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高校社会实践教育浅析,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一、学生的主体性问题与社会实践教育
1.学生主体能力的促进
在社会实践中通过愉快教育、和谐教育、成功教育和创新教育确立学生积极的价值观,使学生在新环境中培养出各种实践能力,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自身的主体性。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留给学生思考和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尽量多地把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通过真实场景的创设,体现参与性、实践性、生活性、体验性、情景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
2.学生主体人格的养成
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不仅表现为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工具性价值,而且还表现在主体人格完善的目的性价值。将学生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让大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参与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在实践中作出选择与判断,从而在实践中塑造大学生人格。教育的主体性始终以教育教学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不仅强调理性主体在教育中的能动作用,而且强调感性主体的作用,强调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感性与理性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实现塑造人格的目标。
二、教师的主体性问题与社会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教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涉及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的相关学科,以及社会实践竞赛、社会实践计划、社会实践案例模拟等活动,是一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操作性强的教育课程体系。高校教师要以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社会实践学科的实践性、技能性很强,教师的社会实践经验相对不足,现有的学术评价机制通常注重探究性和应用性学术水平的评价,而对教学学术的重视不够。教师要以理性态度看待教育教学问题,注重专业学术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学学术。高校社会实践教育是一个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要注重社会实践教师的社会活动经验及实践指导能力的积累与提高。
1.教师要认识到社会实践教育的本质是一种素质教育
高校社会实践教育改革相对滞后,倾向于理论说教,高校传统的教育模式重灌输、轻探索;重共性,轻个性;重服从,轻民主。大学生往往把自己定位为求职者,工作岗位的从众心态,导致不少学生在大学期间不思进取,不注重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自主社会实践缺少自信,缺乏强烈的主体社会实践意识和社会实践欲望。教师要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精神,提高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让大学生从被动的实践观念向创新型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使教育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
2.教师要探索社会实践主体性教育的路径
主体性教育对人的发展影响不仅是连贯和系统的,而且在个体主体性的维系、巩固和强化方面也有特殊的价值。教育内容的掌握仍然是重要的,但教育内容掌握本身不再是教学的目的,而是构建学习主体的手段。在社会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把非确定性知识纳入教学视野,适当减少确定性知识在教学内容中的比例,培养学生获得非确定性知识的意识和能力。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给学生提供支持和鼓励,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人格提升、个性张扬、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价值得以提升,实现学生个体向社会主体的转化。
3.教师要研究社会实践主体性教育的方法
一是运用群体反思教学法。群体性反思包括由优秀教师、教学理论专家和教学管理者组成的研究小组帮助教师发现教学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并由教师实践检验直到解决问题。群体性反思的方法给教学的学术与科研学术同等的地位。二是运用过程参与教学法。社会实践教学的学习形式不再局限于讲授,还包括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模拟实训,并纳入学分制考核,从而促进学生个体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合作学习。三是运用研究性教学法。研究性教学法要求教师教学中必须带有同课程内容相关的研究课题。四是运用实践性教学法。倡导对专业性课程进行模块化学习,实施个人发展计划。选择模块化课程进行学习以获得某种实践工作的全部技能。
三、交互式主体教育理念与社会实践教育
交互式主体教育是以尊重和确认学习者主体地位为前提,通过教育者主导性主体和受教育者发展性主体的双主体协同交互活动,以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全面和谐发展为目标和价值取向的教育。交互式主体性教育理念是主体间性的体现。主体间性是主体—主体之间的关系,是主体—客体关系的继承与发展。主体间性是在主体性实质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型关系结构,在体现主体性内涵的同时,又将主体与主体在实践中相互依存、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的特征体现出来。
1.社会实践教育中的交互式主体性理念生成
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体性生成机制的教学方法缺失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要创建学习共同体,教学实践中只有教师的教学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两者完美结合,才能有效实现学生主体性。交互式主体性教育理念为社会实践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符合社会实践课程时代性和实践性的特征要求,为社会实践教育研究注入了新的理念、生机和活力。
2.社会实践教育中的交互式主体性要素生成
基于实践性的特点,社会实践教育的课程与教学过程应该是由“教师—学生—内容—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和谐平衡,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实践过程。因此,重视实践教育情景中的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贴近社会实际需要和学生实际发展。基于人文性的特点,社会实践教育的教学过程应该是“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四个要素的协同过程,最终目的是完成知识和主体发展双向意义建构。
四、总结
主体性教育理念实质上是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理念的核心体现。加强社会实践教育已经由少数高校的践行逐渐成为社会的呼吁、政府的要求和大学教育的指向。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从注重知识向注重能力和素质转变,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主体性教育实践正在促进着社会实践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
作者:方正泉 单位:江南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