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创新(5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创新(5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创新(5篇)

第一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创新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他们,积极探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唯有如此才能不断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出色的完成历史赋予的各项使命。

关键词:

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创新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24个字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具体又分为这样三个层面: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每一位公民都应该认真学习,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本文立足于大学生这一群体,重点探讨如何让他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出存在的误区,找准工作的切入点,从而让大学生们能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

梁启超曾经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的希望和未来,其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录取率逐年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深造,这对于提升全民素质有很大的帮助,但同时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也使得教育难度不断加大,对各高校教育提出了不小的挑战,在此情况下不仅要让学生“读好书”,更要“做好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被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的主流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中国特色社会的价值标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一项重大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工程”[1]。而大学阶段又是个人发展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其影响是终生的,培养在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助于他们增强爱国意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律观,对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诸多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无疑会成为推动社会理想、国家理想、民族理想实现的巨大动力,意义重大而深远”[2]。

二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面临的压力

(一)90后学生现状

90后的学生大多数都为独生子女,他们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其物质条件已经比之前有很大的改善,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加速发展,每个家庭的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90后学生群体呈现出这样两个现象:一方面他们有着良好的教育机会,热爱祖国、踏实进取、思想独立、渴望自己取得较大的成功,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中国式家庭教育“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弊端越来越明显。父母的精力、家庭的财力都围绕着孩子转,在这样家庭氛围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已经习惯了被“众星捧月”,其负面性就是强烈的优越性使得不少学生存在叛逆、自私、精神世界空虚的问题。再加之很多事情由父母包办,抗压能力和抵御诱惑能力较弱,这些“温室里的花朵”比80后的更加的娇嫩,需要从各方面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提高。

(二)社会文化环境的巨大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整个社会文化环境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在21世纪这样一个开放的、快速发展的社会,很多学生从小便是全国跑,出国早已不再是“奢侈品”,据调查显示,今天很多高校的学生在进大学之前几乎都有国内旅游经历,甚至高达50%的学生曾出过国,所以他们眼界之开阔是之前的70、80大学生不能比拟的。在如此开阔视野的冲击下,他们接受的思想、文化不仅仅只是中国传统文化,还包括西方文化、日韩文化等等。这些文化反映出来不同的价值观在大学生身上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尤其是随着整个世界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国之间文化交流的加深,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性和复杂性,西方“享乐主义”、“奢靡思想”的影响还是不容小觑的。虽然很多大学生实际年龄超过18岁,但是因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所以面对金钱诱惑、享乐思想影响时不能完全做出正确的判断,以致现代的大学生群体中出现过分追求“金钱利益”和“盲目攀比”的现象。比如:现在上大学的新生入学装备都换成了“苹果三件套”:iphone、ipad、macbook总价过万,有的父母需要花费三个月工资才能买的起,其实这些电子产品也没有什么特殊用途,往往只是为了充下面子,感觉自己不比别人差。还有很多家庭条件一般的女大学生因虚荣心作祟,为了在大学能与别人“保持一致”,攀比成风:名牌化妆品、名牌包包……一开始还依靠自己打工挣钱,当收入与支出严重不符之后便开始其他的办法:向父母骗钱、偷窃、最后甚至不惜走上歧途,去借类似于高利贷一类的东西因无法偿还,被迫卖身等极端案例的出现都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社会文化环境的巨大变化已经深深的影响到学生的成长环境,这最终会影响到到学生的思想、行为,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对学生进行引导。

(三)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上世纪60年代出现的互联网,到今天已经完全融入了人类的生活:办公无纸化、信息网络化、大到国家安全、军事的运用,小到话费充值都已经离不开互联网的使用。近几年来,互联网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人们不得不承认21世纪已经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与此同时在各类电子产品不断升级的强大功能支持下,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一部手机便“可知天下事”,尤其是年轻群体已经不可能离开互联网而独立生活。从80后大学生喜欢的QQ聊天、MSN的使用,以及现在微信、微博的普及都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新的体验和刺激,这些新媒体的冲击,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变化:淘宝购物的日常化,校园内铺天盖日的快递包裹,还有吃饭点餐、送外卖等等,随处可见的“手机族”:吃饭玩、走路玩、上厕所玩、上课玩、自习室玩、睡觉前躺床上还在玩。天天晒图、刷屏手机不能离手,只要一会不看手机心理就难受,已经深深的沉浸在另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有的原本成绩很优秀的男生为了打游戏,旷课、逃学,彻夜不归,成绩直线下降,甚至多门功课出现了不及格最后被勒令退学,让人感到非常惋惜。因此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大学生的生活有了很大变化、视野越来越开放,思想也出现多元化趋势,所有这些都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三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创新研究

“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具有不容低估的复杂性。”[3]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立足实际,认真调研,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加强道德建设

2014年五四青年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话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由此可见道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道德建设的实践可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度,所以在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建设。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视道德基础知识的学习。虽然很多人对“道德”一词并不陌生,但其基本内涵并不明确,因此加强道德建设,首先就是要学习与道德相关的基础知识,明确基本概念。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书中有专门的章节讲授道德的起源、本质、特征等,各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可以将这一大块知识列为专题教学,加入大量现代案例并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努力提高学生对“道德”基础知识的学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丰富的授课形式如演讲、讨论、辩论对社会热点道德案例进行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我国有着几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影响至今。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以书面的形式肯定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对现代教育有很深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从幼儿园启蒙阶段就开设“国学”课,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以培养孩子基本的礼仪道德;到中小学阶段在语文教学中增加诗词歌赋以及文言文所占的比重;再到大学很多高校开设一系列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选修课程如《诗词欣赏》、《礼仪文化》等,对大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注重实践锻炼。加强道德建设不仅停留在口头上,更重要的是去实践,一个政治考满分的学生,如果在公共汽车上看见有需要让座的人而不让,他的道德考核在那一刻就是零分。所以各高校都应开展相关的道德主题实践活动,既可以是校内的“学雷锋”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征文、演讲、话剧等一系列的学生喜爱的形式,也包括走出校园的“敬老院服务”、文明指挥交通等活动。通过实践找出不足,才能更好的提升自己。

(二)加强教师自身师德建设

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到要“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千百年来无数的教师也都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不仅要帮助学生提高知识技能,还要在道德上指引他们,给学生传播正能量的精神,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不可否认,一位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而品德低下教师的负面效应也是影响颇广的。如今很多高校都在建立学生的诚信教育机制,努力提升学生的诚信品德,甚至很多用人单位在面试考核中轻分数,重品德,尤其是敬业精神、诚信美德等。试问当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不迟到、不旷课、作业不要抄袭、考试不要作弊、简历不要造假时,忽然爆出某大学教授荒废科研转去经商或是某高校教授论文剽窃的新闻时,这会给学生教育带来多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教师自身师德建设势在必行。

(1)多学习理论知识。21世纪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这就要求老师也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情景教学、互联网教学、微课、慕课等等。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授课效果,改变传统的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积极参与各级教学培训,通过认真汲取名师们先进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己。

(2)多参与教学比赛。现在高校的教学比赛越来越成熟,已经打破单一的校内比赛,市级、省级、甚至全国的比赛都有,能够参加这样比赛的老师肯定在各方面都是非常优秀的,因而通过这样的锻炼不仅能检验教师的基本业务,更能提升自身的师德素养。

(3)多参加社会实践。这种实践不仅包括与学生在一起的教学实践,还包括教师自己的实践活动,比如支教、支边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将原有知识吸收、运用,另一方面可以开拓视野,充分了解自己理论知识的欠缺,有的放矢的提高自己。

(三)加强校园文化的正面引导作用

“校园文化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4]高校校园是大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资源,这四年里“校园文化”对他们的重要作用甚至超越原有的家庭文化,因此良好校园文化的引导至关重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将其内涵融入高校校园文化中,正面引导,注重实践,将高校校园文化的“显性”与“隐性”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养成文化自觉、行为自觉的好习惯。

(1)建立适合于自己的校园文化。每个高校建校背景不同,发展历史不同,所要培养的学生目标定位也不同,因此不能强行将校园文化定为统一的。比如北京大学的校训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清华大学的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他各高校的校园文化内容也各不相同。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发展历史、学生特点研究自身的校园文化,再通过正面宣传、班级管理、学生自身的努力,最终达到引导学生的目的。

(2)建立能够传播校园文化的宽泛的平台。所谓“宽泛”即是强调不单一,尽可能的建立多种渠道来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平台:高校思政课。高校思政课在高校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教育部到各省厅每年都下发很多文件要求各校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且每个高校都有独立的思政部以加强思政课的教学工作。因此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到思政课的具体章节中,通过教师授课的引导,从学生最关心的实际情况和最困惑的难题入手,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校园活动。各高校每年都会在不同的节日开展各种校园活动,比如“雷锋月”、“五四青年节”、纪念“九一八”等等,这当中包含的爱国、诚信、文明、富强等内容可以很好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互相推动;另外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志愿者服务,进一步挖掘校园文化的巨大潜力。实践教学基地。高校实践教学课研究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已经非常成熟,很多高校都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特色实践教学。这样就可以摆脱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建立学生喜爱的多途径的教学形式,提高授课质量。这种实践教学的影响力也可以运用于校园文化的学习和引导中,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载体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的融入进来。比如参观“红色文化”景点,在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找到与自己校园文化的切合点,从而引导学生对校园文化的关注度;再比如参观企业时提及的企业文化、职业要求,也可以很好的和校园文化结合,引导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美德。

综上所述,培养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社会、高校、大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对社会而言要积极的宣传和引导,使人们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对高校而言要做好机制保障工作,各部门联动,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融入大学生的实际中;对大学生自身而言要在单纯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自觉指导自己的实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活动的统领,将自己培养成为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有正确的价值观;既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有积极的行动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作者:李炎 盛绍莉 单位: 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参考文献:

[1]陈延斌,田旭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认同的有效路径——基于近年来地方道德建设经验的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4).

[2]韩雪青.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

[3]向玉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抉择[J].道德与文明,2015,(5).

[4]张会军.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6)

第二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创新

摘要:

大学生党员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后备力量。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如何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成败,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开展富有成效的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新时期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同志特别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赵乐际同志曾强调,加强党的建设,最根本的是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员队伍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二)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思想上积极进步,政治立场坚定,大是大非面前能明辨是非,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三)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发挥学生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二、当前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一)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大学生入党意愿持续高涨,大学生党员数量逐步增长,各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截至2012年底,大学生党员已达290.5万名,大学生党支部达86788个。根据教育部网站2012年公布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显示,近八成大学生表示有入党愿望,与近年来的比例基本持平。将“追求理想信念”作为入党动机的大学生比例比2011年高出8.3个百分点,连续3年排在入党动机的首位。

(二)当前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部分高校把学生学习成绩作为发展党员的主要条件,导致个别党员学习成绩好但综合素质不高、政治觉悟差,损害党的整体形象。

2.部分高校存在着党员教育“前紧后松”的现象,忽视了入党后的教育、管理、服务和监督。

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一)以“两学一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

在实践过程之中,要认真贯彻落实的重要指示,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和《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做好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健全和完善机制,确保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1.健全并完善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协同配合,二级院系具体落实的党建工作机制,形成全校上下一盘棋、党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谈话人要认真汇报发展对象的思想、学习、平时表现和党的基本知识的情况,确因谈话人原因导致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出现问题,要追究谈话人责任。

3.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考核机制,严格学生党员考核制度,真正达到触及实质、纯洁队伍的目的。

(三)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开展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

1.分层次、分年级开展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低年级开展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学风教育和学科竞赛,毕业班党员则开展诚信教育和廉洁自律教育等。

2.注重发挥党校教师、学院党委委员、辅导员、优秀教工党员、优秀学生党支部书记和优秀学生党员等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主力军的作用。

3.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和活动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高校学生党建文化氛围,巩固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成果。

作者:侯琦 董丙剑 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1]邸乘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数量与质量的关系[J].理论建设,2013(4):5

第三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

[摘要]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细化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源意蕴,剖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过程中的现实困境,发现存在理想化的理论教育与大学生的个性化追求难以相融、多元化的价值观冲击主流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的多元主体协作力度不够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尝试从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大学生实际需求、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思想、构建精细化培育多元主体融合协作模式等三个方面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

[关键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

党的十八大倡导全面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主领,是一种具有高度的思想意识形态,是新形势下国家强国之基、兴国之魂。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肩负着“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历史高度使命,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协同性强的综合体系,高校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高度的思想意识形态化为精细化培育,引领当代大学生践行它,成为了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的重点方向。

1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的本源意蕴探讨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谈到:“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高度的思想意识形态存在,是一种顶层设计层面理论思想价值观,只有把理论精细化培育联系实际,把理想化的理论化为实践并进行精细化践行,从生活中寻找思想理论价值,把社会主义价值观扎根于生活起点,这样才能真正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为人所闻晓,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与大学生实然生活相契合。回顾历史研究并审视现阶段大学思想教育工作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现状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高度的思想意识形态存在,是一种顶层设计层面理论思想价值观,然而落实到大学生实践生活中,存在理想化的差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未真正融入到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之中。国家和社会所倡导的应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制度层面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与人们实然的生活难以形成契合互动的关系,是一种不可逆的输入式和介入式的关系,其实质是应然与实然之间相契合的问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不应只是理论化的宣传与传播,不是停留在书面和文字口号中,更应该联系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关注大学生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选择的冲击所产生的迷茫与犹豫不决,通过多种形式渗透进大学生的思想意识,真正的向当代大学生灌输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的本源,着眼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然导向,应与当代大学生的实然生活相契合,实现以服务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为归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大学生的一言一行,从而培育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思想价值观。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的现实困境分析

2.1理想化与个性化追求难以相融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地,充当着传授知识,理论教育的平台。首先,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中,多以理想教育和理论教育为主,呈现的形式往往是较为普遍的思想政治课程,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视频等,面对如今90后的个性化学生,理想化的教育与如今大学生个性化的追求还有一段距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尚未真正融入到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之中。第二,高校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中,忽视了大学生的生活本源和个性特点的实用性需求。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对于自身价值体系的建设,对于自身价值追求个性化和实用性的选择,更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警惕和重视。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细化培育只是单单从理想化理论层面教育,没有结合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追求,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细化培育就会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难以相融合。因此,高校如何创新的把的理想化的价值理论与当代大学生现的个性化追求紧密联系,成为高校精细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困境。

2.2多元化的价值观冲击主流核心价值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改革开放的深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不断深化发展,所带来的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等。我国一直是西方国家意识渗透的重点对象,西方国家以电影大片、电视剧作品、互联网论坛进行传播与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思想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造成多种影响。同时,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历经全面转型,所带来的多元化价值观的冲击与影响,如利己主义、个人主义、伪宗教等意识形态。面对复杂的多元化价值观多元化的冲击,如何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看齐,有效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的积极引导作用,成为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细化培育的又一困境。

2.3精细化培育多元主体协作力度不够

在多元化价值观的背景下以及在社会历经转型的形势下,单一的、固定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发展。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学生本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多元主体尚未融合协作。第一,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的社会实践平台不是特别完善,大学生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必须融入社会实际当中,社会为大学生的实践创造空间和条件不足,缺乏足够支持。其次,学校层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单一,存在滞后性,创新力度不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往往在道理灌输阶段,不能很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心理需求和个性化追求。再次,家庭层面,家庭作为大学生的第一教育基地,由于父母文化知识的不足,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够深,甚至不晓得,并且家庭环境缺乏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氛围。最后,在学生个体层面,当代大学生大都是“95”后,个性化需求多元化,思想奔放,容易受外界非主流价值观的诱导,如果不及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随着思想逐渐成熟、价值观逐步形成和强化就难以改变。因此,当前缺乏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本身的精细化培育多元主体融合协作模式,成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的另一种困境。

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的优化路径

3.1顺应时代潮流响应大学生实用性需求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因此,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细化培育融入到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从大学生的实际理性需求作为出发点,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为目标,以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最终结果进行培育。具体来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话语盛行于高校,当代大学生话语表达方式呈现出与时俱进,紧跟潮流现象。在此背景下,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时,要更加把握潮流理论表达的话语转向,寻找理论话语与大学生潮流话语对接,使得大学生能够体验到理论教育的创新性和潮流性,从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3.2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思想

面对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尤其是西方所谓的文化价值观不断冲击。高校作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地,应担负起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思想的历史责任。增强引导大学生面对是非时,应理性运用辩证法去客观评价多元价值观,充分认识多元价值观的得失利弊,既要尊重多元化价值观的差异,又要包容价值选择的多样性,在开放宽容的环境下引导学生进行价值观的甄选过滤,在尊重差异中扩大认同,在包容多样中形成共识,在多元中确立主导,以主导引领多元,由此增强学生识辨中国主流价值观的能力,突出主导价值观的地位。同时,高校应提供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平台,以学分为导向,敦促大学生及时修完本课程,并且引领大学生融入当地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

3.3构建精细化培育多元主体融合协作模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细化培育是一项系统性、复杂性、多元主体之间的综合考量体系。社会、学校、家庭是重要的精细化培育主体,应通过三个主体之间的互相协作,整合精细化培育主体间的“碎片化”,以充分发挥理想化价值观理论的有效培育。因此,需加快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以及的三位一体化的精细化培育模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更加具体化、标准化和科学化。首先,社会应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创造广泛的社会实践平台,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支持。第二,大学辅导员、学生工作者、思政课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的主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细化培育贯穿到教学与团课、团学活动、心理课程建设当中,占领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的主阵地。第三,发挥家庭的价值观教育功能作用。家庭也要积极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思想,以身作则,为大学生带来积极的价值观影响。最后,大学生应自我教育,积极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精神境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知识和自身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内化成为自身的实际行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光和热,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者和继承人。

作者:桑瑜 单位: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2]曾令辉.论构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的切入点与维度[J].思想政治研究,2015(12).

[3]范洁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高教探索,2014(02).

第四篇:大学生群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析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深层的精神内核,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凝聚力和引导力。当代青年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其价值取向决定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大学生群体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对其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关键。应该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台搭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落实,为早日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关键词:

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

2014年五四青年节,与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时期,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它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大学生群体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体,更是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生力军,做好思想宣传,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使大学生在正确思想指引下,脚踏实地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要内化于心,更要外化于行,使其大众化、通俗化,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

一、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平台搭建,让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舞台表演”更灿烂

同志曾指出:“我们仅仅靠宣传部的同志来做思想宣传工作,那是做不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各个部门都要负责任。共产党应该管,共青团应该管,政府主管部门应该管,学校的校长教师更应该管。”[2]由此看见,思想宣传工作很重要而且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为当代大学生群体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搭建平台,各方相互支持配合,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合力搭建一个“舞台”,让培育的渠道更畅通,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群体于“舞台”表演的法宝,从而实现“演员于舞台的表演”更灿烂夺目。

(一)军训、课堂教学为切入点

当前,刚入学的大学生都要进行军训,这是一项十分必要的举措,在军训期间更应该做到“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结合。军训的目的可以实现强健大学生体魄,在此侧重讲一下“文明其精神”。日常训练之余,应该组织同学们唱唱红歌、看看红色影视、讲讲红色革命故事,让同学们从心灵深处体会、认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野蛮其体魄”的精神动力。课堂教学,这里主要指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应改变传统单一单调的授课方式,尽量实现“三化”: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成效最大化。首先,以最短时间把该课时的重难点讲清楚,引经据典、古今结合的分析,尽量通俗化、大众化;其次,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针对历史问题、当前时事、社会热点或者就某个热播红色影视如《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进行讨论分析,让同学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最后,老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分析进行归纳总结,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进行价值引导,夯实同学们的核心价值观,学会价值判断,指导他们走出正确的人生道路。

(二)校内、校外资源的利用是关键

每一所大学都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如予以充分利用,将发挥出巨大的作用。第一,利用一个大学的校园精神资源如校训文化、书院精神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第二,充分利用校园内各种实体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第三,校外资源的利用也很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财政、政策的支持基础上,学校领导牵头,可以组织本校大学生去参观革命圣地、革命纪念馆、历史博物馆等。但是不能走马观花式的游览,而是要下马看花,深入了解,了解其中的历史故事、革命英雄等,只有深入了解了,才能产生心灵的触动,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然后渐渐认同、接受这种精神,达成灵魂深处的共鸣。

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行动落实,让大学生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插上“中国梦”的翅膀

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3]还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都体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就是实践,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同时也看到应该贴近生活,尽量使其大众化、通俗化。这就要求当代大学生群体脚踏实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关心每一件事,关爱身边每一个人,关注社会问题,关怀国家发展,从而为民族复兴“中国梦”奉献一份力。

(一)学习吸收优秀传统文化,夯实行动落实的理论根基

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4]这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作为当代大学生有责任,也有义务去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多去看看百家讲坛之类的节目,听听专家对古典文献书籍的解读;应该主动带头带领大家多读一些《论语》、《三字经》等经典书籍,起到滋润心灵的效果;也可以借助那些传统节假日举办一些纪念活动,让大家在节日的气氛中享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

(二)借助学生会、党支部、社团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的管理大部分采用学校领导加学生自治。学生自治主要就是通过学生会、党支部、社团等,作为当代大学生群体,应该积极加入学生会、党支部、社团等,使其作用最大化的发挥。可以借助学生会、社团组织大家利用假期去中西部偏远、贫困地区支教,组织志愿者义务献血、义务劳动;可以借助学生会、社团组织创办一个公开的“微信平台”、“QQ群”或者网站,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身边的好人好事迹等,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时代的优越性;党支部可以组织那些党员同学起带头模范作用,事事时时积极,主动,带动那些非党员同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紧跟党的脚步,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等。

(三)从身边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化为点点滴滴,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作为当代大学生,当下更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打好基础,尊敬师长,关心父母、兄弟姐妹,关心身边的同学朋友,始终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大众化、通俗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提升民众对其亲切感、接受度。要切实把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作为一种使命,扎根于现实、贴近于生活、密切于人民,在脚踏实地的实践中去感知它、领悟它、升华它。当代大学生群体在多方的支持努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境下,时时、处处感受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心灵触动,“润物细无声”中内化为行动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条件,脚踏实地,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大学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更是推动国家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努力着,为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着,更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作者:彭薪羽 赵春先 单位: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中国高等教育,2014(10):4.

[2]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6.

[3]汪德彪,浅析古代书院制度对现代教育的启示[J].黑龙江史志,2012(17):42.

[4].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001)

第五篇:大学生典型事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

摘要:

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过程中,高校大学生的先进典型示范作用既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成效卓著的生动体现,又是联结受众学生群体和教育者的纽带桥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理论向实践转化,引领青年学生的社会思潮,进一步固化教育成果的过程中,高校大学生先进典型事迹无疑起到了积极的深化作用。

关键词:

典型事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

一、山东农业大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现状和成效

让大学生能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青春融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征程,与祖国和人民同行,努力创造精彩人生,这是对大学生先进典型教育的新要求。山东农业大学在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中,坚持理论育人、文化育人、典型育人和过程育人,注重从内涵丰富、导向明确、思想引领、内外兼备的角度,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理论水平,每年遴选出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激发了青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榜样的力量切切实实培养勇于担当、可堪大任的青年学生典范。

(一)注重学生先进典型的遴选与选树

在对优秀学生典型的选拔中,学校遵循了事迹实事求是、贴近生活实际、凸显多样差异的原则,注重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积极发挥榜样引领的教育正能量。2015年度,学校严格按照程序评选出省级先进集体17个,省级优秀学生34个,生技优秀学生干部18个,省级优秀毕业生364个,校级优秀毕业生1778个,校级先进班级119个,优秀学生干部794名,三好学生1082个,国家励志奖学金974人,国家奖学金50人,有6名同学推荐申报国家和省《国奖学子风采录》先进典型事迹材料汇编。推选十佳百优大学生100人,大学生自强之星10人。他们中有善思笃学、勤勉励志;有的躬身实践、勇攀高峰;有的身残志坚、自立自强;有的孝老爱亲、不离不弃;有的学以致用、回报社会。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多元社会思潮中大学生优秀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引领并激励了更多的青年学生磨砺品格、感恩社会、增长才干、实现社会价值。

(二)开展道德、创新典型的培养与宣传

2015年,山东农业大学涌现出一大批道德品质高尚、事迹感人向上的榜样典型,充分发挥了大学生身边典型的事迹引领作用。信息学院栾思焘、刘雅欣、李天?组成的数学建模小组,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及交叉学科建模竞赛(MCM/ICM),获得国际二等奖;机电学院王兴华同学,努力克服家庭经济困难,专业知识匮乏等各种不利因素,自立自强,自学各种专业知识,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与创新创业活动,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动科学院90后大学生韩盼同学,带着爷爷上大学的事迹被齐鲁网等多家媒体转载报到后,感动了无数青年学生;外语学院曾被评为“身边的感动-好团员”的被收养的孤儿张敏,现就读于我校研究生三年级,与其“最美未婚妈妈”的事迹见诸报端,引发了校内外的强烈感想;资环学院的《“家佳乐”阳台农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获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银奖;外国语学院纪?同学获第七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外语大赛专业组特等奖;信息学院王跃亭、王兴达、杨月磊、李尧四位同学组成的“稻草人”代表队获我校学生在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大赛企业组命题二等奖;生科学院范晓益,张超,颜鹏泽同学作品《探究不同茶叶的咖啡因和茶多酚的含量及其抗氧化能力》,获山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特等奖;经管学院陈瑶拾金不昧,将捡到的2000余元现金等财务交还失主,受到了一致赞扬。这些先进典型是我校德育工作中宝贵的精神食粮,大学生们通过发生在身边的先进典型事迹的熏陶和引领,逐步自发、自觉的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极大地激发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动力,为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弘扬高校大学生先进典型事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中的实际意义

(一)大学生先进典型事迹是链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双主体的纽带

大学生先进典型事迹所彰显的精神力量,既能表达教育者希冀传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标性要求,又能够很好地承接教育主体,起到凝神聚力、引人向上的作用,最终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形成整体运行的合力,最终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精神层面的互动、和谐和统一。

(二)大学生先进典型事迹的精神内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鲜活诠释

大学生先进典型事迹所蕴含并彰显出来的优秀品格总称为大学生先进典型精神,这集中体现出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先进典型事迹中蕴含的精神内核和灵魂表达,大学生先进典型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载体和传承。

三、创新宣传教育方法,加强典型示范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路径探索

(一)创新典型示范核心价值教育路径的网络探索模式

随着新媒体网络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已然成为网络表达的主力麦克风之一,网络上面所传播的各种信息对他们价值观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也为加强典型教育提供了许多新的载体和途径。山东农业大学通过推广使用“爱班级”网络平台系统,是一种新的用于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平台获取知识服务,开展各类学生活动,一方面学院辅导员通过在线考勤、操行、请销假、荣誉、成长事件等对学生在校期间表现进行数据全面记录,客观分析,科学量化学生成长足迹,并且通过网络平台的互动宣传,使得各类典型的事迹能够在大学生群体中传颂和熟知。随着微信、微博、微视等网络新媒介的介入,从网络世界使学生能够直面优秀典型事迹的个人,有效的开展面对面、心与心的交流与互动,达到最佳的交流学习效果。

(二)创新典型示范核心价值教育路径的事迹选拔方法

创新先进典型的选拔应当遵循实事求是、贴近生活实际、凸显多样性差异性的原则。大学生的典型事迹来源于大学生活之中,既要使大学生从身边人物中汲取正能量,将榜样的优点转化成闪光点和亮点,又要接地气,使大学生对先进事迹感受深刻;既“喜闻乐见”又“润物无声”,于细处着眼微处着手;既能够触动大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情感共鸣,又能从先进典型榜样汲取精华,凝练独有的校园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才能使先进典型事例入脑、入心,充分发挥精神的力量。

(三)创新典型示范核心价值教育路径的教育长效机制

大学生先进典型教育要适应新的形势,适应大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要求,提高大学生先进典型影响力,激发先进典型周围人学先进、争先进、创先进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先进典型教育效果,也必须创新教育机制。通过大学生典型事迹的宣传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引导大学生摆脱从众的盲目性,引导广大学生争做先进典型,用独立的思想和明晰的脚印使自己主动融入学习先进典型的行列,从而拥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要让大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这是对大学生的主体人格的尊重,也是满足大学生选择不同先进典型的个性需要。营造出浓厚的学习先进典型的校园文化氛围,把大学生先进典型教育融入到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浸润心田,演绎和谐,砥砺意志,寓教于乐,增强大学生对先进典型的高度认同感,潜移默化地接受先进典型的影响、感染和鼓舞,使之成为提高大学生先进典型教育实效的助推器和发动机。2015年山东农业大学隆重表彰了2014年学生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其中国家级、省级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服务队、省级先进班集体、“磐石工程”先进班级、校级先进班级团支部、“三星级”宿舍等600多个学生先进集体,十佳大学生、自强之星、大学生创新创业之星、校级及以上奖学金获得者等5000多名学生先进个人。在2014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中涌现出的10名学生、5个学生群体分别荣获山东农业大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大学生和优秀大学生群体荣誉称号。通过人物访谈、表彰先进、走访典型等的形式,邀请典型事迹中的主人公与广大青年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讲述真实发生在学生群体身边的故事,让同学们在看似寻常的互动交流中感受不平凡的事迹。

(四)创新典型示范核心价值教育路径的“典型引领”与“底线约束”关系

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高等教育全过程中,需要把“典型引领”的正面引导和“底线约束”反向抑制,进行有机、统一的融会贯通。要加强“底线约束”,首先必需要强化大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其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绝不触碰违反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底线、红线、高压线”;其次要强化对大学生举止行为的“软管理”,从人性化的理念出发,既设置底线、科学管理又不死板僵化、抵制校级现象。从而在校园内外形成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良好风气,从而积极主动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15年度,为展现山农大青年学生良好精神风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先优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山东农业大学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温暖•圆梦”2015年十大感动故事评选活动,活动面向全体师生,要求广大师生收集发生在身边的故事,既要具有时代性,能够认真践行“勤学、修德、明辨、笃实”八字真经,能充分体现当代山农青年的价值追求;又要具有先进性,能够彰显当代山农青年投身社会、模范表率、躬身自省、追求真知的追梦精神;又要具有典型性,在青年群体中产生重大影响,引发强烈感想;又具有感召性,事迹真实,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以小见大,体现山农大青年关心社会、关爱他人的情怀,展现农大青年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良好道德风尚。感动校园故事的征集,是对学校2015年各类先优典型、人物事迹的回顾与总结,活动一经推出,在全校中引起了广大学生的强烈反响,在全校中再次掀起了传诵事迹的热潮。这种活动有效的利用了通感移情和情感转移,使在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得以升华,真正实现了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使之成为培养铸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契机和实践依据。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学习、体会发生在身边的典型事迹,将社会普遍认知和认同的符号印记和表象记忆,转换成现实的和未来中有意无意的自觉行动,把大学生中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逐步发挥、发酵,将其变成普遍意义上的大学生受众群体的道德规范。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培养过程中的充沛源泉和不竭动力,既保持了孕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的旺盛生命活力,又有效的保证了大学生先进典型事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必要性,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的进程,从而实现全社会、各阶层的普遍涵盖。

作者:李晨 冯国营 吴连军 单位: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董俊.使大学生先进典型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典范[J].世纪桥,2010(09).

[2]周红.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先进典型培育[J].人民论坛,2012(03).

[3]胡宇南.大学生先进典型的价值意蕴—————基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J].思想研究,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