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建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如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活动形式缺乏创新、考核评价机制缺失等。针对目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进一步深化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建议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强调,“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贯穿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引导学生深入社会、服务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挂职锻炼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组织协调、管理协作以及创新等综合能力,从而满足社会对高职人才的期望和要求。
一、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提出的“确保每一个人都参加社会实践”的要求,高职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从活动开展的效果来看,高职学生从真实具体的社会环境获得感性认识,这为他们理解和验证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又反过来深化了他们的理性认识,基本达到了社会实践育人的目的。但是,与本科院校的学生实践教育活动相比,高职学生社会实践体系建设起步比较晚,基础较为薄弱,以模仿、复制本科院校的实践体系为主,主要体现在学生主体地位不明显,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形式日渐固化,缺少新意,急需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一)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明显
“学生”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但是,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的实际来看,很多学生个人和组织院校只是把社会实践活动当作了一项政治任务,并没有突出学生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笔者所在职业院校为例,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集中开展的时间为寒暑假,2016年参与学校统一组织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学生100人次左右,自行组织参与的学生800人次左右。以全校近万人的学生数计算,参与率仅为10%。从学生个人角度来说,高职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勤思善问的主动意识。面对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他们更多的是不加思考的被动参与,既缺乏明确的目标。又没有主动实施的能力。因此,这种被动参与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发挥。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过程来看,有些高职院校在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前并没有做广泛深入地宣传、动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参与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对自身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因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社会实践活动的覆盖率较低,与“全员参与”的目标相差甚远。在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时,组织者也没有开展深入调研,了解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需求,结合学生的专长和兴趣,尊重学生的意愿,仅仅要求他们在活动中服从指挥,听从安排,完成任务,因而未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形式日渐固化,缺乏创新和特色
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主要有社会(企业)调研、结对共建、志愿(公益)服务、“三下乡”和学生社团实践活动等。由于本科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历史久,经验多,机制相对完善,所以有些高职院校不顾学校实际和特色,仅仅是执行团中央、地方团委对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文件精神,照搬本科院校的做法来组织实施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组织部门对实践活动的内容、时间、过程缺少科学指导、规范管理和有效评价。笔者所在的学校,每年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主要分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围绕专业开展的社会调研、学生骨干赴社区挂职锻炼和公益活动四个方面。活动的主题、形式相似度极高,模式单一,缺乏新意。指导教师在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过程主要发挥的是安全保障作用,很少对学生们进行真正有效的指导。大部分自主开展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实现既定目标,失去了实践育人的意义。这严重阻碍了高职院校紧扣职业属性,结合学制短、经费少的实际情况,集中有限的资源来探索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社会实践体系。
(三)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考核评价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几乎没有相对完备的评价体系,对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组织、实施以及效果进行科学地衡量和评价。多数高职院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和学校实际制订了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评比细则(办法)。但是,有些社会实践评价的条目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比如有实质性的成果上报,这要求实践者撰写和发表实践论文或为当地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并受到当地政府、企业重视等;再如实践对象反映良好,这主要依据回收的实践活动反馈表、感谢信或寄语等;在实践活动反馈表中,要有当地党团组织对团队较高的评价,获得各级媒体的关注报道等[1]。这样的评价机制并没有对实践主体进行客观评价,未能对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反而因为过于注重“形式成果”,削弱了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育人作用。在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评比过程中,有些学生根据评比要求,把精力主要放在了做实践材料上,经常有学生因为写出了一篇精彩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论文而受到嘉奖;而一些目标明确、取得良好效果的活动因为评比材料的不完整而没有受到肯定,这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刺激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功利性。笔者所在的学校主要是通过学生撰写的社会实践报告、实践单位证明盖章以及新闻媒体的报道等方面对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进行考核评价。这确实很难对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全程进行公平公正全面地考核和评价。所以,高职院校因校制宜地建立切实可行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考核评价机制,对提高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关于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几点建议
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是高职学生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有效途径。如何深化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实践育人的功能,笔者有以下四点建议:
(一)依托学校资源优势,结合专业实践技能,突出学生实践主体
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如高精尖的专业教师队伍、专业的实训基地、丰富的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在全校营造“过程育人”“全员育人”的氛围。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求,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内容应尽量与学生专业紧密结合,最大限度地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接触行业实际,了解行业生产实际,因此,高职院校要引导专业教师主动参与到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来。他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注重传授社会知识,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意识。专业教师既要指导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践单位的实际问题,还要让学生懂得做人、做事的道理,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社会实践中出现的各种思想和生活上的困惑[2]。在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同时,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通过评奖评优、学分认定等方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参与。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只有这样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才能拓展专业课程的课外学习,提高专业实践技能,培养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特别是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二)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打造职业教育特色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是高职院校一项综合性的育人工程,需要根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全盘考虑,统筹安排,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确保实践教育活动有章可循。同时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并不仅仅是学工部或团委的工作,而是党、政、工、团各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构建良好的组织和保障体系。高职院校要积极利用和开拓社会资源,建立稳定长期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保证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长效性,提高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质量。此外,高职院校要借助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途径,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进行广泛宣传,深入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力,以此争取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大力支持,提高社会大众对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认可度,为活动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高职院校要紧扣职业属性,立足特色专业,面向社会、面向生产一线,积极打造高职院校特色鲜明、形式新颖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
(三)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社会实践考核评价机制
从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本质和特点出发,确立正确考核评价的基础和原则,构建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考核评价体系。这是深化高职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构建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建立在以下三个维度,即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的成人成才,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给学校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3]。对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评价包括两方面: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组织实施的佐证材料,含对时间行为与效果进行日常性记载做出的定性分析。总结性评价是在过程性评价的基础和前提下,由实践学生代表、指导教师、实践单位代表和专家组成员共同组成的评委组对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策划、实施、成果做出全面的评价。通过科学的考核评价指标,运用适当的评价方法,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进行价值判断,积极促进高职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四)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专项经费
院系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就是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所以,足够的经费保障与支持也是顺利开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重要条件。高职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特点与实际,设立专项经费,保障活动的宣传、组织、总结表彰等工作的有效开展。通过对全国、省级、市级、校级、院级等不同级别的社会实践教育活动项目给与不同的经费支持。同时积极利用上级政策、政府、企业和校友资源的支持,引导和鼓励学生寻求校外支持,积极探索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项目化建设模式。
三、结语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不仅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因此,高职院校要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从政策保障和资金投入上积极支持活动的开展,搭建和拓展社会实践教育活动的平台,通过完善的考核评价机制鼓励和引导全校师生参与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在继承中大胆创新,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变革和发展的育人体系,满足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学生成长成才三方面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技能型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曹雪亚,葛雪益.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及构建研究[J].科教文汇,2011(3):31.
[2]徐卫,胡丽芬,陈丽丽.试论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J].江西省团校学报,2004(4):22.
[3]陈立力.大学生社会实践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0(2):27.
作者:佘海月 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