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建(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定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人类社会所经历的任何社会制度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与之相适应的共同的思想基础体系作为共同的导向,这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是人们凭空产生的,根本取决于这个时期的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被这个客观需求决定的共同的思想基础决定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在文化和价值观念多元并存的社会现实前提下,首先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本质,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又要文化的多样性,使多种文化在同一前提下共同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对一些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念的扬弃,也是对我国绵延数千年传统价值观念的扬弃。此外,也是对我国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以前价值观念的扬弃和提升,这是在尊重差异和包容多样性中形成的共同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既是对当今中国真实现状的正确反映,也是重视意识能动性的体现,其重要目的就是要进一步揭示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从而使人们更加笃定地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思想的进步方向,进而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
二、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高校人才培养状况
在现代社会中,生产力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各个国家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逐步超越了单纯的地域差异带来的局限性,今天的世界俨然成为一个“地球村”。中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身处并经历着一个历史性变革。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的自由化、市场化、国际化程度大幅提高。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由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各个方面发展不协调,一系列令人忧虑的问题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使高校陷入了人才培养的道德领域的困境。高校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形成的阶段,这样的社会时代背景能使他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解放,形成与当下社会状况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如竞争意识、开放意识、效率意识等。但同时,高校学生正处在思想困惑和情感冲突之中,传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受到了挑战,导致高校人才培养的任务也同时面临新的内容。诸多原先行之有效的在人才培育方面传统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培养方式不再行之有效。在人才道德培养的工程里,中华民族时代相传的美德和建国初期几十年的思想教育所养成的集体主义价值观正在面临着商品、货币和市场竞争的冲击,而在这一过程中人才道德教育面临着重要的挑战。因此,在改革开放早期的1979年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我们一定要教育好我们的后一代,一定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搞好我们的社会风气,打击那些严重败坏社会风气的恶劣行为。”一些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出现时,在思想道德观念中便容易出现道德的失控和迷失。特别是在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会使学生对核心价值理念的养成不再重视,他们能指导自己行为和思想的标准会变得模糊,使得人才养成不是科学、全面、健康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指引作用
经济社会的转型,对传统道德体系构成了众多挑战,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失范“”道德失控”为我国构建新的道德体系提供了历史和需求的契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科学、逻辑严密,其理论更加系统和完整,意味着运用在人才培养的方面的现实针对性更强,也为人才培养提出了明确且适当的价值评判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理论上有着巨大的进步,如其内容避免使用了一些以往的相对空泛的说法,内容的表达更加与时俱进和贴近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表述上避免了大而空的概念使用,并且明确指出,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在高校人才道德培养中把目标表达得更加生动、醒目,具有很强的教育针对性。另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更加具有包容性,在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有很好的可操作性。它的各个层次价值结合的逻辑层次性,是社会生活中的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的真实反映,对于揭示社会发展规律、高校人才如何辩证地理解高尚的道德价值追求和基本的做人底线提供了切实的内容,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具体的培养方向和实施途径。当代高校所培养的人才是拥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知识的群体,在未来社会发展中他们将是中流砥柱,在各条战线上发挥聪明才智、发挥重要作用。高校在人才培养中,除了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还要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容,教育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学习知识和锤炼品质,使他们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者:刘莹 单位: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原则
1.“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应遵循正能量原则
教师要服务于学生,但不能为了吸引学生,就标新立异,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哗众取宠,甚至恶意抹黑中国。“概论”课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必须是正能量,必须坚持教书育人的职责,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正确的、积极的、健康的世界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可否认,转型时期的社会多元化、社会的复杂性,甚至社会的某些阴暗面在某些学生身上可能有反映,教师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立场,对于敏感问题、热点问题不回避、不附和,敢说真话。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曾经遇到这样的尴尬。马年春晚小品《扶不扶》引起全民热议,甚至成为网络热词。我就在课堂上临时穿插“扶不扶”的现场调查,结果却让人失望,全班同学38个人,选择“绕着走”的有30人,占到总人数的将近80%;而选择“马上就扶”的仅仅只有一人。毋庸置疑,答案应该是明确的,但老师面对80%的不同意见,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大家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我从正反两个角度进行了引导,一方面,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求我们“诚信、友善”,一个老人摔倒在地,路人鱼贯却无人伸出援手,泱泱大国,文明何存?另一方面,每个人家里都有老人,每个人都会变老,我们不希望有一天自己摔倒在地,就在那冰凉的地上躺着,来来往往的人对你视而不见,那该是何等凄凉和悲惨。用《扶不扶》的台词来讲就是:“人倒了不扶,那人心就倒了;人心倒了,想扶都扶不起来了。”经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大部分学生最后都表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一定不会袖手旁观,会积极参与救助。
2.“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应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主体的原则
学生为主体,即学生是教学过程中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面向学生,要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围绕学生思想起伏变化,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都应该与时俱进;教师为主导,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主要由教师设计和决定,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也要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负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化有形为无形,润物无声,然后才能内化为心,外化为行。在“概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一般都是把一堂课设计成几个单元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就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突出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但整个课堂的教学主线、教学设计和教学目的都是教师预先设计并精心安排的。教学设计大概分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学生播报新闻,教师在开学第一课就已经提前布置好学生播报新闻的顺序,所以每节课一开始第一单元就是学生播报新闻,一般的新闻播报不超过五条新闻;第二单元———学生新闻解读,新闻播报结束,学生选择自己播报新闻中的两条,解读为什么自己要为大家播报这条新闻,关注的切入点是什么,通过这条新闻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或者对大家有什么启发;第三单元———教师新闻再解读,由于学生的视野、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的有限,所以他们看世界可能存在着某些偏差和不完整,这时候就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就要站在一个“传道、受业和解惑”高度,为学生指点迷津、臧否是非;第四单元———学生评价,随机请三到五个学生对该同学的新闻播报活动进行评价,评价体系包括播报的内容、播报的形式、新闻解读的深度和广度、播报新闻过程中的仪态,等等;第五单元———学生反馈预习新课体会,根据预先布置的教学安排,学生对今天所要讲授的新知识已经在课前做了预习,并查阅了相关的资料,教师随机对学生的预习进行验收,并给出评价;第六单元———教师讲授新课,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结合本专题的知识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讲授和解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着痕迹,似是无心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最终传授了知识,培养了能力,灌输了理念,坚定了信念,传播了正能量,完成了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人、培养人的教学目的。
3.“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应遵循一致性原则
一致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言行一致,课堂教学和课后生活相一致,也要求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表现相一致。第一,作为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课老师来讲,教师为人师表,言传身教,必须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不能课堂上大道理滔滔不绝主旋律,课后小算盘斤斤计较不入流,教师不应该是课堂教学上的“伟人”、课后生活的“矮子”,而应该明白“生活即课堂”的道理,须知生活中的老师才可能是学生心目中最真实的老师。我国传统文化讲“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传道”“受业”就是育人,如果“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孟子•离娄上》),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的教育工作就会前功尽弃。西方的教育体系中也重视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1828年的《耶鲁报告》在谈到师生关系时指出,教授既是传授知识的教师,又是学生人格修养的导师:教师的身教就是一种示范,良好的身教就是一种榜样。真正的德行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熏陶出来的。大学生活也是一种社会生活,作为其中的主导者———大学教师,其示范和熏陶的意义无疑是十分深远的。但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目前我国教师的形象在社会、在学生心目中已经出现严重的倒塌趋势。在一份调查问卷中,学生最不信任的人,教师和班主任居然位列第一和第二。这不能不引起社会和相关部门的警觉,长此以往,轻则师道尊严扫地,重则民族岌岌可危———一个不相信教师的民族将是一个可怕的民族,也是一个没有未来的民族!因此再提教师的言传身教不是老生常谈,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和历史机遇面前赋予它新的意义和使命。作为“概论”课教师更应该谨言慎行,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谨慎表态,对弘扬主旋律的正能量应该言必有信,信必有果,持之以恒。第二,作为学生来讲,有些学生课堂表现很积极,回答问题也很敏锐,甚至考试也是以高分结业,正如有人说的那样“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显得很勤奋,但“考后全忘记”,那样的教学设置即使是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即使是精彩纷呈,又有什么意义?所以说,“概论”课的教学评价必须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必须在课程的最后成绩中有体现,期末的课程成绩必须与学生的平时表现相一致。只有做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言行一致,课堂教学和课后生活相一致,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表现相一致,“概论”课教学才能够真正意义上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知行合一。
4.“概论课”教学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应遵循“理实一体”原则
“概论”课的“理实一体”教学模式,一方面强调教师科学设计、严密组织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强调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就是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并引起情绪的共鸣,即“共情”。高职学生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拓宽自己的视野,厘清自己的人生目标,树立积极的、充满正能量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也才是真正符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要求,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进头脑的教学目的。但是要在高职大学生中推行“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是一种突破,也是一种挑战。目前一些本科院校采用了“理论+实践”的模式。比如“概论”课程,有些院校就采取“理论4个学分+实践2个学分”的模式,理论课主要讲授基本原理;实践课让学生走进社会,或者去参观,或者做社会调研,或者去当志愿者等,表面上看似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但其实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都是脱节的,并不是真正的“理实一体”模式。同时,由于课时、学生本身的条件限制,高职阶段思想政治课程的“理论+实践”的模式目前还在探索之中。我们目前的做法是一方面坚持课堂理论讲授,另一方面还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视频短片,进行情景再现、案例介绍,夹叙夹议;也通过课堂互动讨论、知识竞赛、辩论赛等方式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高职院校“概论”课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将教学从单纯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向重视对学生认知、情感和能力的培养上,将学生对待思想政治课的态度由“要我受教育”转变为“我要受教育”,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知行合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化作涓涓细流,贯彻在教学中,落实在课堂上,浸透在学生的心中,为他们的明天做好充分的准备。
作者:孙达 单位: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1当前在校学生思想状况
目前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的学生组成主要有以下几部分:统招生占86.1%、五年专学生占4.8%(中考成绩较差或只参加体育考试未参加中考统考)、预科生占7.3%、华侨大学本科生占1.6%。总体来说,该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整体较差,知识底子薄弱,大部分学生对实践类课程和校园文化活动参与性较高,对理性和抽象化知识学习兴趣不浓,甚至产生逆学心理。从11年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调研情况和近四年每学期开学初学生思想动态调研的情况来看,学生政治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缺乏一定的政治鉴别能力和政治敏感性,对政治深层次问题认识不够,往往只见现象不见本质;对思政课、形势与政策课及主题团日教育等的兴趣不高,较难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学生自我调适能力差、心理能力脆弱,较难自主缓解新媒体时代快速的更新节奏给其生活学习及思想带来的冲击。从本学期手机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的调查来看,目前该校学生大多为“低头族”,不管是在课堂、食堂、宿舍还是课外活动现场,手机都是学生不可或缺的装备;大多数学生均通过各种手机端应用获得信息,对海量信息的关注及筛选有时缺乏理性判断,较易跟风随摆;学生主流意识弱化,价值取向模糊,如大部分学生对资讯的关注更多倾向于娱乐、财经、体育、游戏、旅游、时尚、情感、网淘或其他非主流、噱头性较足的新闻,而对时政、军事、教育等则关注得较少。学生教育背景的复杂性、文化基础的参差性、兴趣燃点的差异性、网络信息的无屏障性造成该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艰巨性。
2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现状及构建策略
目前该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上,主要侧重于两课教育、形势与政策课、党校公选课、主题团日教育、校园文化载体教育等教育途径与方式,总体来说,形式较为单调,教育效果较差,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况不理想。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要全面构建该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2.1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育模式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系统学习的主要途径,但反观目前学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学,则不难发现以下问题:重视专业课实操技能培养,忽视思政理论课的育人功能,绝大多数老师和学生都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专业课就行;重视理论,轻视实践,认为思政理论课只需在课堂上说说学学,无须实践;教师多说教,学生少参与,大多时候均是老师满课灌,未安排或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课堂教学;思政理论课实效性不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持消极态度,只为拿学分,未自觉内化践行。要想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效果,一来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利用其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及材料展示的形象性。首先,在教学上缩短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心理距离,提高其认知效果,其次,充分利用多媒体载体来进行启发式教学,多援用现今流行的H5页面、动画短片、漫画图片等内容来进行课堂互动和信息传递,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强与学生的交流,如动画短片《我和我的国家引擎》就是一部很好的教学材料,该短片轻松幽默的语言、漫画式的讲述、年轻的视野、灵动的表现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二来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形式与政策课的课堂传授方式,把思政教材、形策宣讲提纲中体现的重点问题和理论问题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及重大理论问题结合起来,采用案例教学、圆桌讨论、辩论、演讲、学生授课、实践教学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做到知行意合。
2.2用全媒体的思想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阵仗
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阵仗上,我们一要充分发挥“全媒体”的思想,即继续发挥传统校园宣传阵地如校园宣传栏、黑板报、校园小报、广播台等在校园舆论引导、校园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的作用。二要进一步建设好校园网使之成为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网站,进一步建设好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切实运营好团系统的微博微信矩阵,使之成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从而巧妙地发挥校院学生组织微博微信等的宣传引导作用,及时把学校新闻、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内容运用团员青年喜闻乐见的媒介载体和熟悉的语言习惯,分层分类、有重点地传递给青年学生,积极探索创新团员青年思政教育途径和工作方式方法,坚持主旋律,弘扬主旋律、主流文化,传播青春正能量。三要建立一套统一协调、反应灵敏、高效畅通的校园、网络舆情收集反馈机制,全方位掌握校园舆情,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特别是把握大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进行教育和引导,尽量把矛盾和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维护好校园的安全和稳定。
2.3校园文化建设中注重传统文化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4]16号)明确提出“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要挖掘传统节日里蕴涵的中华优秀传统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方式、载体呈现出来,如清明节除开展传统的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活动、线下的点烛祈福活动外,更应顺势学生的思维、语言惯势,开展网上献花、点烛、祈福等活动,采用富有学生、网络特色的语言制作新媒体宣传内容;如端午节,改变传统的口号宣传为游园活动,在包粽子、吃粽子的基础上,将传统的赛龙舟、佩香囊、挂菖蒲、熏苍术、悬钟馗像、喝雄黄酒等民间习俗形象转化为小游戏、知识竞赛,让学生于游戏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及其中内涵的传统爱国主义精神。二要在开展各种节庆点的纪念活动、主题团日教育、社团文化活动时,要线上线下教育相结合,做到在活动中有机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言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扎根于心。
2.4完善学校的社会实践机制,以实践促进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该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由志愿服务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专业实践教学、学生干部工作、勤工俭学等几个方面组成,在志愿服务活动、寒暑假社会实践的组织开展中,团委都有意识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在学生干部工作这块,因干部队伍组成不一、工作性质不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上主要由大骨班培训、每月一次的主题学习、党团知识竞赛、主题征文、与信仰对话讲座或不定期的专题学习来实现,而在其践行中则存在着参差不齐的现象。而专业实践则更多地倾向于专业知识的提升与实操,忽视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贯彻,因而多次出现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实践教学安排而发生群体事件、学生私自脱离实践团队等状况。因此,要想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投身社会实践来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来要完善该校的社会实践机制,建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划拨专项经费、出台工作方案、建立表彰制度、建立由网站微博微信组成的宣传矩阵。二来要在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作用、融入教育。三来将志愿服务列为团员推优及发展预备党员的必备条件,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志愿服务时长方能参加团员推优及发展预备党员。
3结语
总之,我们要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特点,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努力探索民办高职院校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之为学生所普遍认同并内化践行。
作者:黄冬梅 单位:泉州华光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