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应用(共3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应用(共3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应用(共3篇)

第一篇: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

一、新媒体

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得益于网络资源的交互和共享,而且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数字科技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信息交流和社会资源分析越来越密接,整个新媒体的特征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互动性与即时性。新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信息和资源使用交流上是互动性质的,不仅是获取资源信息,而且可以将自己的反馈和意见提供给需要的人。及时性是指新媒体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使用手段比较简单,所以交流很方便,在交流的过程中能够短时间实现交流。第二,信息的海量性与共享性。在信息交流分享的过程中,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纸质媒介,打破了单一的交流传播的方向,结合现代的超文本和数字化,实现海量信息的广泛交流,并且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对多、多对多的方式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第三,形式上的多媒体与超文本。新媒体所带来的是多媒体的技术的不断使用,与传统媒体交流传播所不同的是新媒体能够运用先进的视频网络资源,将复杂的信息资源整合成简单有序的复合式资源信息网,用浓缩式的资源信息体系,实现对大众的舆论传播。第四,参与人群的个性化与群体化。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加深了人们对高科技的不断学习和使用,人群的高科技和信息化使得新媒体在传播的过程中受到中国民众的喜爱和拥护。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居于核心地位,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的高度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简要的概括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主要是对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目标的概括,通过这些概括性的表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现出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时代特色。比如说在电视新闻节目的不断更新过程中,《感动中国》《先进事迹人物评选》《最美教师》等一系列节目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通过这些社会中先进人物事迹的不断模范带头作用,为社会民众的社会精神文化建设指明前进的方向,展现现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风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概括和总结,所以主要植根于社会生活也服务于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传播方式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媒介也就会发生变化。新媒体是跟随科技和网络的不断发展而衍生出来的现代媒体传播手段,而且在现代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所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新媒体担任了重要的角色。主要使用新媒体的就是人民群众,其中以中青年人为主要的使用人群,所以在公众传播的过程中,只有借助于新媒体的广泛传播和资源共享的特征,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传播和影响。

三、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在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主要依靠的是先进的网络传播媒介进行扩大范围的影响,在传播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的分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这三个方面的分析对于公众传播提出建议和意见。

(一)传播优势

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的优势主要是两个方面:其一是新媒体的丰富资源和巨大的网络交互性。其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官方主流价值观的巨大影响,在传播的过程中,将这两方面的优势实现整合,可以发挥公共传播的最大影响和效果。新媒体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网络信息平台实现观念的交流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精神意义的体现,反映在新媒体中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观念传播,所以在网络信息平台的交流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观念的深入理解,相关文章的阅读、相关数据的浏览、相关新闻的报道、相关视频的观看等进行交流和传播。比如说在新媒体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央视新闻在微信上有了央视新闻微信平台,人们可以利用手机或者电脑,随时随地地浏览新闻,关注国家大事和时政变化,将自己的生活与国家的命运发展相联系起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过程中形成的重要的价值观念,为国家发展、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价值层面指明了方向,也为现代人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指导。作为官方主流价值观,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一定的保护,不同于社会上的价值观念传播,社会主义价值观在传播的过程中,借助于新媒体的资源信息的广泛传播性,同时也能够以官方媒体的身份在交流传播的过程中受到重视和认真对待。比如说《两会报道纪实》中各大电视台在今年的两会期间,花了大篇幅的新闻报道对两会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和分析,通过两会的报道不仅是电视屏幕上的重要“两点”,同时也成为网络信息平台上的重要标志,微博、微信、新闻报道对于两会的关注体现民众对于官方信息资源的关注,实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注。两会关注民生民计,是社会主义发挥其第一位的教育和培养的角色作用,让出镜记者接受最规范的教育和培训,扎实好自己的业务基础功底。其次,加强出镜记者的实践能力,增加实践机会。在进行出镜播报的前期,必须对出镜记者进行大量的同等环境的模拟化训练,增强出镜记者的实践能力,也能够增强出镜记者的应变能力,从而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进行高质量的新闻播报。最后,也是最关键的环节,出镜记者应该强化自我学习和训练的力度,多了解业界动态和多锻炼基础播报功底和语言学要求,扎实好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加强自我实践能力。只有通过各个方面的不断努力,才能够最终达到强化专业素质培养,提高出镜记者业务能力的目标。

(二)正确处理语言规范化和个性化的关系

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是有一定的规范化要求的,需要按照规范化标准进行标准化播报。但是,这个和个性化的播报是没有矛盾的。作为一种规范性极强的语言,出镜记者的播报语言也是一门艺术化的语言,它完全可以兼备规范化和个性化,规范化的语言是新闻播报语言应用的刚性前提,但是规范化并不意味着千篇一律,枯燥乏味,在语言的表达上,不违反规范性的要求的前提下,也要注意语言个性化的发展和应用。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且灵活处理和应用,才能够达到最好的语言表达效果,规范性要求的前提下,增强了出镜记者播报的语言的趣味性,才能够更好地抓住群众的注意力和兴趣点,最终才能够更好地实现新闻播报的最终目标。

(三)完善评价考核体系以及管理机制

良好的机制能够创造出令人惊讶的创造力。出镜记者的工作与传统意义上的文字记者或者播音员等有着较大的角色差别和较大的工作要求差异。因此,对于出镜记者的这种特殊性来讲,必须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能够刺激出镜记者工作效能的评价考核体系和管理机制,这种工作绩效的评价考核体系和管理机制一定是要有其独立性和适应性的。当然,除了这些策略外,还有很多值得探索和研究的策略,我们需要在出镜记者工作的过程中,结合既有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摸索,不断思考,不断实践。

四、结束语

出镜记者是随着新闻播报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记者新群体,工作的高要求和群众的高需求,给出镜记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带来了一个巨大的考验。现阶段,我国出镜记者因为人员构成的非专业化、评价系统和管理机制不够科学化以及出镜记者的发展速度难以迎合新闻出镜播报的发展速度等原因,尚存在一些需要探究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只要我们不断在工作和实践中探索,结合既有的经验和教训,终将得到妥善解决。

作者:刘安戈 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第二篇:手机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构建

一、手机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一)大学生手机媒介素养现状

第一,手机过度使用毋庸置疑,手机已成为大学生最常使用的媒体。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在使用手机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控制时间和场合,问题也由此而生:最严重的是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关注老师,影响听课、影响学习、影响师生间关系。其次是在教室、寝室、图书馆等公共场域缺乏自律自控,“大声接打手机”已经上升为公认的校园不文明行为,休息时间接打手机,更是寝室里同学冲突的主要导火索。第三是虚荣心做崇,产生手机攀比心理和行为,消费增加。第四是长时间过度使用手机而造成累积性身体健康问题如视力下降,手指关节疼痛、颈椎病等,以及因走路看手机出现的偶发性问题如崴脚、车祸等。第二,手机媒介知识匮乏和教师、家长相比,大学生对手机的使用有着明显的“技术优势”,手机的各种功能他们驾轻就熟,印证了美国社会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后喻时代”的到来。由于我国教育界对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大学生媒介知识匮乏,媒介素养水平良莠不齐。调查发现,很多大学生对“媒介素养”这一概念感到陌生,对各种媒介信息产生的流程不了解,对手机里的信息真伪辨别力低,更谈不上形成自己的观点。第三,对手机媒体的认可度低大学生在使用手机和对待手机的问题上存在着“二律背反”:大学生消费时间最多的媒介是手机,但手机不是他们最信任的信息渠道。大学生更信任从人际交流、电视、书报刊、网络上获取信息。大学生更倾向“玩”手机,很少通过手机媒体发声,更缺乏创造和制作媒介讯息的能力。在“沟通无限”的年代,大学生很少利用手机和老师进行交流,很少主动索记教师的电话号码,更谈不上通过手机向老师请教问题、寻求帮助。

(二)手机媒介素养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

“媒介素养”是舶来品。国外媒介素养教育经过了三个阶段的发展:最初是对大众传媒的抵制、免疫教育,原因是大众媒介被视为“文化病毒”,因而被片面地排斥否定。第二阶段是分析教育阶段,对大众传媒的“全面批判”转变为“了解媒介”、“判断媒介”和“欣赏媒介”;第三阶段是对媒介的“解构”和“建构”阶段,更加理性地对待媒介,培养公众对媒介“解构现实”功能的破译教育和利用媒介“建构现实”的能力培养。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手机媒介素养教育,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避免走弯路。决不能把问题简单化,通过“排斥”、“抵制”、“不使用手机”来解决问题非万全之策、长久之计,要将重点放在大学生手机媒介能力结构的提高和调整上。应针对大学生在使用手机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灵活的方式:对于手机过度使用、手机消费、手机危害等问题,可通过学生讨论、辩论方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解决;对于媒体如何“解构现实”这一专业技术课题,可通过参观媒介组织、邀请媒介从业人员开展讲座、举行交流活动等方式;提升大学生利用手机“建构现实的能力”是关键,高校要搭建让大学生爱“玩手机”的平台,如开通校内各级(和学生关联度高)官方微博,创建校园手机报,手机作品大赛(如图片、微电影)等,全面提升对大学生的手机媒介素养。

二、手机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阵地

(一)作为意识形态的手机新媒体

长期以来,我们过分重视突出报纸、电视、杂志等媒介的社会属性,而忽略他们的商品属性。现在,我们又过分重视网络、手机等媒介的商品属性,而忽略他们的社会属性。作为高科技产品,手机媒体的意识形态功能毋庸置疑。当前中国媒介的特点是媒介的破碎化,即时间的破碎化、空间的破碎化和心灵的破碎化。手机媒体从“第五媒体”到“第一媒体”,在商业价值上拉动了无聊经济加促销经济,其思想文化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因此,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活动,如何充分发挥手机媒体的阵地功能,是我们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问题。手机媒体在其信息传播中,同时包含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三种途径。手机媒体的“全球性”,扩展了政治社会化的传播空间;“交互性”,改变了过去政治社会化的被动教育方式;信息丰富性及形式多样性,丰富了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形式。

(二)积极占领手机新媒体阵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精神力量。党和政府应充分认识到手机的巨大影响力以及手机媒体阵地的重要地位,积极协调各方,通过多种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面旗帜能通过手机媒体高高飘扬。第一,转变观念,主动占领手机媒体阵地。思想阵地的争夺战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党和政府要有决心,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能放弃手机这一重要媒体阵地;要有信心,只有通过多元文化的竞争、碰撞,受众才会做出自己的判断、取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才会确立;要有耐心,任何国家的政治社会化都是漫长不间断的过程,应充分考虑手机媒体传播意识形态的复杂性、艰巨性,不可盲目进行铺天盖地式的直接宣传。第二,打造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网络主阵地。党和政府要将重点门户理论网站做强做大,充分展现“三个自信”,使其成为大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平台;要重视策略,应加强与商业网站合作,开辟隐性阵地。我国传统政治社会化方式往往重明示轻暗示,事实上商业网站中一些看似“非政治性”的板块,同样也能起到暗示政治社会化的效果,具有意识形态功能和作用。要大力推动媒介大融合,加大对各种媒介的掌控力,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手机媒体传播中的主导性地位。第三,加强人才队伍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手机网络有效传播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党和政府要全面加强和监管手机媒体从业者队伍的政治理论素养;另一方面,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手机媒体素养,教师不能落后于学生,要具备利用手机解构和建构现实的能力,创新思想教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

三、手机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新载体

(一)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手机新媒体

手机媒体能够凭借多样的形式承载丰富的教育信息,足以传播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的巨大信息;操作简单、便携方便能为教育主体所掌控;强大的交互功能能够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使政治社会化由被动式变为互动式;细致的分众特点能够使分层教育、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成为可能;及时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内容的传递不受时空的限制。手机媒体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完全可以成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高效载体。

(二)利用手机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任何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能否在全社会范围宣传与普及,不仅仅与其内涵魅力有关系,传播手段的强弱、内容与手段能否有机结合也是决定其宣传普及效果的外在条件和重要保障。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同样如此。第一,丰富发展原有的教育手段。电脑网络时代,高校通过网站、博客、微博、QQ群、电子邮件等途径加强与大学生的联系与沟通。现在手机飞信、手机QQ、手机微博客、手机微信等方式更加便利、及时,可以更好地突破思想教育工作的时空限制,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全面性。在利用手机媒体呈现时,要注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四大内容采用不同的演绎陈述方法,结合大学生的理解和践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在术语、意义和言说方式等方面着力研究。第二,利用手机媒体优势创新教育手段。鼓励大学生发挥主体能动性,群策群力设计制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题的手机报、手机广播或手机电视等,打造属于大学生自己的“校园手机教育平台”。第三,加强教育载体设计。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力、渗透力、影响力和传播力,载体设计是途径之一。高校必须注意手机媒体的局限性,注重手机新载体与其他载体间的优势互补,形成全方位的教育态势。

作者:马文萍 马晓明 单位:大连交通大学思政部

第三篇:新闻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应用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形成的背景

毋庸置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意义重大,深刻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性质和特征,是社会主义内涵与实践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每个公民需要严格践行的实践标准。不管从国际形势还是国内形势来看,大力弘扬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都是目前社会主义现代化思想文化建设的重点,关乎整个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与其国际影响力。

1.国际背景

当今世界,国际上已掀起一场大规模全方位的思想文化交流与交融风潮,在这场全新的价值观引导的较量中,思想文化的传播展现出了新的态势。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多元化的文化意识形态也正在快速发展,踊跃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巩固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民族向心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2.国内形势

从国内形势来看,目前我国正处在稳步上升阶段,同时也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危机重重的阶段。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多元化的意识形态逐步成为新的热门,踊跃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高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影响力和国际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着较为深远的历史意义。

3.政府工作

从国家层面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要求来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和引领主流社会意识,是国家政治体制和行政能力的重要体现。全面深化社会主义体制改革,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制度,实现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处理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只有在全社会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大众中加强引领,才能更好地提高社会价值观的作用,引领全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否正确有效地引领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从某个角度深刻体现了政府工作力度和效益,也是检验政府工作质量的标准和准则。

4.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民族精神息息相关,与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核心价值观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是引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的强大精神支柱,是关乎社会和谐、国家稳定、民族团结、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重要利器,是全民族不可或缺的行为准则,是凝聚中国力量、汇聚中国精神、展现民族气节的强大精神支撑。

二、新闻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传播中的工作重点

新闻媒体以其特有时效性、普及性等特性在当今社会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价值的传播过程中,新闻媒体工作人员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勇于承担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文化思想的历史责任。新闻媒体的传播方式应坚持人民群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地位,将大众的价值愿望与关注点放在第一位,并坚持有效地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积极引导以促进人民的全面发展。新闻媒体应以一种更平民化的方式,更通俗易懂的语言,更感同身受的方式与人民群众进行思想的交流、文化的碰撞。不断创新,不断探索抓住群众的关注点,以一种平民化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

1.宣传教育

社会文化发展离不开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一方向标的指导。新闻媒体应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不断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在群众生活中的指导作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坚定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动力和决心。

2.主流引导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主流文化的平台作用也是目前新闻媒体传播核心价值的主流方式。新闻媒体工作者应注重宣传引领,掌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正面的、激励的、深刻的宣传形势,完善主流引导与舆论监督,加强理论引导与情感抒发相结合,坚持群众眼光。各种新闻媒体以不同的视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增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历史责任感,提高传播社会主义主流核心价值的业务能力,以提高工作人员的道德修养为切入点,切实引领人民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3.人文功能

新闻媒体应充分发挥精神文化产品特有的人文功能,以提高公民文化修养为目标。一切新闻媒体产品都应该深刻体现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社会正能量,让大家永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勇于实践的吃苦耐劳精神,并且以提升新闻产品的思想价值品位为目标。新闻媒体还应该勇于创新,提供新的方式,传播新的思想,不同类型的新闻媒体都应该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载体。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为大众提供最优秀的文化产品,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潜移默化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新闻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具体途径

新闻媒体特有的普遍性、广泛性、传播性等特点使其在传播过程中增强了有效性。当今社会,为了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带动人民大众积极奋斗,努力劳动,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们也要明白,发展新闻媒体的传播应用是一件有力武器。新闻媒体以其特有的平台为依托,大力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宣传法律文化知识,宣传道德实践活动,以发扬民族精神。大力传播道德实践,加强对社会公德、个人品德、社会风气的培养和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成为主流。努力研究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价值体系,引领最主流的正义的健康的社会风气。

1.不断提高媒体传播水平

当下各类新闻媒体的发展良莠不齐,存在一系列不和谐的现象,影响了整个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存在某些新闻媒体业务能力不强,无法掌握新闻风向标以正确引领人民群众,新闻媒体说服力不强无法使群众感同身受,达不到宣传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一部分新闻媒体在利益的驱动下播出虚假新闻,影响了新闻媒体在大众眼中的权威性,降低了公信力。新闻媒体人不从大众本身作为切入点很难使大众信服,会影响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不管是哪种错误都最终会导致舆论的错误走向,从而误导人民大众,因此新闻媒体人应从实际出发,注重道德,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2.创新媒体传播方式

目前,新闻媒体行业已经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一个行业的发展每上一个台阶必然面临着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媒体行业主要面临着商业化挑战、新模式挑战、改革与互联网发展的挑战。近些年来,新闻行业已不断完善和发展,从群众的角度出发,以群众的视角看待问题,以一种更“接地气”、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提高了感染力,使人民群众更容易接受。

3.提高媒体传播公信力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新闻媒体的真实性与规范性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这是新闻媒体人最不愿看到的结果,也是必须改善的现状。对于新闻媒体来说,公众信服与权威性是立身之本,缺失了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新闻媒体宣传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新闻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中的应用还需要不断加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权威性,使新闻媒体更有说服性。此外,增强新闻媒体在大众生活中的影响力和传播力度也是实现有效传播应用的重要保障。

四、总结

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针对新闻媒体的传播研究也显得尤为重要。新闻媒体行业目前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新闻作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有效方式,所起的作用有目共睹,大大地改善了社会上的一些陋习,因此不能放弃这种宣传教育形式,另一方面,新闻媒体人应从审视自己入手,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道德修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传播做出自己的努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一份推动力。

作者:赵远兴 单位:甘肃省中共庆阳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