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党和国家对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予高度的重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越来越深刻,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要坚持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们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增强学生的价值判断能力、价值选择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引领学生健康成长”。要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维度注重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从国家维度看,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实现中国梦相结合。
在培育的过程中,使大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支柱,实现中国梦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理念的总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倡导的第一个层面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的凝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层次,具有统领作用,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都要服从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五位一体”的建设目标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与国家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上是统一的。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国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生态的美丽中国,即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大学生的个人抱负必须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2.从社会维度看,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
高校是社会的一部分,与高校教育的结合一方面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持续不断的灌输、循循善诱的引导、春风化雨的熏陶,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导中国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的深化改革,发扬爱国精神、敬业精神、法治精神,倡导诚信、友善、集体主义精神,将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的教育功能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引领、示范、导向相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基本准则和行动指南。另一方面结合高校校训培育,使大学生认识到校训是办学理念的高度概括,是一种校园文化精神的凝练。其实质体现了各校最核心的价值观念。高校校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结合,使大学生奋发向上、追求真理、担当起社会发展的责任与历史使命,引导一大批有志学生走上创新成才的道路。
3.从个人维度看,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大学生日常学习相结合。
通过把培育和日常学习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成为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坚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的引导,从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精神面貌等方面建立严格明确的行为准则来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深入挖掘专业课中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资源,注重培育和理解本专业领域内著名人物的科学精神、爱国精神、创新精神,结合专业特点,充分发挥专业创新机制的优势,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高校学习的全过程。发挥高校思政教师、专业课教师、学管办教师、辅导员以及党组织、共青团组织全方位的培育引导机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社会实践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唯一途径。必须引导大学生重视社会实践,注重知行统一,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的新路径。
1.以实践平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
近年来,高校特别重视社会实践,通过多种方式搭建实践平台、拓展实践途径。大学生校内实践主要是以学术论坛、研讨会、报告会、演讲会、纪念活动等多样性的形式展开。学校在组织活动时要紧紧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帮助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社会、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以体验、思考、讨论和互动交流等方式分享实践成果。大学生校外实践主要是开展社会调研、义务宣传、家教服务、社区服务等,以及组织大学生到农村、工厂、部队基层去参观访问,了解基层的发展状况。社会实践通过引领大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听战斗英雄的伟大事迹,看弘扬价值观主旋律的视频与影片,使大学生亲身感受祖国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化。同时,校外实践注重深入挖掘各种纪念日、节庆日以及纪念馆、博物馆等特殊场所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和教育功能,并利用这些资源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
2.以公益性服务常态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
大学生社会实践内容包含专业实践、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敬老爱幼活动实践、志愿服务实践等。在众多实践活动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大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公益性服务成为最受社会欢迎的实践,是大力学习和弘扬雷锋精神的体现,近年来大学生逐渐成为公益性服务的主力军。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服务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残疾人群体,在人群聚集的火车站、休闲广场都能看到大学生助人的忙碌身影。大学生公益服务受到社会的支持,给社会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也弥补了社会服务中的一些不足之处,为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公益性服务并非某一群体的任务,要将公益性服务扩大成为社会性服务。在推广过程中,可以制定相关措施对公益性服务予以规范和约束。通过规范使其由制度约束逐步内化为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达到公益性服务常态化的效果。公益性服务常态化机制的构建,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将大学生公益服务、奉献社会与实现自身价值相结合,以实践探索和创新理念为大学生公益服务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公益服务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实现可持续发展。
3.以塑造和学习楷模实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
楷模是社会进步的一面旗帜,楷模的无穷魅力在于其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价值要求,为大学生做出表率,激励大学生励志自强、任劳任怨、敬业奉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注重深入挖掘大学生先进典型,宣传优秀大学生的典型事迹,引领当代大学生崇尚典型、学习先进、争当楷模;二要注重大学生楷模的产生,按照楷模标准,通过个人自荐、集体推荐、公示、审批等过程,使“楷模”、“优秀标兵”等先进典型从身边产生,为大学生树立榜样;三要注重楷模在社会中的示范作用,楷模以自身行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是大学生身边真实事迹,对大学生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社会实践需要楷模的力量来引领,如海南鹦哥岭青年团队的大学生,是具有崇高理想、高尚情操的道德模范,是勤俭创业的楷模,是“活雷锋”精神的具体体现。他们的践行示范,彰显了新一代大学生奉献的价值标尺,深深鼓舞着全国成千上万的大学生走入基层、奉献社会。选择奉献的人生价值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核心价值追求,引领大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价值目标,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自觉的行动指南。
作者:吴琼 赵慧敏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