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初中社会实践活动难开展因素,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制度压力如影随形难突破
客观上高考制度以及在其基础上的中考制度是社会实践课难以开展,甚至被迫上所谓主课的最主要原因。尽管课改,教改等口号一直在喊,有些行动也贯彻的比较彻底,但是高考,中考制度就是指挥棒这个作用没有改变,甚至近来社会对中考关注超过高考,因为高考可以考一生(从理论上说目前的高考已经取消了婚否,年龄的限制)而中考对每个学生大多只有一次。当前中考内容、形式、理念没有发生质的变化(尽管现在有多种考试方案),以学科知识为主,所谓考察能力仍然以强化训练出来的以应试为目标的能力。中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考试,即使每一个人都可以上高一级学校,人们也必须通过考分的高低来决定你上怎样层次的高一级学校。对于进入初中的大多数学生而言,其目标,甚至可以说唯一目标就是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再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这使得教学目的难以发生彻底转变。另一方面,在我国,绝大部分初中中学是各级政府出资的初中公立学校,学校教育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当地政府的形象,中考成绩既是学校关注的,更是政府关注的,某地某校因在中考中成绩下滑,其校长就被当地政府免职了,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校长要对政府“负责”,就把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教师头上。同时,没有升学率的学校,政府投入必然较少,优秀教师,优质生源流失,学校没有资金只能勉强度日,形成恶性循环,更何谈学校的发展壮大。再一方面,中学招生竞争表面好像风平浪静,学区包干,其实暗地已到了空前激烈的程度,为了招到优质生,各学校都会由一把手领衔的智囊团对招生进行全面的策划、宣传、广告,最有效的一张牌就是升学率,重点高中上了多少个,优秀达线率为多少,如果你对家长说学校注重学生社会实践,成长过程、情感体验、能力培养、价值观的形成,家长会觉得太玄,脱离现实。现实情况是学校要在良性轨道上循环下去,其升学率就是其生存线,这是大家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在这种状况下,才出现了“素质教育口号喊的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的扎扎实实”的怪现象,教师也被迫拿起精英主义教育的教育价值观。社会实践等与考试分数,升学率等关系不大的内容只能靠边站了。
二、教师影响潜移默化难消除
教师的教育价值观是教育活动的基本准则,渗透到教师的一言一行中,对教育的结果起决定作用。所以新课程标准着重培养教师的大众主义教育价值观,具体的说就是主张在基础教育阶段淡化对学生的学科专业训练,强调学生整体或综合素养的形成,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感受,从而使学生能够迎接并适应未来生活的任何挑战。批判过去的以培养和选拔人才为主要目的的精英主义教育价值观,针对社会学科,社会实践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领导能力;团结,探究,合作,竞争,服务等精神。因此,有效的社会实践确实不失为一种好的教学手段,但是教师的教育价值观的形成有其主观和客观的必要条件,而不是三言二语的灌输就能形成的,即使教师们接受了大众主义教育观这样的概念,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正领会其内涵,更谈不上成为他们行为的准则。中学教师在学生时代受到的就是典型的精英主义的教育,他们往往都是一些成绩较优秀的学生(尤其是在大学扩招前能考上本科的中学教师),他们都是通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选拔方式才进入大学的,对此,深知其中三味。另外,即使某教师有学习和探究新教学的强烈动机,然而对中学教师而言:好学生便于管理,教学过程省劲;好学生有好成绩,能为教师赢得荣誉;好学生日后易成为各行各业中的成功人士,使得教师有“桃李满天下”这样的工作成就感,而通过社会实践等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其一,很难量化,其二效果难立竿见影。因此这种动机也会因为没有内外土壤而会很快凋谢。
三、社会实践命运多舛难开展
由于社会文化,中考制度,家长期待,政府,学校领导,包括教师自身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影响社会实践课命运多舛也是情理之中。那么在已经开出的实践课中又有哪些问题呢?其一,教师的精力:由于教师要重点应付中考指挥棒下的优秀率,合格率等,实践课会因为教师的准备,组织不足而流与形式,如简单的主题班会,倡议书。其二,学校的对实践课的时间,物质保障:由于初中学习,特别初三学习的时间已经很紧张了。另外有些社会实践如调查某地的环境污染状况,需要一定的经费,设备如相机等也增加了社会实践课开展的难度。其三,有些社会实践并不局限在学校里,大型的如以班为单位的外地实践活动,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再加上现在许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也是社会实践课难开展的原因。由鉴于此,社会实践的有效开展可以说任重道远。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提出了“六大解放”思想,即:“一、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二、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三、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四、解放学生的嘴巴,使他们能问;五、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够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学生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们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在功课上夹攻,要让他们有些空闲的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填满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们自己高兴干的事情”。教师如果真正地做到了“六大解放”,就能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主人,就能使学生敢想、敢做、敢创造。这我想也是新课程开展社会实践的初衷吧。
作者:倪建光 单位:浙江宁波市鄞州区高桥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