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创新创业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充分利用“创文化”建设的有利时机,在传授专业技能的同时,应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予以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本文设想从高校管理、专业建设、学生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培养,进一步丰富“创文化”的精神内涵,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拓宽渠道。
[关键词]创文化;核心价值观
国务院《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高校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一、“创文化”的内涵
创业教育在高校的多年实践,逐步形成了各自创业文化、精神内涵,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创文化”,坚持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宗旨开展,形成了以创新为基础,以创业为手段,以创造价值为目标的高职院校“创文化”精神内涵。具体来说,分别是树立远大目标、强化创新思维、培养底线意识。
通过“创文化”的内涵的分析,我们清晰地发现,“创文化”所承载的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高度的融合性、一致性,具体体现为:
(一)内容的高度统一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是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的价值准则。而基于创业教育为手段的“创文化”培育也正是从这三个维度给予规范和引导。一是树立家国意识,明确奋斗目标;二是树立创新意识,引导价值创新;三是树立法制意识,坚守底线思维,两者在内容上高度统一。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对各行业都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国家职业教育二十条》《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的相继出台,预示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将进入快车道,以“创文化”为代表的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创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国家提供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也需要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法制氛围,更需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传承。
(三)“创文化”是载体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和国家建设的重要价值引领,高职院校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代表着未来,预示着希望。在互联网+的浪潮中,高职院校学生需要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大环境开展工作,同时需要认真的审视自身的不足,强化专业技能的提升,构建技能就业,技术创新的基础,更要坚守创新创业的法律电线和道德底线,培育完善的创业人格,服务社会。高职院校将会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土壤,“创文化”是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
三、存在问题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出台,有力的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高校的主旋律。然而,创业热潮来势凶猛,创新创业的政策红利、资源红利,让青年学子趋之若鹜,与此同时,价值观培育的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关于核心价值观培育载体认知问题
高职院校高度重视创业教育,积极打造富有特色的“创文化”,打造基地、完善教学、丰富内涵。从实际开展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中先天不足,把创业教育、“创文化”建设作为亮点工作、特色工作、甚至是突破性工作来抓。因此,无论从工作的重点还是工作的覆盖面来说,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都不能很好地纳入其中。部分高校,有较好的创业教育基础,但是未能正视“创文化”在文化校园中的积极作用,将创业教育和“创文化”培养人为地割裂,未能形成有机整体,阻碍了价值观的培育。
(二)教师关于核心价值观教学方式融入问题
现行学科设置背景下,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归属于不同的专业机构,传授专业技能是专业教师的任务,而思想政治建设是学工线教师、思政教师的事情,两者之间依旧处于一种割裂的状态。“创文化”不仅仅是创业教育的文化,更是创新精神、开创精神的体现,丰富的内涵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尤其是专任教师,如何将专业知识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完成一个创新性人才的价值塑造和培养成为一个新的课题。
(三)学生关于核心价值观学习内容吸收问题
高职院校学生青春年少,正处于价值观探索和成型阶段,受外来因素影响较大。整体而言,存在面对未来,理想信念模糊;面对竞争,诚信意识淡薄;面对压力,社会责任缺失等方面的不足。互联网时代给大学生提供了诸多的机遇,同时也蕴藏着一些挑战,价值观尚未成型的青年学生,很容易被良莠不齐的价值所引导,产生偏差。在校学习期间,往往把重点放在专业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正确价值观的锻造,造成思想的短板,不利于未来的发展。
四、解决路径
“创文化”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文化校园建设的主流文化,是未来高等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抓手,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充分发挥创业教育在思政育人方面的作用,把握课堂思政建设的有利契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培养将变得十分迫切。就价值观培育的主体是高校,从具体实践的内容来说,应分别针对高校管理、专业建设、学生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针对高校管理,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校园环境,发挥思想引领功能
一是要转变任务观念,拓展思想引领新阵地。“创文化”建设将会是高等职业院校文化校园建设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文化”建设要转变任务观念,树立起长期发展、重点发展、协同发展的理念,前瞻性开展工作。“创文化”是过去一段时间内基于创新创业教育而逐渐形成的文化总结,价值凝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指导性。因此在建设中,从文化的输出方式上看,“创文化”建设不是阶段性的工作总结,而是学校未来发展的引导性、导向性的文化输出;从建设的内容上看,不仅仅是创业的技能、技巧,而是综合教育的平台,尤其是思政教育的重要阵地;从建设对象看,不仅仅是学生工作的指引,也是学校创新发展战略的源头、科研创新发展的风向标。二是要转变节点观念,拓展思想引领新格局。“创文化”的营造不是单一部门可以实现的,以往“一个部门打天下”的观念已不复存在。要想构建具有生命力的“创文化”,需要学校上下通力合作。教学部门需要构建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学工部门要为创新创业提供人性化的学生管理办法和实践扶持机制;就业部门要提供全方位立体式的创业扶持政策以及校友跟踪服务体系;逐步形成教学-学生管理-创业服务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全员育人工作环境。
(二)针对专业建设,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学术环境,发挥创新育人功能
一是要强化专业学习,夯实创新育人新基础。进入互联网时代,知识高速迭代,受制于现行的授课模式,教材内容存在理论性偏多,前瞻性不够,实操性不强的特点。“创文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必须要有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开展业务创新,细分知识结构,分层分类教学。如,就传统型理论知识,重点在于完善自身的授课方式方法,使知识点通俗易懂,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前沿的学科资讯和发展趋势,重点在于收集与整理,增加学生对专业发展前景的把握;实践性课程,重点探索项目化教学的路径,增加实操的比重,切实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通过师资队伍内部加压,形成理论教学-前沿发展-实践操作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生后续创新创业奠定扎实的基础。二是要强化技能转化,树立创新育人新标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要始终围绕高技能人才培养这一根本目标,明确专业技能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踏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方面高度重视技能创新,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专业优势,开展技能创新研究,在基础理论、科技创新、技术应用等队方面开展研究。二是搭建平台,鼓励平台创新。构建适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式的多元创新平台,如师生共创的协调创新平台、依托业企业的校企合作研发平台、应用平台,共同促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三)针对学生管理,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人文环境,发挥价值导向功能
一是要开展课程思政,构建价值导向新体系。以往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技能培训和指导,停留在术的层面,经过探索,我们越来越明显地感受到“创文化”背后所蕴含的巨大的思想政治引导力,如何重新建构,将课程体系提升到道的层面,以术载道,以道驭术。一方面,在课程体系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利契机,融入法制教育、道德教育、诚信教育等,通过嵌入式教学对学生予以指导和帮助。另外一方面,转变创新创业课程专业课的属性,提升为通识课、必修课,将课程受益面扩大为全校学生,以此为思想政治建设的载体,融合教育增加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路径。二是要开展服务指导,打造价值导向新风尚。基于创业教育的价值观培育工作受到学生求学时间的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学生群体进入社会后,遇到的环境更为复杂多变,思想上容易产生一定的偏差,如何与毕业学生构建价值观传导的强关系值得深入研究。一试充分挖掘新媒体技术,发挥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树立典型,传播正能量,达到价值传导的作用。另外,高度重视校友会、校企合作机构等线下交流平台,延伸课程思政的时间和空间,赋予教育更多的内涵,打造价值引导的新风尚。
作者:丁文刚 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