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设计思路,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是推动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不可或缺的形式。当前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现了浅层服务、服务需求错位、服务对象拒受等问题和现象。大学生志愿者在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以志愿精神为引领,深入调研,结合专业强化需求导向,精准服务,形成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服务他人,提升自己,人人均可获益的可持续生态圈。
0引言
志愿精神即是指志愿服务的精神,概括起来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志愿精神是志愿者个体融入日常社会生活的在人格上的德性选择,遵循着“个人或团体依其自愿意志和兴趣,本着帮助他人与服务社会的宗旨,不求私利和报酬的社会理念”。在这一理念倡导下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必将呈现出三个特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返璞归真,以大学生真实自愿参加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大学生志愿者将获得更大的内驱动力;倡导服务他人,服务自己,人人互为服务的可持续生态圈;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社会服务氛围,走上社会治理的良性渠道,激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正能量。
1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渊源
1983年10月,团中央、全国学联发出关于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周的通知,推动全国高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1984年5月,团中央在辽宁召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场观摩经验交流会,会上确定“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指导方针。1990年6月,、教育部、团中央号召回乡度假的大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机组成部分。2004年11月,团中央、全国学联发出了广泛深入地开展高校青年志愿者“四进社区”活动的号召。2017年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中央精准扶贫的政策精神,进入西部贫困山区,实现新一轮的落实中央精神、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标。每年暑期,全国各地共近25万支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2当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局限
虽然每年都有众多大学生奔赴全国各地乡村田间,但能取得较好社会实践效果的队伍并不多。总结起来主要存在着社会实践地点匮乏、学校安排社会实践力度欠缺、学生忽视社会实践重要性或将社会实践功利化等诸多问题。从国家政策层面上看,团中央、教育部每年都有文件印发,有的放矢,指向性明确,但在学生、学校和社会执行层面存在脱节,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存在缺陷,活动内容设计单薄,不能落实国家文件的具体精神,或落实的效果不佳。
2.1学生被动
当前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大,学生实践活动指向性明确,一些不符合学生近期规划的社会实践活动就成为了鸡肋,比如暑期招生社会实践、企业一线工作实践等,这些派发性活动形式单一,政策化宣传性浓,效果很差;一些符合学生本人近期规划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专业机构与人员指导,设计理想化,不符合实际,无法实现;部分学生动机不纯,功利化,为学分,为荣誉,甚至付费参加旅行志愿项目。
2.2学校放养
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素养的有效培养手段,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单位,政府、行业、企事业单位支持力度不够,很难起作用。部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单纯执行文件,没有系统设计,要么抵触法律法规逆势而上,要么折变形式应付。部分学校不重视顶层设计,人财物支持不到位,政策不明朗,单纯依靠团学工作部门,活动设计没有放在人才培养的中心工作上,引不起重视。
2.3社会领养
在接收单位上,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表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热度,是否选择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团,基于选择的首要原则是否符合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当前工作大局,其次与地方政府与企事业单位领导情怀有关。从学校层面来讲,校方老师尤其是团委老师往往动用私下关系和亲戚朋友关系介绍实践地。各高校每年在日常工作中都建立了一大批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但基地建设不能保持长期稳定的问题层出不穷。
3当前社会实践活动的设计思路
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规划》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是当前我国青年发展事业的重要顶层设计,充分体现了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亲切关心和重视。《规划》中强化社会实践教育,提出了加强青年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大中专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具体思路并提出实施意见。
3.1以志愿精神为引领,着力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能力
深入学习贯彻《规划》,并乘着《规划》出台的政策东风,不断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以培育志愿精神引领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主体思路,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认清社会实践活动的目标和方向,以锤炼品格、增长才干为着力点,分类分层,着眼问题,从着力打造实践队伍内涵、着力完善实践基地建设、着力提升实践工作机制、着力构建生态圈等四个方面,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再上新台阶。
3.2以互惠双赢为原则,着力加强实践基地稳定长期发展
政府、企事业单位真正贯彻落实国家《青年发展规划》的顶层设计,学校将社会实践真正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结合专业实践实习基地,以跟岗实习为主要手段,建立产教融合的实践实习基地,以此作为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提前谋划,针对专业需求和学生成长,联系基地并长期规划,使实践活动成为调研-实践-研究-服务中的一个环节。着眼于基地的发展,深入谋划,提供智力支持,形成常态发展。
3.3以服务学生为根本,着力优化社会实践工作机制
按照教育部学习贯彻给“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大学生重要回信的重要精神,积极推动广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进一步优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协同育人模式。从认真动机上,给予大学生思想信念教育的支持,配合人的内驱动力,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激情和热情。优化活动内容,将大学生专业、个人兴趣纳入活动推动的范畴,以展现学生服务他人的成就感,驱动社会实践互动的长期化。
3.4以扩大支持为目标,着力营造互动支持的可持续生态圈
当前国家已经完成了对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公益服务的顶层设计,激发和激活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和社会多种资源的支持。获得企业的支持,各高校在构建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将社会实践基地考量进入,以协同创新的平台,服务学生能力提升、服务企业发展。获得政府行业支持,推进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过程中,不仅仅调查研究,还要深入服务,在扶贫济弱、公共管理、社区工作等方面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结语
志愿精神是个人公民意识的集中表现,是对社会、对国家的承诺和责任,展现了人性的崇高。遵循社会实践活动规律,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引入各方支持,以服务学生为根本,以志愿精神为引领,加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在推进大学生服务社会中,深入服务,精准服务。
参考文献:
[1]卓高生.当代国内志愿精神研究回顾与展望[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4(02):106-109.
[2]沈杰.志愿行动:中国社会的探索与践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22.
[3]唐菁菁.传承与创新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J].中国教育学刊,2016,(02):7-8.
[4]中共中央、国务院《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文件.
[5]陈刚.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转型改进研究[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6):112-114.
作者:施恩庄 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