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路径

摘要: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需要,具有较为现实的教育意义。实践性原则、特色化原则是社会实践活动和培养创新人才遵循的基本原则。加强学生思想教育、建立创新实践模式以及建立创新实践模式是深入开展社会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人才;培养

1高校开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培养创新人才的意义

1.1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高校学生是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了解国情,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高校通过培养高尚道德情操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是更好的服务社会的重要保障。

1.2高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必然性

社会实践越来越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深化和加强社会实践有利于推动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方法,当代大学生是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由于缺乏社会实践,造成一些大学生利己主义、功利化明显,对理想信念不坚定且缺乏社会责任感,只有将个人前途命运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为社会做贡献、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一种有效形式。学生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将所学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不断检验、修正自身积累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进而得到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社会实践活动与培养创新人才遵循的原则

2.1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社会关系的本质和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概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所谓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指根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思想政治要求,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识国情、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一系列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大学生,内容可以分为劳动型、考察型、服务型、锻炼型等方式。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提高与生产实践的结合的相关教学内容,是社会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性原则。

2.2特色化原则

因材施教是传统教学中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位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同样具有丰富的现代内涵,对培养社会实践与创新人才有重要借鉴意义。教师通过在课堂及课外实践活动中观察分析学生的特点,区别对待,采取有针对性地教育引导模式,建立多样化团队发展,实现效率资源最大利用。

3社会实践活动与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分析

3.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注重对其创新素质的提高是创新活动的关键条件。创新人才培养不仅包括创新思维引导,还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品质、专业基础功底以及个人能力水平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基础。因此,高校对实践型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加强理念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创新提供动力。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热情。激励学生服务人民,报效祖国,为创新实践发展树立正确方向。

3.2改革创新实践模式

建立创新型实践模式是高校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在学生课外活动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高校团委等相关学生管理部分可以通过与社会公益组织,中小学进行“零”对接,实现资源互助共享,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过程中,增强了对社会的认识,达到实践育人的效果。另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社会实践过程中,高校应该不断发挥校企合作的创新模式,打破原有方式,进行深化改革,真正使学生能够在合作企业中实习就业,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真正将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岗位中,在实践结束后可以将在实践过程发现的不足,进行补充学习。

3.3建立创新保障模式

构建保障体系是社会实践活动与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机制是激发高校学生创新思维和人才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设立专项社会实践基金进行创业人才培养,在培养人才及物质需求等方面给予高度保障。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是否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是高校开展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层面,高校应根据时展需要进行不断创新改革,根据当前学生特点及专业要求进行不断完善,做好学生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保障。同时,高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学术论坛,交流培训等途径实现人才培养的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徐健.论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5):83-84.

[2]杨国辉.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评论,2010(02):34-36.

[3]张军.搭建社会实践教育平台促进大学生创新人才的培养[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05):114-116.

作者:王功臣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