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道德发展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道德发展,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道德发展

摘要

随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十八大所提出的“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也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视角,阐述了当代教师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应该具备的道德素养以及教师道德的未来发展,为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以及对教师进行甄别、选拔、评价、培训提供重要依据,并为教师道德未来的发展提供方向。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道德发展

1研究背景

核心价值体系表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灵魂,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撑。当今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国人面临着转型期间出现的各种困惑,其中,文化困惑冲击最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方向。通过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顺利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理论层面为主导统领理想、精神、道德等不同层面。[1]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德育以多种形式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为更好地为学生树立榜样进行德育与教师的自我发展,培养教师道德素质十分关键。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推进的时代背景下,以此为指导提高教师道德素质至关重要。

2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养

在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包括很多方面。根据文献查阅,教师的基本道德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职业素养、学习素养、责任意识及个人修养。

2.1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教师职业素养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2]这种给予教师角色良好关系的协调,为教师自身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更好地促进了教师的职业发展。

2.2学习素养

学习素养是教师为不断提升自己,达到期望水平,内在、稳定的学习品质。它包括很多内涵,理性素养、科学素养、终身学习理念等。教师作为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不断学习,保持科学严谨的态度,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共同进步,这一点在教师道德中是十分重要的。郑勤华等人在北京市于2012年大规模抽样调查显示:终身学习素养呈下降趋势且拐点趋于年轻化,由此各高校更应重视教师这方面的培养。

2.3责任意识

责任意识是指主体清楚明了地知道什么是责任,自觉认真地履行职责和参加活动,把责任转化到行动中去的心理特征。[3]当然,责任意识不仅包括教师职业道德里的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也包括持续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等。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与社会其他职业相比,社会对教师有更高的责任要求。

2.4个人修养

个人修养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教师的言行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进而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拥有崇高的思想境界,端庄的礼仪,合适的举止,良好的生活习惯等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良好品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道德环境,以此熏陶学生,逐步得到学生的认同、模仿乃至内化,提高学生群体的个人修养。

3教师道德的未来发展

当今社会,国家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提出对社会各个行业的道德要求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师作为其中一个重要行业,在新的社会背景下,教师的道德素养也应该与时俱进。教师的辛勤教育使得新的一代不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教师的道德素质的传承性,使其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4]随着时代的更新,教师在未来的发展中,应不断更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理念,注重道德修养。道德主要体现为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也是最重要的成分。其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体现为教师作为社会公民的道德情感。“敬业”体现为教师工作中的道德行为。“诚信、友善”体现为教师社会交往中的道德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自己的正确道德认知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等道德规范在工作中转化为行为,真正地将核心价值观落到实处。教师在与家长、同事、管理者等进行人际沟通中应做到诚信、友善。道德关系是道德意识的实现,又是道德活动的目标和结果,而道德关系一旦形成又影响、制约着人们的道德活动和道德意识。[5]当教师选择某种理想的道德关系来调整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和与管理者关系时,那么其道德行为也会达到理想的模式,此时教师的社会关系变会以良性循环的方式发展,教师道德就在不断成长。所以,教师道德的未来发展重点是将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现今,转型教育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期望,面对家长、学生、教育部门、社会等各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使教师的压力日趋增加,社会各界在对教师提出高素质要求的同时也要给予其相应的社会支持,一味地对教师施压,并不是未来德育发展的目的,仅仅教师道德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全民道德的提升,也不意味着德育教育就一定能够更好,还需要一定的社会支持。学校、家庭和社会对教师的社会支持,也是教师道德更好发展的支柱。

4小结与展望

随着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我国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并提出了“三个倡导”,从三个层面对全国人民的道德素质提出要求。教师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担负着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在道德方面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教师应该具备的四种主要的道德素养以及教师道德的未来发展,可以有助于教师道德素质的提升以及为教师的甄别、选拔、评价、培训提供一定程度的依据。教师道德素质的提高可以推动社会道德的进步,但是,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小部分群体只能尽己所能地去影响他人,其主要的影响对象是祖国的下一代,儿童及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更是关乎我国文化建设的未来,因此提升儿童及青少年的道德素质至关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从小模仿的对象,家长们往往起着言传身教的角色,由于独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对于孩子过于溺爱、放纵式管理,导致部分孩子道德素质发展的不完全,由于家长的管教方式,往往导致儿童和青少年出现不良品德行为,尽管教师们能够做到以身作则,没有家长的支持,想要提升下一代的道德素质也是无能为力,家长的道德素质影响着对下一代的教育。另外,社会对于全民道德提升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体的传播、先进事迹的流传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等方面都应该受到关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风气甚至是上升到国家等各方面都影响着国民素质的提升。我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从儒家伦理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的德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圣为贤的道德理想,到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可见道德一直都备受关注。我国提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升全民素质,这就要求全国各族人民都能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争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最后,德育工作是做“人”的工作,以人性思维为出发点,赢得学生的信服,是德育工作成功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能够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理解学生行为,关注学生感受,正确、公正地对待全体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能够不断更新自身观念,不断拓展德育渠道与创新工作方式,综合运用多种教育艺术和手段,与时俱进,有的放矢是新时期的新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开创新时期德育新局面。[6]教师道德其实质是一种角色道德,我们的研究应该注意时效性,不同时代、背景会有不同的道德行为规范,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到新的社会文化的影响,即使是同一种研究的结果也会有所变化,所以教师道德的研究一定要注意与时俱进,做到科学严谨。注意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结合,不仅要提出教师道德建设的问题及原因,更要提出其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找到真正有效可行的道德认知、情感转化为道德行为的方式,如提供模仿的榜样、净化学校风气等。在今后的理论研究中,必须以更加科学严谨客观的态度对待教师道德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把这些问题作为研究的前提和出发点,使教师道德研究这一领域更加有活力,并将学校、家庭和社会联系起来看待道德的发展,以期促进全民素质的提升。

作者:汪韵迪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徐永慧,郭艳坤,朱晗.多元文化视域下高职院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初探.思想政治论坛,2011(3).

[2]杨太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责任意识现状与强化对策的研究.天津师范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2(5):9.

[3]包雅玮,梁慧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域下的教师职业素养研究.鸡西大学学报,2013(11):15.

[4]孙秀林.论教师道德在社会道德结构中的特殊性.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6(1).

[5]杨炎轩.基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教师道德成长.中国教育学刊,2013(3).

[6]杨广杰.浅议新时期“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德育教育.科技信息,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