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新路径

【摘要】大学生是我国重要的社会储备人才,各大高校在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市场人才需求特点,对教学方案和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等进行调整,使大学生人才在毕业后能够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行业的变化。从人才培养和社会就业角度来说,需要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奠定其职业发展的基础。本篇文章在此基础上,主要从社会实践角度看大学生活动新方法和新路径

【关键词】社会实践;大学生;活动;创新;新路径

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学生群体在学校既要进行基础性专业知识的学习,同时又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来,集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创新发展能力。现代大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不断增强,并且希望能够在与社会的广泛接触中增长见识和与人交往能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由学校做好相关领导与组织工作,安排好大学生的实践活动[1]。从社会实践角度研究和分析大学生活动新方法、新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科学规划大学生活动方案,整合与利用各项活动资源

大学生各项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不是盲目性或随机性的,各项活动需要提前做好规划设计,明确活动组织的目的、方向、内容和目标,大学生自身希望能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和提升自己,但是由于社会经验缺乏,导致活动参与的意愿有余,而活动参与的社会机会和资源不足。因而学校需要积极做好相关的服务于保障性工作,针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特点以及活动参与项目,为学生整合和优化社会资源,以校企合作的形式为广大大学生群体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社会实践参与平台,促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活动项目中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2]。社会实践中学生为学生搭建活动平台,有利于各项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实际效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安排专业老师为活动开展提供科学指导

大学生活动开展的目的是吸引和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学习中来,引导学生从课内学习拓展为课外学习,大学中的学生活动大多是由共青团或学生社团组织,集体性特征明显,但是在活动开展中由于是以学生为主体,专业指导不足,学生活动参与的实际效益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学院老师以及共青团需要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问题展开全面的部署工作,针对学生的专业实习要求和活动内容特点,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对学生活动组织以及布置进行专业的领导[3]。在活动指导中主要分为两大项工作,其一是对活动组织、管理人才的培养,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具体表现,培养具有实践领导力的大学生人才,其二则是对参与活动的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指导,对其实践活动中表现不足的地方予以点拨和指正,促使学生能够及时认识并改正自身的不足。

三、注重开展多元化的大学生活动项目

从社会实践角度来说,社会各行各业在发展中组织形式、经营方向以及领导对象均不同,因而对不同人才的需求也不同,无论是实践操作型人才还是管理领导型人才,均能够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和提升自身的劳动价值。大学生活动的组织与开展主要是为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关于活动组织形式应该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例如专业实训类活动,主要是让学生以专业实习或课程设计的方式参与到实际工作岗位中,令学生在定岗操作中应用所学,并总结和积累相关工作经验,为以后的就业奠定基础;而对于社会公共服务类活动,如公益演出、献血、捐赠以及义务劳动类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强化社会公共道德意识,提倡奉献精神,促使学生在实践参与中提供公共责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社会合格人才。

四、借助各类宣传方式将大学生活动推广出去

大学生活动组织开展中要重点考虑其社会实践意义以及人才培养意义,开展的活动主题要健康、先进,设计的活动内容要切实可行,另外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导更多的大学生支持和参与到活动中来[4]。学校可以通过画报宣传、网站公示等多种途径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活动意义,鼓励学生参与,在活动组织中对其形式及内容方面进行积极的拓展与创新,可以以公益主题、成长主题等吸引学生参与,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率。

五、结语

当代大学生要从根本上促进自我成长与自我发展,不能一味的专注于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实际,在实践中增长知识与见识。从社会实践角度来说,大学生参与各项活动一方面要培养和强化其安全、责任意识,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由于经验不足,容易发生多种安全问题,大学生自身要能够明辨是非、避免上当受骗,另一方面,学校作为重要的教育方和管理方,需要在社会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优化中为学生安排合适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的方法和途径较多,主要需要在做好安全保障工作的前提下提高大学生活动组织、宣传与参与的普及率。

参考文献:

[1]周彩姣,林寒.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调查与完善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09):74-79.

[2]邵朋来.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6:62-64.

[3]刘春燕,阳泽,赵婷,李晶.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其人际关系心理的影响[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6(04):81-85.

[4]张艳.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1,06:81-85+55.

作者:蒲瑾 单位:四川城市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