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寻找写作灵感?中文期刊网用心挑选的创新型城市社会管理的内涵及实施建议,希望能为您的阅读和创作带来灵感,欢迎大家阅读并分享。
摘要:熵最初来源于热力学,在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被广泛引申应用到很多不同学科和领域。社会熵即是熵由自然科学领域被引申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作为关系到国家治理,特别是民族事务管理的重要概念,对其进行分析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社会熵的起源开始探索,介绍了与社会熵有关的几个重要概念,并结合盖尔纳的论述分析了社会熵在民族事务管理中的应用,最后提出了对社会熵的几点思考,旨在对社会熵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熵;社会熵;民族事务管理
一、社会熵的起源
熵的概念最初由德国物理学家鲁道尔夫·克劳修斯于1854年提出,它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出来的一个反映自发过程不可逆性的物理状态参量,是用来描述“能量退化”的物质状态参数之一。熵的本质是一个系统“内在的混乱程度”。我国物理学家胡刚复教授于1923年根据热温商之意首次把它译为“熵”。现在对熵的概念可以这样理解:每当能量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时,就会得到一定的惩罚,这个惩罚就是损失了能在将来用于做某种功的一定能量。熵的增加意味着有效能量在减少,随着熵值增大,物质和能量的集中程度降低而出现混乱度增大。所以混乱度越大,熵值越大。熵在控制论、概率论、数论、天体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在不同的学科中也引申出更为具体的定义,按照数理思维从本质上说,这些具体的引申定义都是相互统一的,熵在这些领域都是十分重要的参量。社会熵即是熵被引申应用到社会学领域的一个概念。
二、与社会熵有关的几个重要概念
1.熵增原理。熵增原理即在孤立的系统中,体系与环境没有能量交换,体系总是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大的方向变化,使整个系统的熵值增大,这也是根据大量观察结果总结出来的热力学第二定律。摩擦使一部分机械能不可逆地转变为热量,使熵增加,所以整个宇宙可以看作一个孤立系统,自然界一切自发进行的过程都是向着熵增大的方向进行,都是向更无序的方向发展。要使系统恢复原本有序的状态是不可能的,除非外界对它做功。系统越混乱,熵值越大;反之越小。孤立系统的熵值永远是增加的。以收拾房间简单举例,将一个房间看作一个封闭孤立的系统,如果房间的主人不去收拾房间,也即没有外界对它做功,房间只会越来越乱,而不会恢复原本整洁的样子。以复杂的民族举例,像中华民族,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若没有“一国两制”的基本国策,港澳台地区和大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差异就会使熵增;若没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少数民族和汉族的人口、地区、文化等差异就会使熵增;若没有政策等“抗熵”,中华民族这个系统就会越来越混乱无序。尽管熵增原理的适用范围很广,可它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声誉最坏的定律。有悲观论者甚至认为这条定律表明人将从坏变得更坏,最终走向灭亡。
2.社会熵。后现代的西方社会学家将熵的概念移植到社会学的领域,从宏观的层面上表示整个社会在进化过程中的混乱程度。社会熵是指社会系统在组织、制度、政策、能源、空间等方面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失效,以及由此引发社会无序等总体效果。社会熵也指社会行为的行为值的和,它反映一定时空条件下,行为成员的行为熵的总和,它是构成社会的最基本的要素。社会熵是一个包含时间、空间、行为成员以及行为的集合概念,它反映了社会成员与其社会行为在一定时空条件下的结合状况。社会成员与社会行为结合构成了社会熵。人类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生存状况及价值观的混乱程度将不断加剧,社会熵增加。现代社会中的恐怖主义肆虐、疾病疫情流行、社会革命和经济危机爆发周期缩短等都是社会熵增加的表现。社会熵与“边界”和“秩序”密切相关。清晰的边界是低熵状态,而边界模糊、混乱、跨界则是高熵值状态。然而现代社会表现出典型的跨界特征,社会需要了解、学习他国的优秀制度、文化、科技,个人需要跨界去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和进步。跨界思维和跨界行为无处不在。秩序井然是低熵状态,而秩序混乱是高熵状态。社会秩序是社会存在的一个基本方式,有序社会和无序社会是研究社会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社会秩序主要与断裂相关,即社会的各个因素和部分处于断裂和破碎状态。而碎片化是现代社会的又一特征。现代社会处于一个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一样的相对高熵的混乱状态。影响社会熵增加的因素还有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人口、道德、社会阶段等。
3.抗熵性。厄内斯特·盖尔纳在《民族与民族主义》一书中提出抗熵性,他认为某些具有重要社会和政治价值的对人的分类方法是抗熵的,这种分类方法以某一特征为基础,并且这个特征有不大可能均匀地分散在整个社会的倾向,即使在工业社会建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不会改变。例如,假如蓝肤色的人往往过多或过少地得到这个社会所能提供的有利条件,那蓝肤色就是抗社会熵的一个特征。人总是可以人为地创造出在任何时间都表现为抗熵的特性,但是当某个概念表现出抗熵性的时候,只有当它是一个自然概念的时候,当它已经被社会使用,而不是为了某些目的而人为地创造出来,它才有意义。盖尔纳还认为:面对沟通差异造成的抗熵性,有两种可能的解决办法,即成功的民族主义和同化。成功的民族主义即由抗熵产生的民族主义被激发出来,创造一个新的民族;同化即放弃自己的抗熵性,放弃自己的文化,逐渐被同化。但是,并非所有对熵的抑制都是由沟通失败造成的。1944年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同时也是量子物理学的创始人薛定谔提出了负熵的概念。抗熵的概念和负熵有一定联系,但又有差别。一方面,抗熵和负熵都是为了解决不断增加的熵的问题,为抵消或抑制熵增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这两个概念又有明显的差别。抗熵更加被动,它不是人为的,只有一个自然概念表现出抗熵性并已经被社会使用,它才具有意义。这更像是一个现有事物或者已经发生的事件带来的结果和影响。而负熵则更加主动,为抵消正在增加的熵,以免发展到无序的死亡状态而引入负熵。这更像是针对问题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而非等待事件的结果或影响。
三、社会熵在民族事务管理中的应用
盖尔纳以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阶段的状况为例分析了社会熵在民族事务管理中的应用。他认为:传统农业社会的社会结构相对稳定,群体所在的地区、血缘、职业和等级比较固定,虽然有次生文化,但它巩固和加强了社会结构,尊重文化的差异是社会成规的核心,并不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功能。但是工业社会的情况就不一样了。群体所在的地区和工作单位是特定的,整体内部成员流动性非常大,并且他们一般不会做出忠实和认同的承诺。整体内部次生结构不多,在个人和整个社群之间的任何层次上,几乎没有有效的和有约束力的组织,因而文化的重要性大大提高。相较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阶段产生的混乱和冲突即是社会熵。由人的分类方法,盖尔纳引出抗熵的概念。他认为社会中造成不同影响的教育体系、不均匀分散在整个社会又不随工业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某些特征诸如蓝肤色、文化领袖采取文化上并最终是政治上的民族主义立场来解决区别对待问题等,都具有抗熵性。民族事务管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国家治理与社会熵紧密相连。谈到国家治理,重在“治”与“理”。“治”的反义词是“乱”,“乱”即失序,也即社会熵。人类的历史是秩序的历史,历史上不同时期的不同秩序共同构成人类的整个历史,因而国家治理必须注重秩序。而秩序又与人的灵魂相联系,归根到底是每个社会成员的熵值,国家治理的熵即是社会成员的熵值总和。这便回归到了社会熵的定义,国家治理的逻辑与社会熵的概念吻合。
四、对社会熵的几点思考
首先,熵的概念从自然科学领域引入,它是否适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熵是来自热力学的概念,对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研究往往伴随着严谨的思维逻辑和精准的科学实验。但是在社会科学领域,很多问题难得定论,思想自由开放。相对严谨、精准的概念是否适用于相对自由、开放的研究体系,答案未知。例如,尽管熵定律有广泛的适用性,但是还是有悲观论者认为根据该定理,人类终将走向灭亡。其次,社会学领域是否满足应用熵的条件?例如,熵增原理只适用于孤立体系,但是社会学领域中,事物都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几乎找不到孤立的体系。在进行研究时,假设将一个国家看作一个孤立体系,如果只从内部来看,暂且可以将国家假设为孤立,但是显然来自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影响不可避免,这样的假设会不会对研究结果的信度造成影响,是否存在片面的问题?最后,将熵引用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其概念界定清楚吗?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专业概念,而对部分专业概念本就不同专家有不同的想法,将熵引入不同的学科,其概念是否还可以清楚界定,会不会受专业概念的影响?例如,不同专家对民族事务有不同的定义,那么如何给民族事务的熵下定义?作为一个被移植过来的概念,熵在社会学的研究领域有较强的适用性。社会熵的起源及与之相关基本概念都是为了更好地界定熵在社会学领域的应用范围,社会熵在民族事务管理中的应用则是其应用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社会熵提出的几点思考则是批判性地看待这一新概念,希望从反向的角度促进其发展。对社会熵的探索和研究,尤其是在民族事务管理方面,未来仍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参考文献:
[1]厄内斯特·盖尔纳.民族与民族主义[M].韩红(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2]李博.基于熵理论的社会风险构成与风险控制[J].统计与决策,2019,35(02):66-69.
[3]赵晗阳.负熵与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J].青年记者,2018(26):5-6.
[4]李俊奎.社会熵:元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石[J].甘肃理论学刊,2014(06):2+23-27.
[5]陈志杰,陈建新.基于社会熵增效应的和谐社会理论初探[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03):10-14.
作者:赵瑞琛 单位: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