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指导社会实践论文

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社会实践论文,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大学生就业指导社会实践论文

一、就业指导者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一)就业指导者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人的认识离不开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而现代广大学生,在高中时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在大学里面临着步入社会和继续深造的压力,大多是在校园里通过书本知识教育成长起来的,由于受个人活动的影响,对我国的国情、民情知之甚少,面对社会的复杂程度,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大学生们可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而不是仅凭读几本书,听几次讲座,上几次网,看几条新闻就能行的。就业指导者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引路人,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在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提高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学会做人做事,提高道德修养,明事理、知荣辱、关爱他人、回报社会,最终实现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内化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另一方面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加深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其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过硬的政治素质,学生可以从实践中体会到劳动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二)就业指导者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大学校园毕竟不是完全的社会化,而实践则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现象的契机。如果就业指导者能引导大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规划大学生活,巩固和深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掌握新的知识,锻炼和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现自身知识的局限性,主动调整知识结构,不断挖掘自身潜在的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等。而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因岗位和工种的不同,大学生要同不同身份的人打交道,学会如何恰当地处理人际关系,融洽地与他人相处,将有利于锻炼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坚强的品质,有利于大学生毕业后以最少的时间适应职员身份、社会角色,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为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

(三)就业指导者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将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建构

目前大多数大学生缺乏自我认识,对未来的就业方向感到迷茫与彷徨,对将来要从事的职业认识不足,就业意识比较被动,且有相当部分大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对职业规划缺乏了解,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职业分析等缺乏了解和应有的准备,毕业时不能顺利适应社会角色,这与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目标不符。就业指导者如果能从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入手,积极引导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在实际的职场情境中,增加对企业、行业、职业的了解,依据自身的能力倾向、兴趣、性格等,尽早做出适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将有助于深化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就业指导者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途径

(一)立足于实践终极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

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能力,就业指导者应根据社会实践工作的总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详细的培养目标和内容,突出思想素质教育的重点,并结合大学生所学专业、行业和岗位的特点,对每个同学量身定制,确定需要提升思想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为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和综合素质打好基础。

1.引导新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走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

大学生活对于刚经过一翻刻苦拼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新生来说,大部分同学虽早已明白大学并不像高中老师说的是“乐园”,但却常因对新环境以及专业化的要求而感到各种不适应,以致于产生各种不同程度的焦虑,而这些不适应如得不到及时调节,将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就业指导者如果能在这关键时刻引导新生参加社会实践,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在实践中感悟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创造价值,就能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求学,有助于其确立学习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将来从事职业添砖加瓦。

2.引导在校生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尽可能地做好实践与职业的衔接工作。

目前,仍有一部分大学生把参加社会实践当成挣钱的机会,注重报酬。根据笔者对243个在校生的调查结果显示,75%的学生对于实践活动能否给自己带来经济利益相对重视,如在同一时间段,一份报酬高但与本专业无关的工作和一份报酬低甚至无报酬,但能给学生带来理论与实践较大提高的工作,大部分学生会选择报酬高的工作。面对这个群体的学生,就业指导者应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要解决的问题,即学与生存的问题;从实践客体的商业性和实践主体的个人倾向性出发,区分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形式并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实践中更好地接触社会,训练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有些学生一开始表现出对社会实践很热情,也很感兴趣,期望着实践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但面对复杂的实践环境,有些学生很快就显得很沮丧,受挫能力、应变能力差,持久性低,这时,就业指导者应引导大学生做好吃苦、承受压力的准备,积极主动参加团队建设,在实践中克服急躁心理,锻炼自身的忍耐性,从基层做起,通过沉淀与积累社会经验,不盲目跟随前人的做法,思考系统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真正锤炼意志品格,为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角色意识、能力基础。

(二)利用“示范效应”的感染力,激励在校生投身社会实践

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高尚的思想觉悟、坚定的理想信念给从事就业指导工作者增加了不少感染力和说服力,如果就业指导者能在实际工作中,从爱护学生、关怀学生的立场出发,尊重学生的理想、个性,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帮助其正确分析和规划,对其进行细心的教育、辅导、服务,能通过例举校友的真人真事来引导在校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或举办讲座让成功人士现身说法,经常给予他们耳濡目染的机会,势必激励会在学校产生“示范效应”,促使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而在具体实施社会实践过程中,就业指导者如果能关注他们的表现,及时给予激励、鼓舞和唤醒,帮助他们一步步地接近理想的目标,将最大化地利用学生自身优势,发挥学生特长,加快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际能力,增强创造精神,丰富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内容,增强社会实践的整体功能。

(三)建立社会实践管理体系,形成持续改进社会实践管理长效机制

为营造良好的社会实践氛围,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保证社会实践目标的最终实现,学校各级领导要认识到社会实践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建立社会实践科学的内容体系,通过广泛吸取社会资源,组织人员保障,经费支持,加大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每个就业指导者都要从工作角度出发,坚持全程、全面参与,利用主题班会、讲座、课堂、团学工作等各类阵地热情推动,建立量化社会实践活动指标奖励体系,并将该体系列入学生的评奖评优、综合素质测评、素质拓展学分认定等工作中的权重,以考核和表彰为切入点,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塑造学生良好的社会实践活动品格,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形成严谨的学习和学术风气,形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良好的校园氛围。

作者:林芙蓉 单位:厦门华厦职业学院财会金融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