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校园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目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校园文化建设是通过改造一定的物质环境和精神气氛,来塑造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目前一些高校往往过分追求功利目的,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育人功能,导致这一载体的育人效果不佳。 1.偏重物质文化。校园文化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构成,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校园文化建设的目的,体现了一所学校校园文化的水平。因此,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应放在精神文化建设上,其他方面的建设都应为精神文化建设服务。当前多数高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往往过多注重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构建,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势必是空洞、低水平的,难以发挥其教育功能。 2.活动层次不高。目前,从总体上看,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层次偏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园文化活动以文体娱乐活动为主,如歌唱比赛、体育类比赛等,诸如讲座、辩论赛、学术研讨会等这类富有内涵和较高品位的活动相对较少;二是校园文化活动重“俗”轻“雅”,充斥整个校园的不是先进的高雅文化,而是诸如课桌文化、厕所文化、走廊文化等低俗文化;三是大学生社团数量多,但活动质量不高。3.网络利用率低。大学生是网络的主力军,网络已成为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高校可以有效利用网络平台迅速向大学生传递教育信息。但是目前,校园网络上出现了学生传播庸俗颓废的内容、肆意谩骂攻击他人现象,这说明高校并没有很好地借助网络平台来正确引导、教育大学生。 二、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载体功能 当前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难以充分发挥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功能。因此,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的各个方面,使其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特征和精神实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校园文化这种载体功能,在大学生中成功培育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只有始终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价值取向,因此,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积极向上的文化可以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情操、思想观点、意识理念,消极落后的文化则会使大学生受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形成错误意识,导致行为偏差。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对大学生起着正面的引导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制度层面、公民道德层面的价值取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愿望和根本利益,为多元化思潮下凝聚思想共识指明了方向,这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指引。第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社会,各国不仅在经济、政治上来往密切,在文化上也相互渗透、影响。西方的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趁机而入,受此影响,我国高校校园中曾一度出现了“追星热“”麻将热”“算命热”,并出现奉献失落、人性冷漠、物质至上等现象,这些不良思想会对那些涉世不深、缺乏分辨能力的师生产生负面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可以促使全体人民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高校能够提高师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端正他们的心态,提高他们防御不良思想的能力。只有这样,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才能有效应对社会各类文化的影响,才不会偏离正确的发展轨道和目标。第三,端正学生价值取向。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大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如何,直接决定校园文化建设的优劣成败。由于成长环境和受教育条件不同,每个人形成的价值观也不同,但他们的核心价值追求应是一致的。“十八大”从三个层面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它既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又汲取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共性又涵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既坚守了国家社会的目标又张扬了人的主体性,既有深厚的传统底蕴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理应成为大学生发展的核心价值追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使之在多元化价值观中占据核心地位,有利于端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提高他们分辨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分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把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倡导的基本要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中,打造一个特色突出、品位高雅、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校园文化。第一,注重精神文化的构建。校园文化有着育人功能,其目的是要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精神条件和环境氛围。因此,校园文化的建设必须注重精神构建,富有精神底蕴。首先,彰显特色大学精神。高校要想形成强大的生命力,并持续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拥有一种作为校园文化灵魂和核心的大学精神。这种大学精神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高校自身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追求,既是高校办学宗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内驱力,又是全体师生为人、做事、治学的精神支柱。目前各种高校大学精神往往大同小异,缺乏自身的特色,无法获得师生的认可并起到积极的育人效果。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大学精神的重塑,要在继承和发展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并弘扬现代大学精神,使其面向未来,彰显个性。同时,大学精神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因此,高校校园文化还要注重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建设,形成求真务实、认真严谨、勤奋刻苦、和谐共处的风气。其次,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指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时代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它们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中华民族要想形成自立自强的高尚品格,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就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并将二者融为一体。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利用好各种资源,突出爱国主义教育,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发展的良好文化氛围。第二,利用多种教育渠道。校园文化建设可以积极利用有效资源,在原有形式的基础上开辟新渠道,形成教育合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一是依托实物进行宣传。高校要积极利用教学楼的走廊、宣传栏、文化展板和校史展览馆、大学生公寓等文化建设实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大力弘扬人文精神。二是举办活动进行强化。通过举办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反映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和要求的高质量高水平社团活动,向大学生昭示什么是真善美、假丑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沉淀于大学生的深层次心理结构中。三是利用网络进行渗透。高校可以通过网络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网络课程,利用网上提供的相关电子书籍、电子杂志,建立网上图书馆,以及利用BBS、QQ群、E-Mail等网络工具来传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在充分利用网络的同时,也要加强网络的监管工作,杜绝不良网络信息对大学生的侵蚀和影响。四是组建小组进行学习。高校要倡导和鼓励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开展主题讨论、主旨演讲、主题辩论等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三,建立完善的长效机制。利用校园文化这一载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依靠制度才能长效推进。因此,高校需要认真组织,精心设计,制定一整套完善、科学的长效机制。在制定过程中,一要有系统,以文本表述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旨、彰显学校特色内容的系统校园文化;二要有制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在各项规章制度中;三要有层次、有针对性地进行规范;四要奖惩分明,对表现好的教师、学生或其他员工要及时给予鼓励,表现不好的给予惩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总之,高校校园文化要充分发挥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功能,就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这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高校实现自身发展的需要。高校要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这一载体,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 作者:曲金华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