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学校德育建设,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德育建设工作,是当前少年儿童价值观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只有在德育工作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少年儿童思想教育中出现的困惑和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进学生的头脑关键在于构建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方能推进学校的德育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德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导社会的重要坐标,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与基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润物细无声”;“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校是主阵地、少年儿童是关键期、课程教学是主渠道。对少年儿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可以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新的有效理论支撑,而且对于进一步创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塑造新世纪少年儿童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健康的校园文化,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可以因地制宜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之中。“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不立规矩,不成方圆”。学校要加强自身制度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制度文化建设中,坚持贯彻依法治教、依法治校、规范办学。在学校的各项制度管理中,都要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建立规范有序而又富有人文关怀的管理机制。要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把育人要求和岗位职责统一起来,努力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网。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廊道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廊道文化建设不仅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还能彰显学校文化的内涵;同时,它也是学校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展示学校形象的一道风景,也是家长、来宾了解和感受学校文化内涵的途径之一。廊道文化主要是以走廊乃至大厅、道路等空间为主要阵地,以学校文化设施与活动为主要呈现内容,通过精心布置,营造特定的育人环境,让学生置身其中,得到美的享受,受到心灵的洗礼。因此,可以紧紧捉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结合学校的整体设计,在廊道文化建设上学校力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学校文化的显性内容,努力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首先学校要对所有的廊道进行规划,抓住“书香润心灵”“文明伴成长”这两条主线,可在教学楼的一楼设计书山学海版块。同时,每个班级可根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来制定富有特色的班风、班训等。教师应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和学生一起动手设计布置班级、书山学海版块,让内容更紧扣学生需要,更切合学生实际,更易于引发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学校德育建设能够相融合,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良好的氛围中,引导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取向,建立友爱、信赖、关心、负责、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除此之外,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升国旗、入队入团等仪式和利用重阳节、国庆节、建队节等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这些有利时机,组织全校师生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宣传身边优秀老师和学生的先进事迹,积极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的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课堂教学工作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课堂是“主阵地”。只有走进教材,走进课堂,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因此,学校要充分发挥课程的德育功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细化并落实到每一个学科课程的德育目标之中,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要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教材中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采用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点滴浸润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让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接受、领悟和内化,并逐渐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如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开展以“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可以开展以“童心手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绘画比赛、绘本制作比赛等活动,不断深化师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可以利用班会等开展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三观”教育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辐射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中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一门学科的教师都应毫无例外地找出本学科中包含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世界观教育的可能性,并充分发挥他们的教育作用”[2]。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不仅是语文、品德与社会课教师的使命和责任,还是其他学科教师的共同职责。各专业课教师要增强学科德育意识,把专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既要用智慧点燃智慧,也要用人格引领人格。各科教师要坚持改进创新,搭建学生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学生乐于参与的渠道,积极推进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手段创新和教学工作创新,持之以恒,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实践活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理解的重要体现。通过前期的渗透教育,学生在理论上已经理解了其内涵,那么实践就是最重要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生成过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目标、价值追求、价值取向等内容的深刻理解,掌握正确的价值标准,提高价值分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德育在行动”,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为贴近学生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要普遍开展以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纪守法、勤劳好学、节约环保、团结友爱等为主题的系列行动;组织学生广泛参加“学雷锋”等志愿服务和社会公益活动;教育学生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组织学生在每个学段至少参加1次学工学农生产体验劳动,农村学校应普及适当形式的种植或养殖。要广泛利用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等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各类社会实践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参观体验、专题调查等活动。逐步完善中小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的体制机制,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和成效纳入学校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综上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进学生的头脑关键还在于构建校园文化、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在于教师、学生、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为此,我们要“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3]。可见,新世纪少年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必须多措并举协同推进,方能取得好的效果。
作者:徐芸 单位:灵源街道大山后小学
参考文献:
[1]王定华.立德树人作为基础教育根本任务[J].人民教育,2011(24):36-37.
[2]张志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路径探析———以中小学为例[J].集美大学学报,2014(2).
[3]郑天炜.浅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J].新西部(理论版),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