚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关系,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尚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尚武精神注重和体现人的道德素养与民族精神。文章通过文献资料等方法,在不同视角下对尚武精神进行解析,并对尚武精神的实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研究,发现二者对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具有密切的联系。分析和把握二者的共融性,系统研究尚武精神的实质并更好地弘扬尚武精神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尚武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融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的产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是我国基本国情发展的需要,更是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尚武精神扎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中,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崛起的核心标志,它以其血性和革命性成为当今加强人们思想建设的重要支撑,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的重要依据。
1尚武精神的内涵
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在1916年参加精武体育会举办的技击运动会时,把“尚武精神”归纳为“以振起从来体育之技击术,为务于强种保国有莫大之关系”。他把体育、技击、爱国、富强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尚武精神的内涵应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诠释。
1.1民族文化精神视角下的尚武精神
回首过往,中华民族延续和崛起的核心标志就是尚武精神,从中国文化的源头挖掘发现,尚武精神已流淌在了民族血脉之中。孔子提倡六艺、佩剑而行;誓死抵抗匈奴的西汉名将陈汤写给汉元帝大气禀然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孔明,初创了“出将入相”的榜样;巾帼英雄,忠孝节义的孝烈将军花木兰,以及唐朝盛行的塞外边关诗豪迈地体现了文人拓土保疆的情怀。由此可见,流淌在民族骨髓的尚武精神自古以来就有了,诸子百家群贤毕至、人才济济,是中华国学的最初起源,提倡在仕之人要大度包容,以民为先、以公为本、以廉为贵;为庶者应以民族大义为先,仁、义、礼、智、信为后,知礼节、重操守、不爱慕虚荣、应舍生忘死。一个没有思想、没有脊梁的民族谈何对抗外来势力的侵犯,必将会被历史所湮灭。倘若一个没有尚武精神的民族,那么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大自然法则中很难生存。以往的辉煌只是昙花一现。尚武精神所体现的强大内涵就是支撑起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的强大基石。现如今国家日益强大,社会正义之气被点燃,发扬和传承尚武精神,是为了凝聚中华民族儿女的力量以及加快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1.2武力和战争视角下的尚武精神
春秋战国时期的尚武时代拥有了中华文明中最辉煌的初始部分。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且战火不断的年代,初分天下盘踞各方的各诸侯国在兼并战争中所剩无几,剩余势力也都在连年征战。在《诗经.秦风》中就清晰地描写了当时情景,其中最有名的一首诗《无衣》,描写的就是当时的秦国人——“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大意就是:怎么能说没有衣服呢?我和你穿一件。王兴兵打仗,我修理打磨我的矛戈,与你一同对敌,充分体现出一种骁勇善战、视死如归、慷慨激昂的气势,也从另一方面展示了不畏强敌,民不畏死、崇尚武力的民族气节,也正是有了这种民族尚武精神作为支柱,才使得秦在纷争杂乱的年代生存下来,最后成为了第一个一统中国的王朝。看历史各个朝代,他们的兴衰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因:国家太平繁华日子久了,缺失了精神支柱,朝廷政府和老百姓享于安逸,因而变得怯懦,不思进取。大自然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法则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民族尚武精神的缺失,必然会诱发外部势力的腐蚀和吞噬。中国历史中不乏这种先例,宋朝以及晚清就是最典型的案例。宋神宗在西夏频繁骚扰边境的情况下,不进攻讨伐却送金银试图和解,实际上是体现了政府软弱无能,把敌人养肥了,等着任人宰割。晚清则更为不堪,耗费了大量的钱财于皇家园林,在世界列强纷纷围噬的半个多世纪中,晚清政府并不是将振兴民族,强军富国为首要任务,而是贪图玩乐,玩弄权贵。关乎国家存亡的甲午大战,皇族权贵仍旧不重视武器装备的发展,将本该用于壮大海军的军费拿来修筑颐和园。曾经威震四海的八旗兵,最终因鸦片毒害而堕落成丧家之犬。
1.3和谐社会视角下的尚武精神
现如今,新中国成立68周年,改革开放也经历了将近四十年,在这期间,国家经济实力、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改革开放的四十年是和谐稳定的,在没有硝烟和战争的环境中安居乐业。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2001年加入WTO等,这些都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但在这背后,有些事情需要国人警醒。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民处于一种安逸的生活环境中,导致国人的尚武精神逐渐消退,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尚武精神,更需要尚武精神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代表了英姿飒爽和自强不息的民族气概,热血、坚持、敢于挑战极限的精神力量,更是与实现中国梦的理想相符合。
2尚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融性解析
在思想层面上,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又一历史性重要战略意图和重要理论提升。它的基本内容涵盖了马列主义理论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把尚武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对比,会发现二者对弘扬民族精神,推动社会主义和谐思想具有密切的共融性。
2.1民族精神的共融性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劳动中,形成具有民族意识、民族风格、民族特色的总和称之为民族精神。它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它构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更是加速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尚武精神是一种民族精神,更是时代精神,由于受到历史客观条件的制约,在新时代里势必存在劣点,但尚武是一种不拘小节、有胆量、有胸襟、有抱负、从容不迫的坚毅、不苟且的态度。必定是民族强大、国家兴旺和崛起所必需拥有的,亦然是当今时代的人们所要传承和发扬延续的精神。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尚武精神最基本、最深层的体现,武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对人民的爱国主义情操起到培养与表达的重要作用。尚武精神的实质就是抵御外强侵犯、保家卫国,更是民族自强不息的源泉,尚武精神承载了民族尊严和自豪。在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爱国人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舍生取义,以生命为代价换取国家的统一,以行动践履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死不屈”“士可杀不可辱”的尚武精神。这些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可见,尚武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培养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和为国献身的品质发挥了核心作用。尚武精神的载体,因时间变化而不断改变,从远古时期的以伐木杀禽兽、部落间频繁的争战,再到各个朝代沙场保疆御敌的战术兵法,再到新中国成立后“东亚病夫”招牌被改写,这些大大倡导了自强不息的武术精神,尚武精神承载了民族尊严和自豪。
2.2和谐思想的互通性
《尚书•尧典》中讲,国家应以“明德”求得内部的和谐与和平以及与外部各国的和谐与和平。《论语》的“和为贵”,墨子的“兼相爱”,都体现了关于和谐的内涵和价值追求。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如今,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和谐”之义又一次被提出,这体现了党对于民族之间的和谐,各地方之间关系的和谐,外部环境的和谐,人与环境和谐的重视,仅仅两个字的变革囊括整个国家、社会各层次的期待。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题中之义,“和谐”实际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支撑力量。中国式的尚武精神,是面临被压迫被剥削的有力反击,岳飞、文天祥、林则徐就是鲜明的中国式尚武精神代表。新中国成立后,新一代的领导人对于尚武精神又给予了全新的诠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理想也需要尚武精神的支撑,在戒备霸权主义思想诞生的同时又不能忽略了尚武精神的灌输和发展。“尚武”便是要安不忘危,在以和平共处的当下,尚武精神不能丢,要有未雨绸缪的国防战略观念,练好过硬的真本领,创造先进的科技技术,扎根于战略思想中,“尚武精神”是中华民族对外的武德修养和思想,是中国军人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军人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根基。
3结论
总之,尚武精神的内涵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特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到尚武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更能感悟到无数爱国人士为了抵御外强侵犯、保家卫国的民族精神。新形势下,在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必须注重尚武精神的培养,弘扬尚武精神的爱国品质,通过尚武精神唤醒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精神,提高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尚武精神必将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何明辉,熊俊华,黄卓.论武术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方面的作用[J].山西体育科技2007,(3):76-77.
[2]于杰,尚勇.浅析文化在当代军人职业价值观培养中的作用[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7,(6):128-129.
[3]张艳霞.一曲同仇敌忾的战歌——《诗经•无衣》赏析[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2).
[4]谢敏杰.实现“中国梦”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内在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5].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EB/OL].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4,9.
[6].两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EB/OL].中国青年网,2013,3.
[7]戴旭.中国人须重塑尚武精神[EB/OL].铁血网,2012,2.
[8]纪旭,刘德涛.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共融性解析[J].党史文苑,2010,(3):47-48.
作者:袁安发 郭梦瑶 单位:湖南省吉首市吉首大学体育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