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价值追求分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价值追求分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价值追求分析

摘要:新时代呼唤具有新时代特征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从国家、社会、个人层面,建立政府与人民之间合理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关系,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特有的法律价值理念,培育具有法律制度的人道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突显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从而实现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关键词:新时代;法治文化;价值目标

新时代呼唤具有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应该是根植于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法律文化的传承,借鉴于近代西方科学法治文化,立足于新时代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对于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特有的观念、态度、看法、信仰,应具有鲜明的历史性、传承性、开放性、间接性、民族性、时代性,是“兼容并蓄”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基石,对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实现具有持久性功效。通过科学把握和深刻认识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价值目标,进一步夯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文化基石。

一、构建政府与人民良好合理的新时代社会法治文化

在公法学上,国家一方权力,叫公权;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方的权利叫私权。公权与私权关系的处理问题是世界各国在漫长的法治建设过程中始终面临的难点问题。纵观人类法治发展的历史,公权与私权关系,经历了从“公私合一”到“公私分立”,从“公权高于私权”到“公权私权平衡”发展过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公权和私权产生了激烈碰撞,呈现出的真实环境是公权的范围开始缩小,私权开始扩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胜利后,基于天赋人权理论,公权与私权开始出现明显的边界,公权被明确界定为经过国家公民的同意将一部分个人权利让渡国家而产生的权力,为此公权产生的目的不再是限制和制约私权,而转变为尊重和保护私权。由于公权有国家强制力做后盾,公权一旦扩张必然会使私权受到侵犯。为了保障私权,防止公权随意扩张,世界上不同政体的国家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公权进行限制,比如国家通过实行议会制、颁布宪法、与民约法等方式,获得维护统治所必需的正当性和合法性,承认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议会在代表人民来行使权力的同时制约和监督着政府的行政行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以人民主权为基石,党和政府始终重视和关注处理好公权与私权的关系。党和政府在建立与人民之间合理的法治文化关系上,在认识和制度设计方面,经过从公权覆盖私权到公权尊重和保护私权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过程。通过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党和政府逐渐认识到人民是否有能力对政府的权力行为做出有效的制约是衡量国家法治化高低程度的重要标准。因此,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就是在政府和人民之间树立一种良好的新时代法治文化,党和政府通过提高对公权与私权的界限的认识,明确了公权力没有法律依据不能干预私权利,明确了人民的权利是对政府的权力加以限制的最重要的力量。党和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时刻牢记公权力的行使是为了尊重和保障人民权利,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行政法规来约束公权的行使,明确公权的行使必须于法有据,在法治的轨道上防止公权过度膨胀和滥用,为建设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不断夯实社会基础。

二、弘扬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特有的法律价值理念

所谓法律基础,就是法律所使用的一整套价值理念体系。这套价值理念体系对于法治文化具有基础性的重要意义。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包括合法性价值、平等性价值、公平性价值、程序性价值、规则性价值、逻辑性价值等法律的基础价值理念。合法性价值要求守住合法的底线,任何法律制定的目的都在倡导合法、阻止违法。平等性价值要求规则平等,国家要有统一规则,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在统一的规则中行使权利和承担义务;在同等条件下,享受同等的权利和机会,不得受歧视。公平性价值要求实现在法律上公平的结果。公平是法律所追求的价值理念,在法律上的公平是相对公平,体现在全体社会成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利益上权利的对等和合理。程序性价值要求任何立法、政策、决定都是在—定程序中作出的,程序是否公正直接影响和决定了行为结果(立法、政策、决定)的公正性。规则性价值要求坚持规则的明确性,法治就是规则之治,规则必须先行。国家推出重大措施必须先立法,立好法律之后,再按法律实施,国家的执法活动和司法活动,都以明确立法为前提。逻辑性价值要求从法律逻辑的角度得出法律的结论。人们在对法律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是一种确定的、前后一贯的、有条理的、有根据的思维,是逻辑推理的一种高级形态。构筑公平正义的法治社会,需要全社会进行坚持不懈的奋斗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通过弘扬和挖掘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及丰富内涵,通过使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法律价值理念得到全社会的普遍接受和尊重,使全社会崇尚法律、敬畏法律、信赖法律,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人文基础。

三、培育具有法律制度的人道主义的新时代社会法治文化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呼唤具有法律制度的,更加美好、更加人道主义的新时代社会法治文化。所谓新时代具有法律制度的人道主义的社会法治文化是整个的法律制度必须服务于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对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维护。通过重视和保障公民的人格自由,实现公民自身的一种独立性,进而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公民的自我价值。公民的人格自由是培育具有法律制度的人道主义新时代社会法治文化的基石。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兴起,人类开始对公民人格的独立性有了必要的认知,追求人权、尊重人权、保障人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在法治理论中不断的被吸收。各种法学流派都把实现人的权利平等作为法治文化的基础价值,“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价值理念成为全世界文明发展标志的衡量标准和追求的价值。在刑事立法领域,主张限制刑罚、反对滥用刑罚、突出刑法的人道性、强调犯罪以预防和教育为主,不断的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在民事立法领域,通过制定一系列具有可操作性尊重和保障私权的民事法律法规,突出公民的人格地位,保障公民权利的正确运用。在行政立法领域,主张职权法定,通过限制政府部门无限扩大行政权力,要求政府部门在法律授权范围内行使行政权力,进一步的保障公民权利不受损害。实现公民人格的独立是新时代建设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关注民众的需求和全社会对法律制度的价值取向,拒绝体制中的麻木,健全公民利益表达机制,理性的对人道制度进行思考,对人类历史上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产生的法治文明进行借鉴,使整个法律制度及其实施过程获得社会的尊重,使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进一步深入人心。

四、传承与借鉴传统文化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法治国家建设包含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国家建设的法治框架。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模式去建设一个法治国家。第二层面是法律的实体因素。所谓实体因素就是直接影响到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第三层面是法律的文化因素。其中法律的文化因素对一个法治国家的建设具有深层次的影响。法律的文化因素自身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这些因素来自传统的、外来的、主观的、客观的,也来自不同的国家、特定的社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法律所持有的观念、态度、看法甚至信仰不同,可谓时代不同、地域不同,社会孕育出不同的法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有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特有的法治文化作为国家现代化治理的重要支撑。因此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传统法治文化因素不能被隔离、不容被忽视。传统文化是连续的、动态的系统,在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包含着不同文化元素文化的传承、借鉴以及重新整合。对中国传统法治文化进行纵向的梳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未间断,中国传统的“礼法”文化一直贯穿于中国古代各朝各代治国理政的全过程。中国传统的儒家、道家和法家等思想中孕育的中国传统法治文化博大精深,从“法寓于礼”到“礼法分离”再到“礼法结合”,“民为邦本”的传统法治思想贯穿其中。新时代的法治文化是在借鉴传统文化不断发展的基础上的又一次飞跃与创新。对中国传统法治文化进行横向的梳理,近代西方法治文化中的所倡导的“自由”“平等”“法治”“民主”等价值理念被无限的主张与强化。对于借鉴西方法治文化的过程中应不盲崇、不鼓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认识到其中真正的价值内涵,做到“西为中用”。在学习与借鉴的基础上,重新发现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性与时代性价值,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性与时代性转换,创新与提升其内涵与价值,真正做到西为中用,打造具有中国本土价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新时代法治文化存在内在逻辑关系。“民主”“法治”“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基本要求,同样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所倡导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法治文化提供价值支撑和思想保障。新时代法治文化是新时代宣传、培育、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方式和重要载体。新时代法治文化强化社会大众的法治信仰,通过营造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环境,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夯实人文基础和社会基础。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对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起着引导、推动、保障、规范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全社会形成的共识。而新时代法治文化同样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导向,价值理念的核心部分是社会大众共同规则意识,为社会大众的行为规范明确善与恶、对与错、是与非的基本标准。同时把抽象的法治文化通过具体的法律法规转化为社会大众普遍遵守的行为规则。行为规则具有可操作性、明确性的特点,对社会大众的行为具有约束和引导的功能,引领社会大众塑造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障和规范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法治文化自身所具有的教育性和惩罚性功能,强化和促进社会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认同。法治文化在宣传和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对社会大众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进一步激励和宣传,努力营造全社会法治意识,用法治文化提升和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和公信力。同时对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需要通过道德方式来进行约束,更需要通过法律方式来进行制裁。通过法律制裁进一步规范社会大众的行为,强化社会大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对社会大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示范作用。新时代法治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具有自身的不同特点,同时又相辅相成具有内在一致性,都是需要经过持之以恒的积累和努力。通过不断加强对新时代法治文化的研究,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法治文化核心要义,增强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道德底蕴,提升新时代社会大众的文化和法治自觉。

参考文献:

[1]陈焱光.简论中华传统法治文化中的人道主义[J].文化发展论丛,2016(03).

[2]李其瑞.法治文化对核心价值观建设意义重大[N].学习时报,2019-04-10.

[3]夏雨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N].吉林日报,2019-03-25.

[4]刘金详.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法治文化[N].人民日报,2018-03-16.

[5]万尚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中国法治文化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2016(06).

作者:林瑛 单位:中共宁德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