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

摘要:社会实践活动是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大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意为用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对开展的实践活动有组织和计划的影响,促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并能够积极地投身到社会实践中,保证社会实践活动得到顺利开展。忽视社会实践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缺乏价值导向,从而导致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得不到有效、持久地开展。

关键词:社会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目前,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由实践与认知的关系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大学生的认知,同时作用于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是进行各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忽视社会实践中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会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缺乏价值导向,从而导致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得不到有效、持久地开展[1]。因此,如何在社会实践中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目前,学术界给思想政治教育下的定义是高校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理论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促使他们正确地认识社会实践、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并保障和推动社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教育实践活动[2]。

1.思想导向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难免存在着错误和不足。一是实践中缺乏科学的理论学习和指导。二是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以点代面”。从实践的时间和范围来看,大学生参加的社会实践,是对社会局部范围的“抽样调查”。目前,各高校有着明确的目的去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但不可否认,因为缺乏正确的认识、目标和态度,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不完全具有良好的精神风貌。部分学生带着“玩”的态度参与其中,导致学生自身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还给实践单位留下不良印象,影响高校声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导向作用,既涵盖对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正确认识,也包括对大学生行为的规范导向。

2.行为凝聚

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凝聚作用在社会实践中能够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齐心协力地为实现目标而一致行动。具体表现在:一是对思想认识的凝聚,能够统一认识,避免在活动中出现不和谐因素,削弱实践活动效果。二是对潜在能力的凝聚,在各项社会实践中能够激发大学生和指导教师的潜在能力,加强指导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沟通。

3.意志激励

思想政治教育的意志激励作用,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在能够激发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积极性,同时提高指导教师的工作热情。具体表现在:一是当社会实践活动遇到困难时,能激发大学生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二是大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解决困难实现目标后产生的自我成就感,能够激发出大学生为更高目标而奋斗的内在动力。三是通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成功案例,带给未参与学生正面的、积极的教育,鼓舞更多学生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面。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1.覆盖面小

多元化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的差异。高校集中开展的实践活动基本不存在“盲区”,如学校组织举办的志愿者服务和各种认知实习等活动;而对于暑期进行的社会调查、义务家教、校外的勤工助学、学生自行联系的专业实习等,存在实践“盲区”现象且实践效果不佳,在这些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鞭长莫及。

2.针对性弱

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关键是有吸引力和实效性。形式主义的宣传教育,尽管也累了力气,但收不到效果,达不到目的。”[3]通常在高校,会以号召的形式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前进行宣传动员。但是,不同学科学生之间、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导致他们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认识、态度以及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差别很大,有不同的思考,就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因此,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和教育,简单的号召形式会出现针对性不强的问题,社会实践的教育效果也会随之大打折扣。

3.贯彻性差

贯彻性差是指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贯穿实践活动的整个过程。恩格斯说:“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像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4]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发起、实施、总结、宣传等四个环节,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明确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意义以及参与形式,有些院校甚至省略了集体动员,简单地把活动文件下发给学生;在实施阶段,校级重点实践团队配备了指导教师,能较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学生自发组建的团队则缺乏一定的指导和教育;在总结阶段,多数高校将重心放在社会实践活动取得的成绩上,忽视了最重要的交流和推广阶段,缺乏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三、如何加强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

结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针对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高校要进一步拓宽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渠道和涉及的领域,增强社会实践的教育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只有同社会发展的要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5]社会实践活动的性质决定了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理论体系。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即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体现在现实活动中,也是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有效途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是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中积累的经验,指导教师和参与学生应加强理论研究,将累积的经验提高到理论层次上来,丰富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一是要总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事实经验。二是要扩大研究范围,关注理论研究的最新发展动态,将其充分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中,重点针对工作的薄弱环节,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成熟的理论体系。

2.完善组织工作

目前,高校中多数大学生对于社会实践的概念模糊不清,更不用谈怎样去有效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必须首先教给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相关知识,开设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解析开展社会实践的目的和意义、详细讲解行之有效的基本方法和活动方案,深入广泛地加强社会实践的教学环节。[6]社会实践课程可以分为专业性、德育性和应用性三类;不同的课程结构,可分为单一性、复合型和综合性实践课程等。不同高校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课程内容不尽相同,一种是在专业教学中,为加强理论知识教学而开展的辅助性教学课程,还有一种是学生从社会实践中选择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研究性教学课程。

3.健全队伍建设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和灵活性,给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照本宣科”的理论说教远远不够,必须全面提高能够适应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的指导教师的自身素养。(1)提高政治素养。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观点,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度的政治责任感等贯穿其中。指导教师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观点是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走向积极、正确方向的前提。指导教师应以积极的态度和责任意识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善于从政治的高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使命,善于分析和解决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出的重大现实问题,掌握大学生思想发展趋势,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认识思想领域的具体矛盾性质,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被深入和有效地接受。(2)加强理论素质。指导教师的理论素质主要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三部分组成。随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涉及多种学科的理论知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多学科知识,还要熟悉和掌握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具体项目相关的专业知识等。(3)完善人格素质。指导教师的良好人格素质,能够在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形式为手段,同时更以人格感染为动力,指导教师的人格素质对其所宣讲的教育内容和实践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育形式的效力。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质,身体力行所倡导和传导的道德规范,才能更大程度地影响和有效地指导大学生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去。(4)提升能力素质。指导教师的能力素质指的是将其理论知识成功地运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例如,指导教师要充分明确社会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提高在实践活动中传授大学生能够切实吸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能力,在教育过程中,掌握和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打破常规,勇于创新,探索新思路,在前人的基础上能够有新发现、新见解和新突破。(5)增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指导教师其他素质的基础和载体,良好的身体素质能够促使甚至提升其他素质作用的发挥。大多数情况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教师和大学生一起亲身实践地开展工作,因此,过硬的身体素质是指导教师引导学生并一同参与开展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基础和保障。

四、结束语

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着大学生投入实践活动的精神面貌和积极性,指导教师在实践活动中正确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是保障社会实践深入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障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刘洋.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2]赵秀丽.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1.

[3]邓小平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48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4.

[5].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8.

[6]王琳媛.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体系的整体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7(07):2186-2187.

作者:李彦杰 单位:常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