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反思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反思,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反思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方向与思想基础。大学生作为关键性的社会人才储备力量,其能否受到良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否能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认同,是影响人才未来发展方向以及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认同理论角度出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解析,分析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提出了几条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旨在通过本文的研究,强化认同理论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提升教育的实效性与科学性。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效性;认同理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对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过程中,不能够依靠强制性的教育方式与手段,也不能够一味地采取传统的灌输教育方式,而是要从大学生的特征出发,从认同与理解的角度去制定教育的方式与途径,才能够保证教育的实效性与科学性。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过程中,从认同理论的角度出发,能够更好地以认知与理解作为教育的基础条件,从内在思想认识的角度上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一从认同理论角度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凝练与总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丰富和完善人们思想文化意识,将优秀社会主义文化转变为行为活动的过程,在这一教育过程中,应强化对认同理论的重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国家以及个人三个层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秀价值观进行了概括,既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属性进行反映,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由、民主和平等等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实现了价值性与科学性的有效统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国家和个人三个层次的理论既能够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与影响,既反映了我国长久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共性,又能够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个性。

二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旨被边缘化

现代社会环境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了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经济不良思潮的影响,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旨被边缘化。一方面,部分大学生存在信仰危机,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基础地位的认知单纯地停留在政治宣传的层面,将马克思主义认为是没有实际价值的纯粹理论,无法从思想认知与现实行为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学习与实践[2]。另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理论等因素,使得大学生价值观念功利化趋势严重,部分大学生的理想定位方向是权利、金钱等,在理想建立方面仅仅关注个人生活理想,其道德理想欠缺,无法与社会主义公共理想进行融合。除此之外,部分大学生对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理解存在偏颇,错误地认为时代精神是对传统优秀思想文化的否定与批判,并将民族精神单纯地理解为爱国主义精神,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影响。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待提升

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与思政教育工作水平,是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因素,只有发挥高校教育的基础性保障作用,才能够使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教育成效得到提升。目前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一定的漏洞,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未形成系统化的科学管理体系[3]。一方面教育管理中存在着内容不完整、不科学的问题,教育活动的连贯性不足;另一方面,教育管理工作的统一性与规范性不足,不同部门之间出现步调不统一的问题。思政教育工作方面,实践性不足、思政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升均是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因素。同时,思政教育手段与教育形式的单一,无法满足现代化社会环境与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行为规范性欠缺

教育语言与教育行为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因素,目前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或者能够存在不同程度的教育语言行为失范的问题。一是在教育中大话、空话与假话现象严重,导致大学生无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产生信任与认同。部分教育者在教育中习惯性地以夸大、模糊和无的放矢的教育语言开展思政教育,这些过度拔高、无法与现实产生共鸣的师范语言不利于教育实效性的提升。二是部分教育人员对教育语言机械、枯燥的运用,导致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失去兴趣。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照本宣科、空泛而枯燥地开展教育工作,学生无法对教育内容产生共鸣,无法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三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一)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优秀社会主义思想文化以人民社会需求的反应,精准科学地把握其主旨是保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基础性条件。第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对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行强化,在教育中将马克思主义放在教育的首要位置,保证教育实效性的思想基础。第二,要强化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教育[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广大人民诉求的反映,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通过近现代历史教育,展示我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成果,使大学生能够了解和认知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根源与意义。

(二)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念与环境

高校及教育人员需要教育管理与教学中对教育理念与教学思想进行不断地完善与创新,使教育活动能够符合社会发展现实与现代大学生特征。在教育理念的创建中,高校与教育人员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求真务实的教育理念,一方面在教育活动中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出发,了解其生活与学习的实际情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相结合[5]。另一方面,在思政教育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进行延展,将其与现实生活相关联,通过真实性、典型行的事件与人物对学生进行教育。另外,在教育中,高校还要重视校园环境与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通过对优秀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的导向作用,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提供良好环境氛围。

(三)加大教育语言和行为规范工作的力度

教育人员在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体系观教育的过程中,要对自身的教育语言和行为进行不断地提升,为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提供保障。一方面,教育的语言要具有简明和真诚的特征,保证教育的内容能够更加直观地被学生良好的接受,通过教育语言和行为真诚性,强化学生对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与理解[6]。另一方面,教学活动中要对教育语言的高度进行合理掌控,避免空泛、夸大的教育语言,强化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深刻理解。另外,教学中还要保证教育语言和行为的平等性,尊重和肯定大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四结论

综上所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将优秀文化意识转变为现实行为的过程,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提升大学生对价值观念的认同与理解,能够使教育的成效得到有力的提升。通过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理念与环境、加大教育语言和行为规范工作力度几点途径,能够有效地从认同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效性,进而有效地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旨,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管理工作的效率性与规范性,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长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罗玲英,缪小红.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6,12(9):111-113.

[2]张雅光.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机制[J].继续教育研究,2016,14(8):114-116.

[3]朱虹.接受理论视域下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探析[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1(6):70-74.

[4]张德伟.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认同教育[J].继续教育研究,2016,10(10):113-116.

[5]孟凡春,黄明子.基于价值认同视角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8(9):116-118.

[6]李悦.基于大学生认同心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6(4):127-128.

作者:孙立侠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