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解析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解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解析

[摘要]高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要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育人实践中通过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的涵养作用、社会实践的“熔炉”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合力作用等路径,从而进一步深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路径

一、深化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首先,要始终突出思想政治课作为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的作用。思想政治课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4]。通过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新发展等进教材、进课堂,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改变思想政治课原有的单一、枯燥、刻板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针对大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新媒体技术,加强启发式教学,形成情景教学、网络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主体性,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动人、引人、服人,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针对性。其次,要推动“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铸魂。以课程为载体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环节,要重视课程的价值引领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培养方案,深入挖掘专业课及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元素,找到切入点,在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中把价值观培育和塑造“基因式”地融入课程,润物无声,立德树人。

二、深化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本质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1],高校是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要发挥校园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加强正面宣传,正确引导,传递正能量,引领舆情,净化网络环境,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话语权、主动权。高校党、团、学生会组织要通过党课、团课、大学生理论研习社、社团活动、班会、报告会、辅导讲座、辩论、演讲、座谈、形势任务教育、入学教育等形式,持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校报、展板,宣传栏、校园广播等校内传统平台和媒介,加强校园网、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和QQ校园公众号、微视频、易班等新媒体资源建设,在大学生中坚持不懈、持久深入地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他们在深学、细思中领悟其精神实质、具体要求,从而不断增强并坚定认同感、自信意识、践行意识。不断创新宣传教育方式,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用接地气、贴近大学生生活的话语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宣传先进典型事迹,唱响主旋律,形成良好舆论导向,营造浓厚的教育氛围。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不能以掀起一时热潮为满足,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明是非、辨美丑、知善恶,不断深化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理解、认同,进一步提高他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深化校园文化的涵养作用

校园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高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引人、富有生机活力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思想洗礼,获得精神滋养。强调:“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脉相承,血脉相连。高校要将其作为校园文化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从中感悟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汲取人文和道德的养分和能量,并将其融入当下,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增强影响力和感召力,感化人、教育人。高校应通过开展传统节庆活动、书香校园、经典诵读、高雅艺术进校园、主题征文、红色电影展演活动,通过歌曲、舞蹈、话剧等文化精品展演和创作活动,通过重大纪念日活动,祭扫烈士墓、革命传统教育、革命精神教育、改革创新精神教育等活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走好“中国道路”,展示“中国自信”,绽放“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使大学生从中领悟传统美德、先贤智慧、民族精神、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从而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自觉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深化校园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还要持之以恒地推进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建设和谐优雅的校园环境,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氛围,使大学生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学习生活环境中修养身心、陶冶情操、铸牢思想之魂。

四、深化社会实践的“熔炉”作用

社会实践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熔炉”,高校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蕴含的国强民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价值目标、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价值追求、诚信友爱的社会主义公民的价值导向等现代价值,不断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和渠道。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三下乡、社会调查、生产劳动、教学实习等各类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得到磨炼,加深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增长本领,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牢固树立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崇高信念,自觉做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五、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合力作用

高校要把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始终纳入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深入发挥高校教师、管理人员、学生辅导员等的合力作用。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担当起大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践行者和示范者的责任。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道德、品质、人格、学识,对学生有重要的示范作用。以德为先,引导教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和扎实的学识感染学生,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思想道德水平、教书育人能力。要建设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育人水平高的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提高他们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责任意识和能力,使他们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同时,要提高非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政治素养、道德素养、专业素养,增强他们的育人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担当,使他们自觉地将授业与树人相结合,将价值引领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不断加强高校党团组织,管理人员、辅导员队伍建设,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与加强和改进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相结合。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道德情操,提升他们的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水平,使他们成为自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导,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率。用自己的言行在日常的管理和服务中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始终贯穿于高校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化的育人实践中,常抓不懈、常为常新、不断深化。当前,我们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不断,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严峻。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时期,对各种思潮和纷繁复杂的信息甄别辨析能力还不成熟,容易受到具有隐蔽性、欺骗性的错误思潮和不良信息的迷惑,从而对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冲击。高校要持续深入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时俱进,不断深化教育路径、拓展教育平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思想引领和人生指南,帮助大学生拨开迷雾,把准思想之舵,筑牢精神之基,健康成长成才,成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力量。

作者:周立君 单位:佳木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